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有机硅材料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市场发展前景广阔(附主要企业竞争优势)

有机硅材料是一种带有硅元素的高分子化合物材料,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有机硅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由硅氧(Si-O-Si)链节构成,侧链通过硅原子与其他有机基团相连。因此,在硅产品的结构中既含“有机基团”,又含有“无机结构”,这种特殊的组成和分子结构使其集有机物特性与无机物的功能于一身,独特的分子结构赋予了有机硅材料优越的性能,主要体现在:粘结密封性、耐高低温、耐候性、电气性能、生理惰性和界面性能(如疏水性、润滑性、消泡性等)。自1943 年道康宁公司在美国建成世界第一个有机硅工厂以来,有机硅材料工业已经历经近 80 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它具有一系列的优异性能,迄今已发展成为技术密集、在国民经济占有重要地位的新型精细化工体系,是合成材料中最能适应时代要求、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

有机硅是一类形态多样、品种繁多、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高性能化工新材料。良好的物化性质使其能够应用于密封、粘合、润滑、涂层、表面活性、脱模、消泡、抑泡、防水、防潮、惰性填充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气、化工纺织、食品医疗、日化、建筑等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硅产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世界能源危机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作为非石油路线的化工新型材料,有机硅愈加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国,2020 年我国有机硅产能及产量都占全球的 50%以上,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硅消费市场,2020 年消费量占全球的 50%以上。根据全国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联盟(SAGSI)数据,我国有机硅产量由 2016 年 90 万吨增至 2021 年 139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9.1%。有机硅材料被大量应用于半导体、新能源车、5G 等产业,随着这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机硅产量也将进一步增长。预计 2022 年产量将达 148 万吨。

达 148 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有机硅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我国有机硅材料市场上主要企业有道康宁、宏柏新材、东岳硅材、康鹏科技、江瀚新材、润禾材料、集泰股份、回天新材等。

我国有机硅材料市场上主要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名称

竞争优势

道康宁

服务优势:道康宁公司提供增强性能的解决方案,满足全球25,000多家客户的不同需求。

产品优势:道康宁通过Dow Corning®品牌与XIAMETER®品牌提供7,000多种产品和服务。

市场布局优势:道康宁公司在全球拥有45个生产基地及仓储设施。在国内,截至目前,道康宁分别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香港和台北设有6个办事处,并在张家港和上海建有2个主要生产基地和1个商务技术中心,不仅为全国各地的客户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将全球领先的有机硅产品、服务以及生产技术逐步带入中国。

研发优势:道康宁每年用于研发的费用约占销售额的4-5%,并在全球拥有5,000余项有效专利。

宏柏新材

产业链优势:公司拥有全球产量最大的含硫硅烷(含固体硅烷)生产线,并通过产业链延伸,建成了“硅块-氯硅烷-中间体-功能性硅烷-气相白炭黑”的完整绿色循环产业链。

产品优势:司通过长期研发,在国内还率先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特种含硫硅烷产品,其工艺和产品性能优于国内企业标准,长期稳定供货于全球十大轮胎知名企业。

经济效益优势:通过硅烷生产链的闭锁循环,公司不仅免除了对氢气和氯气的采购需要,提高了物料使用效率,也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排放,实现了更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管理优势;公司形成了从基础原料工业硅到三氯氢硅、γ1、γ2等中间体,再到含硫硅烷的完整产业链布局,实现了对产品品质和成本的有效管控。

东岳硅材

规模优势:公司是我国有机硅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规模优势显著。根据《中国硅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的统计,按聚硅氧烷产能计算,公司位列有机硅行业全球前十、中国第四。

产品优势:截至20191231,公司拥有硅橡胶、硅油、气相白炭黑等各类深加工产品共120多种规格。

客户优势:与下游众多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如广州市白云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郑州中原思蓝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经贸委首批认定的三家硅酮结构胶生产企业,此外还有天赐材料(002709.SZ)、回天新材(300041.SZ)、硅宝科技(300019.SZ)、集泰股份(002909.SZ)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

康鹏科技

研发优势:公司的技术创新由研发技术中心承担,中心下设有四个研发组、工程技术中心和分析中心,四个研发组分别主要负责显示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及电子化学品、医药产品和农药产品的研发工作,分析中心负责产品质量跟踪检测工作,工程技术中心负责有机硅材料的研发工作以及产品生产路线的工业化放大和重大项目的研发工作,参与和指导生产型子公司从事现有技术改造项目。

管理优势:公司建立了一系列制度从科研项目立项、管理、考核、奖励和专利申报等多方面进行管理激励。

人才优势:截至 2022 12 31 ,公司共有 222 名研发人员,占发行人员工整体的 17.55%,超过 40%的研发人员具有 10 年以上研发经验。

专利优势:截至 2022 12 31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已获得 90 项专利授权,并通过技术保密制度和技术保密协议,对自身的核心技术形成全方位严密的专利保护。

客户优势: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严格的 EHS 和质量保证体系、稳定优良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交货记录顺利通过全球范围内众多行业龙头客户严格的供应商体系审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江瀚新材

研发优势:现设有“湖北省功能性硅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研发平台 2 ,以及与武汉大学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成立“功能性硅烷应用技术中心”校企合作研发平台 1 个。

团队优势: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注重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不断完善创新管理和激励制度,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先后吸引了归国博士在内的多名高科技人才的加盟,组建了一支高素质创新研发技术团队。

专利优势:截至 2022 6 30 ,公司已经获得法律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共计 60 ,为企业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品优势:公司的产品主要有硅烷偶联剂和交联剂,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硅烷产业链,涵盖含硫硅烷、氨基硅烷、乙烯基硅烷、环氧硅烷、酰氧基硅烷、硅烷交联剂及硅烷衍生物等 13 个系列 100 多个硅烷品种。无论从销售量,还是产品的品质,在国内外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特别是绿色含硫硅烷、氨基硅烷、乙烯基硅烷等主导系列产品,在国内、国际占较大的市场份额,产品品质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质量优势:司重视产品质量,设有专门负责质量体系的机构,以保证公司各质量要素的控制程序运转良好。公司依靠高质量的产品、持续的质量控制措施、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可靠的技术支持服务,与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信任关系。公司通过了多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如德国 TUV 认证机构的 IS09001IATF16949IS014001 IS045001 等四大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润禾材料

技术研发优势:公司拥有一支稳定的由国际复合型有机硅人才为科研领头人、以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专科学历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骨干的研发人才队伍,已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研发基地布局,即以总部润禾研究院为主体,按照公司发展战略做好研发产品、研发投入规划并组织实施,德清润禾有机硅新材料省级企业研究院和宁海润禾环保型织物整理剂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为两翼,按照各自专业方向,始终紧密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开展具体科研创新。其中,浙江润禾有机硅新材料研究院先后被湖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授予“湖州市市级企业研究中心”和“省级企业研究院”称号。

资质优势: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质量优势:公司产品先后进行了BluesignZDHCGOTSOeko-tex-100等认证并获得相应认证证书,取得了SGSIntertek等相关产品的检测报告,同时公司持续大力培养专业检验检测的技术人员,为公司产品快速进军有机硅细分领域全球头部高端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营销服务优势:公司拥有一支专业一体化的销售服务队伍,形成了适合公司的市场开拓渠道,着眼于全球市场,以“深入市场与客户、专业一体化服务”为宗旨,能够对客户使用过程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与专业的分析、反馈并提出解决方案,打造“及时、专业、到位”的营销品牌,为公司的稳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集泰股份

资质优势:公司已获得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汽车行业生产件与相关服务件的组织实施 ISO9001 的特殊要求、GJB9001C 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GB/T29490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ISO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共六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研发优势:公司自 1990 年设立研发中心起,先后成立了“广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高性能环保密封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特种涂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等多个省级研发平台,参与多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的制定。

技术优势:公司建立了大数据中心,可以实现组织内的动态信息,包括管理信息、作业信息、历史信息,以及进行“绿色原材料”的采购和统计。

人才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培养出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相对稳定、团结务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虽然出货量增速涨势凶猛且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营业收入整体持续增长,但是仍然面临净利润规模总体还较低、产能结构性过剩、盈利能力差等困境。未来,锂电池市场竞争将不再是“有多少产能”,而是“有什么技术”、“能拿下哪些高端客户”以及“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活下去的关键在于摆脱同质化

2025年09月06日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承担着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关键功能。近年来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达354.6万吨/年,较2020年(81.1 万吨/年)增长 337%;其中中国主体地位明确,2024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较2020年增长391%,占全球的比重高达96%,较202

2025年09月05日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但自进入2025年以来,得益于国内外储能市场爆发,我国储能电芯市场由供大于求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量激增至需排队等候。

2025年09月05日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在储能市场中,抽水蓄能总量较大,但新型储能近年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4 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72.0GW,同比增长28.6%,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呈继续下降态势,首次低于6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 165.4GW,首次突破百吉瓦,同比增长 81.1%。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金刚石俗称“金刚钻”,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其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硬物质,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和化学性能。我国金刚石行业起步于1963年,经过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创新发展阶段。同时历经六十余载砥砺奋进,我国金刚石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金刚石

2025年09月01日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9-2023年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从697.8亿元增长至7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而预计2024-2031年复合增速将超过10%。

2025年08月29日
全球圆柱电池行业格局生变: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及储能领域逐步起量 中国厂商异军突起

全球圆柱电池行业格局生变:大圆柱电池在动力及储能领域逐步起量 中国厂商异军突起

根据数据,2024 年全球圆柱电池出货量达128.2 亿只,同比增长 3.6%;其中电动汽车为最大下游市场,占比超50%;其次是电动工具与3C,分别占比13.4%、7.9%;储能领域需求显著上扬,与3C占比差距缩小。

2025年08月25日
我国磁性材料应用多点开花 行业“大而不强” 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磁性材料应用多点开花 行业“大而不强” 高端化仍是未来发展方向

我国在磁性材料研究领域持续深耕,在非晶合金、稀土永磁、超磁致伸缩、巨磁电阻等方向不断取得突破;同时,依托微细化组织调控、晶体学精准控制、薄膜化制备及超晶格构建等新技术的支撑,磁性材料的种类正日益丰富,产品体系持续完善。

2025年08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