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湿垃圾处理行业供需规模、细分市场及竞争格局 一定程度上供不应求 整体集中度较低

一、行业相关定义

湿垃圾又称为厨余垃圾,即易腐垃圾,指食材废料、剩菜剩饭、过期食品、瓜皮果核、花卉绿植、中药药渣等易腐的生物质生活废弃物。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湿垃圾处理市场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战略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厨余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经过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高有机物含量的特点使其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作为肥料、饲料,也可产生沼气用作燃料或发电,油脂部分则可用于制备生物燃料。

湿垃圾主要包含物品有:

1.食材废料:谷物及其加工食晶、肉蛋及其加工食品、水产及其加工食品、蔬菜、调料、酱料等。

2.剩饭剩菜:火锅汤底、鱼骨、碎骨、茶叶渣、咖啡渣、中药药渣等。

3.过期食品:糕饼、糖果、风干食品、粉末类食品、宠物饲料等。

4.瓜皮果核:水果果肉、水果果皮、水果茎枝、果实等。

5.花卉植物:家养绿植、花卉、花瓣、枝叶等。

6.中药药渣

目前国内湿垃圾处理技术包括生化机好氧发酵制肥技术、干式厌氧消化技术、湿式厌氧消化技术、昆虫(黑水虻、蟑螂)养殖技术和脱水协同焚烧技术等。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在国内已建和在建厨余垃圾处理设施中,厌氧消化工艺以较为成熟,运行较为稳定,沼气产生量也较高被广泛应用。

二、行业供需规模

1、供应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数量逐年增长,截止2022年无害化处理厂数量达到1533座,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119.19万吨/日。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数量逐年增长,截止2022年无害化处理厂数量达到1533座,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119.19万吨/日。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需求规模

近年来我国湿垃圾清运量保持稳步增长,2022年全国湿垃圾清运量约为8474.5万吨。但值得注意的是,未来随着渗透率逐渐见顶,以及效率优化带来成本的下降,行业规模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天花板规模,除非人口规模再度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

近年来我国湿垃圾清运量保持稳步增长,2022年全国湿垃圾清运量约为8474.5万吨。但值得注意的是,未来随着渗透率逐渐见顶,以及效率优化带来成本的下降,行业规模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天花板规模,除非人口规模再度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湿垃圾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使用单一的现有处理技术难以完成高效高产值处理和利用。因此,对湿垃圾进行组分分离、综合运用多项处理利用技术是发展思路之一。

湿垃圾处理设施应注重协调处理优先,创建固废环保产业园,构造资源、能源共享,有利于节省项目成本和控制二次污染。

围绕湿垃圾垃圾主流工艺产生的衍生品的低成本资源化再利用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除沼渣肥料化产品研究外,也有开展沼渣与飞灰混凝制混凝土、沼渣热解气化后制合成气、生物油和生物炭等研究;沼液的资源化利用,如回用生产乙醇、鸟粪石、液体肥等。

随着湿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管理法规的日益完善,未来应继续围绕湿垃圾处理开展多种技术融合实践与创新,最终实现湿垃圾高效资源化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3、供需平衡分析

垃圾处理在打破旧供求平衡到建立新供求平衡过程中,2种情况下会出现供不应求:垃圾处理需求的增量超过垃圾处理供给能力和垃圾处理供给的变化不能适应垃圾处理需求的变化。换言之,导致垃圾处理供不应求的原因是垃圾处理需求量不断增大而垃圾处理供给对需求量不断增大的适应性不足。

垃圾的强制分类一方面改变了城市垃圾管理模式和群众分类习惯,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了垃圾组分和产量,对垃圾的末端处理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填埋、焚烧已不能满足湿垃圾处理的需求,面对当前湿垃圾量大、技术选择的不确定性,湿垃圾处理陷入了困境,一定程度上湿垃圾处理供不应求。

三、行业细分市场情况

1、市政

市政行业对于湿垃圾处理的需求是行业最大的基本盘,尤其是城镇化率持续提升,以及垃圾分类的推进下,市政的湿垃圾处理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湿垃圾处理持续发展。

市政行业对于湿垃圾处理的需求是行业最大的基本盘,尤其是城镇化率持续提升,以及垃圾分类的推进下,市政的湿垃圾处理渗透率持续提升,带动湿垃圾处理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餐饮

餐饮业的湿垃圾处理需求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需求来源,近两年疫情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弱,未来餐饮业的恢复,有望带动相关湿垃圾处理需求的恢复。

餐饮业的湿垃圾处理需求是另外一个重要的需求来源,近两年疫情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弱,未来餐饮业的恢复,有望带动相关湿垃圾处理需求的恢复。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物业

物业的湿垃圾需求来自于居民生活垃圾,其与餐饮需求存在一定的跷跷板效应,不过物业服务品质的提升,也会驱动物业领域湿垃圾需求的持续增长。

物业的湿垃圾需求来自于居民生活垃圾,其与餐饮需求存在一定的跷跷板效应,不过物业服务品质的提升,也会驱动物业领域湿垃圾需求的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竞争格局

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湿垃圾处理行业是一个竞争较充分、较成熟的行业,市场集中度不高,从企业内的湿垃圾处理能力来看,龙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10%左右,且主要集中在大、中型项目的建设上。湿垃圾处理行业目大部分为轻资产民营企业,兼具技术与资金实力的龙头企业稀缺。

从竞争格局来看,总体上目前我国湿垃圾处理行业可以分为三个竞争层次:维尔利、中国天楹、旺能环境等具有一定规模上市企业以及上拓环境等以高新技术为主打的企业处于行业第一梯队;京城环保、江苏新琦环保、广州环境、福建新科、上海环境、天津泰达、上海城投等区域性龙头企业处于第二梯队。其他轻型民营企业则处于第三梯队。

目前国内湿垃圾处理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更低的成本支出的企业在行业内更具有竞争优势。总体来看,行业是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行业内企业较多,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但在具体的市场其以行政等形成的竞争优势使得地方区域的集中度较高。

2022年中国湿垃圾处理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

集中度类型 市场集中度指标值(%)
CR4 13.65
CR8 19.0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正处于关键发展期 未来市场仍具发展潜力

我国共享充电宝行业正处于关键发展期 未来市场仍具发展潜力

2019年-2021年,我国共享充电宝市场规模逐年递增,2021年突破110亿元;2022年,受到线下消费场景到店客流出现显著下滑等因素影响,其市场规模出现下滑,降至100亿元;2023年,随着线下消费场景复苏,其市场规模恢复增长,超过120亿元,同比增长26%。

2024年04月23日
多重因素驱动我国出境游行业市场回暖  90后已成为消费主力军

多重因素驱动我国出境游行业市场回暖 90后已成为消费主力军

在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和国际航班运力的逐步恢复等因素促进下,我国出境游市场逐步复苏,2023年出境游人数上升至0.87亿人次,同比增长89.13%,但还是低于疫情前水平。根据预测,2024年我国出境游市场将持续回暖,预计出境游人数将达到1.3亿人次。

2024年04月22日
“三国杀”正式开局 下沉市场成为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争夺焦点

“三国杀”正式开局 下沉市场成为互联网本地生活服务行业争夺焦点

从用户心智的角度,美团依然是用户长期首选,对于本地生活的小服务商而言,抖音依赖合作商户和达人的模式门槛较高,长尾客户预算有限,美团具备长期自然流量接入,无需投入运营成本,同时沉淀长期的商家评价,用户心智持续。

2024年04月10日
多重因素驱动我国灵活用工行业市场规模扩大 且企业灵活用工比例逐步提升

多重因素驱动我国灵活用工行业市场规模扩大 且企业灵活用工比例逐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且自2019年以来,其增速始终保持在30%以上。目前,我国灵活用工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根据推测,预计到2024年,我国灵活用工市场规模将突破1.7万亿元。

2024年03月21日
我国宠物殡葬服务行业:极富潜力下也面临众多难题 市场发展仍旧道阻且长

我国宠物殡葬服务行业:极富潜力下也面临众多难题 市场发展仍旧道阻且长

近年来随着养宠人的年轻化以及对待宠物观念的改变,宠物殡葬业逐渐被更多宠物铲官们接受,产业快速扩张。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宠物殡葬服务市场规模达14.33亿元,较2021年上涨了14.45%。估计2023年我国国内宠物殡葬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25亿元左右。

2024年03月19日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

我国殡葬服务行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殡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绿色文明殡葬、互联网数字殡葬、智慧低碳殡葬等更多新型殡葬服务将出现进一步拓展空间。预计到2026年殡葬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4114亿元。

2024年03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