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生物柴油行业现状:低碳化推进奠定产业空间 中国补位出口需求

一、概述

生物柴油是指以油脂为原料,与醇类经转酯作用获得的单烷基脂肪酸酯,其热值、燃烧功效等物化性质与石化柴油相近,可以直接替代石化柴油作为现有发动机系统的燃料。生物柴油与普通石化柴油相比,在燃料性能、润滑性能、可再生性上更具有优势,还能显著减少温室气体、硫和芳烃等有毒物质的排放。

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在特性上的比较

/

特性

生物柴油

石化柴油

物化特性

20°C的密度/gmL-1

0.88

0.83

闭口闪点/°C

>100

60

十六烷值

56

49

热值/MJL1

32

35

燃烧功效(柴油=100%/%

104

100

有毒物质排放

排放物

生物柴油

添加20%生物柴油的石化柴油

一氧化碳

-47%

-12%

碳氢化合物

-67%

-20%

颗粒物质

-48%

-12%

硫酸盐

-97%

-20%

臭氧破坏物质

-50%

-20%

多芳香族烃

-80%

-1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生物柴油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趋势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生物柴油原料来源广泛,可分为植物油、动物油脂、废弃或再循环油及微生物油脂,并且应尽可能满足生产成本低和可大规模生产两个要求。目前,全球生物柴油的生产原料主要是棕榈油(39%),其次是大豆油(25%)和菜籽油(15%)。

生物柴油原料种类及优缺点

类别

原料

产油率(%)

优点

缺点

动物油脂

猪油、牛油、羊油、鱼油

/

原料足、价格低、来源广

杂质含量高,收集困难

草本油料植物

大豆油

18~21

CO/HC/NOx及颗粒物排放少

受耕地面积影响种植量有限,木本油料收集难度大

菜籽油

34~40

HC排放量小

棕榈油

38~55

有害物质排放少,氧化稳定

棉籽油

14~25

NOx排放量小

木本油料林木

椰子油

58~65

饱和度高、氧化稳定性好

收集难度大

麻疯树

40~60

颗粒物排放量小

水黄皮

30~50

NOx排放量小

荷荷巴

30~35

不占据耕地资源

废弃油脂

餐饮废油与煎炸油、植物油皂脚、地沟油和果渣油

/

储量大,解决废油污染问题

杂质多,预处理工艺复杂,收集困难

微生物油脂

藻类油脂、酵母菌油脂、霉菌油脂和细菌等

20~80

不占据耕地和淡水资源,可规模化生产

微生物种类多,差异性大,产油成本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发展现状

1、低碳化与能源转型进一步推进,奠定行业市场空间

在碳中和的大趋势下,各国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来加速能源转型,尤其是欧美等国。例如,2020年欧盟《绿色协议》提出通过加大终端能源电气化、难电气化领域能源清洁化等措施,实现到2025年气候中性目标,2022年6-7月的欧盟各国能源部长和能源委员会就修订后的RED III达成共同立场,即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业的占比应达到29%,可再生能源的总体占比目标为45%。

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

RED

REDII

REDII+

总目标

2020年交通运输业可再生能源达到10%

2030年交通运输业可再生能源达到14%

2030年交通运输燃料温室气体排放减少14%,使用26%可再生能源

PartB原料上限

-

交通运输行业1.7%(2倍计算)

交通运输行业1.7%

粮食原料上限

7%(在提出ILUC后)

7%或者比2020年的比例高一个百分点

7%或者比2020年的比例高一个百分点

PartA原料下限

-

2030年达到3.5%(2倍计算)

2030年减少温室气体强度2.2%,但取消2倍计算

多倍计算

公路电力5倍计算;公路电力2.5倍计算(提出ILUC后)

公路的电力4倍计算;铁路电力1.5倍计算

先进生物燃料/生物燃气的非生物来源的可再生燃料RENBOs以1.2倍计算,取消其他所有多倍计算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美国环境保护署要求炼油企业自2020年开始在汽油和柴油中混合约200亿加仑的生物燃料,在美国全部运输燃料供应中约占11%,而巴西、阿根廷、印尼等国家也在逐年提升生物燃料添加比例。根据国际能源署《全球能源展望(2021)》,2020年全球生物液体燃料需求量接近200万桶/天,市场增长显著。因此,在碳中和趋势下,预计2030年全球生物液体燃料需求量约为2020年的3倍。

世界主要生物柴油推广国家和地区发展情况

国家/地区

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生物柴油使用情况

欧盟

按照《可再生能源指令》要求,2020年交通能源温室气体排放量需减少10%,其中6%需通过降低燃料碳排放强度实现

2019年生物柴油占柴油消费量的7%左右,其中更高可持续性的可再生柴油占比约为1.5%

美国

按照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要求,2013年之后生物柴油年强制消纳量不低于10亿加仑(约330万吨),并按先进生物燃料计算

2020年生物柴油实际消费量为24.3亿加仑(805万吨)

巴西

2008年开始全国推广B2(生物柴油掺混比例为2%)柴油,2010年提高到B5,2014年提高到B7,2019年全国范围要求使用B10柴油,2020年开始要求使用B12柴油,计划到2023年将生物柴油掺混比例提高到15%

2019年生物柴油约占柴油消费量的11%

阿根廷

2006年开始推广B5柴油,2010年开始推行B7柴油,2016年开始推行B10柴油

2019年生物柴油占柴油消费量的9%~10%

马来西亚

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B5柴油,2015年提高为B7柴油,2019年提高为B10柴油

2019年生物柴油占柴油消费量的8%~10%

印度尼西亚

2013年印度尼西亚政府要求生物柴油强制掺混比例为10%,2015年提高到15%,2016年再提高到20%,但受政策执行不到位等因素影响,实质掺混比例并没有达到强制掺混要求;2019年8月,欧盟正式对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进口生物柴油征收反补贴税后,印度尼西亚生物柴油出口受限,2020年开始推广B30柴油

2019年约占柴油消费量的2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欧盟等地区或者国家对生物柴油的掺混标准提升和比例的要求逐年提高,印尼和美国等生物柴油行业迎快速发展。例如,欧盟地区生物柴油掺混比例从2013年的5.6%提升至2020年的7.8%,并且在可再生能源指令的实施下比例将持续提升,2020年印尼将交通运输领域的生物柴油添加比例提升至30%,美国“可再生燃料标准”的掺混量目标是从2011年的8亿加仑(约273万吨)增长到2021年的24.3亿加仑(约828万吨),复合增速为12%,同时对每加仑生物柴油实行1美元的税收抵免,同时马来西亚的B20及巴西的B12等也对生物柴油长期需求形成良好支撑。

欧盟生物燃料分类及掺混政策

类别

细分

在运输部门最终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

REDII(2021年生效)

传统生物燃料(粮食为原料)

棕榈油、大豆油、菜籽油等

由粮食和饲料作物生产生物质燃料,不得超过该成员国2020年公路和铁路运输部门最终能源消耗中此类燃料所占的比例,其中最多占该成员国公路和铁路运输部门能源最终消费的7%。如果该份额在成员国中低于1%,则最多可增加至公路和铁路运输部门最终能源消耗的2%。2030年农作物原料掺混比例降至3.8%,高ILUC利用风险的比例应逐渐降低至0%。

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达到40%;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费比例中达到26%。

先进生物燃料(非粮食为原料)

PartA:未分离的家庭垃圾,动物粪便、棕油厂废水、棕榈果空串、坚果壳、粗甘油、甘蔗渣、葡萄渣和酒的沉淀物,稻草和稻壳、玉米棒、种籽壳,森林工业废物中的生物质部分(树皮、树枝等)等

PartA所列原料生产的先进生物燃料在运输部门能源最终消费中所占份额2020年至少应为0.2%,2025年至少为0.5%,2030年至少为2.2%。对于非生物来源的可再生燃料(RFNBO),包括氢燃料,至少为2.6%。

PartB:废弃的食用油,动物脂肪等

PartB所列原料生产的先进生物燃料在运输部门能源最终消费中所占份额应限制在1.7%。考虑到原料的可用性,成员国可以在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修改该限制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欧盟生柴依赖进口限制原料,中国补位出口需求强劲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巴西生物柴油整体上自给自足,欧盟则依赖于进口,如阿根廷、中国、印尼等国家的。不管,2018年欧盟取消来自阿根廷和印尼的生物柴油反倾销税,进而导致其进口量同比高增184%,占消费量的21%,进出口格局也发生改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FAME进口量中阿根廷占比46%,中国占比13%,英国占比13%;2018-2021年进口占总供给比例维持在16%-22%。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巴西生物柴油整体上自给自足,欧盟则依赖于进口,如阿根廷、中国、印尼等国家的。不管,2018年欧盟取消来自阿根廷和印尼的生物柴油反倾销税,进而导致其进口量同比高增184%,占消费量的21%,进出口格局也发生改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FAME进口量中阿根廷占比46%,中国占比13%,英国占比13%;2018-2021年进口占总供给比例维持在16%-2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此外,2018年6月,欧洲议会宣布在运输燃料中使用可再生柴油,这对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棕榈甲酯(PME)出口造成极大的限制,并且在2019年,欧盟对印尼生物柴油征收8-18%的反补贴税,这将减少印尼和马来西亚对欧盟生物柴油的出口量,2020年印尼生物柴油主要出口地区为欧洲(68%),其次是中国(24%)和韩国(8%),与上一年相比其出口量大幅下降。这时,中国生物柴油出口则得到补位,2020年欧盟从中国的进口量同比增长60%,2021年中国生物柴油出口量占总需求比重72.3%,出口量129.8万吨,同比增长42.04%,从目的地来看,出口到荷兰的生物柴油量约为90.96万吨,占我国总出口量的70%以上。

此外,2018年6月,欧洲议会宣布在运输燃料中使用可再生柴油,这对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棕榈甲酯(PME)出口造成极大的限制,并且在2019年,欧盟对印尼生物柴油征收8-18%的反补贴税,这将减少印尼和马来西亚对欧盟生物柴油的出口量,2020年印尼生物柴油主要出口地区为欧洲(68%),其次是中国(24%)和韩国(8%),与上一年相比其出口量大幅下降。这时,中国生物柴油出口则得到补位,2020年欧盟从中国的进口量同比增长60%,2021年中国生物柴油出口量占总需求比重72.3%,出口量129.8万吨,同比增长42.04%,从目的地来看,出口到荷兰的生物柴油量约为90.96万吨,占我国总出口量的70%以上。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虽然出货量增速涨势凶猛且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营业收入整体持续增长,但是仍然面临净利润规模总体还较低、产能结构性过剩、盈利能力差等困境。未来,锂电池市场竞争将不再是“有多少产能”,而是“有什么技术”、“能拿下哪些高端客户”以及“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活下去的关键在于摆脱同质化

2025年09月06日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承担着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关键功能。近年来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达354.6万吨/年,较2020年(81.1 万吨/年)增长 337%;其中中国主体地位明确,2024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较2020年增长391%,占全球的比重高达96%,较202

2025年09月05日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但自进入2025年以来,得益于国内外储能市场爆发,我国储能电芯市场由供大于求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量激增至需排队等候。

2025年09月05日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在储能市场中,抽水蓄能总量较大,但新型储能近年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4 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72.0GW,同比增长28.6%,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呈继续下降态势,首次低于6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 165.4GW,首次突破百吉瓦,同比增长 81.1%。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金刚石俗称“金刚钻”,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其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硬物质,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和化学性能。我国金刚石行业起步于1963年,经过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创新发展阶段。同时历经六十余载砥砺奋进,我国金刚石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金刚石

2025年09月01日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9-2023年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从697.8亿元增长至7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而预计2024-2031年复合增速将超过10%。

2025年08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