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可再生能源行业正处于战略机遇期 装机规模、发电量将保持不断增长态势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资源)一般指再生能源,是一种绿色、清洁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是相对于会穷尽的的一种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地热能等。

我国可再生能源类型

水能

水不仅可以直接被人类利用,它还是能量的载体。太阳能驱动地球上水循环,使之持续进行。地表水的流动是重要的一环,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磨坊就是利用水能的好例子。而水力发电更是现代的重要能源,尤其是中国、加拿大等满是河流的国家。

风能

风能是指风所负载的能量,风能的大小决定于风速和空气的密度。我国北方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岛屿,风能资源丰富。据国家气象部门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陆地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为2.53亿千瓦,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及岛屿、新疆、甘肃、内蒙古和东北地区。此外,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也很丰富,初步估计是陆地风能资源的3倍左右,可开发利用的资源总量为7.5亿千瓦。

太阳能

太阳能是指太阳所负载的能量,它的计量一般以阳光照射到地面的辐射总量,包括太阳的直接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和。太阳能的利用方式主要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太阳能聚热系统,利用太阳的热能产生电能;被动式太阳房;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取暖和制冷。

地热能

地热能是贮存在地下岩石和流体中的热能,它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为建筑物供热和制冷。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利用地下热水取暖、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于20世纪中叶,现代则是主要利用地热来发电。

海洋能

海洋能是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盐差能和海流能的统称,海洋通过各种物理过程接收、储存和散发能量,这些能量以潮汐、波浪、温度差、海流等形式存在于海洋之中。例如,潮汐的形式源于月亮和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涨潮和落潮之间所负载的能量称之为潮汐能;潮汐和风又形成了海洋波浪,从而产生波浪能;太阳照射在海洋的表面,使海洋的上部和底部形成温差,从而形成温差能。所有这些形式的海洋能都可以用来发电。

生物能

生物质能是指能够当做燃料或者工业原料,活着或刚死去的有机物。生物质能最常见于种植植物所制造的生质燃料,或者用来生产纤维、化学制品和热能的动物或植物。许多的植物都被用来生产生物质能,包括了秸秆、芒草、柳枝稷、麻、玉米、杨属、柳树、甘蔗和藻类生质燃料、沼气(甲烷)、牛粪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可再生能源是绿色低碳能源,也是我国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度演变、方兴未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向和一致宏大行动。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是推进能源革命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大举措,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承诺的主导力量。

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而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逐步落实,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然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点,这一大环境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飞速增长。到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经历史性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达10.63亿千瓦,同比增长13.8%,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18亿千瓦,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而随着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逐步落实,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然成为我国能源转型的重点,这一大环境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飞速增长。到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经历史性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达10.63亿千瓦,同比增长13.8%,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11.18亿千瓦,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

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增加,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也随之不断上升。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2022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25万亿千瓦时。

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不断增加,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也随之不断上升。据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2022年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25万亿千瓦时。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

三、可再生能源利用量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不断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达6.8亿吨标准煤,相当于替代煤炭近10亿吨。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达到7.5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4.2%。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持续保持高利用率水平。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约98.6%,风电平均利用率95.8%,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97.7%。

四、各细分行业情况

目前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主要的几大可再生能源。

1水力发电

水电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及工业结构变化息息相关。由于水力发电效率高,发电成本低,机组启动快,调节容易,国家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因此水力发电是我国第一大可再生能源。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水电装机规模为3.91亿千瓦,占装机总规模的36.78%;水电发电量134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占总发电量的54%。

水电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及工业结构变化息息相关。由于水力发电效率高,发电成本低,机组启动快,调节容易,国家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因此水力发电是我国第一大可再生能源。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水电装机规模为3.91亿千瓦,占装机总规模的36.78%;水电发电量13401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占总发电量的54%。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白鹤滩水电站是在建规模全球第一、装机规模全球第二大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一天的发电量可满足16万个家庭全年的用电量。溯长江而上,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长江干流6座梯级水电站勾连起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截至2022年5月4日,6座梯级水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3万亿千瓦时清洁电能,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9.1亿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4亿吨。

2风力发电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再加上中国风电产业很长一段时间受到政策的大力支持与鼓励,风电产业发展迅速,目前部分行业领先企业的产品技术水平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持续增长。2010年底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此后,风电装机一路领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为3.28亿千瓦,同比增长16.7%,占装机总规模的30.86%;发电量为6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9%,占总发电量的26.3%。

近年来,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持续增长。2010年底我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182.7万千瓦,跃居世界第一,此后,风电装机一路领跑。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为3.28亿千瓦,同比增长16.7%,占装机总规模的30.86%;发电量为6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9%,占总发电量的26.3%。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

3、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是新能源、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我国是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自2005年起,随着一批多晶硅项目建成投产,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目前我国已是全球光伏发电第一大市场。2021年,我国光伏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较上年增加6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82%,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3.1%。

光伏发电是新能源、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我国是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总面积2/3以上地区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为太阳能光伏发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自2005年起,随着一批多晶硅项目建成投产,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到目前我国已是全球光伏发电第一大市场。2021年,我国光伏发电量3259亿千瓦时,较上年增加6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82%,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13.1%。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

装机容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8GW,较上年增加55GW,同比增长21.74%;累计装机容量为全球第一,占比为35%,占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规模的28.79%。2022年上半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3677万千瓦,同比增长25.8%;其中新增装机容量3088万千瓦,同比增加1787万千瓦。

装机容量不断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累计光伏并网装机容量达到308GW,较上年增加55GW,同比增长21.74%;累计装机容量为全球第一,占比为35%,占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总规模的28.79%。2022年上半年,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3677万千瓦,同比增长25.8%;其中新增装机容量3088万千瓦,同比增加1787万千瓦。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

4生物质发电

生物质发电技术是目前生物质能应用方式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碳中和背景下生物质发电前景被看好。近年来,随着我国废弃物利用技术的提升,生物质能发电迎来行业快速增长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为3798万千瓦,同比增长28.7%,占装机总规模的3.57%;发电量为1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占总发电量的6.6%。

生物质发电技术是目前生物质能应用方式中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碳中和背景下生物质发电前景被看好。近年来,随着我国废弃物利用技术的提升,生物质能发电迎来行业快速增长期。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为3798万千瓦,同比增长28.7%,占装机总规模的3.57%;发电量为16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占总发电量的6.6%。

数据来源:国家能源局,观研天下整理

五、行业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显示,国际方面,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能源革命和应对气候 变化的主导方向和一致行动。在过去五年,全球新增发电装机中可再生能源约占 70%,全球新增发电量中可再生能源约占 60%。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力度,进一步催生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阶跃式发展新动能,推动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主导方向,预计 2050年全球 80%左右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

国内市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新任务新要求,机遇前所未有,高质量跃升发展任重道远。按照 2035 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远景目标,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明确 2030 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 12 亿千瓦以上,对可再生能源5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作为碳减排的重要举措,我国可再生能源将加快步入跃升发展新阶段,实现对化石能源的加速替代,成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导力量。

未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市场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 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 亿吨标准煤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 50%。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 3.3 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 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 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达到 33%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达到 18%左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 6000 万吨标准煤以上。

2025 年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主要目标

类别 2020 年 2025 年 属性
1、可再生能源发电利用
1.1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 28.8 33 预期性
1.2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 11.4 18 预期性
1.3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万亿千瓦时) 2.21 3.3 预期性
2、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万吨) - 6000 预期性
3、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亿吨标准煤) 6.8 10 预期性

资料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观研天下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量增利减、结构性过剩 我国锂电池行业繁荣背后隐忧渐显

目前,我国锂电池行业虽然出货量增速涨势凶猛且产业链已具备全球竞争优势,营业收入整体持续增长,但是仍然面临净利润规模总体还较低、产能结构性过剩、盈利能力差等困境。未来,锂电池市场竞争将不再是“有多少产能”,而是“有什么技术”、“能拿下哪些高端客户”以及“如何进行全球化布局”。对于锂电池企业来说,活下去的关键在于摆脱同质化

2025年09月06日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动力、储能电池拉动消费 锂电池负极材料行业供需关系有望改善、市场价格或回升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承担着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关键功能。近年来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快速扩张。2024年全球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达354.6万吨/年,较2020年(81.1 万吨/年)增长 337%;其中中国主体地位明确,2024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产能较2020年增长391%,占全球的比重高达96%,较202

2025年09月05日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政策驱动+海外需求激增 我国储能电芯供不应求 500Ah+大电芯正成下一个“风暴眼”

但自进入2025年以来,得益于国内外储能市场爆发,我国储能电芯市场由供大于求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量激增至需排队等候。

2025年09月05日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新型储能行业重塑能源版图 低价竞争态势下市场两极分化 国产出海按下快进键

在储能市场中,抽水蓄能总量较大,但新型储能近年占比持续提升。截至 2024 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372.0GW,同比增长28.6%,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呈继续下降态势,首次低于6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 165.4GW,首次突破百吉瓦,同比增长 81.1%。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我国金刚石下游应用呈现多元化发展特点 功能化应用进程不断推进

金刚石俗称“金刚钻”,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矿物。其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最硬物质,具有优异的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学和化学性能。我国金刚石行业起步于1963年,经过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目前行业正处于创新发展阶段。同时历经六十余载砥砺奋进,我国金刚石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全球金刚石

2025年09月01日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全球陶瓷基复合材料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我国目前已建成相对完善产业链

陶瓷基复合材料作为新型战略性热结构材料,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正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19-2023年我国陶瓷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从697.8亿元增长至77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而预计2024-2031年复合增速将超过10%。

2025年08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