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原盐行业产业链分析 生产放缓但下游市场需求紧俏

原盐指只经初步晒制或熬制的盐,即经盐场生产却未经盐业运销单位或国家指定的收购单位收购分配销售的盐,或盐业生产单位未出场供应销售的盐。原盐根据产制来源的不同分为海盐、池盐、矿盐、井盐、土盐;根据用途的不同亦可分成食盐(包括加碘盐) 、渔业用盐、农牧业用盐、工业用盐、出口盐等。

原盐类型图示

<strong>原盐类型图示</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产业链分析

1产业链介绍及图解

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原盐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从原盐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是原盐资源的开采,原盐从海湖盐、矿盐中提炼制备而成,广泛应用于烧碱、纯碱、氯化钠、氯气等下游领域;其中烧碱和纯碱应用占据主要部分。

原盐产业链示意图

<strong>原盐产业链示意图</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上游产业情况

(1)原料丰富多为海湖盐

全球约七成为海湖盐,剩余的是矿盐;我国是世界原盐生产大国,盐业资源优势明显,有海盐、湖盐、岩盐、井岩等。东部地区海盐为主、西北部湖盐,其中青海湖盐最为丰富且生产成本较低,有3000余亿吨的储量;中部及西南盛产井矿盐,矿盐广泛分布于河南、四川、湖南、湖北等18个省市,因此多数省市具备发展制盐工业和盐化工的资源条件,我国盐业资源足够满足国内盐化工发展需求。

2四种生产方法

目前原盐共有四种生产技术,根据盐资源储存形式选择对应方法。一般对矿盐采取露天开采或地下溶浸开采进行岩盐制取;天然卤水则用人工熬煮或真空蒸发来提炼原盐;海湖盐是海湖水经过盐田晒制而成,其中还可对盐湖直接进行沉积湖盐开采。

原盐生产方法

<strong>原盐</strong><strong>生产</strong><strong>方法</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中游产业情况

据数据显示,2017-2019年我国原盐产量呈先降后生态势,2019年产量达到近五年最高值6270.8万吨,同时产量变化幅度7.4%也为近年来唯一的正向增长。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原盐产量分别降至5364.1万吨、5154.6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14.5%、3.9%。究其原因,除了受制于疫情外,我国产制原盐质量水平偏低,多为一级品以下,且产大于销的矛盾仍旧突出,而优质原盐市场紧俏,叠加环保政策下国家对原盐开采工程的限制,所以盐企放缓原盐生产步伐。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生产原盐969.3万吨,同期增长3.0%。

据数据显示,2017-2019年我国原盐产量呈先降后生态势,2019年产量达到近五年最高值6270.8万吨,同时产量变化幅度7.4%也为近年来唯一的正向增长。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原盐产量分别降至5364.1万吨、5154.6万吨,同比增速分别为-14.5%、3.9%。究其原因,除了受制于疫情外,我国产制原盐质量水平偏低,多为一级品以下,且产大于销的矛盾仍旧突出,而优质原盐市场紧俏,叠加环保政策下国家对原盐开采工程的限制,所以盐企放缓原盐生产步伐。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生产原盐969.3万吨,同期增长3.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细看2021年全国各省市原盐产量,排名TOP10省市分别是湖北、四川、山东、江苏、湖南、重庆、青海、江西、辽宁和新疆,其中原盐产量高于40万吨的有湖北54.22万吨、四川49.45万吨、山东48.24万吨、江苏40.68万吨

细看2021年全国各省市原盐产量,排名TOP10省市分别是湖北、四川、山东、江苏、湖南、重庆、青海、江西、辽宁和新疆,其中原盐产量高于40万吨的有湖北54.22万吨、四川49.45万吨、山东48.24万吨、江苏40.68万吨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3下游产业情况

下游方面,国内近九成原盐用于化工消费, 其次食盐应用占比7%,轻工业2%。原盐是化工领域烧碱、纯碱最主要的基础原料,可以说这两者的市场需求变化决定原盐产销变化。

下游方面,国内近九成原盐用于化工消费, 其次食盐应用占比7%,轻工业2%。原盐是化工领域烧碱、纯碱最主要的基础原料,可以说这两者的市场需求变化决定原盐产销变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就烧碱而言,其化学名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具强腐蚀性和潮解性;据悉每生产1吨烧碱约消耗1.55吨原盐。我国是烧碱生产大国,虽然2019年受疫情影响烧碱产量略微下降了0.5%,但是2017-2021年烧碱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产量从3329.2万吨升至3891.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3.98%;2022年第一季度烧碱产量954.8万吨,较同期下降0.2%。

近年来烧碱生产表现积极原因主要有城镇化进程和消费升级推进氯碱工业以及建筑业、家电行业、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从而拉动烧碱需求增长,这种大好形势长期内仍将持续,未来国内烧碱产量会不断抬升。

近年来烧碱生产表现积极原因主要有城镇化进程和消费升级推进氯碱工业以及建筑业、家电行业、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从而拉动烧碱需求增长,这种大好形势长期内仍将持续,未来国内烧碱产量会不断抬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从2021年烧碱应用领域来看,氧化铝市场份额最大为29.63%,其对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制造业极其重要;印染、轻工、造纸、黏胶短纤、石油分别以12.00%、12.00%、9.77%、9.54%、6.23%和5.00% 的比例紧随其后。

从2021年烧碱应用领域来看,氧化铝市场份额最大为29.63%,其对汽车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制造业极其重要;印染、轻工、造纸、黏胶短纤、石油分别以12.00%、12.00%、9.77%、9.54%、6.23%和5.00% 的比例紧随其后。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纯碱是原盐另一大应用领域,2017-2021年我国纯碱产量呈“W”波动变化,2019年产量及产量增幅为近几年最大,分别为2986.5万吨、12.8%;2020年降至2812.4万吨,2021年国内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基建、房地产形势向好促进化工需求回升,纯碱产量再次升至2913.3万吨,但略逊于疫情前水平;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纯碱711.1万吨,同比增速为-1.5%。从长期看在稳增长局势下部分地区房地产政策稍有放松,叠加光伏玻璃项目落地提速,将进一步拉动我国纯碱需求放量。

纯碱是原盐另一大应用领域,2017-2021年我国纯碱产量呈“W”波动变化,2019年产量及产量增幅为近几年最大,分别为2986.5万吨、12.8%;2020年降至2812.4万吨,2021年国内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基建、房地产形势向好促进化工需求回升,纯碱产量再次升至2913.3万吨,但略逊于疫情前水平;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纯碱711.1万吨,同比增速为-1.5%。从长期看在稳增长局势下部分地区房地产政策稍有放松,叠加光伏玻璃项目落地提速,将进一步拉动我国纯碱需求放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从2021年国内纯碱应用领域来看,玻璃比重最大,其中平板玻璃以45.95%的市场份额占据榜首,其次是日用玻璃17.6%、光伏玻璃7.9%、硅酸钠5.3%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

从2021年国内纯碱应用领域来看,玻璃比重最大,其中平板玻璃以45.95%的市场份额占据榜首,其次是日用玻璃17.6%、光伏玻璃7.9%、硅酸钠5.3%分别位列第二、三、四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当前原盐主要下游市场烧碱、纯碱行业景气持续上行,原盐需求呈紧俏态势;而原盐生产放缓,那么短期内原盐库存会紧缺。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高效节能引领变革 政策与应用需求驱动真空绝热板(VIP)行业快速发展

高效节能引领变革 政策与应用需求驱动真空绝热板(VIP)行业快速发展

真空绝热板作为一种导热系数极低的新型高效节能材料,正凭借其“薄而高效”的卓越性能,在中国“双碳”战略和能效标准升级的东风下迎来快速发展。2024年,我国VIP市场规模已达46.7亿元,其在高端冰箱领域的普及仅是开端。随着2026年冰箱新能效国标实施、近零能耗建筑推广以及冷链物流需求爆发,VIP的应用正加速向建筑保温、冷

2025年11月15日
技术定乾坤:我国储能锂电池行业深陷价格内卷、效能、安全与路线之争

技术定乾坤:我国储能锂电池行业深陷价格内卷、效能、安全与路线之争

在我国储能锂电池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与深刻变局。短期来看,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内卷”已成为行业最直接的冲击。由于前期大量资本涌入,规划产能已远超实际需求,导致产能利用率普遍偏低,进而触发了激烈的“价格战”。叠加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的背景,电芯售价几近腰斩,企业毛利率被严重挤压至极低水平,部分中

2025年11月14日
政策+技术+产能三重驱动 我国钙钛矿电池产业化提速 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为先锋

政策+技术+产能三重驱动 我国钙钛矿电池产业化提速 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为先锋

进入2025年下半年,我国钙钛矿电池行业迎来里程碑式发展:实验室效率突破27%大关、国家级中试平台政策落地、多条GW级产线相继投产,三大核心驱动力形成共振,推动这一新兴技术从科研走向产业的关键跨越。

2025年11月14日
风电蓬勃发展为我国风电纤维织物带来广阔需求空间 风机大型化倒逼行业高端升级

风电蓬勃发展为我国风电纤维织物带来广阔需求空间 风机大型化倒逼行业高端升级

近年受益于国家政策引导、产业竞争力增强、海上风电发展以及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等因素,我国风电装机量持续攀升。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我国风电装机容量为5.79亿千瓦,同比增长22.1%。其中1-8月新增装机容量为5784万千瓦,同比增长72.1%。在风电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风电叶片行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市场规

2025年11月12日
全球绿氨行业竞赛:中国如何成为主要供应国?

全球绿氨行业竞赛:中国如何成为主要供应国?

绿氨作为一种在生产过程中实现零碳排放的绿色化学品与能源载体,正从概念走向落地。面对我国风电、光伏装机量激增带来的消纳压力,绿氨产业有望成为破解难题的重要路径。在强有力的政策指引下,中国凭借“三北”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已规划了超过2000万吨的庞大产能,成为全球绿氨供应的核心力量。

2025年11月06日
中国主导全球锂电铜箔供应链 极薄化筑高壁垒 行业盈利逐步修复

中国主导全球锂电铜箔供应链 极薄化筑高壁垒 行业盈利逐步修复

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加速复苏,叠加储能等新兴领域需求爆发,锂电池出货量持续高增,进而带动锂电铜箔需求稳步攀升。数据显示,2024 年全球锂电铜箔出货量达84万吨,同比增长 21.74%。预计2027年,全球锂电铜箔市场出货量将达140万吨,2024-2027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8.56%。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集中供热行业分析:供热面积和供热量稳定增长 价格市场化改革正破冰

我国集中供热行业分析:供热面积和供热量稳定增长 价格市场化改革正破冰

中国集中供热行业正处在一个深刻的转型期。一方面,煤炭作为其发展的“压舱石”地位依然稳固,以热电联产为主的高效燃煤供热仍是当前市场的主力,支撑着超过115亿平方米、并持续稳定增长的庞大供热需求,且市场区域集中度高,山东省位居全国之首。另一方面,在“双碳”目标的顶层设计下,行业面临着清洁化改造与能效提升的刚性要求,驱动着天

2025年11月05日
风电拉动全球碳纤维行业需求强势复苏 中国巩固产能领先地位并迈向价值链重构阶段

风电拉动全球碳纤维行业需求强势复苏 中国巩固产能领先地位并迈向价值链重构阶段

下游多领域回暖,碳纤维需求复苏。得益于全球对清洁能源的持续推进以及风电技术的不断革新,风电市场一改前几年的疲软状态,2024年实现了120%的高速增长,成为拉动碳纤维需求的重要力量。

2025年11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