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 其中西陇科学营收领先

电子化学品,一般泛指电子工业使用的专用化学品和化工材料,即电子元器件、印刷线路板、工业及消费类整机生产和包装用各种化学品及材料。

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化工原料、设备工程等;中游为覆铜板、湿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封装材料、半导体硅片等,下游主要应用在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平板显示等。

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产业链上游为化工原料、设备工程等;中游为覆铜板、湿电子化学品、电子特气、封装材料、半导体硅片等,下游主要应用在集成电路、印制电路板、平板显示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来看,目前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具体集中省市为江苏省、东省、广东省、浙江省等。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来看,目前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具体集中省市为江苏省、东省、广东省、浙江省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从企业营收来看,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主要上市企业包括西陇科学、新宙邦、光华科技、江化微、强力新材、广信材料等企业,2024年一季度营收分别为21.8亿元、15.15亿元、5.12亿元、2.44亿元、2.15亿元和1.17亿元。

2024年一季度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上市企业相关介绍及营收情况

企业简称

相关介绍

营收(亿元)

西陇科学

西陇科学是一家以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的企业。

21.8

新宙邦

新宙邦是一家专业从事新型电子化学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15.15

光华科技

光华科技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体的专用化学品制造商。公司产品包括电子化学品、化学试剂等专用化学品。

5.12

江化微

江化微是一家位于江苏省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电子化工新材料领域。

2.44

强力新材

强力新材是一家以光刻胶专用电子化学品、绿色感光材料、半导体材料为核心业务的研发驱动型企业。

2.15

广信材料

广信材料是一家民营股份制企业,主要从事铜基新材料的研发和销售。

1.17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上市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简称

成立时间

竞争优势

西陇科学

1994-7-19

业务布局优势:公司以广东为总部,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在北京、上海、四川、湖北、福建、沈阳、香港等省市设有子公司及办事处,营销服务网络有效辐射国内各区域以及亚太市场。

平台和资源优势:公司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西陇创新园,通过建立科技孵化平台,引进了一批以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的初创型技术企业,推动了公司和引入企业在化学试剂、生物医药等领域的资源和技术共享。

新宙邦

2002-2-19

客户与品牌优势:新宙邦以解决行业重大问题为已任,致力成为全球领先的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材料行业领导者,始终坚持“以顾客为中心”,不断完善“产品+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为客户创造价值。

战略布局优势:公司聚焦以电子化学品和功能材料为核心的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公司持续的技术创新实力,推动了产品创新、迭代,并在新技术、新材料、新产能、新项目和产业链等战略布局方面有较多的储备,为公司注入新动力。

光华科技

1980-8-30

行业领先地位: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技术标准战略优势: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标准的制定正逐渐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公司充分认识到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重要性,依靠自身的研发实力及多年的技术积累,逐步树立在细分领域关键产品的标准制订的主导地位,进而巩固公司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

江化微

2001-8-17

研发实力优势:公司及子公司拥有超过 90 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在湿法电子化学品领域享有丰富的技术和研发经验。公司董事长殷福华先生拥有近 30 年的湿电子化学品研究、生产、管理经验。

工艺及配套服务优势:公司通过自主设计的一整套湿电子化学品生产工艺,并自主研发配置的满足规模化、专业化湿电子化学品生产流水线,目前公司及子公司具备 G2-G5 等级产品的规模化生产能力。

强力新材

1997-11-22

技术和创新优势:公司及强力先端均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一直以来,公司十分注重技术开发,视技术开发为生存发展之本,每年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升级和新品开发。

稳定而优质的客户:由于光刻胶生产商对原料的品质、批次稳定性、交货期和供应及时性等要求很高,因此前期光刻胶生产商在选定供应商时均会对其生产设备、研发能力、生产管理和产品质量控制能力等进行严格的考察和遴选,时间长达数年。

广信材料

2006-5-12

客户优势:在专用油墨领域,由于专用油墨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专用性,专用油墨制造企业与下游客户之间的合作除产品销售之外,还涉及到产品应用解决方案及客户制造工艺的改良等,专用油墨制造企业会根据客户需求调整油墨产品的规格,客户也会基于专用油墨的产品特性对制造工艺进行改良。

研发人才队伍: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设有“江苏省PCB感光印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无锡市PCB配套油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凝聚了一批专用油墨领域的研发、生产、技术服务人才,形成了稳定、经验丰富、专业基础扎实的技术团队,为公司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电子化学品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润滑油添加剂行业:重负荷发动机油为最大应用市场 四家国际企业主导全球市场

润滑油添加剂行业:重负荷发动机油为最大应用市场 四家国际企业主导全球市场

从市场占比来看,全球润滑油添加剂市场主要被路博润(美国)、润英联(英国)、雪弗龙奥伦耐(美国)、雅富顿(美国)四家国际企业主导,占比分别为34%、23%、18%、10%,合计达到了85%。

2025年04月30日
我国有机硅行业:建筑为最大应用领域 市场企业集中度高 合盛硅业产能占比最大

我国有机硅行业:建筑为最大应用领域 市场企业集中度高 合盛硅业产能占比最大

具体来看,我国有机硅行业产能占比最高的为合盛硅业,占比为27%;其次为东岳硅材,产能占比为12%;第三为新安股份、江西蓝星星火,产能占比均为10%。

2025年04月29日
我国单晶硅行业市场CR5占比超85% 其中隆基股份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我国单晶硅行业市场CR5占比超85% 其中隆基股份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单晶硅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23年我国单晶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603.42亿元,同比增长13.8%。

2025年04月28日
炭黑行业:中国产能稳居全球榜首 企业方面美国卡博特产能较多

炭黑行业:中国产能稳居全球榜首 企业方面美国卡博特产能较多

全球炭黑产能排名来看,美国卡博特以229.2万吨的产能高居榜首,占全球份额12.2%。其次为印度的博拉炭黑,其产能达到212.5万吨,占全球产能的11.3%。

2025年04月28日
我国活性炭行业下游应用较广 市场竞争程度高 企业较分散

我国活性炭行业下游应用较广 市场竞争程度高 企业较分散

活性炭具有强大吸附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环保、医疗、化工、水处理等多个领域。我国是全球主要的活性炭生产国之一,从产量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活性炭产量从88万吨增长到了105.5万吨。

2025年04月10日
我国煤化工行业:北京市相关注册企业断层领先 中国神华、陕煤集团为头部企业

我国煤化工行业:北京市相关注册企业断层领先 中国神华、陕煤集团为头部企业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煤化工行业主要可分为四个竞争梯队,其中位于行业头部企业为中国神华、陕煤集团,营业收入在3000亿元以上;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企业为兖矿能源、中煤能源,营业收入在1000亿元到3000亿元之间;位于行业第二梯队企业为淮北矿业、广汇能源、宝丰能源等,营业收入在200亿元到1000亿元;

2025年04月02日
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大宗气体占据80%市场 外资企业份额超50%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

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大宗气体占据80%市场 外资企业份额超50% 本土企业正加速追赶

从市场规模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到2023年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129亿元,同比增长8.4%。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 其中西陇科学营收领先

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代表性企业主要分布于长三角、珠三角 其中西陇科学营收领先

从代表性企业分布来看,目前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主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具体集中省市为江苏省、东省、广东省、浙江省等。

2025年03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