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2年上半年我国系统软管(汽车冷却、汽车燃油)行业领先企业川环科技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为3.88亿元,按产品分类,汽车冷却系统软管收入占比60.28%,约为2.343亿元,汽车燃油系统软管收入占比为21.75%,约为8445万元。

 

2022年上半年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绩情况

2022-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产品分类

汽车冷却系统软管

2.343亿

60.28%

1.881亿

62.51%

4620万

52.63%

19.72%

汽车燃油系统软管

8445万

21.73%

6242万

20.75%

2203万

25.09%

26.08%

摩托车软管

3577万

9.20%

2519万

8.37%

1058万

12.05%

29.58%

汽车附身系统及制动软管

2604万

6.70%

1979万

6.58%

625.2万

7.12%

24.01%

其他

558.7万

1.44%

433.9万

1.44%

124.8万

1.42%

22.34%

其他(补充)

254.8万

0.66%

106.2万

0.35%

148.5万

1.69%

58.3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1年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约7.765亿元,按产品分类,汽车冷却系统软管收入占比为55.27%,约为4.292亿元;按地区分类,华东地区收入占比为39.05%,约为3.032亿元。

 

2021年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绩情况

2021-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元)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元)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非轮胎橡胶制品

7.765亿

100.00%

5.788亿

100.00%

1.977亿

100.00%

25.46%

按产品分类

汽车冷却系统软管

4.292亿

55.27%

3.281亿

56.69%

1.011亿

51.12%

23.55%

汽车燃油系统软管

2.231亿

28.74%

1.588亿

27.43%

6438万

32.57%

28.85%

摩托车软管

6983万

8.99%

4888万

8.44%

2095万

10.60%

30.00%

汽车附件系统及制动软管

4344万

5.59%

3465万

5.99%

878.6万

4.44%

20.23%

其他

1091万

1.41%

838.8万

1.45%

252.2万

1.28%

23.12%

按地区分类

华东地区

3.032亿

39.05%

2.265亿

48.60%

7675万

47.26%

25.31%

西南地区

1.825亿

23.50%

1.353亿

29.04%

4718万

29.05%

25.85%

华南地区

1.481亿

19.07%

--

--

--

--

--

华中地区

8184万

10.54%

6069万

13.02%

2116万

13.03%

25.85%

国外

4004万

5.16%

2768万

5.94%

1235万

7.60%

30.85%

华北地区

1266万

1.63%

998.5万

2.14%

267.2万

1.65%

21.11%

东北地区

815.3万

1.05%

584.6万

1.25%

230.8万

1.42%

28.3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SS)

 

、市场竞争优势

技术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积累,配方设计及工艺制造技术经验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福翔科技已取得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合计25项。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公司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包括产品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在内的核心技术,多年来在胶管的硬度、爆破压力、耐高温性能、脉冲强度、粘接强度等主要技术指标方面形成了公司的专有技术。公司车用胶管产品的综合技术质量性能达到了国际水平。

 

品牌与渠道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公司已成为了车用胶管行业的主流供应商,“川环”品牌在业内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与品牌影响,获得了“四川省著名商标”、“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四川省质量信用AAA企业”称号。客户群体涵盖了国内大多数整车制造企业,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市场优势地位。

 

产品优势

公司的汽车用橡胶软管产品种类规格齐全,产品性能、质量以及安全、清洁、节能、环保方面符合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汽车整车厂客户的认证要求。公司经过多年的行业发展和积累,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系列产品结构,同时公司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拓展,紧跟汽车市场发展更新的趋势,积极应对客户的需求变化,研制出了一批具备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新产品,丰富了公司的产品系列,确保公司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高、未来收入的稳定增长。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汽车发动机附件系统软管行业运营现状分析与投资战略预测报告(2022-2029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 德系零售占比较大 比亚迪销量最多

我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保持高速增长 德系零售占比较大 比亚迪销量最多

从细分品牌来看,2024年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品牌依次为:比亚迪、大众、奇瑞、吉利、长安、丰田、长城、本田、特斯拉以及上汽。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企业竞争程度高且境外业务扩张加速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企业竞争程度高且境外业务扩张加速

市场集中度来看,2024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3约为11%,CR5约为13%,CR10约为15%,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2025年04月17日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新增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且增速加快 动力控制系统为最大细分市场

我国汽车电子行业新增企业注册量持续增长且增速加快 动力控制系统为最大细分市场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汽车电子需求的增加,而这也让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数据显示,到2023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0973亿元,同比增长12.2%。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渗透率持续攀升 PHEV市场中比亚迪销量领先 REEV中理想销量最高

我国混合动力汽车行业渗透率持续攀升 PHEV市场中比亚迪销量领先 REEV中理想销量最高

从市场结构来看,2024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市场细分产品结构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占比约70%,增程式电动车(REEV)占比16%。

2025年04月16日
我国二手车行业市场高度分散 细分市场来看新能源二手汽车占比约5%

我国二手车行业市场高度分散 细分市场来看新能源二手汽车占比约5%

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25年1月,山东、河南、广东的二手车经营企业最多,数量存续/在业的分别有6.5万家、5.1万家和4.9万家;其次是湖南、江苏、山西、浙江、安徽、河北,企业分别有3.5万家、3.4万家、2.9万家、2.6万家、2.5万家以及2.2万家。

2025年03月18日
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上市企业对比:部分企业拓展境外市场 长城汽车净利润大幅增长

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上市企业对比:部分企业拓展境外市场 长城汽车净利润大幅增长

区域分布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分布广泛,其中安徽省拥有4家上市公司,北京市和广东省均为3家,重庆市2家,吉林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湖北省、福建省、海南省、江西省、河南省均为1家。

2025年03月01日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中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 国产企业多布局于中低端市场

我国汽车芯片行业:中高端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 国产企业多布局于中低端市场

汽车芯片是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汽车行业市场快速发展带动了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的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到2023年我国汽车芯片行业市场规模从739.2亿元增长到了850亿元,预计2024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为905.4亿元,同比增长6.5%。

2025年02月08日
【产业链】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汽车后市场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汽车消费市场,包括汽车生产和汽车销售,汽车生产通常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汽车销售包括经销商、整车厂、分销中心、区域代理等;中游为汽车后市场,包括汽车租赁、汽车用品、汽车养护与维修、汽车金融、报废汽车回收和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下游主要为消费者,即车主。

2025年02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