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2年上半年我国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行业领先企业芯能科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一、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根据浙江芯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约2.923亿元,按产品分类,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收入占比为83.19%,约为2.432亿元;按地区分类,境内收入占比95.23%,约为2.783亿元。

相关行业报告参考《中国分布式光伏电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

2022-06-30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产品分类

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

2.432亿

83.19%

8361

64.36%

1.595亿

98.27%

65.61%

光伏产品生产销售

2933

10.04%

2926

22.52%

6.753

0.04%

0.23%

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及服务

1645

5.63%

1380

10.63%

264.6

1.63%

16.09%

充电桩投资与运营

167.1

0.57%

158.7

1.22%

8.333

0.05%

4.99%

材料销售及其他

166.9

0.57%

165.0

1.27%

1.866

0.01%

1.12%

按地区分类

境内

2.783亿

95.23%

--

--

--

--

--

境外

1393

4.77%

--

--

--

--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21年浙江芯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约4.452亿元,按产品分类,光伏发电收入占比为91.56%,约为4.076亿元;按地区分类,浙江收入占比89.49%,约为3.984亿元。

2021-12-31

主营构成

主营收入()

收入比例

主营成本()

成本比例

主营利润()

利润比例

毛利率(%)

按行业分类

光伏行业

4.347亿

97.65%

1.902亿

94.57%

2.445亿

100.18%

56.25%

其他(补充)

1047

2.35%

1092

5.43%

-44.81

-0.18%

-4.28%

按产品分类

光伏发电

4.076亿

91.56%

1.621亿

80.62%

2.454亿

100.58%

60.22%

光伏产品

1464

3.29%

1678

8.34%

-213.4

-0.87%

-14.57%

其他(补充)

1047

2.35%

1092

5.43%

-44.81

-0.18%

-4.28%

开发建设及服务

984.3

2.21%

927.7

4.61%

56.65

0.23%

5.76%

充电桩

260.5

0.59%

199.5

0.99%

61.04

0.25%

23.43%

按地区分类

浙江

3.984亿

89.49%

1.660亿

82.53%

2.324亿

95.23%

58.34%

江苏

1797

4.04%

752.2

3.74%

1045

4.28%

58.15%

其他(补充)

1047

2.35%

1092

5.43%

-44.81

-0.18%

-4.28%

河北

919.5

2.07%

1050

5.22%

-130.7

-0.54%

-14.21%

福建

378.0

0.85%

377.1

1.88%

9452

0.00%

0.25%

江西

279.6

0.63%

181.3

0.90%

98.30

0.40%

35.16%

安徽

106.1

0.24%

21.84

0.11%

84.25

0.35%

79.42%

广东

80.34

0.18%

16.43

0.08%

63.91

0.26%

79.55%

天津

70.16

0.16%

22.77

0.11%

47.39

0.19%

67.55%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YZX)

二、市场竞争优势

品牌优势

分布式光伏电站根据屋顶资源业主屋顶屋面状况、变压器容量等参数进行电站设计、建设,具有个性化特点,属于非标产品,案例经验对建成优质电站至关重要,行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品牌和经验壁垒。公司是目前国内较早从事分布式光伏开发的企业之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芯能品牌已经在行业内形成了较高的知名度。

运维优势

设立了专门的电站运维部,组建了专业维护检修团队,开发了光伏电站、储能、充电桩三合一智能监测运维平台,现已具备了丰富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营维护经验。

规模优势

拥有近五十家专注于太阳能分布式发电的子公司,业务覆盖华东、华南、华中等区域。芯能科技以提供清洁、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为己任,先后为近千家企业提供了绿色环保方案,装机容量达1GW,年发电量可达10亿度,年节约标准煤约40万吨,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3万吨,为实体经济年节约能源成本近1亿元。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伏银粉行业集中较高 江苏连银、苏州银瑞等企业推动电子级银粉国产化突破

我国光伏银粉行业集中较高 江苏连银、苏州银瑞等企业推动电子级银粉国产化突破

市场份额来看,由于光伏银粉生产技术要求相对较高,全球制造商不足20家,全球银粉市场格局相对集中,日本DOWA、美国AMES等国外企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随着中国光伏银粉制造商的技术水平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光伏银粉产业的本土化率持续提升,中国光伏银粉前五大制造商约占市场总份额的58.6%。

2025年05月10日
我国超导材料行业:低温超导材料市场主流产品 广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我国超导材料行业:低温超导材料市场主流产品 广东省相关企业注册量最多

从市场结构来看,根据临界温度的不同,超导材料可以分为低温超导材料和高温超导材料,其中低温超导材料为超导材料主要产品,占比达到了95.6%;而高温超导材料占比只有4.4%。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耐火材料行业多数上市公司国内外业务兼顾 2024年北京利尔营收最多

我国耐火材料行业多数上市公司国内外业务兼顾 2024年北京利尔营收最多

我国耐火材料行业中游为各类耐火材料制造环节,代表企业主要有北京利尔、濮耐股份、瑞泰科技、鲁阳节能、中钢洛耐、东和新材、科创新材等。

2025年04月19日
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废钢铁回收量占比超过60% 其次为废纸 回收量占比约18%

我国再生资源行业:废钢铁回收量占比超过60% 其次为废纸 回收量占比约18%

从回收数量及金额来看,2019年到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数量及金额为波动式增长趋势,到2023年我国再生资源回收数量为37636万吨,同比增长1.5%;回收金额为12988.8亿元,同比下降1.2%。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氢能行业相关企业存量稳增 注册量波动下降 注册资本在1000-5000万元数量最多

我国氢能行业相关企业存量稳增 注册量波动下降 注册资本在1000-5000万元数量最多

企业存量来看,2015-2024年,我国氢能相关企业存量呈稳步增加,并分别于2021年、2023年首次突破2000家、3000家;截至2024年末氢能相关企业存量达3648家,创近十年相关企业存量新高;截至2025年3月25日,我国现存3695家氢能相关企业。

2025年03月31日
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呈“一超一强”竞争格局 宁德时代、比亚迪为行业龙头

我国动力锂电池市场呈“一超一强”竞争格局 宁德时代、比亚迪为行业龙头

市占率来看,2024年宁德时代动力锂电池装车量市占率45.1%,成为中国动力锂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市占率遥遥领先;比亚迪紧随其后,动力锂电池装车量市占率24.7%;中创新航动力锂电池装车量市占率6.7%;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欣旺达、瑞浦兰钧动力锂电池装车量市占率超2%。

2025年03月10日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产业链及相关上市企业:双良节能研发投入规模突出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产业链及相关上市企业:双良节能研发投入规模突出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环保设备、能源管理系统、项目工程建设等基础设施层;中游为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层,主要包括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下游为具备节能需求的能源利用方,包括钢铁、水泥等工业领域节能,公共机构节能等。

2025年02月10日
【产业链】我国氢能源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产业链】我国氢能源行业产业链图解及上中游相关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从相关企业来看,我国氢能源行业产业链上游为氢气制备,包括电解水制氢、化石重整制氢、工业副产氢,主要企业有隆基氢能、阳光氢能、宝丰能源、美锦能源等;中游是氢气储运环节,包括储氢、运氢以及注氢,主要企业有蜀道装备、中材科技、金宏气体、舜华新能源等;下游是氢气的应用,包括交通运输、工业燃料、发电等,主要技术是直接燃烧和燃料电

2025年02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