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国内保健品批文效率提升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 发展空间较大

1、保健品行业发展空间巨大,行业批文效率提升带动行业竞争程度提高

根据《食品安全法释义》,保健食品指声称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我国规定凡保健食品必须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蓝帽子商标才可销售,因此保健食品也俗称为“蓝帽子”,而获批“蓝帽子”保健品在成分、功效上则被官方认证具备保健作用。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一系列新政策,鼓励企业研发保健食品时运用复配成分、复配功效,探索更多定位明确的新功能产品。

调研显示,仅有半数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蓝帽子的含义较为了解。从人群认知情况来看,蓝帽子概念在90后、85后及高线城市人群中相对普及,而70后、下沉市场人群尤其需要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蓝帽子概念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度有较明显的提升作用。在正确认知蓝帽子标志含义后,87%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优先购买带有该标志的保健品。

调研显示,仅有半数消费者对保健食品蓝帽子的含义较为了解。从人群认知情况来看,蓝帽子概念在90后、85后及高线城市人群中相对普及,而70后、下沉市场人群尤其需要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蓝帽子概念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度有较明显的提升作用。在正确认知蓝帽子标志含义后,87%的消费者表示愿意优先购买带有该标志的保健品。

资料来源:CBN,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持续攀升,2023年占比高达14.27%(国际对于老龄化社会的定义:7%),高龄人口占比基本类比于十年前的美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日本。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1-2050年我国进入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我国老年人口或加速增长。

据测算,2023年我国营养健康食品人均消费额为26美元,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各年龄段的渗透率均存提升空间。

据测算,2023年我国营养健康食品人均消费额为26美元,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各年龄段的渗透率均存提升空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消费者教育不断深化,对于保健品的认知提升、对于渠道专业性要求趋弱,居民在购买行为中更多关注点转向产品价格。特殊时期线上购买行为增加,培育一定的消费习惯,叠加电商平台产品可得性、性价比具备优势,我国保健品销售向线上转型、品牌商轻资产化成为趋势。

保健品渠道结构及特点

销售占比 渠道类型 渠道特点 渠道趋势
50% 在线零售 得益于整体电商市场的增长红利,过去五年我国保健品线上销售渠道占比由33%上升至50%,成为销售份额最高的渠道。年轻消费群体带动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宽松的跨境海关政策加速海外保健品品牌涌入,为年轻群体带来海量的保健产品,海外保健品销售额在跨境电商品类排名前四。 通过小红书、抖音等新媒体的兴起,扮演起专业科普和导购的角色,从而完成产品的介绍、推荐与消费者教育功能,以弥补电商渠道针对新品类渠道推广力较弱的短板。
29% 药店&专卖店 药店消费群体主要以老年人为主,根据中国药店研究部数据,其中60岁以上的消费者占比49%。且老年群体一直是购买保健品的主力人群,一般药店配有专业导购进行推荐,对于药店的专业性信任度较高。但对于保健品蓝帽子的进柜要求和新医保支付政策的影响,药房短期增长有限。 药店连锁比例提升有望带动渗透率提升未来药店将朝着综合化和超市化转型
17% 直销 直销消费群体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受疫情期间人际和线下活动限制的直销企业大多受到了重创。随着疫情结束,大多数直销企业积极自救,不断探索新的运营模式和机会。VDS和传统滋补这两类保健品占比持续下降,但体重管理和运动营养较2022年相比分别有了4%和10%的增长。 延续并深化数字化转型,以建立社群为基础的新销售模式发展迅速
4% 线下商超 自2020年起受疫情影响,社会面整体线下零售业复苏缓慢。 对于消费者容易判断功能成分并有望纳入日常复购的清单的日常保健产品较为适合商超渠道。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保健品行业在规范化及审批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自2016年审备结合的双轨制启动以来,我国保健品行业日趋规范。2023年度我国净增批文数量高达4805个,同比提升29%。

我国保健品行业在规范化及审批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自2016年审备结合的双轨制启动以来,我国保健品行业日趋规范。2023年度我国净增批文数量高达4805个,同比提升29%。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制度优化、审批效率提升,以及行业线上化转型,国内保健品行业长尾化趋 势明显,竞争有所加剧。长尾公司占比(市占率小于 0.1%的企业占比之和)持续提 升,2023 年高达 47%,较 2014 年提升 6pct,行业长尾化、竞争加剧的趋势明显。

随着制度优化、审批效率提升,以及行业线上化转型,国内保健品行业长尾化趋 势明显,竞争有所加剧。长尾公司占比(市占率小于 0.1%的企业占比之和)持续提 升,2023 年高达 47%,较 2014 年提升 6pct,行业长尾化、竞争加剧的趋势明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各国对保健品监管并不趋同,但都以高质量发展为基本准则

保健品在美国被称为膳食营养补充剂(dietarysupplement),采取备案制,监管制度较为宽松,重视事后监察。保健品在美国的监管制度经历了宽松-收紧-宽松的变革:1938年《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首次明确对该类含有维生素、矿物质或植物性成分的“特殊饮食用途”食品进行监管;1958年《食品添加剂修正案》指引保健品监管走向激进但收效甚微;1994年《膳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案》(DSHEA)最终公布,规定保健品作为食品的一种特殊类别进行监管,允许保健品不需要像药品一样经过FD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审查即可上市,授权FDA制定良好生产规范(GMP)以保证膳食补充剂生产质量。监管的侧重点集中于生产经营环节,先审批、后审查,重视事后监察,体系相对宽松。

从研发角度考虑,美国保健品研发、应用能力全球领先。美国在保健品领域的研发优势领先,新技术、新剂型、新成分、新配方的创新及落地处全球前沿地位,当前进口美国保健品,更多的是进口“新技术”。 美国备案制度较为宽松,批文壁垒相对不高、 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趋同、市场分散的极致竞争之下,2023 年美国保健品市占率 排名前十的企业中,近半具备药企基因,如辉瑞、拜耳等。该类企业在保健品的研发、 产品质量方面具备降维优势,实际上反映了需求侧对于研发端专业背书及市场公信 力的关注。

保健品在澳大利亚的监管体系中归于补充药品,监管严格。澳大利亚的保健品受澳大利亚治疗物品管理局(TGA)监管,从原材料采购、检验、生产工艺等环节均按照药品要求指定严格规范,需经过安全性/理化性检测以及功能性/有效性检测,接受TGA定期、不定期检查,监管严格程度处于较高水平。当前进口澳大利亚保健品时,更多的是进口“高质量”。

日本健康食品分为保健功能食品和特殊用途食品,保健功能食品针对普通消费者。日本的健康食品分为保健功能食品和特殊用途食品两大类,其中特殊用途食品为针对部分特殊人群推出的食品,保健功能食品的目标群体为消费者。其中,保健功能食品又可分为营养机能食品(FNFC)、功能性标示食品(FFC)和特定保健用食品(FOSHU)。

FOSHU:监管政策最严格,产品需要经过消费者委员会、食物安全委员会和厚生劳动省三个机构审批,可标记为单一化健康目的(如补钙);

FNFC:原料监管最严格,可用成分仅20种,但保证产品符合规范后,无需进行审批,可直接在产品上标示营养成分并指定每日摄入量(如XX原料,xx毫克/天),不可标记为健康目的;

FFC:监管政策较宽松,无原料限制,宣称需要经过消费者厅审批,可标记为结构化健康目的(如针对骨骼功能、膝关节功能等)。

日本的保健品市场起步较晚,历史不过20余年,但发展速度较快。日本是迄今为止最早一个政府认可健康功能性食品的国家,相关产品在日本由多个法规管理,包括《健康增进法》、《食品卫生法》、《药事法》,由日本厚生劳动省负责管理。

对比中日两国的食品监管政策,相近程度较高。日本的特定保健用食品相当于我国保健食品中的注册制;功能性标示食品类似于我国保健食品中的备案制;按照GB28050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规定,营养素可以做一定程度的功能声称,与日本的营养机能食品制度相似。我国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和婴幼儿配方乳粉相当于日本特殊用途食品中的病者用食品和婴儿用调整乳粉。

中日食品监管制度对比

<strong>中日食品监管制度对比</strong>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Y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日益激烈的态势,同时伴随着市场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和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大型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品牌影响力和资金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并购整合,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药品销售额在公立医院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和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分别为61.2%、29.5%和9.3%,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城市公立医院、县公立医院、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市场份额分别为46.07%、15.18%、25.82%、3.51%、4.66%、4.76%。

2025年10月10日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随着我国国内企业规模、技术的扩展,头部企业通过全流程合成技术实现中间体自给率超90%,废水处理成本降至行业1/3,综合成本较海外低40%。兄弟科技收购南非铬矿,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贯通,生产成本降低15%。近年来,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需求变化维生素K3‌‌‌价格波动较大,行业的毛利率也大幅波动。

2025年10月09日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医学计量行业的下游为医学装备,近年来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医学装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0.74万亿元。医学装备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医学计量行业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力。

2025年09月26日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另外,我国护工服务收费仅为护工成本的10%左右,远低于实际人力成本。护工是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既涉及个人消费服务,亦涉及公共服务,这些数量巨大的缺口意味着全新的产业机会。近年来我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2024年达到589.32亿元。

2025年09月24日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我国(IVD)体外诊断行业已经历从产品引进到自主生产 生化诊断为最成熟细分领域

生化诊断试剂主要是针对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糖尿等疾病的诊断试剂,能够满足终端客户的各种生化检测需求。我国生化诊断产业起步较早,是体外诊断试剂行业中最为成熟的细分领域,生产厂商超过200家,销售试剂品种超过2000种,并且国内约70%的市场份额被国产品牌占据。

2025年09月03日
中国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 食品领域处国产化阶段 医美领域渗透率处高位

中国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 食品领域处国产化阶段 医美领域渗透率处高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透明质酸下游需求不断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透明质酸第一大消费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透明质酸市场销量为490吨,2024年我国透明质酸销量已经达到904吨,预计2025年销量有望超过1000吨。

2025年09月03日
国家眼健康战略实施推动我国近视治疗仪行业发展 未来潜在需求较大

国家眼健康战略实施推动我国近视治疗仪行业发展 未来潜在需求较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眼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近视治疗仪作为医用光学仪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眼科医疗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止2024年,我国近视治疗仪市场规模约为28.26亿元,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2025年08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