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脂行业相关定义
吸脂全称脂肪抽吸,属于医疗美容服务,主要功效是减少局部脂肪堆积。最初吸脂主要应用于腰腹、大腿等脂肪堆积明显的部位,后续逐渐扩展至下巴、肩部、脸部甚至外阴等部位。狭义的吸脂一般专指吸脂手术,属于整形手术的范畴;广义的吸脂包括吸脂术和非手术类减脂,后者主要借助医美光电器械实现非侵入式减脂美容的目的。
广义的吸脂包括吸脂术和非手术类减脂,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为广义的吸脂行业。
常见吸脂可选身体部位分布
| 身体分布 | 具体部位 |
| 头颈部 | 脸部 |
| 躯干部 | 副乳/背部/腰部/腹部/胯 |
| 上肢 | 肩胛部/手臂 |
| 下肢 | 大腿/小腿/脚踝/膝盖/臀部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吸脂特点分析
吸脂术与非手术类减脂各具特征,前者对主刀医生的资质要求相对高。吸脂手术的侵入性较强,要求主刀医生具备整形外科的执业资质,诊疗频次低,效果更显著但创伤大,恢复周期长;非手术类减脂需要多次诊疗,操作与恢复时间短且对医生资质要求相对低,效果不及吸脂术。
手术类吸脂和非手术减脂对比
| / | 手术类吸脂 | 非手术减脂 |
| 操作时长 | 1.5-2h | 0.5-1h |
| 间隔周期 | 1次 | 3-6次(每次间隔3-4周) |
| 恢复时间 | 3-6个月 | 5-7天 |
| 操作人员资质要求 | 医疗美容科医师整形科执业医师 | 医疗美容科医师皮肤科执业医师 |
| 麻醉方式 | 局部麻醉 | 大部分无需麻醉 |
| 作用显现 | 31-90天 | 0-1天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1、吸脂术(手术类吸脂)
根据脂肪分离原理,吸脂术可分为物理切割法与能量破坏法,物理切割脂肪又可再分为纯负压辅助与引入能量动力辅助。
(1)负压辅助吸脂术
负压辅助吸脂术(suction-assisted liposuction,SAL)是通过人为或外部吸引器创造负压吸引力将脂肪吸出体内。术中依靠医生反复来回抽送吸脂管,使吸脂管口产生切力,对局部区域进行机械性破坏,最终实现脂肪分离。
负压辅助吸脂术操作简单,但吸脂效果与医生操作手法和手术经验直接相关。术中医生出现体力消耗较大和手术耗时长等情况,或将影响吸脂效果。同时,由于吸脂管口对组织反复切割,也容易损伤周围血管神经。
(2)能量动力辅助吸脂术
动力辅助吸脂术(power-assisted liposuction,PAL)是借助外部动力来破坏脂肪组织,依靠医师手动来回抽送吸脂管分离脂肪,附加的动力能降低医师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能量动力辅助吸脂术不仅具有高效吸脂能力,还能有效避免吸管堵塞。PAL作为一种大容量的脂肪转移技术,已应用于乳房和臀部抽脂手术中,在塑形方面获得较好效果。
水动力辅助吸脂术(water-assisted liposuction,WAL)是通过Body-Jet水动力射流吸脂系统实现高效的脂肪分离。系统采用的螺旋式水刀技术能产生温和且适宜的力量分离脂肪组织,能最大程度避免脂肪细胞遭受机械破坏或能量溶解。
水动力辅助吸脂术多用于非面部吸脂塑形,理论上具有脂肪分离柔和且效率高的优势,但不具备吸脂后皮肤紧缩作用,并且价格过高,目前临床使用较少。
2、非手术类减脂
非手术类减脂的细分项目以冷冻、超声、激光与射频溶脂为代表,其中冷冻溶脂在国内市场的普及度最高。
非手术类减脂分类
| 身体分布 | 具体部位 |
| 溶脂针 | 溶脂针的主要成分多为生理盐水、利多卡因、碳酸氢钠、磷脂酰胆碱和肾上腺素等,上述混合物注射到脂肪层后会引起脂肪细胞分解,但由于其靶向性不强,注射不当会伤害到肌肉、皮肤等组织。 |
| 冷冻溶脂 | 脂肪细胞对低温十分敏感,寒冷所致的脂质冰晶可破坏脂肪细胞,冷冻溶脂利用此原理通过零度以下低温引起脂膜炎,诱导巨噬细胞和其它炎症介质激活,刺激脂肪细胞分解。该过程并不会损伤周围组织,治疗舒适度高,无需恢复期。冷冻溶脂的即刻治疗效果有限,无紧致肌肤作用,而且求美者如果不注意饮食控制,脂肪堆积可反弹。 |
| 超声溶脂 | 高频聚焦超声具有自身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可将无数束低能量的超声波准确聚焦于体内靶组织,聚焦后的能量得到千倍甚至万倍放大,使脂肪细胞出现凝固性坏死,从而减小脂肪层厚度,皮肤、血管、神经和结缔组织并不会受到损伤。聚焦超声能量可诱导变性胶原蛋白形成新的胶原蛋白,产生美肤、紧致的功效。 |
| 激光溶脂 | 激光溶脂多采用介入式光纤激光,其先在溶脂的皮肤处做一个小切口,把光纤导管插入脂肪组织,通过发射激光释放能量将脂肪细胞液化,液体通过小管排出体内。激光溶脂术后常有肿胀、出血、轻微瘀伤和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但恢复时间短。光纤激光溶脂定位准确,术后效果显著。 |
| 射频溶脂 | 射频是通过发射高频振荡的电磁波,利用电场热传导功能直接给真皮层及皮下深层组织加热,使得该层次发生轻微热损伤,进而诱发胶原蛋白再生和局部脂肪组织皱缩。射频溶脂能够结合电脑数字技术计算脂肪厚度,精准定位到皮肤下的脂肪群,其使用的专利环形电极技术,可确保所有的射频发射能量均匀。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现阶段,非手术减脂在临床方面以冷冻、激光、射频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等技术应用为主。(1)冷冻溶脂是非手术减脂最重要的细分技术,使用设备以冷冻溶脂仪 Cool Sculpting 酷塑为代表,最初被批准用于人体腰部脂肪堆积治疗,后逐步被批准用于更多部位(如腹部、大腿和手臂等)。(2)超声溶脂适用于治疗局部肥胖,且脂肪厚度在2.5cm以上,BMI值稍高,无法靠运动减脂的顽固区域。(3)光纤激光溶脂可用于腰腹部、大腿、面部和下巴脂肪过多等情况。(4)射频溶脂用于手臂、腹部、大腿等部位溶脂;改善臀部、大腿部橘皮样皮肤;面颈部、上臂等小面积的治疗部位的溶脂与收紧轮廓曲线。
目前来看,消费者对传统吸脂术的接受度与信任度更高,诊疗次数显著高于非手术类,但由于吸脂术对身体的创伤较大,潜在风险与操作难度导致其平均价格维持高位。
三、吸脂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女性用户是吸脂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男性用户在诊疗量的贡献度持续提升。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2024年全球由整形医生主刀的吸脂术诊疗量中,女性占81.9%,男性占18.1%;在2024年全球由整形医生主刀的非手术类减脂诊疗量统计中,女性占86.59%,男性占13.41%。女性群体对完美身材的强烈追求远甚于男性,促使其占据绝大部分的吸脂医美消费。
资料来源: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细分来看,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2024年全球女性吸脂术诊疗量高达252.5万个,非手术类减脂达94.18万个。吸脂手术发展时间长,技术基础扎实,服务管理成熟,消费者信任度更高,并且从整形外科端统计非手术类减脂的诊疗量相对有限,因此吸脂术诊疗量远超过非手术类减脂。
四、中国吸脂行业产业链图解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吸脂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中国吸脂产业链较为完整,上游吸脂设备供应商主要提供吸脂器械和溶脂瘦身仪器,中游医美机构分为私立与公立两类,下游主要为医美获客平台和终端消费者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中国吸脂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我国吸脂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20年我国吸脂行业市场规模为102.34亿元,2024年已经达到161.85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fs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