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玄参行业供需表现稳定 出口前景向好 产品价格总体保持在平稳区间

玄参行业相关定义及生命周期分析

1玄参行业相关定义

玄参,中药名。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可达1米余。支根数条,纺锤形或胡萝卜状膨大,粗可达3厘米以上。生于海拔1700米以下的竹林、溪旁、丛林及高草丛中。产河北(南部)、河南、山西、陕西(南部)、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贵州、四川。味甘、苦、咸,性微寒,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

2玄参行业所属的生命周期分析

玄参作为传统中药材,其形状和应用相对较为稳定,市场的供需变化一直不大,产品也没有出现需求端的巨大变化,比如开发出新的爆款药品的用途,总体而言玄参行业处于成熟期阶段。

玄参作为传统中药材,其形状和应用相对较为稳定,市场的供需变化一直不大,产品也没有出现需求端的巨大变化,比如开发出新的爆款药品的用途,总体而言玄参行业处于成熟期阶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中国玄参行业监管制度分析

玄参行业属于中药材的一部分,行业监管体制与中药材行业同属一系。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全国中药材行业的药品监管工作进行统一领导和监督管理,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组织对中药材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审批中药材相关药品的注册申请等。

农业农村部:在中药材种植养殖环节,负责指导中药材的科学种植养殖,推动标准化生产,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与管理,监管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以保障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主要负责中药材市场流通领域的监管,打击中药材市场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假冒伪劣产品销售等,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

商务部:在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方面发挥作用,推动中药材流通标准化、现代化,加强中药材流通市场的规划与管理,促进中药材市场的健康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中医药行业的整体管理和规划,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在中药材监管方面,参与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促进中药材质量提升和合理利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从产业规划和宏观指导的角度,参与中药材产业政策的制定,推动中药材产业的信息化、工业化融合,促进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玄参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1、影响中国玄参行业市场规模的因素

(1)种植成本差异

安徽亳州等地玄参种植成本显著低于传统产区(如浙江),亩投入不足6元(含种苗、人工等),而传统产区因土地租金、采挖难度等因素,成本高出数倍。这种成本差异导致安徽等新兴产区产量大幅增加,成为市场主要供应地。 ‌

(2)主产区转移

浙江磐安等传统玄参产区因利润低、种植技术落后,近年产量锐减。湖北、重庆、贵州等地凭借气候优势和低成本成为主要产区,如建始玄参、南川玄参等品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

(3)市场需求变化

随着中医药需求增长及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拓展,玄参市场需求稳步提升。但传统产区因产量不稳定、品质差异大,导致市场供应波动,加剧价格波动风险。

2、中国玄参行业市场规模

由于玄参总体价格较为便宜,且体量规模不算很大,我国玄参行业市场规模有限,截止2024年玄参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9亿元,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约为1.21亿元。

由于玄参总体价格较为便宜,且体量规模不算很大,我国玄参行业市场规模有限,截止2024年玄参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49亿元,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约为1.21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中国玄参行业供应情况分析

1、中国玄参行业供应规模

一直以来,我国玄参有着较为稳定的供应,截止2024年我国玄参种植面积达到14938亩,产量达到24349吨,2025年上半年种植面积约为14982亩,产量约为12932吨。

一直以来,我国玄参有着较为稳定的供应,截止2024年我国玄参种植面积达到14938亩,产量达到24349吨,2025年上半年种植面积约为14982亩,产量约为12932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中国玄参行业供应特点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玄参行业发展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玄参属于中国特产,因其极强的适应能力,国内各地均可种植。目前,主要分布在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

玄参以根入药,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等功效。药理研究证明:玄参有降压作用,其机理与扩张外周血管有关,具有镇静,抗惊厥,降血糖作用,有解热抗菌作用。

玄参的适应症广泛,配方用量也比较大,市面上有上百种的中成药都以它作为原料,有极好的出口前景。

五、中国玄参行业价格现状走势预测

一直以来,玄参产品价格稳定且实惠,2024年玄参统货价格约为12.1元/千克,总体保持平稳,2025年上半年价格有所下滑,但总体保持在平稳的区间。

一直以来,玄参产品价格稳定且实惠,2024年玄参统货价格约为12.1元/千克,总体保持平稳,2025年上半年价格有所下滑,但总体保持在平稳的区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长期来看,由于玄参产销量较为稳定,供需关系也不会有剧烈的波动,因此价格仍然将会维持在稳定的区间,预计到2032年玄参行业统货价格约为11.9元/千克。

长期来看,由于玄参产销量较为稳定,供需关系也不会有剧烈的波动,因此价格仍然将会维持在稳定的区间,预计到2032年玄参行业统货价格约为11.9元/千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y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女性为吸脂服务主要消费群体 国内吸脂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女性为吸脂服务主要消费群体 国内吸脂行业市场规模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中国吸脂产业链较为完整,上游吸脂设备供应商主要提供吸脂器械和溶脂瘦身仪器,中游医美机构分为私立与公立两类,下游主要为医美获客平台和终端消费者

2025年11月15日
胶原蛋白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态势

胶原蛋白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我国胶原蛋白市场规模达到730亿元,近年来保持超高速增长,预计到2030年,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将达到2702亿元。

2025年11月10日
脑机接口行业即将迈入产业化阶段,医疗市场有望成为主要落地场景

脑机接口行业即将迈入产业化阶段,医疗市场有望成为主要落地场景

我国近年来持续强化对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产业的政策支持,逐步构建起覆盖技术研发,产业生态构建,应用场景拓展的完整体系。2021年与2022年强调技术攻关,2023与2024年强调规范标准,2025年确立未来发展目标。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加速跑”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我国生物医药市场的竞争格局呈现出日益激烈的态势,同时伴随着市场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和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性。大型企业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生产规模、品牌影响力和资金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持续的创新和并购整合,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我国零售药房发展缓慢,医疗体系改革驱动行业走向平台化发展

药品销售额在公立医院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和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分别为61.2%、29.5%和9.3%,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城市公立医院、县公立医院、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市场份额分别为46.07%、15.18%、25.82%、3.51%、4.66%、4.76%。

2025年10月10日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我国维生素K3‌‌‌行业处稳定增长阶段 原材料供应紧张、出口增加拉升下价格波动较大

随着我国国内企业规模、技术的扩展,头部企业通过全流程合成技术实现中间体自给率超90%,废水处理成本降至行业1/3,综合成本较海外低40%。兄弟科技收购南非铬矿,实现从原料到成品的全产业链贯通,生产成本降低15%。近年来,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以及需求变化维生素K3‌‌‌价格波动较大,行业的毛利率也大幅波动。

2025年10月09日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我国医学计量市场发展迅速 外资品牌占据高端市场 本土企业快速崛起

医学计量行业的下游为医学装备,近年来我国医学装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我国医学装备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0.74万亿元。医学装备市场的快速增长,为医学计量行业发展提供了增长动力。

2025年09月26日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中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 但现有专业护工人员缺口仍巨大

另外,我国护工服务收费仅为护工成本的10%左右,远低于实际人力成本。护工是典型的现代服务业,既涉及个人消费服务,亦涉及公共服务,这些数量巨大的缺口意味着全新的产业机会。近年来我国护工行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2024年达到589.32亿元。

2025年09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