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下游需求旺盛助推锂电池电解液行业规模扩张 企业未来趋向生产一体化

一、锂电池电解液行业概述及产业链图解

锂离子电池主要由电解液、隔膜、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构成,是锂电池制造的四大关键材料之一。电解液作为锂离子的载体,在充放电过程中运送锂离子,因具有极大的离子导电率以及极小的电子导电率,被称为锂电池的“血液”,对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比容量、工作温度范围、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均有重要影响。

锂电池电解液具备性能

性能 作用
电导率高 能有效促进电极可逆反应的进行,提高充放电效率
化学稳定性强 不与正极、负极、隔膜、粘结剂等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分解电压高,能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工作温度范围宽 可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一般为-40℃~70℃)保持液态,保障锂电池在高、低温度下工作
安全性好 电解液具有高燃性,使得锂电池使用时具有良好安全性能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锂电池电解液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锂电池电解液上游主要包含高纯度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溶质)和添加剂等原材料,下游产业链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类电池;终端为各种电动汽车、各种储能系统、消费类电子产品等。

锂电池电解液上游主要包含高纯度有机溶剂、电解质锂盐(溶质)和添加剂等原材料,下游产业链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类电池;终端为各种电动汽车、各种储能系统、消费类电子产品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上游构成分为溶质、溶剂、添加剂三部分,成本压力将促使技术迭代

锂电池电解液主要是由溶剂、溶质、添加剂三部分构成。具体而言,溶剂通常为碳酸酯类有机溶剂,例如碳酸二甲酯、碳酸乙烯酯等等;溶质主要是指电解质锂盐,可以分为以六氟磷酸锂为主的传统锂盐和以双氟磺酰亚胺锂为主的新型锂盐;添加剂则主要包含成膜添加剂、阻燃添加剂、高低温添加剂等等。

锂电池电解液构成

成分 包含物质 作用 质量占比 成本占比
溶质 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 锂离子迁移的介质 12%-14% 40%-50%
溶剂 链式碳酸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环装碳酸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 溶解锂盐溶质 81%-86% 30%
添加剂 以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为主的成膜添加剂、阻燃添加剂、过充保护添加剂、高低温添加剂等 改善电解质各类性能 2%-5% 10%-3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溶质目前以六氟磷酸锂为主,双氟磺酰亚胺锂未来可期

锂电池电解液溶质主要分为六氟磷酸锂和双氟磺酰亚胺两类,其中六氟磷酸锂由于发展较早,技术相对成熟,是目前最主流的电解液溶质,应用最为广泛。而双氟磺酰亚胺锂由于生产工艺较为复杂,还并未大量被应用。

六氟磷酸锂价格飙升,电解液生产商毛利下降

六氟磷酸锂(LiPF6)是目前最主流的锂电池电解液,成熟的规模化生产也凸显其成本优势,综合性价比十分突出,广泛受到电解液生产商的青睐。

2022年受新能源汽车爆发式上升,动力锂电池及上游原材料的需求量猛增,六氟磷酸锂价格的连番上涨,由年初处于历史低谷的8.5万元/吨涨至20万元/吨。

除供需紧张的原因,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涨也对六氟磷酸锂的价格出现了传导用途。从六氟磷酸锂的成本构成来看,碳酸锂约占30%-40%。也就是说,碳酸锂每提价1万元/吨,六氟磷酸锂的生产成本将提升3000元-4000元/吨。

碳酸锂价格在经历了前9个月的平稳上升期后,在十月份进入直线拉升期。截至2022年12月,碳酸锂均价为11.25万元/吨,相比年初4.5万元/吨的均价,涨幅超过100%。

碳酸锂价格在经历了前9个月的平稳上升期后,在十月份进入直线拉升期。截至2022年12月,碳酸锂均价为11.25万元/吨,相比年初4.5万元/吨的均价,涨幅超过10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由于六氟磷酸锂在电解液成本中占比约为50%,其价格的飙升使得电解液生产厂商成本压力上涨,毛利率有所下降。2022年,除了电解液一体化布局的天赐材料毛利率上升外,其余电解液生产厂商毛利率均有下降。

2022年部分电解液生产厂商毛利率变化

公司名称 2022年毛利率 2021年毛利率 变动幅度(百分点)
天赐材料 37.97% 34.98% ↑2.99
新宙邦 32.04% 35.49% ↓3.45
瑞泰新材 19.64% 21.45% ↓1.81
多氟多 30.52% 32.05% ↓1.53
胜华新材 17.88% 31.50% ↓13.62
华盛锂电 19.56% 46.79% ↓27.23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双氟磺酰亚胺锂性能更好,成本高成制约其应用的最大阻碍

虽然六氟磷酸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电解液溶质,但其存在着热稳定性较差、易水解等缺点,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相比之下,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具有更好的性能,能有效提高低温放电性能,抑制软包电池胀气,具有较高的循环寿命。

双氟磺酰亚胺锂较六氟磷酸锂相对优势

相对优势 具体表现
热稳定性好 六氟磷酸锂在60℃就会分解,LiFSI在200℃以上仍能保持稳定存在
无副反应 六氟磷酸锂遇水会产生具有腐蚀性的副产物,LiFSI易溶于水与各种有机溶剂,几乎无副反应
导电性好 LiFSI中的氟离子具有很强的吸电子性,锂离子活性也很强
与电极相容性好 LiFSI为电解质的电解液与正负极材料有良好相容性,可以显著提高锂电池高低温性能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LiFSI性能优于LiPF6,但由于生产工艺复杂,当前价格较高,2022年约30万元/吨,并未被作为广泛使用的电解液溶质,而主要是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锂电池电解液中。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多氟多、天赐材料、新宙邦等龙头企业开始布局该市场,LiFSI的生产成本有望以每年15%的速度下降,较六氟磷酸锂的价格有一定可比性。在其优良性能的加成之下,其在电解液中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未来可期。

虽然LiFSI性能优于LiPF6,但由于生产工艺复杂,当前价格较高,2022年约30万元/吨,并未被作为广泛使用的电解液溶质,而主要是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锂电池电解液中。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多氟多、天赐材料、新宙邦等龙头企业开始布局该市场,LiFSI的生产成本有望以每年15%的速度下降,较六氟磷酸锂的价格有一定可比性。在其优良性能的加成之下,其在电解液中的应用也会更加广泛,未来可期。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溶剂市场集中度高,甲醇氧化羰基化法更具成本优势

溶剂主要作为运输锂离子的载体,是电解液中质量占比最高的成分(约80%),但其重要性相对于锂盐与添加剂要略差一些。最常用的溶剂是碳酸酯类产品,其可分为环状碳酸酯类和链状碳酸酯类有机溶剂,前者包括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后者主要为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甲乙酯。环状碳酸酯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使锂盐更易溶解,但黏度大,锂离子迁移速率较低。链状碳酸酯介电常数小,溶解锂盐能力弱,但黏度低,具有很好的流动性,便于锂离子迁移。因此,现阶段最普遍的电解液产品是上述5种碳酸酯类混配。

溶剂主要作为运输锂离子的载体,是电解液中质量占比最高的成分(约80%),但其重要性相对于锂盐与添加剂要略差一些。最常用的溶剂是碳酸酯类产品,其可分为环状碳酸酯类和链状碳酸酯类有机溶剂,前者包括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后者主要为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和碳酸甲乙酯。环状碳酸酯具有很高的介电常数,使锂盐更易溶解,但黏度大,锂离子迁移速率较低。链状碳酸酯介电常数小,溶解锂盐能力弱,但黏度低,具有很好的流动性,便于锂离子迁移。因此,现阶段最普遍的电解液产品是上述5种碳酸酯类混配。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电池电解液的溶剂采用电池级别的溶剂,相比于工业级,电池级溶剂纯度要求至少达到99.99%,更高纯级产品要求甚至达到99.995%以上,且由于催化剂选择要求高、提纯难度大,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头部企业中,市场集中度高。2022年,我国电解液溶剂出货量为75.7万吨,占全球出货量的81.9%。其中,海科新源出货量居首位,其次分别为胜华新材、抚顺东科和华鲁恒升,CR4为70%。

电池电解液的溶剂采用电池级别的溶剂,相比于工业级,电池级溶剂纯度要求至少达到99.99%,更高纯级产品要求甚至达到99.995%以上,且由于催化剂选择要求高、提纯难度大,技术大多数掌握在头部企业中,市场集中度高。2022年,我国电解液溶剂出货量为75.7万吨,占全球出货量的81.9%。其中,海科新源出货量居首位,其次分别为胜华新材、抚顺东科和华鲁恒升,CR4为7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碳酸酯类溶剂的合成工艺路线较多,有酯交换法、甲醇氧化羰基化法、光气法、尿素醇解法等等。当前主流路线为酯交换法,该制备方法的工艺比较简单、反应效率高、最终产物纯度高等优点,且产品经过提纯去杂后可直接用于锂电池电解液,综合性价比突出。

碳酸酯类溶剂制备工艺路线比较

制备方法 所需原材料 特点
酯交换法 环氧丙烷、环氧乙烷、二氧化碳、甲醇、乙醇 工艺简单、反应效率高、最终产物纯度高等优点,且产品经过提纯去杂后可直接用于锂电池电解液。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甲醇、一氧化碳、氧气 原材料易得,生产成本低,生产过程简单且比较环保,但生产效率低且对生产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是受到关注的技术路线之一。
光气法 甲醇、光气 光气属于剧毒物质,环境污染严重,生产安全性也不高,不符合工业发展趋势,已经基本淘汰。
尿素醇解法 尿素、甲醇 原材料极易获取且价格便宜,转换效率好,副产物氨气可循环利用,非常绿色环保,但反应很难进行,需要极为昂贵的催化剂,现阶段经济性差。
二氧化碳合成法 二氧化碳、甲醇 原料成本极低,生产过程安全环保且环节少,但技术很不成熟,仍处实验室阶段。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虽然酯交换法优点众多,性价比突出,但使用的原料价格高昂,综合原料成本以及副产品消耗成本,有被取代的趋势。比较其他四种制备方法,光气法因环保问题已被淘汰,二氧化碳合成法和尿素醇解法虽然原料成本很低,但由于制备技术不成熟,目前尚未工业化。而甲醇氧化羰基化法生产简单,目前技术较为成熟,与酯交换法有可比性。并且,该制备方法中的一氧化碳和氧气原材料的价格远低于酯交换法原材料中的环氧丙烷和环氧乙烷,更具成本优势,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取代酯交换法。

3.添加剂种类多样,是锂电池电解液企业技术核心所在

添加剂虽然在锂电池电解液中质量占比最低,但其对改善电解液特定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应用领域、不同下游客户对锂电池的性能要求不同,电解液生产商可通过调整添加剂的种类以及用量来定向改善锂电池的性能,因此添加剂的种类非常多。按照作用原理不同,添加剂可分为成膜添加剂、过充保护添加剂、高低温添加剂、阻燃添加剂、控制水和HF含量添加剂等。其中,最常见的是碳酸亚乙烯酯(VC)、氟代碳酸乙烯酯(FEC)以及 1,3-丙烷磺内酯 (1,3-PS)。

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种类及特

类别 作用 常见产品
成膜添加剂 帮助在负极表面形成一层结构稳定的SEI膜,抑制溶剂分子共嵌入对电极的破坏,提高电池循环性能和可逆容量。 碳酸亚乙烯酯、氟代碳酸乙烯酯、双草酸硼酸锂
阻燃添加剂 主要是高沸点、高闪点和不易燃物质,可提高电池稳定性能和安全性。 磷酸三甲酯、磷酸三苯酯、氟化亚磷酸盐
高低温添加剂 拓宽锂电池使用范围,是电池在高低温也有优良循环性能。 砜类、有机亚硫酸酯类、氟代碳酸乙烯酯、碳酸亚乙烯酯
过充电保护添加剂 当电池充满电或略高于该值时,添加剂可在正极上氧化,扩散到负极上被还原,从而防止电池过充。 4-溴苯甲醚、1,2-二甲氧基-4-硝基苯
控制水和HF含量添加剂 能够阻止HF对电极的破坏,提高电解液的稳定性,改善电池性能。 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电解液中有机溶剂和电解质锂盐容易分析并模仿,但添加剂成分通常很难分析,因此,添加剂成分是电解液企业的技术核心所在。以新宙邦为例,新宙邦最早于2013年开始研发高温添加剂磷酸三丙炔酯(TPP),其研究结果表明TPP可以生成性能优异的CEI膜与SEI膜,有效地抑制气体的产生,减缓电池阻抗的增长,并且可以抑制负极锂枝晶的形成。相比于同类产品1,3-丙磺内酯(PS) 和硫酸乙烯酯(DTD), TPP更加环保并且性能更加稳定。

部分电解液企业相关添加剂的创新

企业名称

添加剂的创新

新宙邦

研发高温添加剂磷酸三丙炔酯(TPP),更环保,性能更稳定。

华盛锂电

VC产品:自主开发了抑制VC变色和变质的方法,提高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还开发了新型紫外发光装置,优化光强和电压参数,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FEC产品:自主研发的卤素置换工艺相比传统工艺路线具有生产装备投资少、生产安全性高、产品成本低等特点,且在产品纯度、色度、水分等重点指标方面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理文科技

创新加入含氟材料,把液态的黏度降低,同时降低电池内阻,电池性能会得到改善。

阿科玛(Arkema

推出的新型电解液添加剂LiTDI,不仅能延长电池寿命,加快充电速度,对于电动汽车必需的高容量电池材料,还解决了材料纯度和稳定性问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下游需求旺盛助推行业规模扩张,企业未来趋向生产一体化

锂电池电解液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数码产品电池三个市场,其中,2022年动力电池电解液占比最大,市场份额为70%,数码产品电池和储能电池电解液市场份额分别为18%、12%。

锂电池电解液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数码产品电池三个市场,其中,2022年动力电池电解液占比最大,市场份额为70%,数码产品电池和储能电池电解液市场份额分别为18%、1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动力电池作为锂电池电解液下游最大的需求市场,其需求极大程度会影响电解液市场规模。在双碳背景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由于环保、出行成本低、噪声低等优点受到大众喜爱,行业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从而拉动了作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需求增长,截至2022年,动力电池需求量为684GWh,较上年增长84.37%。动力电池的需求增长也助推了锂电池电解液市场规模的扩张,2022年电解液出货量为89.1万吨,较上年增长74.71%。

动力电池作为锂电池电解液下游最大的需求市场,其需求极大程度会影响电解液市场规模。在双碳背景下,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由于环保、出行成本低、噪声低等优点受到大众喜爱,行业快速发展,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从而拉动了作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需求增长,截至2022年,动力电池需求量为684GWh,较上年增长84.37%。动力电池的需求增长也助推了锂电池电解液市场规模的扩张,2022年电解液出货量为89.1万吨,较上年增长74.7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天赐材料行业龙头地位稳固,2022年市场份额为35.9%;行业前四家(天赐材料、新宙邦、比亚迪、国泰华荣)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高。

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天赐材料行业龙头地位稳固,2022年市场份额为35.9%;行业前四家(天赐材料、新宙邦、比亚迪、国泰华荣)占据超过60%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高。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多数企业原料还是以全外采形式或部分外采形式为主,易导致较高的生产成本,从而会降低电解液毛利率。因此,为了提升盈利能力,行业中的企业例如溶质龙头天赐材料、溶剂龙头胜华新材等逐渐趋向于溶质、溶剂、添加剂生产一体化,积极布局所有原料市场,扩张电解液产能,减少成本压力。

电解液企业布局规划布局市场

企业名称 溶质市场 溶剂市场 添加剂市场
天赐材料 六氟磷酸锂自供率达95%以上 收购凯欣电池完成 电解液一体化布局 自供率在30%以上
胜华新材 建成固态六氟磷酸锂200吨/年,在建液态六氟10万吨/年 拥有5中溶剂,实现95%以上自供 二氟草酸硼酸锂、氟苯等添加剂产品
新宙邦 控股湖南福邦,规划2400吨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 新宙邦惠州三期已有年产5.4万吨碳酸酯溶剂 通过控股张家港瀚康,实现VC、FEC自供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X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考虑配储功率为 1:1 及配储时长在 3-4 小时之间,预计每 100MW 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 450-800MWh 的储能需求。未来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突破 69GWh,到 2030 年储能需求将增长至 300GWh。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