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政策助力我国OLED面板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渗透率有望赶超LCD

一、OLED面板行业概述、分类及产业链图解

OLED面板一般指OLED显示屏,是利用有机电自发光二极管制成的显示屏,具备自发光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特性。按照驱动方式不同,OLED面板可分为无源驱动(PMOLED)和有源驱动(AMOLED)两大类,AMOLED是当前OLED显示发展的主要方向。

OLED面板主要种类及特点

/ PMOLED(无源驱动) AMOLED(有源驱动)
结构特点 驱动视电流决定灰阶、分辨率及画质表现,以单色和多色产品居多,结构简单 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结构较复杂
驱动电压
发光元件寿命
应用场景 手环、智能手表等低分辨率面板 应用在高分辨率的面板,如手机、电视、电脑、平板、VR设备、车载显示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OLED面板产业链上游包括材料制造、组装零件、制造设备;中游主要是面板制造和组装;下游应用于智能手机、OLED电商、可穿戴设备、电脑平板、照明、车载显示等领域。

OLED面板产业链上游包括材料制造、组装零件、制造设备;中游主要是面板制造和组装;下游应用于智能手机、OLED电商、可穿戴设备、电脑平板、照明、车载显示等领域。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技术迭代后OLED面板成最新潮流,行业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OLED面板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近年来在全球消费水准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更轻、更薄、显示效果更优的电子产品愈发青睐,作为电子产品核心构件的显示面板也在加速更新迭代。在全球显示技术的演进历程中,陆续出现过CRT、LCD、LED、OLED等迭代技术, LCD凭借其高性价比成为20世纪最主流的显示技术,而如今OLED由于具有器件轻薄、对比度高、功耗低、无视角限制、响应速度快、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势,被认为是当今显示技术的最新潮流。

LCD与OLED面板性能对比

对比项目 LCD OLED
色域(顶配) 96%NTSC 108%NTSC
响应速度 较快,大于4ms 快,小于0.001ms
可视视角 较大(85度时,视角对比度10:1) +6大(85度时,视角对比度1000:1)
对比度 低(1000:1) 高|(1000000:1)
背光 需要背光源 自发光,不需背光源
厚度
漏光控制
实现柔性显示 容易
能耗 同等亮度下较其他技术能耗较低,但能耗较OLED大 较小
寿命 60000h 40000h
温度性能 有待提高 卓越,抗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随着技术优势的体现,OLED面板已经被广泛使用于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多个电子产品领域,我国OLED面板市场规模也得以迅速增长。截至2022年,我国OLED面板市场规模达43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3%。

随着技术优势的体现,OLED面板已经被广泛使用于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等多个电子产品领域,我国OLED面板市场规模也得以迅速增长。截至2022年,我国OLED面板市场规模达43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8.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政策密集出台,加速推进OLED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国家为加速推进OLED行业进一步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例如早在2015年我国就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中提出“将柔性显示等新型显示材料作为发展重点”;随后在2019年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等政策中也明确鼓励投资商加大对OLED的投资。这些政策的发布主要是对OLED行业资金支持、技术标准、产业布局和绿色生产四个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定,积极鼓励和支持OLED技术在材料、面板以及工艺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发展,加速推进OLED行业及配套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OLED行业部分相关政策

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5年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 提出将柔性显示等新型显示材料作为发展重点。
2016年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实现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 、超高清(4K/8K) 量子点液晶显示、柔性显示等技术国产化突破及规模应用。
2017年 《工信部关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发展指南(2017年)》 优先发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174项,其中包括:先进玻璃基材料及高附加值玻璃深加工技术及装备;OLED喷墨打印技术与封装技术;柔性AMOLED、光场显示等近眼显示技术。
2018年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年版)》 将高分子OLBD材料(新型OLED显示器等)分类为高分子光、电、磁材料制造;OLED材料生产设备、器件生产设备、照明产品生产设备分类为高效节能电气机械器材制造。
2019年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 将“TFT-LCD、OLED、AMOLED、激光显示、量子点、3D显示等平板显示屏”列入全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2019年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版)》 将“薄膜场效应晶体管LCD(TFT-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激光显示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液晶面板产业用玻璃基板、电子及信息产业用盖板玻璃等关键部件及关键材料”列入鼓励类。
2019年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 指出高性能水汽阻隔膜可以应用于OLED;I-线光敏型聚酰亚胺绝缘材料性能要求为OLED用正型绝缘材料。
2020年 《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 聚焦重点产业投资领域,加快基础材料、关键芯片、高端元器件、新型显示器件、关键软件等核心技术攻关。
2021年 《关于2021-2030年支持新型显示产业发展进口税收政的通知》 在规定时间内对新型显示器件生产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求的自用生产性原材料、消耗品等关键原材料、零配件(即靶材、光刻胶、掩模版、偏光片、彩色光膜),免征进口关税。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四、国内厂商积极布局产线建设,占据全球大部分新增产能

过去由于缺乏上游支持,国产OLED产业发展一度力不从心,韩国三星和LG占据了OLED大部分市场,高峰时一度占据了全球OLED面板市场超过92%的市场份额,几乎实现全面垄断。近些年在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下,国内京东方、维信诺、天马、和辉光电、华星光电等面板厂商开始奋力追赶,积极布局oled面板市场,OLED新产线不断增加。目前,京东方计划2022年将OLED面板产量扩大70%,三条柔性6代OLED线已建设完毕,其中,成都、绵阳产线均已实现量产,重庆产线正在产能爬坡阶段。除此之外,华星光电、深天马、维信诺、和辉光 电等主要面板厂商均已布局6代OLED产线并实现量产。

随着众多OLED生产线的投产,我国OLED面板产能迅速爬升,截至2022年达21.8平方千米,较上年增长60.3%。

随着众多OLED生产线的投产,我国OLED面板产能迅速爬升,截至2022年达21.8平方千米,较上年增长60.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当前国内新投产的产线主要为6代线,对日本和韩国投产的3.5至5.5代线有明显技术优势,因此全球近三年的OLED面板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月产能达 50万片,占比约为全球产能的71%;在新增产能前八的全球面板厂商中,中国企业占据6个席位。其中,京东方的新产线凭借新增产能19.2万片超过LG高居首位,占新增产能的27%;天马集团排名第三,新增产能为8.25万片;五至八名也均为国内面板厂商,占新产能的比重均在4%至6%之间。

当前国内新投产的产线主要为6代线,对日本和韩国投产的3.5至5.5代线有明显技术优势,因此全球近三年的OLED面板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大陆,月产能达 50万片,占比约为全球产能的71%;在新增产能前八的全球面板厂商中,中国企业占据6个席位。其中,京东方的新产线凭借新增产能19.2万片超过LG高居首位,占新增产能的27%;天马集团排名第三,新增产能为8.25万片;五至八名也均为国内面板厂商,占新产能的比重均在4%至6%之间。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智能手机成最大下游市场,2023年渗透率有望赶超LCD

当前我国OLED面板行业本土厂商加速布局且产能持续释放,行业下游市场日渐丰富,涉及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但由于技术还不是很成熟,OLED面板主要还是应用于智能手机。截至2022年,智能手机占OLED面板下游市场份额的73%,为最大的下游应用市场;其次是OLED电视,占比为19%,而电脑、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应用还较少。

当前我国OLED面板行业本土厂商加速布局且产能持续释放,行业下游市场日渐丰富,涉及智能手机、电脑平板、电视、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但由于技术还不是很成熟,OLED面板主要还是应用于智能手机。截至2022年,智能手机占OLED面板下游市场份额的73%,为最大的下游应用市场;其次是OLED电视,占比为19%,而电脑、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应用还较少。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由于我国LCD发展较早,技术十分成熟,在智能手机应用较为常见,但随着OLED技术优势逐渐显现,色彩更丰富、对比度更高、能耗较低等体验感受到大众追捧,OLED面板在电子产品更新换代中备受厂商青睐,逐渐取代了手机领域的传统LCD屏。

2016年之前OLED面板下游应用主要在三星和LG的小批量高端手机,应用范围较受限。2017年iPhone X采用OLED面板之后,智能手机品牌旗舰机型开始规模化应用OLED面板。而随着OLED面板量产的实现,价格逐渐下降,中端手机机型也开始采用OLED面板。以近来厂商发布的多款千元机为例,如OPPO A1 Pro、 OPPO K10 Pro、Redmi Note12 Pro等,全部都采用国产OLED屏幕。OLED渗透率有所提升,2022年达47.7%,较上年增长5.7个百分点。

此外,OLED面板由于具有柔性显示特点,还可应用于车载显示、VR/AR、折叠屏等LCD无法涉及的领域,渗透空间较大,预计在2023年OLED渗透率有望达50.7%,赶超LCD。

此外,OLED面板由于具有柔性显示特点,还可应用于车载显示、VR/AR、折叠屏等LCD无法涉及的领域,渗透空间较大,预计在2023年OLED渗透率有望达50.7%,赶超LCD。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X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已成全球干式变压器产销大国 行业平稳增长 但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我国已成全球干式变压器产销大国 行业平稳增长 但企业竞争异常激烈

随着我国环保政策不断加强,企业环保意识也逐渐提高,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而干式变压器绝缘强度高、不易燃烧、免维护、无环境污染的优点在各领域的应用中越显突出。而且在干式变压器寿命结束后,钢、铁、铜等材料易回收,越来越多的企业用户选择干式变压器。

2025年09月17日
人形机器人驱动电子皮肤市场高速增长,灵巧手领域有望成为率先放量环节

人形机器人驱动电子皮肤市场高速增长,灵巧手领域有望成为率先放量环节

得益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加快、医疗领域对实时健康监测和智能诊疗的需求增长、消费电子产品对新型人机交互方式的探索、柔性电子和传感器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AI和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据测算,截止2024年全球电子皮肤市场规模达到63亿美元,近年来平均增速达到20%,且未来有望维持较高增速。

2025年09月11日
机器人激光雷达行业:中国机器人霸馆IFA背后是核心感知技术先探明前路

机器人激光雷达行业:中国机器人霸馆IFA背后是核心感知技术先探明前路

2025年9月5日,在2025年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2025)的展厅里,中国机器人企业的再一次攻占会场。中国机器人企业在 IFA 的“霸馆”现象绝非偶然,其背后是核心感知技术的持续突破与创新。感知技术作为机器人的“五官”,直接决定了其环境适应能力和任务执行精度,成为中国机器人企业突围的关键突破口。激光雷达作

2025年09月11日
激光器应用广泛,光纤激光器大有可为

激光器应用广泛,光纤激光器大有可为

激光器行业下游应用场景丰富,包括但不限于传统制造、汽车生产、重工制造、医疗美容、通信和航空航天等行业。从应用领域来看,材料加工与光刻、通讯与光存储、科研和军事、医疗和美容、仪器与传感器及娱乐、显示与打印占比分别为39.6%、24.5%、13.8%、5.7%、12.6%及3.8%。

2025年09月10日
AI提升数据中心交换机需求,以太网交换机“白盒化”成发展趋势

AI提升数据中心交换机需求,以太网交换机“白盒化”成发展趋势

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特征。根据IDC数据,2024年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规模为418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5.6%,但高带宽、低延迟的以太网交换机需求依然强劲,2025年一季度,全球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收入为1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3%,重回升势。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导热散热需求持续增长,数据中心为热管理行业打开新增长空间

全球导热散热需求持续增长,数据中心为热管理行业打开新增长空间

根据BCC Research 于2023 年发布的研究报告,2023-2028年,全球热管理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为8.5%,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73亿美元增加至2028年的261亿美元,市场空间广阔。

2025年09月01日
我国植物绝缘油变压器需求激增但渗透率较低 110 kV以下产品仍为行业主流

我国植物绝缘油变压器需求激增但渗透率较低 110 kV以下产品仍为行业主流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网建设,植物绝缘油变压器在农村电网升级中加速替代传统产品,拓展增量市场。同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站对环保变压器的需求激增,推动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154.28亿元增至2024年的237.91亿元。

2025年08月28日
Ai、AR眼镜形态多点开花,智能眼镜成长空间广阔

Ai、AR眼镜形态多点开花,智能眼镜成长空间广阔

2012年第一台AR眼镜产品由谷歌发布,2014年Facebook进军VR领域、完成对头显厂商Oculus的收购,由于技术要素不成熟,行业处于萌芽阶段。2023年全球的AR眼镜出货量为49.4万台,2024年全球AR眼镜出货量为50.1万台(同比持平)。

2025年08月2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