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牛奶行业供需及趋势 市场普及度还需提高 巴氏奶市场份额将持续提升

牛奶是牛乳的俗称,其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物美价廉、食用方便,人称“白色血液”,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牛奶产业链来看,其上游主要为饲料行业及奶牛养殖行业;中游为牛奶的生产、加工及供应,其中生产加工出来的牛奶主要可分为生鲜奶(原奶)、消毒鲜奶(巴氏奶)和灭菌奶(常温奶)三大类;下游则主要是经过商超、便利店、酒店餐饮、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到终端消费者。

牛奶是牛乳的俗称,其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物美价廉、食用方便,人称“白色血液”,是最理想的天然食品。牛奶产业链来看,其上游主要为饲料行业及奶牛养殖行业;中游为牛奶的生产、加工及供应,其中生产加工出来的牛奶主要可分为生鲜奶(原奶)、消毒鲜奶(巴氏奶)和灭菌奶(常温奶)三大类;下游则主要是经过商超、便利店、酒店餐饮、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到终端消费者。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一、供给市场

供给市场来看,近些年来我国牛奶行业上游奶牛数量减少,但牛奶产量不断增加。奶牛数量和奶牛单产决定原奶供给,我国牛奶行业上游奶牛养殖情况来看,过去我国奶牛养殖主要以小规模散户养殖为主,但随着国内对奶制品安全意识提高及奶牛监管力度提升,大量小规模散户被取缔,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奶牛数量也随之下降。从2014年到2021年,我国奶牛数量总体下降,2014年我国奶牛数量840万头,到2021年便下降至620万头,减少了220万头。

供给市场来看,近些年来我国牛奶行业上游奶牛数量减少,但牛奶产量不断增加。奶牛数量和奶牛单产决定原奶供给,我国牛奶行业上游奶牛养殖情况来看,过去我国奶牛养殖主要以小规模散户养殖为主,但随着国内对奶制品安全意识提高及奶牛监管力度提升,大量小规模散户被取缔,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奶牛数量也随之下降。从2014年到2021年,我国奶牛数量总体下降,2014年我国奶牛数量840万头,到2021年便下降至620万头,减少了220万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尽管近些年来国内奶牛数量下降,但是得益于引用国外各类型黑白奶公牛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本地母牛杂交选育而成的黑白花奶牛,我国奶牛单产奶量得到提升。黑白花奶牛现已经是我国特有的乳牛品种,并已遍布全国,成为我国产乳量最高、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奶牛品种,这也使我国奶牛单产奶被动拉升,牛奶生产效率也在不断提升,牛奶产量也得到增长。我国牛奶产量来看,自2017年开始国内牛奶产量开始逐年提升,2017年我国牛奶产量约为3038.62万吨;到2021年中国牛奶产量达到3683万吨,较上一年同比增长7.1%。另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牛奶产量同比增长8.4%,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牛奶行业市场供给仍然持续保持着良好增产势头。

尽管近些年来国内奶牛数量下降,但是得益于引用国外各类型黑白奶公牛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本地母牛杂交选育而成的黑白花奶牛,我国奶牛单产奶量得到提升。黑白花奶牛现已经是我国特有的乳牛品种,并已遍布全国,成为我国产乳量最高、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奶牛品种,这也使我国奶牛单产奶被动拉升,牛奶生产效率也在不断提升,牛奶产量也得到增长。我国牛奶产量来看,自2017年开始国内牛奶产量开始逐年提升,2017年我国牛奶产量约为3038.62万吨;到2021年中国牛奶产量达到3683万吨,较上一年同比增长7.1%。另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牛奶产量同比增长8.4%,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牛奶行业市场供给仍然持续保持着良好增产势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

二、消费市场

收入水平决定消费者购买力,也决定了其在在牛奶饮食上的支出金额。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及能力增长,国内人均奶类消费量也得到增长。2016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12千克每人增长;到2021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增长至14.4千克每人,同比上涨10.8。

收入水平决定消费者购买力,也决定了其在在牛奶饮食上的支出金额。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居民消费意愿及能力增长,国内人均奶类消费量也得到增长。2016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12千克每人增长;到2021年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增长至14.4千克每人,同比上涨10.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整理

消费来看,近些年来我国牛奶消费量平稳发展,牛奶市场销售额稳步增长。从2016到2019年我国牛奶消费量从12555千吨增长至12800千吨。到2020年,我国更是进口液态奶107.19万吨用于满足国内消费,进口量较2019年同比增长16%。国内牛奶销售额来看,从2014年到2019年我国牛奶市场销售额也从1021亿元左右增长至1218亿元。今年618期间,我国优质牛奶的品类也速增加,其中特仑苏官方旗舰店6月1日第一个小时的成交额就超过了去年同期。5月份,沙漠有机纯牛奶销量环比增长超过76%,销售占比增长超过113%。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牛奶行业发展趋势调研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当前我国牛奶行业市场上的牛奶主要包括生鲜奶、消毒鲜奶和灭菌奶三大种类。其中,“生鲜奶”是指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的俗称,因此市面上“生鲜奶”的终端消费较少,其主要是用于加工制造乳制品。“消毒鲜奶”则主要是指巴氏杀菌奶,即采用巴氏消毒法(62.8-65.6℃,30min或72-75℃,15-20s)制成的液态奶制品;“灭菌奶”则是指超高温灭菌奶,又叫常温奶,是牛奶经过超高温(135℃-150℃,4-7秒)的瞬间灭菌处理。对比我国常温奶和巴氏奶来看,常温奶可在常温中储存,可实现远距离运输,其价格更低,保质期也更长,但是其营业少,且口感一般;巴士奶需冷链运输,保质期较短,价格更高,但其营养丰富,且口感好。

我国常温奶和巴士奶对比

对比项

常温奶(灭菌奶)

巴氏奶(消毒鲜奶)

杀菌方式

UHT超高温灭菌法

巴氏杀菌法

储藏条件

常温储存、可远距离运输低

温储藏 (2-6C)、冷链运输

保质期

长达6-12个月

 一般为5-20

营养价值

维生素等热敏感物质被破坏、牛奶风味变化,营养少、口感一般

最大限度地保留 了鲜奶的营养成分和口感,营养高、口感好

包装

百利包、利乐枕、利乐砖居多

塑料袋、塑料瓶、屋顶纸盒居多

渠道

依赖经销商

直营居多(送奶上门)

价格

价格低

价格较高,是常温奶的3-4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巴氏奶和常温奶销售额占比情况来看,目前可实现远距离运输,其价格更低,保质期也更长的常温奶仍是我国牛奶消费主力平类,其销售额占比一直维持在70%以上,但其需求增速疲软。相比之下,随着国内消费升级趋势,以及我国冷链运输的发展,近些年来,保质期较短,价格更高,但其营养丰富,且口感好的巴氏奶需求增长迅速。

我国冷链运输情况来看,近六年来我国冷藏车销量及保有量也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冷藏车销售量约为22406辆;到2021年年底便增长至79865辆。冷藏车保有量来看,2016年其保有量约为11.5万辆;到2020年年底便增长至28.67万辆;初步测算,预计2021年其保有量将增长至36.5万辆。

我国冷链运输情况来看,近六年来我国冷藏车销量及保有量也均呈现逐年递增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冷藏车销售量约为22406辆;到2021年年底便增长至79865辆。冷藏车保有量来看,2016年其保有量约为11.5万辆;到2020年年底便增长至28.67万辆;初步测算,预计2021年其保有量将增长至36.5万辆。

资料来源:中汽协、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巴氏奶销售额变化情况来看,从2014年到2020年我国巴氏奶销售额占比从21.65%增长至27.%;相比之下,我国常温奶的销售额占比从2014年的78.35%下降至2020年的72.21%。预计2021年和2022年我国常温奶销售额占比将继续下降,而巴氏奶的销售额占比将继续增长。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发展趋势

总体来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国内牛奶生产效率也不断提升,牛奶产量也得到增长。当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养牛集中在中低端,养牛技术方面稂莠不齐,缺少能拿的出手的高端系列。而且国内许多养殖场的用的都是比较传统的养殖方式,对于牛奶质量的把控也不够。

国内牛奶消费来看,尽管我国奶类人均消费量增加,牛奶消费量和销售额也得到提升,但是对比国外来看,我国牛奶消费市场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如今,世界年人均牛奶消费量约为100公斤,其中与我国饮食相近的日本其牛奶消费量约为120公斤,而我国则只有21.7公斤。而且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其推荐每人每天饮奶300ml以上或相当量的奶制品,目前我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仅达到推荐量的13.3%。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牛奶消费普及度还处于需要继续提高阶段。未来随着市场培育的逐步深入,我国消费者的饮奶量有望继续上升。

另外,消费升级的到来使得国民健康意识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增强,许多人更喜欢喝营养更高,口感更好的巴氏奶。而且冷链物流发展使得巴氏奶区域性减弱,今年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等均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支持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完善产销冷链运输设施网络。这对我国巴氏奶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因素。未来,随着我国人们消费升级,对食物追求的提高,以及国内冷链物流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内营养更高,口感更好的巴氏奶市场份额将会持续增长。

2022年国家层面冷链物流行业部分政策情况

时间

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22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整县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

2022

交通运输部 国家铁路局等部门

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完善产销冷链运输设施网络。支持有条件的县级物流中心和乡镇运输服务站拓展冷链物流服务功能,为农产品产地预冷、冷藏保鲜、移动仓储、低温分拣等设施设备提供运营场所,改善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冷链物流设施条件。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LQ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西点消费需求愈发多元化 行业增长空间仍较大

我国西点消费需求愈发多元化 行业增长空间仍较大

产量方面,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面粉产量为9028万吨,预计2023年达到9145万吨,产量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华北地区生产,其中华东地区产量最高,产量较大的省份仍是河南、山东、河北。

2024年03月12日
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  我国植脂末行业景气度提升

受益于下游需求增长 我国植脂末行业景气度提升

植脂末市场规模稳步扩张,产品需求十足。相较于高端茶饮品牌,中低端的品牌对植脂末原料的需求更大。而在目前的现制茶饮品牌梯队中,中低端茶饮品牌数量、门店数量均占优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带来粉末油脂产品需求日益扩张,从需求端为植脂末产品销售提供保证。

2024年03月04日
我国水果罐头消费潜力巨大  行业供给端持续优化  格局逐渐走向集中

我国水果罐头消费潜力巨大 行业供给端持续优化 格局逐渐走向集中

我国水果罐头行业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集中度不高。近年来,随着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国内环保等多项政策的实施,对中小食品罐头生产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近年来中国罐头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呈不断下降趋势,未来这种现象仍将持续,不具备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将会被逐步淘汰,行业集中度呈上升趋势。

2024年02月23日
我国轻食行业消费者行为调查数据分析:沙拉蔬菜卷最受消费者喜爱

我国轻食行业消费者行为调查数据分析:沙拉蔬菜卷最受消费者喜爱

尽管轻食与健康理念相契合,但口感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关键因素,口感不佳的产品往往难以激发消费者的复购意愿,进而阻碍品牌的长远发展。因此,轻食企业应当高度重视产品的口感体验,通过不断提升口味与品质,满足消费者的味蕾需求,从而实现口碑与市场的双赢。

2024年01月05日
健康潮流正劲,电解质饮料行业欣欣向荣,消费场景日渐丰富

健康潮流正劲,电解质饮料行业欣欣向荣,消费场景日渐丰富

尽管今年以来电解质饮料迎来了高光时刻,然而,由于其自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整个赛道的扩容潜力有限。随着更多企业加入并加大投入,电解质饮料市场的热度有所提升,但要证明其能否持续站稳新风口,仍需更长时间和更稳定的消费场景来验证。

2024年01月03日
我国果胶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我国果胶行业:下游市场需求日益增长 未来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国内果胶市场近年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食品领域,果胶被用作凝胶剂、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等,对食品的品质形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和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果胶的需求也不断增加。2022年中国果胶市场规模为11.33亿元,具体如下:

2023年12月13日
我国零食产业持续扩张,日本市场发展借鉴良多

我国零食产业持续扩张,日本市场发展借鉴良多

2022年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8364亿元,2016-2022年CAGR为6.79%,预计2023-2026年CAGR继续保持6.8%的增速,2026年规模将达1.15万亿元。但行业格局分散从历史上看,渠道塑造品牌特征明显,每次渠道变革都会诞生新的品牌,2000年以前大流通渠道期间,外资的箭牌、好丽友等品牌相对强势;

2023年12月13日
我国益生菌行业产销双双增长 终端应用膳食补充剂领域发展空间仍较大

我国益生菌行业产销双双增长 终端应用膳食补充剂领域发展空间仍较大

益生菌市场终端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饮料、膳食补充剂以及动物饲料,其中食品饮料占据主导地位,2022年我国食品饮料领域益生菌市场规模占比接近68%,其市场规模达到了461.76亿元。

2023年12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