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供热行业SWOT分析 政策导向支持清洁供热产业 全国供热面积稳中上升

城市供热系统是利用集中热源,通过供热管网等设施向热能用户供应生产或生活用热能的供热方式;其中热源型式有热电厂、集中锅炉房、分散锅炉房、工业余热、核能、地热、太阳能、热泵、家庭用电暖器和小燃煤(油、气)炉等。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清洁供热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城市供热系统按热媒可分为热水供热系统和蒸汽供热系统;按热源分为热电联产供热系统、锅炉供热系统,以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工业余热、核能等作为热源的供热系统。当前我国供热方式从单一能源向以清洁供热为核心的多能互补、新能源开发相结合的方式转变,经营向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城市供热系统类型

分类标准 具体类目
热媒 热水供热系统、蒸汽供热系统
热源 热电联产供热系统、锅炉供热系统,以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工业余热、核能等作为热源的供热系统
供热管道 单管制、双管制、多管制供热系统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优势分析

首先供热行业是国家民生保障事业,与能源结构调整、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属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对当地居民而言供热是一种刚需,能解决冬季采暖的基本生活需求。城市主要采取集中供暖,而农村是分散供暖,由全国各地供暖服务期图表可以看出中国三北地区供暖服务期高达180+以上。

首先供热行业是国家民生保障事业,与能源结构调整、城市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属于严寒和寒冷地区,对当地居民而言供热是一种刚需,能解决冬季采暖的基本生活需求。城市主要采取集中供暖,而农村是分散供暖,由全国各地供暖服务期图表可以看出中国三北地区供暖服务期高达180+以上。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其次供热行业具有弱周期性,经济的起伏变化对行业需求影响很小;再次小型供热企业被优秀国营供热企业和大型民营供热企业兼并重组,将像燃气行业一样逐步走向集中化,管理更为科学。此外供热行业本身体量庞大,节能减碳的可优化空间更大,目前全国实行的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综合热效率高达85%,能有效利用能源达到环保节能目的,还能降低运行费用、改善环境、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供热质量等。除了热电联产供热发展模式外,国内已自主研发出可再生能源供热模式、核能供热模式等,进一步保障供热安全,有效改善能源结构,缓解日趋严重的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劣势分析

供热系统的热原结构由当地的实际情况、资源环境决定,一般而言燃煤、热电联产和燃煤锅炉是供热系统的主导热源,比如某些地区煤炭资源丰富,其他可再生资源贫瘠,那燃煤就是唯一的选择。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煤炭仍是供热行业的主力能源。

供热行业还具有重资产的特点,需以较大资金投资供热服务流程中的热源、管网、换热站等,但投资回报期达到7年左右,并且供热是民生产业,只能获得较少的利润回报。

机遇分析

1政策导向支持供热产业

清洁取暖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且利国利民,得到了国家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此制定专门的供热技术标准和法规政策,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完善城镇供热价格机制,到2025年大幅提升城镇清洁取暖比例。在清洁供热产业发展中,政府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各级政府因地制宜纷纷出台供热管理条例以规范供热用热行为,扶持供热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且还对清洁供热试点运行城市持续给予财政支持。这些都为清洁供热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2020年我国城乡集中供热面积呈稳中上升趋势,201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97.70亿平方米,2020年增至122.66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7.88%,预计2021年全国城乡集中供热面积约130余亿平方米。其中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也不断攀升,2020年达到98.82亿平方米,预计2021年全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将破百亿平方米,2030年达到150亿平方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2020年我国城乡集中供热面积呈稳中上升趋势,201年全国集中供热面积97.70亿平方米,2020年增至122.66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达7.88%,预计2021年全国城乡集中供热面积约130余亿平方米。其中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也不断攀升,2020年达到98.82亿平方米,预计2021年全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将破百亿平方米,2030年达到150亿平方米。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PY)

2城镇化水平和新房屋面积持续提高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新建房屋面积的持续扩大以及南方地区新兴冬季供暖,为供热提供了用户环境,全国用热需求增长较快,供热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张。2021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64.72%,比上年增长了0.83%;同时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从2017年的78.15亿平方米将增至2021年的98.10亿平方米。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新建房屋面积的持续扩大以及南方地区新兴冬季供暖,为供热提供了用户环境,全国用热需求增长较快,供热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张。2021年全国城镇化率达到64.72%,比上年增长了0.83%;同时国内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从2017年的78.15亿平方米将增至2021年的98.10亿平方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观研天下整理

3科技助推智慧供热

新理念、新装备和5G、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供热行业深度整合、互联互通,推动行业向人工智能控制阶段进阶升级。供热企业直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各类资源的高效利用,比如搭建大数据基础上的智能供热运行平台,借助芯片传输等实现数据收集、分析、供热参数远程调控等功能,服务于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和智慧化融合为供热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挑战分析

供热市场优化整合的需求造就该行业发展机遇,也带来挑战。供热行业面临新能源重大变革,政府加大对环保政策的倾斜,整体局势对供热行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并且民众对供热的需求日渐差异化,这也加剧了供热企业对环保的投入和供热需求的创新研发。

目前供热行业是朝阳行业、资本、技术、人才涌入其中,同时燃气、供电等行业也相继进军供热领域,导致供热市场被分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原有供热企业和新进企业如何拥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是必须思考和付诸行动的一大挑战。

其次国内乃至世界能源需求增长,推高了化石燃料价格,给全国经济运行带来压力,也会导致供热价格居高不下。此外供热行业正面临能源转型局面,对企业运营成本和人工成本降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热系统工程兼顾专业性和技术性兼顾,但供热行业是人才洼地,供热系统建设的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管理等环节所需的高科技人才缺乏,吸引不了高端人才,也是许多供热企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目前主流应用的动力电池成组率在60%-70%,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一般在100Wh/kg-160Wh/kg,三元锂离子电池系统在150Wh/kg-200Wh/kg。头部电池企业研发的更高能量密度、更大容量的电芯,及更高成组率的系统,使得在相同体积/重量下的电池包电量不断提高,可以满足市场新需求。

2025年06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