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全球及中国干燥综合征药物行业临床需求尚未满足 市场规模预计将快速增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1年中国干燥综合征药物市场分析报告-市场全景评估与投资战略规划》显示,干燥综合症由外分泌腺体的自身免疫性破坏引起,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表现为单一的疾病发作,也可能伴随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从轻度症状(如干眼症、口干症及腮腺肿大等典型干燥症状)到涉及多器官系统的严重全身性症状,例如关节炎、关节痛、肌痛、肺部疾病、消化道疾病、神经疾病及淋巴瘤。而且,由于干燥综合症的症状通常与其他疾病的症状重叠或相似,且除了干燥综合症外可以引发干燥症状的原因众多,所以干燥综合症的诊断存在困难。   

    2016-2020年,全球及中国干燥综合症发病人数增长保持相对稳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干燥综合症患者发病人数由2016年的373.35万人增加至2020年的389.77万人,其中中国63.13万人;预计2025年全球干燥综合症患者发病人数将达到409.28万人,中国64.18万人。

2016-2025年全球干燥综合症发病人数预测情况

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6-2025年中国干燥综合症发病人数预测情况
 

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全球范围内干燥综合症的有效药物尚未获准,可缓解症状的药物则主要是胆碱能激动剂、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等,但是由于皮质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可导致广泛的非选择性免疫抑制,所以日常的标准治疗经常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由此可见,干燥综合症的治疗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    

   由上述可知,现阶段,用于干燥综合症适应症患者缓解症状的主要非生物药品为免疫抑制剂,该类药物均于20世纪获批上市,主要包括甲氨蝶呤(于1953年首次获美国FDA批准)、硫唑嘌呤(于1968年首次获美国FDA批准)及环磷酰胺(于1959年首次获美国FDA批准)等。不过,这类药品基本上以仿制药形式上市。       

此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并无用作治疗干燥综合症的生物药获批。在中国,用于治疗干燥综合症的创新生物药的在研管线数量相对较小,仅有两种处于II期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包括荣昌生物的泰它西普。

美国及中国治疗干燥综合症的在研创新生物药

序号

靶点

药品代码

公司名称

拟上市地

临床进展

公开日期

1

CD80、CD86

BMS-188667

百时美施贵宝

美国

III期

2016.09

2

BAFF-R

VAY736

诺华制药

美国

II期

2016.11

3

CD40

CFZ533

诺华制药

美国

II期

2019.04

4

ICOSL

AMG-557

安进公司

美国

II期

2015.01

5

RNA

RSLV-132

ResolveTherapeutics

美国

II期

2017.08

6

CD40

VIB4920

VielaBio

美国

II期

2019.10

7

CD40L

SAR441344

Immunext

美国

II期

2020.10

8

IL7RA

OSE-127

Effimune

美国

II期

2020.10

9

BLyS,IL-17A

LY3090106

礼来

美国

I期

2015.11

10

IL-12/23

CNTO-1275

杨森

美国

I期

2019.09

11

LILRA4

VIB7734

VielaBio

美国

I期

2019.01

12

BLyS、APRIL

RC18

荣昌生物

中国

II期

2019.07

13

CD40L

VIB4920

VielaBio

中国

II期

2020.0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综上所述,受临床需求尚未满足及不断推出的创新生物药的推动,全球干燥综合症治疗药物的市场预计将快速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干燥综合症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达到22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增至35亿美元。其中,中国干燥综合症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1.6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至2.7亿美元,2020-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1.5%。

2016-2025年全球干燥综合症治疗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3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016-2025年中国干燥综合症治疗药物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情况
 

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挖掘近视防控大蓝海 我国阿托品滴眼液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兴齐眼药研发领先

挖掘近视防控大蓝海 我国阿托品滴眼液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兴齐眼药研发领先

随着电子产品普及,再加上不正确的用眼习惯等因素影响,使得我国半数儿童青少年被近视困扰。国家疾控局最新监测数据的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 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小学阶段近视率攀升速度较快,从小学一年级的12.9%上升至六年级的

2025年05月08日
赛道拥挤!我国角膜塑形镜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差异化发展成企业决胜关键

赛道拥挤!我国角膜塑形镜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差异化发展成企业决胜关键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人群基数大且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防控手段也逐渐多元化,其中角膜塑形镜防控效果领先,并且需求及政策驱动其市场规模持续上升。这也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入局角膜塑形镜行业,赛道拥挤,致其市场空间遭遇挤压。因此,基于产品核心功能建立差异化优势,已成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关键。

2025年05月08日
我国心脏起搏器行业市场规模和植入数量稳增 国产渗透率逐渐提升

我国心脏起搏器行业市场规模和植入数量稳增 国产渗透率逐渐提升

我国心脏起搏器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40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63.6亿元;植入数量则从2022年的110130例上升至2024年的147748例。这一快速增长主要受人口老龄化、地方集采政策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目前,双腔起搏器是我国心脏起搏器市场主流产品,2024年渗透率超过80%。从竞争来看,美敦力、雅培等国外企业具

2025年05月08日
亿级蓝海赛道!我国宠物药行业研发难度大 晕车药等细分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亿级蓝海赛道!我国宠物药行业研发难度大 晕车药等细分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养宠热度持续上升,不仅体现着全社会在生育率下降大背景下对“替代情感价值”的需求高涨,也给宠物及其细分市场带来庞大的商机。目前,我国宠物药市场处于亿级蓝海,但进口宠物药一直占据国内宠物药市场主要份额,宠物创新药研发难度大。不过,我国国产宠物药替代进程加速,宠物老龄化疾病相关药物、宠物消化系统疾病、晕车药、减肥药、抗抑郁药

2025年05月07日
迎政策利好 我国AI制药行业投融资市场活跃 龙头格局渐显 国内企业追赶势头强劲

迎政策利好 我国AI制药行业投融资市场活跃 龙头格局渐显 国内企业追赶势头强劲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制药行业高成本、长周期、高失败率的困境带来希望。随着全球创新药研发热潮来袭,AI制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目前AI技术主要用于药物研发阶段,市场渗透率仍有提升空间。近年来,我国也紧跟全球发展步伐,相继发布一系列政策法规,推动AI技术发展、加大创新药物研发投入和鼓励AI赋能医药研发。AI制药迎政策

2025年05月07日
电生理器械行业:海外厂商占主导 国产有望凭借技术及性价比优势打开市场

电生理器械行业:海外厂商占主导 国产有望凭借技术及性价比优势打开市场

随着国内快速心律失常人群数量增长,我国心脏电生理手术量增多,带动电生理器械市场扩容。在心脏电生理手术的持续渗透下,未来电生理器械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至2032年超400亿元。我国电生理器械市场保持快速增长,但市场多被海外厂家占据,国内头部企业--惠泰医疗、微电生理2022年市场份额均不足5%,国产化率低。随着国产三维

2025年04月28日
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半导体、储能等领域需求旺盛

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半导体、储能等领域需求旺盛

近年来,受下游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新能源电池等产业需求快速增长影响,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市场规模维持高速增长趋势。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除医疗健康领域外)市场规模约为119亿元,预计2026年,我国X射线检测设备行业(除医疗健康领域外)市场规模将达到241.4亿元,2021-2026年的复合

2025年04月27日
生物药发展带动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增长 目前国产化率较低 高端产品极度依赖进口

生物药发展带动我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增长 目前国产化率较低 高端产品极度依赖进口

细胞培养基是生物制品生产的关键核心原材料,占生物制药原料成本的35%以上。近年来,受政策和资金驱动,我国生物药行业快速增长,带动细胞培养基市场需求增多。目前国内市场以无血清培养基为主,占比达70%左右。细胞培养基国产化率较低,长期以来,海外巨头占据国内细胞培养基主要市场,在蛋白及抗体药物培养基等高端市场,进口垄断情况更

2025年04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