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行业政策环境良好 市场发展前景向好

一、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机制

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行业的监管模式为政府职能部门与行业自律组织共同督导管理的模式。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负责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审批与管理项目。工信部的主要职责为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等。

行业的自律组织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及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负责研究汽车行业经济运行、企业改革、技术进步、资产重组等方面的情况,为政府制定汽车行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法律法规及行业改革与发展方向等提供建议和服务,并且制定并监督执行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协调同行价格争议,维护公平竞争。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要提供智能交通领域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咨询服务;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的委托,开展有关智能交通领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研究;研究制定智能交通相关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组织智能交通领域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组织开展国内外智能交通领域学术研究与交流,编辑、出版智能交通领域的书刊和信息资料;建立国内外智能交通领域的沟通渠道,促进智能交通领域技术和产业的交流等。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我国是汽车消费和制造大国,汽车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汽车业相关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为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产品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保障。

行业主要法律法规、标准

实施时间 颁布单位 政策名称
2022年3月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
2016年1月 国家标准委 《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
2015年1月 中国汽车信息化产业联盟、深圳汽车电子行业协会 《车载导航影音系统认证技术规范》
2017年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品强制性认证执行标准有关要求的公告》
2018年12月(修订) 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2018年1月 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
2020年 工信部、公安部、国家标准委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车辆智能管理)》 ①到2022年底,完成基础性技术研究,制修订智能网联汽车登记管理、身份认证与安全等领域重点标准20项以上,为开展车联网环境下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车联网城市级验证示范等工作提供支撑;②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车联网环境下车辆智能管理的标准体系,制修订道路交通运行管理、车路协同管控与服务等业务领域重点标准60项以上。
2020年 国家发改委、网信办、科技部、工信部等十一部委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 推进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等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建设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加快智能化系统推广应用,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汽车品牌。
2020年 工信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 推动将车联网纳入国家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促进LTE-V2X规模部署。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丰富应用场景,探索完善商业模式。结合5G商用部署,引导重点地区提前规划,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5G、LTE-V2X纳入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建设的重要通信标准和协议。开展5G-V2X标准研制及研发验证。
2018年 国家发改委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到2020年能够支撑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及以上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新车驾驶辅助系统(L2)搭载率达到30%以上,联网车载信息服务终端的新车装配率达到60%以上。
2017年 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 主要针对智能网联汽车通用规范、核心技术与关键产品应用,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指导车联网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化工作,加快构建包括整车及关键系统部件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在车联网产业关键技术、核心产品和功能应用的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并逐步形成统一、协调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架构。
2016年 工信部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在机械、航空、航天、汽车、船舶、轻工、服装、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开展智能车间/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推进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试点应用,推动企业全业务流程智能化整合。
2016年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工信部 《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 到2020年,工业基础、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加快接轨,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力争达到90%以上;到2025年,系统配套、服务产业跨界融合的装备制造业标准体系基本健全,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WTQ)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优化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附我国及各省份停车场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优化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附我国及各省份停车场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停车场是供车辆停放之场所。停车场有仅画停车格而无人管理及收费的简易停车场,亦有配有出入栏口、泊车管理员及计时收款员的收费停车场。现代化的停车场常有自动化计时收费系统、闭路电视及录影机系统。

2025年04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轻卡行业相关政策:研究推广城市配送专用中型厢式货车

我国及部分省市轻卡行业相关政策:研究推广城市配送专用中型厢式货车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轻卡行业的发展,比如2025年4月北京市发布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的若干意见》提出鼓励保险机构创新科技保险产品,支持商业航天、新能源货车等领域专精特新企业购买科技保险险种。

2025年04月2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二手车行业相关政策: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

我国及部分省市二手车行业相关政策:培育壮大二手车经营主体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二手车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二手车行业稳定发展,比如2024年12月河南省发布的《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按照规定实施报废汽车回收更新、二手车置换、高能效(水效)等级家电购置等补贴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加大政策力度。

2025年04月0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乘用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

我国及部分省市乘用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

为推动乘用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多项行业政策,如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电动乘用车,稳步推进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探索推广应用新能源中重型货车。

2025年04月01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检测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开展双挂汽车列车运输测试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检测行业相关政策:研究开展双挂汽车列车运输测试

汽车检测是指对汽车进行各种技术性能和安全性的检查和诊断,主要包括安全性检测、综合性能检测、汽车故障检测和汽车维修检测诊断等,由强制性车检、非强制性车检和新车检测组成。

2025年02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连接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连接器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

近些年来,为推动汽车连接器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要加快构建完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态系统,降低消费者零部件使用成本。

2025年02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通行试点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汽车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通行试点

为推动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我国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政策,如2025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要统筹保险行业力量,全面系统研究智能驾驶、车型快速迭代等对车险经营的中长期影响,及早谋划转型发展。

2025年02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拆解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拆解行业相关政策:优化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布局

近些年来,为促进汽车拆解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3月商务部等14部门发布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推动汽车换“能”,着眼于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汽车后市场等汽车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循环堵点,强化改革创新引领,全链条促进汽车以旧换新。

2025年02月1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