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绿色货运行业相关政策 鼓励重点城市群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区

货运是由运输业者提供的普通货物运输,区别于通常为低价、发货迟误、收取装转运费或大宗货物最低运价的快运货物。

我国绿色货运行业相关政策

为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鼓励重点城市群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区,我国陆续发布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如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加强绿色物流新技术和设备研发应用,推广使用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促进包装减量化、再利用。加快标准化物流周转箱推广应用,推动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建设。

 

我国绿色货运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87月

国务院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建设城市绿色物流体系,支持利用城市现有铁路货场物流货场转型升级为城市配送中心。

201810

国务院办公厅

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引导特大城市群和区域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网络,完善干支衔接型物流园区(货运枢纽)和城市配送网络节点及配送车辆停靠装卸配套设施建设。

20195月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关于加快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意见的通知

深入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工程、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推广应用先进运输组织模式。

20199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推进港口集疏运铁路、物流园区及大型工矿企业铁路专用线等“公转铁”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和水运有序转移。

20205月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意见的通知

持续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完善以综合物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为支撑的三级配送网络,合理设置城市配送车辆停靠装卸相关设施。

202112

国务院办公厅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加强冷链基础通用标准和冷链基础设施、技术装备、作业流程、信息追溯等重点环节以及冷链物流绿色化、智慧化等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加快填补标准空白。

20221月

国务院办公厅

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

鼓励重点城市群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区。

202212

国务院办公厅

“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

加强绿色物流新技术和设备研发应用,推广使用循环包装,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促进包装减量化、再利用。加快标准化物流周转箱推广应用,推动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建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部分省市绿色货运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绿色货运行业的发展,比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自治区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加快推进货运枢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地方铁路实施绿电换电机车等科技创新项目,促进绿色交通发展。

 

部分省市绿色货运行业相关政策

省份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江苏省

20228月

江苏省“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案

鼓励各地创建“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云南省

20226月

云南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绿色运输企业示范创建活动,实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加快智慧停车场等智慧终端布局,提升智慧交通水平。

宁夏回族自治区

20227月

自治区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实施方案(2022—2025年)

加快推进货运枢纽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推动地方铁路实施绿电换电机车等科技创新项目,促进绿色交通发展。

四川省

20186月

四川省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实施方案

组织开展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推进城市绿色货运示范工程申报评审工作,鼓励和支持成都市、泸州市、南充市等申报全国城市绿色货运示范工程。

福建省

20191月

福建省运输结构调整工作实施方案

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重点支持厦门市开展城市绿色配送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智慧物流园、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引导各设区市规划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网络,完善干支衔接型快递物流园区(货运枢纽)、分拨中心和城市配送网络节点及配送车辆停靠装卸配套设施建设。

黑龙江省

20223月

黑龙江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

实施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建设行动,加快发展绿色物流和绿色仓储,推动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绿色物流园区建设,加快哈尔滨临空经济示范区、跨境电商边境仓、海外仓建设,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面向俄罗斯辐射欧洲及北美的国际物流枢纽。

河北省

20224月

河北省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

加快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推进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低碳、集约、高效发展,支持邯郸、唐山、秦皇岛开展国家级“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XD)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一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绿色货运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3-2030年)》。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机场行业相关政策:强化国际航空枢纽机场洲际连接能力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机场行业相关政策:强化国际航空枢纽机场洲际连接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动智慧机场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2月海关总署、国家移民局、中国民航局等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航空口岸通关便利化若干措施的通知》强化国际航空枢纽机场的洲际连接能力和全球辐射能力,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进一步提升枢纽型航空口岸发展能级。

2025年09月0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大飞机行业相关政策:重点支持国产大飞机等产业链有关企业投保内贸险

我国及部分省市大飞机行业相关政策:重点支持国产大飞机等产业链有关企业投保内贸险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大飞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大飞机行业稳定发展,比如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上海市中试平台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2025年09月0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打通进港铁路“最后一公里”

我国及部分省市铁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打通进港铁路“最后一公里”

为了进一步推动铁路建设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打通进港铁路“最后一公里”,发展融合各种运输方式的集疏运体系,提升设施联通水平。

2025年08月2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公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建设数字赋能的智慧公路

我国及部分省市公路建设行业相关政策:加快建设数字赋能的智慧公路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公路建设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公路建设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江苏省发布的《“品质江苏”建设行动方案》。

2025年08月22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低空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开展低空经济领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我国及部分省市低空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开展低空经济领域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低空经济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低空经济行业稳定发展,比如黑龙江省发布的《黑龙江省支持高端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江苏省发布的《关于推进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协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商物流行业相关政策: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商物流行业相关政策: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电商物流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电商物流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海南省发布的《海南省加快构建具有特色和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重庆市发布的《重庆市提振消费若干措施》。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运行业相关政策:发展内河水运网络货运平台

我国及部分省市水运行业相关政策:发展内河水运网络货运平台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水运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水运行业稳定发展,比如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口岸2025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若干措施》、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

2025年08月1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船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构建绿色智能船舶技术规范体系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船舶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构建绿色智能船舶技术规范体系

为了进一步推动智能船舶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等发布《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船舶。积极研发绿色船舶动力技术,加快构建绿色智能船舶技术规范体系。

2025年08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