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制冷剂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推动制冷剂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制冷剂,又称冷媒、雪种,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制冷剂的主要技术指标有饱和蒸气压强、比热、粘度、导热系数、表面张力等。

国家层面制冷剂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制冷剂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制冷剂行业发展,我国颁布了多项关于支持、鼓励、规范制冷剂行业的相关政策,如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鼓励使用绿色低碳高效制冷剂和保温耗材,提高制冷设备规范安装操作和检修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制冷剂泄漏,推动制冷剂、保温耗材等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国家层面制冷剂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1.12.12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 鼓励使用绿色低碳高效制冷剂和保温耗材,提高制冷设备规范安装操作和检修水平,最大限度减少制冷剂泄漏,推动制冷剂、保温耗材等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2020.12.2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 鼓励高性能氟树脂、氟膜材料,医用含氟中间体,环境友好型含氟制冷剂、清洁剂、发泡剂生产
2017.04.24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 鼓励企业向国际低能耗标准看齐,利用绿色、环境友好的自然工质,使用安全环保节能的制冷剂和制冷工艺,发展新型蓄冷材料,采用先进的节能和蓄能设备。
2010.04.19 国务院 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 国家逐步削减并最终淘汰作为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溶剂、清洗剂、加工助剂、杀虫剂、气雾剂、膨胀剂等用途的消耗臭氧层物质。
2007.09.27 环境保护部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 拆解电子废物,应当首先将铅酸电池、镉镍电池、汞开关、阴极射线管、多氯联苯电容器、制冷剂等去除并分类收集、贮存、利用、处置。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部分省市制冷剂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制冷剂行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进制冷剂产业发展,如《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等。

部分省市制冷剂行业相关政策

省市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江苏 2022.07.24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22-2030年)的通知 加快绿色高效制冷剂、新型保温材料等应用,提高冷库、冷藏车等设施设备保温材料的保温和阻燃性能。聚焦冷链物流相关领域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开展采后保鲜技术、高品质低温加工、延缓产品品质劣变和减少腐损的核心技术工艺以及高效节能与可再生能源、环保制冷剂、冷链安全消杀等基础研究。
北京 2021.12.10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积极建设绿色低碳场馆,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既有室内场馆节能改造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冰上场馆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
内蒙古 2021.11.1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通知 鼓励氢氟烃生产企业开展新一代低增温潜势制冷剂的研发,推动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尽可能减少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含氟温室气体泄漏。
山西 2020.05.31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突出加强仓储物流园区及陆港口岸的安全管理。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各市县要深刻吸取近年来发生的事故教训,突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涉氨制冷剂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储存仓库,及时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对检查发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安全隐患整改不力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2012.12.08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改进电石、己二酸、硝酸、制冷剂等行业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
河南 2017.07.05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业标准与质量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 依托郑州、新乡、民权家电制冷产业集群,构建由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制冷剂、保温材料到家电制冷产品为一体的家电制冷产业链条。推动家电制冷产业向绿色、环保、智能方向发展
上海 2016.06.20 上海市禁止、限制和控制危险化学品目录(第三批第一版) 中心城指定区域内只允许涉及国计民生的汽油、柴油、溶剂油、液化石油气、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新型燃料、制冷剂等和工业气体如氧、氮、氩、氨等危险化学品以专用槽车或厢式货车运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其他危险化学品只可以通过厢式货车运输。
湖北 2012.12.10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电石、制冷剂、己二酸、硝酸等行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排放。
天津 2008.02.13 批转市环保局拟定的天津市2008年蓝天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 禁止生产、销售、进出口以氯氟烃为制冷剂、发泡剂的家用电器产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YA)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天然橡胶行业相关政策:稳定天然橡胶种植面积

我国及部分省市天然橡胶行业相关政策:稳定天然橡胶种植面积

为了进一步推动天然橡胶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2月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等发布《天然橡胶通知/政策》稳定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加强特种胶园建设,推动老旧胶园更新和灾毁胶园恢复重建。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工厂行业相关政策: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工厂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工厂行业相关政策: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智能工厂

为了扩大智能工厂行业的应用,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商务部等发布《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参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数字园区、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和智能工厂。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废气治理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对废气监测管控

我国及部分省市废气治理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对废气监测管控

为了进一步推动废气治理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生态环境部等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改建、扩建项目还应梳理现有工程新污染物排放情况,鼓励采用靶向及非靶向检测技术对废水、废气及废渣中的新污染物进行筛查。

2025年06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混合农药制剂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农药科学施用增效

我国及部分省市混合农药制剂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农药科学施用增效

为了进一步推动混合农药制剂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等发布《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用于药用作物的农药登记,推行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安全用药。

2025年06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钾肥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进肥料登记行政审批改革

我国及部分省市钾肥行业相关政策:持续推进肥料登记行政审批改革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钾肥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钾肥行业稳定发展,比如福建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2025年06月1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改性塑料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塑料制品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管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改性塑料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塑料制品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管理

为了进一步推动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发布《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推动五金制品、塑料制品、文体用品、眼镜等行业中小企业实施精益管理,应用传感器、工控系统等开展关键工序、制造单元等数字化“微改造”,建设数字化产线。

2025年05月22日
加强对废水监测管控【附我国及各省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加强对废水监测管控【附我国及各省份工业废水处理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为加强工业废水处理能力,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5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合规意识加强合规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依法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加强对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碳排放、生态破坏的监测管控。

2025年04月2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煤化工行业相关政策: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煤化工行业相关政策: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为促进煤化工低碳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许多政策,如202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意见》提出推动煤化工与绿电、绿氢、储能、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耦合发展,打造低碳循环的煤炭高效转化产业链,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

2025年03月2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