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及部分省市电力设备行业相关政策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

电力设备主要包括发电设备和供电设备两大类,发电设备主要是电站锅炉、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等,供电设备主要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互感器、接触器等等。

国家层面电力设备行业相关政策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电力设备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未来投资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些年来,为了促进电力设备行业发展,我国颁布了多项关于支持、鼓励、规范电力设备行业的相关政策,如202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灵活调节能力,推动形成适合中国国情、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层面电力设备行业相关政策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2-0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实现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性和灵活调节能力,推动形成适合中国国情、有更强新能源消纳能力的新型电力系统.
2021-12 交通运输部 关于修改《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生产企业审批办法》的决定 规范铁路运输基础设备生产企业行政许可工作,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铁路运输基础设备是指铁路道岔及其转辙设备、铁路信号控制软件和控制设备、铁路通信设备、铁路牵引供电设备)。
2021-07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关于印发《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开展基于5G的工业控制与监测网络升级改造,推广发电设备运维、配电自动化、输电线/变电站巡检、用电信息采集等场景应用,实现发电环节生产的可视化、配电环节控制的智能化、输变电环节监控的无人化、用电环节采集的实时化。
2020-1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 鼓励太阳能、地能、风能发电设备及零部件制造
2020-0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供用电监督管理办法 擅自使用已经在供电企业办理暂停使用手续的电力设备,或者擅自启用已经被供电企业查封的电力设备的,应责令其改正,给予警告;启用电力设备危及电网安全的,可下达中止供电命令,并处以每次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部分省市电力设备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各省市积极推动电力设备行业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进电力设备产业发展,如《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等。

部分省市电力设备行业相关政策

省市 发布时间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上海 2022-07 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 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加快推动建筑用能电气化和低碳化。开展建筑屋顶和外立面光伏行动,推广太阳能光伏、光热等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利用。因地制宜推进光热、储能、氢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工业余热等多元化能源应用。提高采暖、热水等生活用能领域高效电气设备普及率。
湖北 2022-05 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积极开展电网、油气管网、电厂、终端用能等领域设备设施智能化升级。推广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厂站智能运行、作业机器人替代、大数据辅助决策等技术应用,加快发展“智慧风电场”“智能风机”,推进光伏电站数字化与无人化管理,开展新一代调度自动化系统示范。
黑龙江 2021-01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电力部门做好电网运行方式安排及相关应急措施落实,加强电力设备巡查、看护,及时排查电力故障;做好电力设施设备覆冰应急处置工作。
山西 2017-08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电力市场建设试点方案的通知 不断完善市场操纵力评价标准,加强对市场操纵力的预防与监管。加强调度管理,提高电力设备管理水平,确保市场在电力电量平衡基础上正常运行。
天津 2016-01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人民政府大型活动工作规范的通知 对场馆内各种消防设备、电力设备、特种设备和其他重要设备、设施及临时搭建物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做好水电气热供应及扩音、投影、同声传译等音响设备系统的应急准备
北京 2012-10 关于贯彻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意见 可靠性提升工程。在汽车、机床、轨道交通、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特种设备、家用电器、元器件和基础件等重点行业实施可靠性提升工程。
河北 2012-02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沿海地区总体规划的通知 按照发展整机、壮大配套、培育龙头、推进集聚的原则,加快建设为整机配套的基础产品和关键零部件,形成一批整机带动能力强、配套体系较为完整、功能较为齐全的产业集群和制造基地。在秦皇岛山海关区和海港区发展修造船、电力设备、高速铁路设备等重型装备制造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YA)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控机床行业相关政策:推广数控机床工业互联互通通讯协议(NC-Link)

我国及部分省市数控机床行业相关政策:推广数控机床工业互联互通通讯协议(NC-Link)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数控机床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数控机床行业稳定发展,比如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计划》、上海市发布的《张江高新区自贸保税园改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年)》。

2025年09月0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协作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我国及部分省市协作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为了进一步推动协作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4月商务部等9部门等发布《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支持家政服务企业与数字技术企业跨界合作,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用户画像、精准服务,依托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设备拓展家政服务消费场景。

2025年08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海洋能装备检验检测及认证平台建设

我国及部分省市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海洋能装备检验检测及认证平台建设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海洋工程装备行业稳定发展,比如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建设长兴岛世界级现代化造船基地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天津市发布的《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2025年07月2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植保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着力培养一批农业生产无人机飞手

我国及部分省市植保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着力培养一批农业生产无人机飞手

我国植保无人机行业相关政策 为了进一步推动植保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围绕支撑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农机作业服务质量,聚焦主要粮油作物耕种管收机械化作业环节,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农机手、农业生产无人机飞手。

2025年07月24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标准研究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能机器人行业相关政策:鼓励开展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标准研究

为促进智能机器人行业高质量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5月商务部等8部门等发布《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支持供应链相关主体协同创新,深度掌握 人工智能、 物联网、机器人、云计算、区块链、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补齐底层技术短板。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种植机械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种植机械行业相关政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种植机械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种植机械行业稳定发展,比如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实施方案(2025-2030年)》、江苏省发布的《江苏省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若干措施》。

2025年07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载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机械等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我国及部分省市装载机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机械等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装载机行业的发展,我国陆续发布了多项政策,如2025年6月工业信息化部等发布《关于制造业计量创新发展的意见》编制标准物质发展目录,加快化工、石化、钢铁、有色、建材、机械、汽车、船舶、航空、轻工、纺织、电子、通信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

2025年07月07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矿山行业相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智能矿山和典型应用场景

我国及部分省市智慧矿山行业相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打造一批智能矿山和典型应用场景

我国各省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规划,对各省市智慧矿山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具体规划,支持当地智慧矿山行业稳定发展,比如贵州省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发布的《云南省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2025年07月0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