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催化剂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同时又不改变原反应的化学平衡,且其本身质量及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的物质。按照反应体系相态划分,可以划分为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按照催化剂物质状态划分,可以分为液体催化剂与固体催化剂。催化剂是石油化工行业的核心技术,被称为化学工业的“芯片”,其生产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均比较高,是决定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部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催化剂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催化剂种类繁多,按状态可分为液体催化剂和固体催化剂;按反应体系的相态分为均相催化剂和多相催化剂,因此我国相关部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如《关于加强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废烟气脱硝催化剂(钒钛系)的产生量、鼓励废烟气脱硝催化剂(钒钛系)优先进行再生。

我国催化剂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文件名称

有关部门

发文时间

主要内容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国务院

201010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示范推广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提升污染防治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国家发改委

20132

产品涉及石油及化工催化剂的制造、气体分离净化、生态环境恢复与污染防治工程技术开发利用等领域,属于国家大力发展行业。

《中国制造2025

国务院

20155

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20161

节能与环保用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制造技术;新型催化剂技术;功能精细化学品。

《关于加强废烟气脱硝催化剂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

省生态环境厅

20165

鼓励有关企业使用不含五氧化二钒的脱硝催化剂,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废烟气脱硝催化剂(钒钛系)的产生量。鼓励废烟气脱硝催化剂(钒钛系)优先进行再生。

《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66

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紧紧围绕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以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为重点,以绿色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法规标准制度建设为保障,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产业,推动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工业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提高绿色国际竞争力,走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

201611

推动新材料产业提质增效。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电力电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需求,扩大高强轻合金、高性能纤维、特种合金、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新型显示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绿色印刷材料等规模化应用范围,逐步进入全球高端制造业采购体系。推动优势新材料企业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端制造企业的供应链协作,开展研发设计、生产贸易、标准制定等全方位合作。提高新材料附加值,打造新材料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建立新材料技术成熟度评价体系,研究建立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组建新材料性能测试评价中心。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

2016 12

开展稀土三元催化材料、工业生物催化剂、脱硝催化材料质量控制、总装集成技术等开发,提升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净化用催化材料寿命及可再生性能,降低生产成本。

《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7)》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71

汽车尾气处理材料:SCR蜂窝催化剂材料:催化起燃温度<200℃,比表面积100m2/g;氮氧化物吸附材料:脱附温度>200℃。

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国家科技部

20176

在催化理论、催化剂的理性设计与表征、催化新方法与新反应、资源的绿色催化转化与高效利用等相关催化领域中获得重大原始创新和重要应用成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为解决能源、环境、资源以及人口健康等领域的关键问题提供物质基础以及技术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710

燃煤电厂脱硝催化剂、失活催化剂再生技术设备等被认定为环保装备制造的重点发展与推广领域。

《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国务院

20186

201911日起全国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开发推广节能高效技术和产品,培育发展节能绿色环保产业。

《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

20186

重卡方面,相对于国五标准,国六标准的 NOx限值下降了77%;轻卡方面,国六bNOx排放限值相对于国六a(即国五与国六的过渡标准)下降4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

国家统计局

201811

催化剂制备、环保用途催化剂所属行业可归类为“3.3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3.3.10.3新型催化材料及助剂制造

2019年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点》

生态环境部

20193

深入开展工业企业提标改造。推进西部地区3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推进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关于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通知》

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市场监管总局

20206

地方各级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部门形成联防联控机制,推动构建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闭环管理制度,推进超标排放汽车维护修理,减少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国务院

20213

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高端稀土功能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材、高性能合金、高温合金、高纯稀有金属材料、高性能陶瓷、电子玻璃等先进金属和无机非金属材料取得突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YA)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塑胶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推广新型抗菌材料等医用塑料

我国及部分省市塑胶材料行业相关政策:推广新型抗菌材料等医用塑料

塑胶材料是一种以聚合物为基本成分,加入添加剂后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经加工塑制成型或交联固化成型而得的固体材料。由于多数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它被广泛用作绝缘材料。塑胶按热行为分为热塑性与热固性两类。

2024年05月20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漆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国家和地方涂料等产品监督检查

我国及部分省市汽车漆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国家和地方涂料等产品监督检查

汽车漆是一种特殊的涂料,用于覆盖汽车表面,以保护车身不受腐蚀和损伤,同时增加汽车的美观度。汽车漆的主要成分包括成膜物质(如树脂)、助剂、颜料和溶剂。汽车漆的类型包括普通漆、金属漆和珠光漆等,不同类型的漆有不同的特点和效果。

2024年05月18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铅粉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高端化、安全化等发展

我国及部分省市铅粉行业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原材料工业高端化、安全化等发展

铅粉是一种由铅制成的细粉末,通常用于涂料、化妆品和陶瓷等行业。它具有良好的遮盖性和耐久性,因此被广泛使用。

2024年05月13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石灰石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打造化工产业高能级载体平台

我国及部分省市石灰石行业相关政策:着力打造化工产业高能级载体平台

石灰石是一种沉积性岩石,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它形成于亿万年前的浅海中,颜色多样,包括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石灰石的用途广泛,它是建筑材料、水泥的主要原料,也可以用于制造石灰、电石等。在冶金工业中,它是不可缺少的熔剂灰岩。

2024年05月06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药原药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农药使用管理

我国及部分省市农药原药行业相关政策:加强农药使用管理

农药原药是指用于制造农药制剂的基础化学原料或它们的混合物。12农药原药是未经加工的化学品,可以是液体形式(称为原油)或固体形式(称为原粉),这些原药在制造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化学成分或其他副产物和杂质。农药原药的生产通常涉及多个化学反应步骤,如羧化、酰化、脱水等,并进行多次纯化和干燥处理以保证其纯度和活性。

2024年04月25日
我国及部分省市磺酸固化剂行业相关政策: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

我国及部分省市磺酸固化剂行业相关政策:大力发展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

磺酸固化剂是一种用于油漆、涂料等领域的化学品,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经过反应后,能够使得材料固化成型。其主要成分为磺酸树脂,是一种含有硬化剂的环氧树脂。磺酸固化剂具有快速固化、强度高、耐酸碱等特点,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化学品。

2024年04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