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在最新出版的《党建》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系统阐述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战略布局。文章指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力已稳居全球第一梯队,将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24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9000亿元,产业生态持续完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5000家,培育形成国家级人工智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0余家,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态势明显。
面向“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新篇章,李乐成部长系统提出几大战略路径:
战略路径
| 路径 | 相关内容 |
| 筑牢技术根基体系 | 在核心技术突破方面,强调要厚植“根技术”,构建算力、算法、数据三位一体的基础底座。具体包括:强化算力基础设施,突破高端芯片、高速互联等关键技术,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加强底层算法创新,攻关类脑智能、世界模型等前沿技术;推动“模数共振”发展机制,建立数据共享与模型优化的一体化体系。 |
| 深化制造业智能化转型 | 制造业被定位为人工智能应用的主战场。工信部将出台“人工智能+制”专项行动实施意见,制定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通过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核心环节的深度应用,拓展智能辅助设计、虚拟仿真、故障预警等应用场景。 |
| 构建企业梯队发展格局 | 提出要培育多元主体协同的产业生态。支持龙头企业成为生态主导力量,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在算力、数据、场景等方面的精准支持,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还将壮大赋能应用服务商群体,打造标准化、可复制的行业解决方案。 |
|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 在环境建设方面,将发挥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基础研究和硬科技领域。通过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应用高地。 |
| 保障体系与国际合作并重 | 还明确了要强化安全治理保障体系,同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xyl)
此篇文章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入系统化推进、深度融合的新阶段。通过六大战略路径的协同推进,我国将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为制造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观研天下®专注行业分析十三年,专业提供各行业涵盖现状解读、竞争分析、前景研判、趋势展望、策略建议等内容的研究报告。更多本行业研究详见《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