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磨床行业下游多点开花 国产替代成效显著 高端化仍是重要发展方向

前言:

我国磨床行业下游受益于汽车、工业机器人、造船等领域发展,需求空间广阔,且已形成多元产品体系,外圆磨床为第一大品类。行业国产替代成效显著,2024 年国产化率突破50%,但高端供应能力不足,外圆、平面磨床仍处贸易逆差。整体市场竞争分散,但平面磨床细分市场高度集中。未来,人形机器人若实现规模化,有望为行业打开新增长曲线。

1.磨床下游多点开花:汽车、工业机器人等多领域共驱行业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磨床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5-2032年)》显示,磨床是一种常见于机械加工领域的工具,其作用在于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其应用范围广泛,下游多点开花,覆盖汽车、船舶、家电、电力设备、建筑、航空航天、工业机器人、医疗设备、电子电器、新能源等众多领域。下游各行业的持续发展与技术升级,为我国磨床行业带来广阔的应用空间与市场潜力。

例如在汽车领域,磨床主要用于发动机、刹车盘及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磨削加工。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产量和销量持续提升,为磨床行业带来了显著的需求空间。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汽车产量由2522.5万辆增长至3128.2万辆,销量从2531.1万辆上升至3143.6万辆。2025年1-9月其产销形势依旧向好,分别达到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2.9%。

例如在汽车领域,磨床主要用于发动机、刹车盘及传动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高精度、高表面质量磨削加工。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不断发展壮大,产量和销量持续提升,为磨床行业带来了显著的需求空间。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汽车产量由2522.5万辆增长至3128.2万辆,销量从2531.1万辆上升至3143.6万辆。2025年1-9月其产销形势依旧向好,分别达到2433.3万辆和243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2.9%。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磨床承担齿轮、齿圈、轴承等核心部件的高精度磨削任务,是保障机器人整体性能与可靠性的关键工艺环节。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迅速增长,为磨床行业注入强劲增长动力。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20年的23.71万套跃升至2024年的55.64万套;2025年1-9月其产量依旧快速增长,达到59.48万套,同比增长42.88%,已超过2024年全年数据。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磨床承担齿轮、齿圈、轴承等核心部件的高精度磨削任务,是保障机器人整体性能与可靠性的关键工艺环节。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迅速增长,为磨床行业注入强劲增长动力。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由2020年的23.71万套跃升至2024年的55.64万套;2025年1-9月其产量依旧快速增长,达到59.48万套,同比增长42.88%,已超过2024年全年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在造船工业中,磨床主要用于船舶零部件精密加工与金属表面处理,以满足高精度与高可靠性制造要求。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造船三大指标同步增长,为磨床市场带来可观的需求增量。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8%;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7%。

在造船工业中,磨床主要用于船舶零部件精密加工与金属表面处理,以满足高精度与高可靠性制造要求。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总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造船三大指标同步增长,为磨床市场带来可观的需求增量。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全国造船完工量481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1130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8.8%;截至12月底,手持订单量20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7%。

数据来源: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观研天下整理

2.人形机器人有望为磨床行业打开新增长曲线

磨床在人形机器人制造中可用于丝杆等关键零部件加工,单台设备需搭载14-17根行星滚柱丝杠及30根微型丝杠。当前,受技术成熟度有限、制造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商业化早期,尚未实现规模化落地,因此对磨床的实际需求仍相对有限。

然而从长远看,若人形机器人未来突破技术与成本瓶颈,实现规模量产与广泛应用,将为磨床行业开辟显著新增长空间。据相关预测,到203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3000亿元量级,届时将催生对磨床的强劲需求;同时,产业发展也会对磨床的效率与经济性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推动磨床厂商开发适配的新型设备。

然而从长远看,若人形机器人未来突破技术与成本瓶颈,实现规模量产与广泛应用,将为磨床行业开辟显著新增长空间。据相关预测,到203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3000亿元量级,届时将催生对磨床的强劲需求;同时,产业发展也会对磨床的效率与经济性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推动磨床厂商开发适配的新型设备。

数据来源: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磨床行业已形成多元丰富的产品体系,外圆磨床为第一大品类

我国磨床行业已形成多元丰富的产品体系,根据加工方式主要分为基础型与专用型两大类。基础型包括外圆磨床、平面磨床、内圆磨床、无心磨床和工具磨床等,专用型则涵盖螺纹磨床、轧辊磨床、轴承磨床等,分别适配不同加工场景。其中外圆磨床是市场第一大品类,2025年第一季度市场份额约42%;平面磨床紧随其后,占比约15%。

磨床类别及用途

类别

用途

基础磨床

外圆磨床

主要用于成批轴类零件的端面、外圆及圆锥面的精密磨削

平面磨床

主要用于磨削工件平面或成型表面

内圆磨床

磨削圆柱形、圆锥形或其他形状素线展成的内孔表面及其端面

坐标磨床

具有精密坐标定位装置的内圆磨床,主要用于高精度孔加工,特别是精密孔系和模具型腔的坐标定位磨削

无心磨床

工件采用无心夹持,一般支承在导轮和托架之间,由导轮驱动工件旋转,主要用于磨削圆柱形表面

工具磨床

用于磨削各种工具

专用磨床

螺纹磨床

主要用于生产螺纹加工工具及量具

轧辊磨床

主要用于对金属轧辊进行精密加工,保障金属压延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精度

轴承磨床

主要用于加工轴承关键部件的精密磨削,涉及轴承内圈、外圈、滚道及沟槽等关键部位的加工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4.磨床国产替代成效显著,但高端自主供应能力依然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磨床市场由德国斯来福临集团、日本捷太格特、德国埃马克、瑞士罗曼蒂克等国外企业主导。但近年来,随着本土企业在精密制造、数控系统等领域持续攻关,技术实力逐步提升,行业自主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磨床国产化率随之稳步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磨床国产化率已突破50%,较2020年提升21个百分点,国产替代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我国磨床市场由德国斯来福临集团、日本捷太格特、德国埃马克、瑞士罗曼蒂克等国外企业主导。但近年来,随着本土企业在精密制造、数控系统等领域持续攻关,技术实力逐步提升,行业自主供应能力持续增强,国产替代进程加速推进,磨床国产化率随之稳步攀升。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磨床国产化率已突破50%,较2020年提升21个百分点,国产替代成效显著。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然而在高端磨床领域,行业自主供应能力依然不足。以市场第一大和第二大产品——外圆磨床和平面磨床为例,2024年两者虽在数量上均为净出口,但由于进出口产品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出口以低端产品为主,进口则集中于高端机型,导致两大品类仍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具体来看,2024年我国外圆磨床净出口483台,贸易逆差额为9.67亿元,出口均价约36.53万元/台,进口均价却高达216.33万元/台;同期平面磨床净出口3896台,贸易逆差额6.11亿元,出口均价8.11万元/台,进口均价则达93.56万元/台。

然而在高端磨床领域,行业自主供应能力依然不足。以市场第一大和第二大产品——外圆磨床和平面磨床为例,2024年两者虽在数量上均为净出口,但由于进出口产品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出口以低端产品为主,进口则集中于高端机型,导致两大品类仍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具体来看,2024年我国外圆磨床净出口483台,贸易逆差额为9.67亿元,出口均价约36.53万元/台,进口均价却高达216.33万元/台;同期平面磨床净出口3896台,贸易逆差额6.11亿元,出口均价8.11万元/台,进口均价则达93.56万元/台。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整理

综合来看,我国磨床行业国产化虽有成果,但高端市场仍存技术壁垒与供应缺口,仍难满足下游高精度需求。因此,攻克高端磨床核心技术、提升自给能力,推动行业向高端转型,是未来重要方向。

5.磨床市场竞争格局分散,平面磨床细分市场高度集中

磨床作为通用设备,客户覆盖领域广、数量多,需求端市场化程度高,竞争聚焦于技术实力、产品档次、性价比及交期。我国磨床行业厂商数量多、同质化严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格局分散,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CR4仅24.3%,其中险峰机床以7.7%的市场份额位列国内第一。

磨床作为通用设备,客户覆盖领域广、数量多,需求端市场化程度高,竞争聚焦于技术实力、产品档次、性价比及交期。我国磨床行业厂商数量多、同质化严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行业集中度低、竞争格局分散,2025年第一季度行业CR4仅24.3%,其中险峰机床以7.7%的市场份额位列国内第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不同品类磨床的市场集中度差异显著:平面磨床因技术成熟度高、标准化程度相对高,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化生产、稳定品控及品牌优势形成壁垒,市场高度集中,2025年第一季度CR4达83%;而外圆磨床和内圆磨床因下游应用场景更细分、定制化需求强,中小厂商更易切入,市场竞争激烈,2025年第一季度二者CR4分别为16%和14%,明显低于磨床行业整体水平。(WJ)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点亮“人造太阳” 我国真空室行业需求井喷 但市场挑战犹存

点亮“人造太阳” 我国真空室行业需求井喷 但市场挑战犹存

真空室作为能在内部创造并维持高真空环境的核心结构,是众多尖端科技不可或缺的“摇篮”。当前,中国真空室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下游半导体产业在“国产替代”浪潮下晶圆厂大规模投产,以及新能源领域核聚变项目密集启动与光伏产能全球集中,共同催生了旺盛需求。然而,行业迈向高端化仍面临高端技术壁垒、核心部件进口依赖、专业人才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离心泵行业分析:市场承压与新机遇并存 高端产品自主供应能力仍不足

我国离心泵行业分析:市场承压与新机遇并存 高端产品自主供应能力仍不足

离心泵作为生产生活中的关键基础装备,2024年受下游建筑楼宇、市政水务等传统领域需求低迷影响,市场规模跌破千亿元。但数据中心、氢能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正为行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离子注入机行业分析:下游需求强劲 国产替代加速 本土厂商多点突破显成效

我国离子注入机行业分析:下游需求强劲 国产替代加速 本土厂商多点突破显成效

离子注入机行业发展与半导体产业深度绑定。近年来,在国产替代进程推进、下游市场需求释放及技术迭代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我国半导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容,从 2020年的884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0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16%。这一不断扩大的市场体量,既为离子注入机在半导体制造环节的应用提供广阔空间,也为其行业

2025年10月22日
全球等离子体处理设备行业:美国主导市场 中国国产化进程加速

全球等离子体处理设备行业:美国主导市场 中国国产化进程加速

近年全球等离子体处理设备行业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由2018年1657亿元增长至2024年2752亿元。一方面,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等离子体清洗设备通过高活性粒子束实现纳米级表面活化,将芯片良品率提升至85%以上,3nm制程工艺的突破更推动设备需求激增。另一方面,新能源赛道中,等离子体技术助力核聚变装置约束时间延长

2025年10月21日
全球2.5亿私人庭院待开拓 全球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行业驶入增长新蓝海

全球2.5亿私人庭院待开拓 全球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行业驶入增长新蓝海

庞大的市场需求与颠覆性的技术正共同推动无边界割草机器人行业步入快车道。全球范围内约2.5亿个私人花园,以及欧美地区严格的草坪养护法规,构成了坚实且迫切的长期需求基础。与此同时,行业技术完成了关键跨越:以RTK、激光雷达与视觉感知为代表的融合导航方案,成功解决了传统产品边界部署繁琐与路径规划不精的痛点,用户体验实现了质的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巡检无人机行业正从“高端专用”向“普惠应用”转变 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

我国巡检无人机行业正从“高端专用”向“普惠应用”转变 市场呈现多元化竞争

我国巡检无人机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此后,历经试点探索、政策推动以及智能化升级,巡检无人机已从最初的辅助工具,逐步升级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也随之实现快速扩容。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巡检无人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83亿元,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激增至452亿元。

2025年10月18日
国内项目提速叠加海外需求缺口 我国海上风电设备行业供应链将乘风起航

国内项目提速叠加海外需求缺口 我国海上风电设备行业供应链将乘风起航

我国海上风电市场在经历短暂迟滞后正强势回归,多个GW级标杆项目于2025年密集取得关键进展,存量空间加速释放。与此同时,欧洲市场因供应链瓶颈出现巨大的设备缺口,为中国领先企业出海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内外需求共振,共同推动中国海上风电设备行业进入新一轮高景气周期。

2025年10月18日
中国领跑全球无人机行业 民用市场历经结构性调整 ——工业级成为主导力量

中国领跑全球无人机行业 民用市场历经结构性调整 ——工业级成为主导力量

随着应用市场全面开花,全球无人机市场进入了爆发式增长的拐点。有数据显示,2020-2024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从428.3亿美元增长至889亿美元,涵盖了无人机整机、零配件以及售后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从整机销售来看,2024年全球销量达到950万台,市场规模为352.8亿美元。展望未来,这一市场预计将以年均13.90%

2025年10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