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面对居高不下的癌症发病率和沉重的疾病负担,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已成长为规模超2600亿元的庞大产业。在患者刚性需求、国家审评审批与医保政策改革、以及治疗理念升级的共同驱动下,行业正经历从传统化疗到精准靶向与免疫治疗的深刻范式转移。这一历史性转折,标志着中国肿瘤治疗正式迈入精准医疗新时代,并为ADC、双抗等前沿技术开启了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1、肿瘤发病人数高居不下,肺癌是主要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
全球肿瘤的发病人数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环境恶化及社会压力增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居高不下,其中肺癌、女性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以及胃癌等为主要高发癌种。美国癌症协会的旗舰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于2024年发布的全球前十大癌症发病和死亡数据中,肺癌是最高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分别为248万人、182万人。
数据来源:《临床医师癌症杂志》
数据来源:《临床医师癌症杂志》
2、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超过两千亿美元
抗肿瘤药物是指用于预防、治疗和缓解恶性肿瘤(癌症)的一类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是癌症综合治疗的基石手段之一。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为2621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600亿美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以及胃癌等为我国主要高发癌种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生活方式、环境污染及早期诊断能力提升共同导致了癌症发病率的持续上升。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位居全球第一,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甲状腺癌是主要高发癌种。癌症已成为中国居民的首要死因之一,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数据来源:国家癌症中心
数据来源:国家癌症中心
4、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已从传统化疗时代迈入精准靶向和免疫治疗的新纪元
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是全球增长最迅速的市场之一,已从传统化疗时代迈入精准靶向和免疫治疗的新纪元。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新发和存量患者基数巨大,构成了市场的刚性需求基础;二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入ICH,实施优先审评、突破性治疗药物等政策,极大缩短了创新抗肿瘤药的上市时间;三是,每年一次的医保谈判,将大量临床价值高的抗肿瘤新药纳入目录,通过“以价换量”实现快速市场渗透,让更多患者用得上药;四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将癌症防治作为重要目标,提升了全社会对肿瘤治疗的投入和关注;五是,从“有药可用”到“用得起好药”,患者和医生对精准、高效、低毒的创新疗法需求日益迫切,同时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也补充了支付体系。
基于此,我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万亿元。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抗肿瘤药物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676亿元。同时,我国抗肿瘤的治疗方式也经历巨大变化,2018年化疗占比高达78.0%,但2024年已下降至43.8%,而靶向治疗占比由2018年的21.4%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47.1%,也已成为中国最主流的抗肿瘤治疗方式。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长远来看,从广谱抗癌向“精准化、个体化”深入,伴随诊断的价值日益凸显,肿瘤治疗也将越来越像“慢性病管理”。同时,人工智能将广泛应用于新药发现、临床试验设计、真实世界研究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推荐。而在医保基础上,商业健康保险、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如“惠民保”)将共同构建多层次支付体系,支撑创新药的市场回报。此外,ADC、双抗、细胞与基因治疗、mRNA肿瘤疫苗等将是未来十年的核心竞争战场。(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