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PSO是海上油气生产的主流平台,其载重吨位呈稳定上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船(FPSO)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显示,FPSO即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船,是一种集生产处理、储存外输及生活、动力供应于一体的海洋油气开发平台,主要包括上部生产设施、船体和水下单点系泊系统。通常深海油气开发生产的过程为各井口的原油通过采油树汇集到中心管汇中,而后由管道输送至FPSO系统进行油气水分离以及储存和运输。
近年来,随着海洋油气开采和船舶制造技术的发展,FPSO订单平均单船载重量DWT呈上升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FPSO单船平均DWT为20.1万吨。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海洋油气开发量不断增加,驱动FPSO行业需求上升
随着陆上油气资源开采难度和成本的增加,油气勘探开采正逐渐转向海洋,海上油气业务向上态势明显。根据相关资料,2024年,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将创新高,其中海洋石油产量预期达到6550万吨,海洋原油新增产量在全国原油新增产量中的占比维持在60%以上。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国家能源局围绕重点增储领域,持续加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引领海洋勘探取得重大发现,在琼东南盆地探获全球首个超深水超浅层千亿立方米大气田—陵水36-1气田,在珠江口盆地发现我国南海北部储量最大碎屑岩油田—惠州19-6油田;强化风险勘探和甩开勘探,在渤海中生界火山岩、南海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等新领域获重大勘探突破。
我国海洋油气区域开发进展
海域 |
主要油气田 |
2024年预计产量 |
开发特点 |
渤海 |
垦利6-1、渤中19-6 |
原油2800万吨,天然气50亿立方米 |
老油田稳产,页岩油试验推动二次开发 |
南海 |
陵水17-2、“深海一号”、荔湾3-1 |
原油2200万吨,天然气210亿立方米 |
深水/超深水主导,天然气占比超65% |
东海 |
春晓、平湖 |
原油700万吨,天然气40亿立方米 |
开发成熟区,重点维护现有设施 |
其他 |
莺歌海盆地、珠江口盆地 |
原油500万吨,天然气20亿立方米 |
新勘探区块,潜力待释放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根据相关资料可知,2025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夯实储量基础,强化产能建设,海洋油气产量将继续增加,预计海洋石油产量6800万吨,继续保持全国石油生产增量的领军地位;海洋天然气产量突破290亿立方米,乐东10-1气田等项目的投产将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清洁能源。而FPSO的主导地位源于其在深水和超深水环境中的能力,这些环境是未来勘探和生产的主要增长领域,预计未来FPSO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扩大。
3、中国船厂在手订单占据全球过半份额且饱满
目前,我国船厂转而承接大部分船体制造,在手订单占据全球过半份额。根据数据,截止2025年4月,我国船厂FPSO在手FPSO船体订单共16艘,全球份额达到70%,其中中集来福士在手订单5艘,占比23%,位居第一;上海外高桥和招商局重工在手订单均为3艘,位居第二;惠生中国在手订单为2艘,位居第三。从最新在手订单来看,船体建造明显从新加坡和韩国向中国转移,主要系新加坡胜科海事与吉宝产能大幅收缩。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船厂在手订单已饱满,如中集来福士、上海外高桥、大船重工和中远海运重工在手订单CGT均远超历史最大交货量。具体从中集来福士来看,产能同时建立2艘大型FPSO,而目前在手订单为5艘,CGT达1076092吨,而历史最大交货量为226248吨,在手预计交货量是历史最大交货量的接近5倍。
中国船厂在手订单CGT
船厂 |
建造能力 |
FPSO在手订单 |
干船坞数量 |
泊位数 |
历史最大交货量(CGT) |
2023交货量(CGT) |
中集来福士(烟台) |
船体建造能力;2019年3月拥有FPSO上部核心模块EPC总承包能力,目前拥有整艘FPSO总承包能力 |
6 |
2 |
6 |
226248 |
171100 |
上海外高桥 |
船体建造;上部模块有能力但还没有订单(主要承建SBM标准船壳) |
3 |
2 |
4 |
972682 |
972682 |
大船重工 |
船体建造;拥有上部模块建造和集成能力 |
1 |
5 |
9 |
1147572 |
384404 |
中远海运重工(启东) |
拥有船体建造、上部模块建造和集成能力 |
2 |
1 |
1 |
132495 |
13249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