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来,我国药用玻璃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17-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65%。中硼硅玻璃凭借优异的性能成为国际主流药用包装材料,但国内渗透率仍低,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受三大因素推动,我国中硼硅玻璃需求量快速上升。我国药用玻璃行业集中度较低,2021年CR4约为32%,市场格局分散,其中山东药玻以19%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首位,领先第二名正川股份12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关联审批制度和药品集采政策的双重推动,正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
1.药用玻璃是医药包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用玻璃是指专门用于药品包装的玻璃,具有优异的阻隔性、化学稳定性、耐温性、生物相容性和机械强度,能够有效地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影响,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药用玻璃也是医药包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其市场规模占医药包装市场规模的比重约为17%,是医药包装行业第三大细分市场。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药用玻璃市场规模持续扩容
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直接拉动药品需求,成为药用玻璃行业长期稳增长的有力驱动。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规模从2017年2.4亿人(占总人口17.3%)增至2023年3.1亿人(占比22%),叠加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同期由1451元跃升至2547元,共同推动慢性病用药、疫苗及生物制剂等药品需求持续释放,拉动药用玻璃市场规模从180.7亿元扩张至350亿元,2017-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6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中硼硅玻璃发展潜力大,需求量快速上升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药用玻璃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按化学组成和产品性能,药用玻璃包括高硼硅玻璃、中硼硅玻璃、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4类。其中中硼硅玻璃因具备优异的耐水耐酸碱性能、热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成为国际主流药用包装材料。但中硼硅玻璃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门槛高,国内企业起步晚,从而导致其渗透率长期滞后。2023年我国中硼硅玻璃渗透率不足20%,远低于美国80%以上的水平,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我国中硼硅玻璃市场发展势头迅猛,2018-2023年需求量以27.11%的年均复合增速攀升至7万吨以上。这一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一是一致性评价政策出台推动仿制药包材向原研药看齐,而国外原研药已普遍选用中硼硅药用玻璃。因而在一致性评价推动下,中硼硅玻璃加速替代低硼硅玻璃和钠钙玻璃,市场需求大量增长;二是集采大范围纳入注射剂品种,加速中硼硅玻璃需求放量;三是生物制药、疫苗等高端领域对包装安全性要求提升,进一步推动中硼硅玻璃需求增长。展望未来,随着政策持续支持和国内企业技术不断突破,中硼硅玻璃有望在药用玻璃领域实现更快速的渗透和替代。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政策驱动下我国药用玻璃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
我国药用玻璃行业集中度较低,2021年CR4约为32%,市场格局分散,其中山东药玻以19%的市场份额位居行业首位,领先第二名正川股份12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关联审批制度和药品集采政策的双重推动,正在深刻改变行业的竞争态势和发展轨迹,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关联审批制度通过设置严格的供应商变更要求,显著提高了药用玻璃行业准入门槛。该制度规定制药企业在药品注册时必须明确包装材料供应商,并提供完整的相容性研究数据。如需变更供应商,则需要重新履行长达6-12个月的审批流程。这一制度设计使得制药企业更倾向于与具备稳定供货能力和技术实力的头部药用玻璃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此同时,药品集采范围的扩大也对行业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随着集采从口服制剂向注射剂延伸,对药用玻璃包装的质量要求大幅提高。在集采大幅降价的压力下,制药企业对包装材料的成本控制和质量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两大政策的共同作用下,药用玻璃行业正在经历优胜劣汰的市场洗牌。具备技术实力、规模效应以及成本控制能力强的头部企业竞争优势日益凸显;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厂商则面临经营压力加大的困境。展望未来,我国药用玻璃行业集中度将呈现加速提升态势:一方面,头部企业通过技术研发与产能扩张持续巩固市场地位;另一方面,产品结构升级推动中性硼硅玻璃加速替代传统产品,进一步强化技术领先企业的竞争优势。(WJ)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