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城轨云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IAAS是当前最主要细分市场

一、行业相关定义

城轨云由一个平台(云管平台)两个中心(生产中心、灾备中心)和三张网络(安全生产、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组成。云管平台对两个中心三张网络的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等资源统一管理。两个中心采用双活架构设计,保证业务服务连续性。三张网络承载城轨交通的全部业务系统。城轨云平台支撑运营生产信息系统、乘客服务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三大业务系统。云平台系统架构有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等。它的特点是高可用性、可靠性及可维护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城轨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城轨云网络安全总体策略为系统自保,平台统保,边界防护,等保达标,安全确保。网间分级隔离主要按照外部服务网、内部管理网和安全生产网构建安全域,并从外层到内层形成纵向隔离,以多层安全保护措施实现南北向边界防护;在网内分类防护方面分别在外部服务网、内部管理网和安全生产网的安全域内按应用系统定制应用安全区,在应用安全区之间实现东西向边界保护;边界强化防护方面,在外部服务网、内部管理网和安全生产网安全域边界,应在物理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自下向上的防护策略。

二、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持续推动和技术的进步,我国城轨云行业有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上半年,我国城轨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7.7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需求情况

根据交通运输部,截至202312月,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6条,运营里程10165.7公里。

2023年12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250.1公里,新增运营线路6条,为武汉地铁19号线、重庆地铁18号线、天津地铁11号线、郑州地铁12号线、贵阳地铁3号线、南通地铁2号线;新增运营区段11个,为北京地铁11号线西段剩余段、北京地铁16号线剩余段、北京地铁17号线北段、广州地铁5号线东延段、广州地铁7号线二期、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武汉地铁5号线调整工程、南京地铁7号线南段、合肥地铁2号线延长线、合肥地铁3号线延长线、哈尔滨地铁3号线二期西北半环(中华巴洛克街区站至北马路站)。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202312月,55个城市轨道交通实际开行列车333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6.7亿人次,进站量16亿人次。客运量环比增加0.8亿人次,增长3.2%;较2019年月均客运量增加6.8亿人次,增长34%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细分市场

1IAAS

IaaS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硬件资源,并按需付费。‌应用场景‌:适用于对基础设施有较高要求的应用,如企业级应用、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特点‌:用户需要关心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部署,而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由云服务提供商负责。IAAS是当前城轨云行业最主要的形式,2024年上半年城轨云行业IAAS市场规模约为8.04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PAAS

‌PaaS提供应用开发和部署的平台,包括中间件、数据库等服务。用户无需关心底层基础设施,只需关注应用程序的开发和部署。‌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快速开发和部署应用程序的场景,如电商平台、在线办公等。‌技术特点‌:PaaS平台通常提供开发工具、库和API,以方便用户快速构建应用程序。PAAS相对而言在城轨云行业发展滞后一些,因其商业化场景较少,城轨对于PAAS的需求相对而言更低,2024年上半年,城轨云PAAS市场规模约为4.65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SAAS

‌SaaS提供应用程序服务,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无需安装和维护软件。‌应用场景‌:适用于对应用程序使用便捷性有较高要求的场景,如在线教育、企业邮箱等。‌技术特点‌:用户无需关心应用程序的底层实现,只需关注其使用。同样的,在城轨领域,SAAS的需求也不是特别高,由于软件迭代开发的场景不多,更多是少数专业性软件,使得SAAS适用面较窄,2024年上半年,城轨云行业SAAS市场规模约为5.01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五、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信息化建设已覆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管理、安全、服务等各个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演进,城市轨道交通由单线运营向网络化运营模式转变,在新业务模式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云平台与大数据平台,实施互联网战略,推进信息化与智能化,可有效实现业务管理的标准化,提高运营生产及管理效率,提升运营服务水平,降低运营成本。预计2031年中国城轨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55.7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港口行业:集装箱吞吐量维持较高增长 绿色智慧转型正在加速

我国港口行业:集装箱吞吐量维持较高增长 绿色智慧转型正在加速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际贸易的日益繁荣,我国港口行业呈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货物吞吐量不断增长。2024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75.95亿吨,同比增长3.7%。2025年1-7月,我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4.4亿吨,同比增长4.4%。从结构上看,2025年1-7月我国港口内贸货物吞吐量实现72.3亿吨,同比

2025年09月13日
政策与效益双轮驱动 我国内河电动船舶行业市场空间将超百亿 岸电覆盖率提升

政策与效益双轮驱动 我国内河电动船舶行业市场空间将超百亿 岸电覆盖率提升

在国际海事组织(IMO)和欧盟等机构日益严苛的碳排放法规(如EU ETS)驱动下,全球航运业绿色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而内河航运作为中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减碳任务尤为紧迫。内河电动船舶凭借其“零排放、低噪音、无污染”的核心优势,正成为破解内河航运污染难题的最优解决方案之一。它不仅顺应了国内外强有力的政策导向,更

2025年09月13日
太空竞赛里的市场机遇 我国航天数字仿真行业需求爆发 技术与效率不断提高

太空竞赛里的市场机遇 我国航天数字仿真行业需求爆发 技术与效率不断提高

随着全球太空资源竞争进入白热化,低轨卫星轨道与频谱的“先登先占”原则正引发一场前所未有的星座建设热潮,而航天数字仿真——这一通过构建“数字孪生”体在虚拟世界中完成全流程验证的核心技术,已从辅助工具演变为决定航天任务成败、抢占战略资源的关键基石。

2025年09月12日
补贴政策驱动千船换代 我国内河船舶行业订单回升 绿色化与大型化浪潮来袭

补贴政策驱动千船换代 我国内河船舶行业订单回升 绿色化与大型化浪潮来袭

中国内河航运作为连接内陆与经济腹地的“黄金水道”,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与庞大的运输需求相比,我国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仍显滞后,尤其是高等级航道占比低(仅12%)与内河船舶老龄化严重(10年以上船龄占比67%)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行业降本增效和绿色发展的关键瓶颈。

2025年09月12日
IMO净零框架发布 全球绿色甲醇船舶行业经济性逐渐显现 产能及需求增长

IMO净零框架发布 全球绿色甲醇船舶行业经济性逐渐显现 产能及需求增长

国际海事组织(IMO)净零框架正式落地,明确中长期船舶脱碳路径,绿色甲醇等氢基燃料成为实现零排放的核心选择。短期内,航运业通过技术优化与运营调整虽可降低部分碳排放,但根本转型仍需依赖替代燃料规模化应用。当前,绿色甲醇在经济性与成熟度方面逐步显现优势,全球产能加速布局,中国占据主导地位,而上游燃料供应与下游船舶需求的协同

2025年09月11日
我国电动两轮车头部企业积极出海 新国标驱动行业加速洗牌

我国电动两轮车头部企业积极出海 新国标驱动行业加速洗牌

2025年上半年,我国电动两轮车行业国内外销售表现强劲,国内销量与出口量均实现快速增长。当前,海外市场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特征,不同区域消费者在产品类型与功能偏好上差异显著。未来,海外电动两轮车市场仍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以雅迪、爱玛、九号、台铃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正在积极出海,抢占市场先机。

2025年09月05日
成本高昂下企业普遍面临亏损 我国地铁行业陷入“建得起,养不起”困境

成本高昂下企业普遍面临亏损 我国地铁行业陷入“建得起,养不起”困境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我国地铁项目建设加速,运营里程不断增长。到目前地铁已成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最重要组成部分,运营里程占比76%以上。2024年我国大陆地区共有58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361条,运营里程12160.77公里。其中地铁运营里程9306.09公里,占比76.53%。截至到2025年7月

2025年09月03日
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国际货运成重要增长点 国际航线网络持续扩容升级

我国航空物流行业:国际货运成重要增长点 国际航线网络持续扩容升级

自进入2025年以来,在国内经济稳健增长和旅游市场持续繁荣的背景下,作为经济重要“晴雨表”的航空物流表现出稳健发展态势,运输总周转量、货邮运输量、货邮吞吐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2025年08月2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