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可变阻尼减振器行业分析:下游需求持续旺盛 国产替代化正进行时

前言:可变阻尼减振器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电控方法实现减振器的阻尼变化,并实现车身操控稳定性与驾驶舒适性。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产销量持续上升,将带动可变阻尼减振器行业需求上升。同时,南阳淅减、一汽东机工公司、宁江山川均已实现电磁阀式减振器的小批量量产交付,并且逐渐替代外资厂商获得部分国内前装市场份额。

1、可变阻尼减振器可实现汽车车身操控稳定性与驾驶舒适性

当汽车经过一些不平路面时,可通过调低可变阻尼减振器阻尼值,实现消除过多的震动传递。如果需要提升过弯时的操控性,可通过调高可变阻尼减振器阻尼值,实现减小车辆侧倾。因此,可变阻尼减振器可同时兼顾舒适性和操控性。此外,可变阻尼减振器可与主动悬架控制器相配合,能够通过车辆传感器检测车辆的状态,并根据设定好的算法,控制可变阻尼减振器的电流值,从而实现阻尼的变化。

可调阻尼减振器可实现的三类效果

效果

简介

天棚控制

像天空钩住车身,在坏路上车身保持稳定,提高舒适性

侧倾控制

转向时,实时调节阻尼力,降低侧倾,提高过弯性能和舒适性

俯仰控制

在制动、加速、过坑包时,实时调节阻尼力,降低俯仰,提高制动和加速性能及舒适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可变阻尼减振器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目前,可变阻尼减振器主要分为电磁阀式减振器与磁流变减振器两大类型,两者的差别主要在阻尼调节方式,电磁阀式减振器使用普通液压机油,优点是稳定性好、耐久性强,系统成本较低,磁流变减振器则是依靠称为“磁流变液”的可控流体,成本较高,目前只有少数车型采用。

电磁阀式减振器与磁流变减振器优缺点梳理

类别

电磁阀式减振器

磁流变减振器

优点

1、耐久性好2、成本低,资源多

1、响应快2、动态范围宽、低速大阻尼3、斜率递减的阻尼特性

缺点

1、响应较慢2、动态范围较窄3、压缩阻尼力较小4、对清洁度要求较高

1、资源较少,成本高2、磁流变液稳定性随使用时间会衰减,需要特殊配方的突破3、失效模式阻尼力较低4、对减振器本体材料耐磨要求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汽车整车发展带动可变阻尼减振器市场发展

作为最大应用领域—汽车市场,进入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疫情的防控措施的常态化,以及在国家购置税减半政策、地方政府促汽车消费政策叠加下,我国汽车行业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带动产销量上升,从而也带动汽车仪表需求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2024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量达2446.6万辆和246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7%。

作为最大应用领域—汽车市场,进入2021年以来,随着国内外疫情的防控措施的常态化,以及在国家购置税减半政策、地方政府促汽车消费政策叠加下,我国汽车行业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带动产销量上升,从而也带动汽车仪表需求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较高增长。2024年1-10月,我国汽车产销量达2446.6万辆和246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9%和2.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在新能源化与智能化浪潮中,电池系统的应用显著增加了车辆重量,这对悬架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可调阻尼减振器凭借其主动控制悬架高低与阻尼的能力,有效提升底盘的综合素质,从而解决整车增重带来的驾驶困难。同时,在智能化趋势下,整车厂通过OTA升级为车辆悬架性能的持续提升提供了可能,并且伴随着车辆的悬架系统能够持续进化,适应更多驾驶场景与用户需求。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多、技术推进和产业链建设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九年位居世界首位。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31.6%。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市场占有率也已高达39.6%。因此,随着汽车整车发展的带动,我国可变阻尼减振器行业需求将持续上升。

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增多、技术推进和产业链建设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连续九年位居世界首位。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31.6%。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市场占有率也已高达39.6%。因此,随着汽车整车发展的带动,我国可变阻尼减振器行业需求将持续上升。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我国可变阻尼减振器行业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

在市场竞争方面,目前,南阳淅减、富奥股份旗下的一汽东机工公司以及宁江山川均已实现电磁阀式减振器的小批量量产交付,并且逐渐替代外资厂商获得部分国内前装市场份额。同时,中鼎股份、拓普集团、上海琳顿等厂商均正在快速推进开发可变阻尼减振器。

国产可变动态悬架(CDC/MRC)系统供应进度梳理

供应商

目前进展

相关业务概况

南阳淅减

已量产交付

是国内最大的汽车减振器厂家之一,近年来也在逐步发力汽车智能悬架系统,已经在上汽名爵、岚图梦想家等多款车型实现国产CDC前装量产,公开信息显示,目前,该公司的ADS阻尼自适应减振系统(基于传感器数据的CDC自适应控制)已被一汽红旗、一汽大众、东风岚图、上汽、理想、广汽等国内外数家车企列为定点配套产品

富奥股份

已量产交付

旗下的一汽东机工公司在2023年实现电磁阀式减振器的量产交付,首发配套红旗多款车型

宁江山川

已量产交付

作为长安汽车集团旗下的零部件企业,在202310月宣布首个电磁阀式减振器项目正式实现量产

孔辉科技

即将量产

将产品矩阵进一步延伸智能底盘产品线,包括闭式空气悬架系统、电磁阀式减振器、主动横向稳定杆、底盘域控制器等新产品

保隆科技

即将量产

公司从2016年开发电控减振器,2022年公司投资1.8亿元,投资建设150万只智能电控减振器项目,预计于20252月实现量产。项目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新增智能电控减振器150万只,年产值123,000万元,年纳税4,000万元

中鼎股份

产品开发阶段

目前正在加速研发与推进MRC磁流变减振器项目,目前产线正在全力建设中

拓普集团

产品开发阶段

正在布局研发电磁阀式减振器

上海琳顿

产品开发阶段

核心团队由在国际头部汽车供应链企业深耕多年的工程师团队组成,联合创始人、CEO叶国弘博士是中国现代减振器技术引入者,曾任采埃孚中国区总裁。上海琳顿正快速推进开发第一代产品-带外置式电磁阀的电控减振器,产品性能与稳定性已经比肩国际厂商,同时拥有显著的价格和成本优势。第一阶段目标是实现每年100万支电控减振器和电磁阀产能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板翅式换热器市场分析:性能优势打开成长空间 技术工艺决定企业竞争力

板翅式换热器市场分析:性能优势打开成长空间 技术工艺决定企业竞争力

当下,我国作为全球原铝(电解铝)第一大生产国,为板翅式换热器的原材料供应提供了坚实保障。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解铝总产能中,中国占比高达57%;俄罗斯、加拿大紧随其后,占比均为5%;美国、澳大利亚位列第三梯队,占比均为2%。产量方面,2025年1-9月我国原铝(电解铝)产量约为3396.8万吨,同比增长2.2%,延

2025年11月24日
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中国企业主导家用市场 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

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超百亿元 中国企业主导家用市场 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

随着制冰机应用从商业领域拓展至民用和工业领域,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已超百亿。根据数据,2024年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达212.9亿元,其中商用制冰机、民用制冰机、工业制冰机、医用及其他制冰机分别占比51.43%、34.76%、11.51%、2.3%。预计2028年全球制冰机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272亿元。

2025年11月23日
我国柴油发动机行业:从阶段性波动到AI驱动结构性增长 市场马太效应持续深化

我国柴油发动机行业:从阶段性波动到AI驱动结构性增长 市场马太效应持续深化

进入2025年,柴油发动机市场重新步入增长轨道,呈现稳步回暖的恢复特征,但增长节奏较为平缓,未出现爆发式反弹。数据显示,2025年1-10月,我国柴油发动机累计销售422.6万台,同比增长5.9%。其中10月,国内柴油发动机销售39.91万台,受上月基数影响环比下降5.4%,但同比仍实现11.42% 的增长。这一回暖态

2025年11月22日
换热器节能涂层材料:应用领域多点开花下需求不断释放 慧谷新材为国内龙头企业

换热器节能涂层材料:应用领域多点开花下需求不断释放 慧谷新材为国内龙头企业

在全球“双碳”目标深入推进与节能降耗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换热器作为工业生产、民生服务等领域的关键传热设备,其能效提升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而换热器节能涂层材料凭借优异的抗腐蚀、防结垢、强化传热等特性,正迎来终端应用的“多点开花”局面,市场需求不断释放。

2025年11月22日
政策驱动与格局重塑 我国风机行业有望步入价格修复与盈利改善新周期

政策驱动与格局重塑 我国风机行业有望步入价格修复与盈利改善新周期

在“十五五”装机目标明确、行业自律公约落地与国家“反内卷”政策持续加码的共同驱动下,中国风机市场正迎来关键转折点。尽管前期风机大型化导致的供需失衡与价格战曾严重挤压行业利润,但随着政策强力干预、订单持续高企及原材料成本触底,市场已步入价格上行与盈利修复的明确通道。我国风机行业竞争核心正从“低价抢单”转向“价值竞争”,新

2025年11月20日
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分析:核心部件迎量产前夜 智能化与集中化趋势渐明

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分析:核心部件迎量产前夜 智能化与集中化趋势渐明

作为决定灵巧手性能的关键传动部件,腱绳材料行业正伴随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爆发而驶入快车道。在特斯拉Optimus等巨头的示范效应下,市场需求日益明确,吸引特种纤维、金属微丝等多路厂商涌入。然而,人形机器人腱绳材料行业高技术壁垒与标准化挑战并存,未来竞争格局将趋向于拥有核心材料技术与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的头部企业集中,且产品智

2025年11月19日
小而美赛道!我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与产量全球占比均过半 行业集中度提升

小而美赛道!我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与产量全球占比均过半 行业集中度提升

作为“小而美”赛道,电容器基膜在薄膜电容器行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已步入发展快车道。其市场规模与产量同步快速增长,增速显著高于全球水平,同时全球市场规模与产量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双双突破50%。随着马太效应显现,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但头部企业竞争格局尚未稳固,整体仍显胶着。

2025年11月19日
我国风电变流器行业:国产头部厂商出货量全球领先 上游仍存 “卡脖子” 短板

我国风电变流器行业:国产头部厂商出货量全球领先 上游仍存 “卡脖子” 短板

在风电产业蓬勃发展带动下,风电变流器下游需求强劲,“十五五”风电装机预期乐观,行业有望持续受益。同时,海上风电释放新增量,对风电变流器提出更高性能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全球风电变流器市场集中度高,我国厂商已崛起领跑,阳光电源、禾望电气合计占据全球五成出货量。此外,行业仍面临上游IGBT依赖进口的“卡脖子”短板。

2025年11月1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