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MCU芯片行业分析:多家国际厂商业绩承压 高端市场成国产商发展方向

前言:我国MCU行业竞争者数量较多,但外国厂商占据主要地位,国产厂商累计近占据31%的市场份额。由于市场价格出现倒挂,多家国际MCU芯片企业业绩承压,部分国产厂商营收却出现增长。因此,在国际MCU芯片厂商业绩承压以及国内汽车等下游市场向好发展的情况下,国产MCU芯片厂商可以进行兼并重组及进军高端市场战略,来提升自己竞争力。

并购重组将成为中小型MCU公司面临的格局之一。

1、我国MCU芯片行业竞争者数量较多,外国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MCU芯片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微控制单元(MCU)又称单片微型计算机或者单片机,是把中央处理器(CPU)的频率与规格做适当缩减,并将内存(memory)、计数器(Timer)、USB、A/D转换、UART、PLC、DMA等周边接口,甚至LCD驱动电路都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形成芯片级的计算机,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诸如消费电子、计算机与网络、汽车电子、IC卡、工业控制等领域都可见到MCU身影。

我国MCU行业竞争者数量较多,主要分为国际大型MCU企业,包括瑞萨电子、飞思卡尔、Microchip、意法半导体、三星电子等;实力强劲的台资MCU企业,包括盛群半导体、义隆电子、松翰科技、凌阳科技等;中国大陆本土MCU企业,包括兆易创新、中颖电子、东软载波、乐鑫科技、晟矽微电、国民技术、上海贝岭等。

从中国市场份额分布来看,我国MCU市场仍是外国厂商占据主要地位,其中瑞萨、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微芯科技、东芝等前五大公司累计占据近57%的市场份额,国产厂商累计占据31%的市场份额。

从中国市场份额分布来看,我国MCU市场仍是外国厂商占据主要地位,其中瑞萨、恩智浦、意法半导体、微芯科技、东芝等前五大公司累计占据近57%的市场份额,国产厂商累计占据31%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国产MUC芯片企业区域分布热力图

<strong>我国国产M</strong><strong>UC</strong><strong>芯片企业区域分布热力图</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最主要还是受技术桎梏、下游客户对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较高以及终端客户导入MCU厂商通常需要较长的验证时间影响。以车规级MCU为例,一般需要经历初步设计验证、原型测试、环境测试、寿命测试等,以确保产品能够在汽车的极端工作条件下稳定运行,这一过程通常需要2年以上。

2、市场价格出现倒挂,多家国际MCU芯片企业业绩承压

也就是由于国内MCU芯片企业数量众多,导致市场内卷加速,价格战硝烟弥漫。根据相关资料可知,2024年,国产MCU芯片厂商已经超过400家。

曾经MCU领域的佼佼者ST,如今也面临着国产MCU的强烈冲击。在价格方面,国产MCU有着更低的成本,原厂定价甚至能低至五毛钱;而贸易商为抢占市场,不惜让利亏钱出货。曾经价格暴涨几十倍的ST MCU,如今也在这场价格战中“败下阵来”,出现价格倒挂的现象。比如,STM32F103C8T6这一年来价格持续下降,在6元附近横盘许久;前期高价的F429和H743的两颗料,如今价格仅有20多元。

STM32F030K6T6作为入门级32位芯片,价格一直稳定在3-4元间;STM32F407VET6的价格稳步下降,从20多元降到18元左右;8位STM8S003的价格在需求不振的周期内持续下降,并且受到入门级32位MCU的打压。

在意法半导体公布其2024年前九个月的业绩报告中显示,MCU销量同比下降41.3%,约为25.8亿美元,远低于2023年同期的44亿美元。

除了ST外,其他国际MCU大厂市场表现并不乐观。

国际MCU芯片厂商业绩表现情况

企业名称

营收

Microchip微芯

2025财年第二财季(截至2024930日)实现11.64亿美元营收,同比锐减48.4%,环比下降6.2%Microchip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表示:“我们在继续应对库存调整,该调整发生在许多制造企业宏观疲软的情况下,而我们集中在工业和汽车客户的欧洲业务加剧了这一情况。”

NXP(恩智浦)

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5.4%32.5亿美元,并且对第四季度前景持悲观态度。汽车业务出现下滑,工业部门的持续疲软也拖累了业绩。

英飞凌

2024财年营收149.55亿欧元,比上年降低8.3%;运营利润21.9亿欧元,比上年降低44.5%。除汽车业务全年营收比上年增长2%,其余业务均有超过10%的下滑。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MCU芯片市场竞争步入白热化,部分国产厂商营收出现增长

反观国内市场,2024年,我国MCU芯片行业继续内卷,竞争步入白热化。但整体从通用MCU厂商市场表现来看,受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及国产MCU在汽车市场渗透率提升,相关厂商营收表现出色。根据相关资料可知,下述图表十家MCU公司在2024年前三季度大都实现显著的业绩回升。

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兆易创新销售额达到20.4亿元,同比增长42.83%,虽经历库存调整的煎熬,但在工业和计算存储领域的有效库存管理,助其业绩复苏。芯海科技和普冉股份的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幅也均超过50%。

2024年我国十家国产MCU公司第三季度业绩表现

公司

前三季度营收(亿元)

前三季度营收同比

第三季度营收(亿元)

第三季度营收同比

第三季度净利润(亿元)

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

前三季度毛利率

复旦微电

26.84

-1.99%

8.9

-5.55%

0.79

-60.60%

55.05%

芯海科技

5.14

81.20%

1.64

30.28%

-0.58

-223.20%

34.71%

普冉股份

13.66

78.13%

4.7

57.57%

0.89

480.48%

33.36%

峰岹科技

4.33

53.72%

1.51

46.63%

0.62

51.39%

52.94%

乐鑫科技

14.6

42.17%

5.4

49.96%

0.99

340.17%

42.81%

兆易创新

56.5

28.56%

20.41

42.83%

3.15

222.50%

39.46%

国民技术

8.21

8.01%

3.06

3.87%

-0.15

87.48%

19.99%

中颖电子

9.78

5.95%

3.24

10.28%

0.19

35.77%

33.82%

中微半导

6.49

40.03%

2.21

25.74%

0.68

310.41%

29.94%

恒烁股份

2.64

20.95%

0.86

29.74%

-0.3

36.76%

15.47%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国产MCU芯片厂商未来之路该如何走?

那么在国际MCU芯片厂商业绩承压以及国内汽车等下游市场向好发展的情况下,国产MCU芯片厂商未来发展方向该如何抉择?

并购重组将成为中小型MCU公司面临的格局之一。对于中小型MCU公司而言,由于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供应链等方面与大型企业差距较大,再加上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中小型企业融资难度随之增加,并购重组成为这类公司寻求突破、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可以通过并购重组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

卷向高端MCU市场,成为企业们第二项选择。近年来,国产MCU芯片出货量迅猛增长。例如,2024年10月,兆易创新在互动平台表示:今年公司Flash在汽车领域出货量实现了同比高增,MCU在2023年业绩筑底后,出货量已经连续四个季度提升,今年全年MCU出货量有望创新高。据悉,2023年底,兆易创新的MCU产品已累计出货超过15亿颗。

然而国产MCU公司要想实现市场突破,仅仅依靠中低端市场份额远不够,高端MCU市场是最具潜力。

发展高端MCU市场有什么意义呢?一是当前高端MCU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二是高端MCU市场利润回报高,国产厂商可以凭借该市场突破现有利润瓶颈,并逐步构建起自身的技术壁垒与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MCU芯片在家电和消费电子领域竞争十分激烈,但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领域在技术、产品和应用方案上与国际大厂差距较大,尤其是车规级MCU对产品要求较高,国内提供车规级MCU芯片的厂商数量较少。

MCU对产品参数要求

参数要求

工业级

消费级

汽车级

温度

-10~70°C

0~40°C

-40~155°C

湿度

根据使用环境而定

0-100%

验证

JESD47(Chips)

JESD48(Chips)

AEC-Q100(Chips)

可容忍故障率(PPM:百万分)

10PPM

200PPM

0PPM

工作寿命

5-10

3-5

15-20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中高端MCU市场中瑞萨电子、恩智浦、微芯科技、意法半导体、英飞凌等国外大厂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并且采用错位布局的战略,像瑞萨、恩智浦在汽车应用中占据较高份额,而微芯和意法半导体在消费和工业端占据较高市场份额。

在汽车MCU市场,8位和32位是主流,8位具有超低成本和设计简单等优势,主要用于汽车风扇、雨刷天窗等;32位占优势,其可用的汽车场景包括汽车动力系统、智能座舱、车身控制,伴随着汽车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32位的车用MCU将成市场需求主流。

车规级MCU分类及其主要应用场景

位数

汽车中的应用

4

汽车仪表、汽车防盗装置等

8

主要应用于车体的各个次系统,包括风扇控制、空调控制、雨刷、天窗、车窗升降、低阶仪表盘、集线盒、座椅控制、门控模块等较低阶控制功能

16

主要应用为动力传动系统,如引擎控制、齿轮与离合器控制,和电子式涡轮系统等;也适合用于底盘机构上,如悬吊系统、电子式动力方向盘、扭力分散控制,电子帮浦、电子刹车等

32

主要应用包括仪表板控制、车身控制、多媒体信息系统(Telematics)、引擎控制,以及新兴的智能性和实时性的安全系统及动力系统,如预碰撞(Pre-crash)、自适应巡航控制(ACC)、驾驶辅助系统、电子稳定程序等安全功能,以及复杂的X-by-wire等传动功能。

64

——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近年来,部分国产厂商已从与安全性能相关性较低的中低端车规MCU切入(如雨刷、车窗、遥控器等车身控制模块)逐步向汽车智能化所需的高端MCU(如智能座舱、ADAS等)研发。

现阶段,兆易创新、芯海科技、华大半导体、BYD半导体等国产厂商均有通过车规验证的产品。

我国车规级MCU行业主要企业业务进展情况

公司

业务进展

是否上市

兆易创新

GD32A503系列车规级MCU产品适用于车身控制、车用照明、智能座舱、辅助驾驶及电机电源等多种电气化车用场景,首款车规级MCU2021年流片,2022年实现量产

芯海科技

车规级MCU产品CS32F036Q已通过AEC-Q100认证,于2023年开始量产,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座椅、门窗控制、泵机、风扇、内饰灯、尾灯等车身控制领域

国芯科技

20224月推出汽车电子MCU产品-CCFC2012BC,主要应用于车身域,MCU新产品CCFC3007PT于近期在公司内部测试成功,该产品适用于智能化汽车辅助驾驶、智能座舱以及高集成度域控制器等应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整体来看,国内MCU厂商需要抓住MCU芯片细分市场国产化机会,尤其是在工业级、车规级产品应用中,国产MCU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这意味着国产MCU企业可以在高阶市场取得更多市场份额。(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六维力传感器行业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 内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我国六维力传感器行业有望迎来跨越式发展 内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六维力传感器最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现已拓展至工业自动化、汽车、医疗、电子、人形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其中,工业自动化为我国六维力传感器下游最大应用市场;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行业带来广阔新兴增量需求。当前我国六维力传感器行业尚处发展初期,整体市场规模较小。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百亿元。此

2025年04月30日
中国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增速快于全球 测试机占主导 高端设备国产化进程待推进

中国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增速快于全球 测试机占主导 高端设备国产化进程待推进

随AI、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和物联网等领域的持续增长,全球半导体行业迎来全面复苏,打开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空间。得益于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工业化以及下游消费电子市场空间广阔,中国成为全球模拟IC市场的主导者,快速产生对半导体测试设备的庞大需求。近年来,我国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规模高增,增长速度快于全球。目前,国内半导体测试设备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半导体测试机行业分析:SOC测试机市场规模大 华峰测控新品进展顺利

我国半导体测试机行业分析:SOC测试机市场规模大 华峰测控新品进展顺利

受益于下游汽车电子、微处理器、逻辑芯片、通信芯片等领域发展,我国半导体测试机市场规模快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半导体测试机行业市场规模达113.6亿元,其中SOC测试机市场规模为71.5亿美元,存储测试机市场规模为18.3亿元,模拟测试机市场规模为16.2亿元;预计2025年半导体测试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2

2025年04月25日
应用拓展打开全球SoC芯片行业空间 数字SoC为主流 多因驱动下亚太市场极具活力

应用拓展打开全球SoC芯片行业空间 数字SoC为主流 多因驱动下亚太市场极具活力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复杂计算需求,SoC芯片正不断扩展应用领域,涵盖智能手机、智能汽车、物联网设备等,逐步打开全球市场空间,预计2025-2030年全球SoC芯片市场规模CAGR达8%。SoC芯片分为数字 SoC芯片、模拟 SoC芯片、混合信号 SoC芯片,其中数字 SoC是智能手机、计算机和其他数字设备的核心组件,其市

2025年04月24日
我国柔直换流阀行业分析:政策支持、特高压与海风柔直快速渗透 市场有望爆发

我国柔直换流阀行业分析:政策支持、特高压与海风柔直快速渗透 市场有望爆发

近几年,政策积极推广柔直技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柔直换流阀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例如,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中要求,要加快可再生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柔性直流输电等先进技术迭代。两网均规划加强对于柔直的研究和应用,如2025年1月,

2025年04月24日
关税反制政策落地 我国模拟芯片行业或将迎来新变局 未来厂商该如何布局?

关税反制政策落地 我国模拟芯片行业或将迎来新变局 未来厂商该如何布局?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芯片消费市场,2023年市场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但由于市场下行周期及国际巨头价格战愈演愈烈,头部模拟芯片企业业绩承压。然而美国于2025年4月2日宣布实施“对等关税”政策,我国已对关税政策进行反制,国产模拟芯片行业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同时,我国模拟芯片行业应该积极拓宽应用领域、挖掘下游需求潜

2025年04月23日
风电轴承保持器行业:终端需求高增+大兆瓦风机占比提升 2025年市场规模将破30亿

风电轴承保持器行业:终端需求高增+大兆瓦风机占比提升 2025年市场规模将破30亿

2023年开始受益于风力发电经济性凸显等因素影响,国内风电招标回暖,装机容量重新回归上涨态势。根据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风机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61.3GW,较2023年同比上升18.26%。在2014-2024年期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14%。

2025年04月23日
eVTOL电机行业:后装市场前景广阔 新势力进入下竞争加剧 材料与散热为技术演进核心

eVTOL电机行业:后装市场前景广阔 新势力进入下竞争加剧 材料与散热为技术演进核心

电机是eVTOL电动化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单项成本最高。eVTOL的蓬勃发展,为电机市场带来增量。预计2030 年eVTOL 电机前装市场规模约 131 亿元,后装市场约 392 亿元。无刷直流电机可充分满足 eVTOL 各飞行阶段的动力需求,是eVTOL电机市场主流。

2025年04月2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