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分析:汽车智能化助力市场发展 东超科技实现量产

空中成像被誉为虚拟现实领域尖端科技,具有非接触性、防窥等优势显著,应用于家居、汽车、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目前,空气成像技术已被多家汽车厂商认可,华为、一汽、宝马、丰田等车企均有所应用,并且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将助力空中成像行业发展。我国从事空中成像的企业有东超科技、像航科技、衍视科技等。其中,东超科技已量产。

1、空中成像原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空中成像是通过平板透镜从而形成不需要介质承载的实像。空气成像是一种无需介质的成像技术,目前主流的原理包含“逆反射”悬浮、AI板、光线积分和计算光场。

空中成像原理

<strong>空中成像原理</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空中成像具有三大优势显著,应用于家居、汽车、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

空中成像基于微纳结构光场调控基本原理,通过无源光波导阵列器件—负折射平板透镜,精准控制光线的入射、折射和反射,将发散光线在空中重新汇聚,形成无需任何介质承载的实像。因此,空中成像具有非接触性、可防偷窥、新奇性优势,在汽车、家居、医疗、消费电子中广泛应用。例如,非接触式医疗自助机搭载东超科技国际领先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提供全新的空中成像人机交互方式,让用户在不接触实物的情况下,点击空中屏幕,即可完成挂号、预约、缴费等多功能自助服务的一系列操控。

空中成像优势简介

<strong>空中成像优势简介</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华为乾崑发布,汽车智能化助力空中成像行业发

而在汽车领域,2024年4月24日,华为在北京举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现场发布了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华为乾崑。针对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多元需求,东超科技结合自身“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优势,创新推出“空中成像·智能车载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传统车企座驾空间科技感。

空中成像在汽车中应用情况

部位

简介

前排中控及副驾系统

可定制空中成像中控系统、车载精灵,实现HUD空中显示、语音及手势交互功能。

座椅靠背交互娱乐系统

可定制非接触式车载娱乐办公系统,满足后排乘员提供影音娱乐需求。

后排乘客娱乐办公系统

可定制车载娱乐办公系统,集成非接触内嵌式箱体结构,实现影音娱乐、空调调节等操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事实上,2021年,宝马、丰田、大众、吉利、长城、上汽、一汽先后采用了空气成像的技术;2023年,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搭载了东超科技研发的“空气成像”。由此可见,空气成像技术已被多家汽车厂商认可。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智能座舱规模不断扩大,将助力空中成像行业发展。

我国部分车企采纳空中成像技术的供应商

主机厂

发布时间

供应商

长城

2019亚洲ces

衍视科技

丰田

2020亚洲ces

衍视科技

吉利

2021/4/14

棱镜全息

大众

2021/5/27

棱镜全息

长安

2021/8/24

东超科技

上汽.

2021/10/1

像航科技

华为

2021/12/2

像航科技

江淮瑞风

2023上海车展

东超科技

奇瑞

2024上海车展

东超科技

一汽红旗

2025上海车展

像航科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东超科技已经实现空中成像量产

目前,我国从事空中成像的企业有东超科技、像航科技、衍视科技等。其中,东超科技(伟时电子参股4%)最核心技术“光源+DCT-plate(即自主研发的负折射平板透镜)+交互模组”完成攻克,现已量产。

我国空中成像企业主要参与者

公司

平板透镜

是否能自产核心元件

应用领域

东超科技

DCT-plate

家居、展览、车载、医疗、公告设施等

像航科技

MOW-Plate

设施、文旅、医疗、教育、消费电子、政企服务等

衍视科技

\

家居、展览、车载、医疗、公告设施、教育、政企服务等

棱镜全息

\

车载、公共交通、文旅、娱乐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东超科技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及广阔的应用市场前景,在2018-2023年间连续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东超科技相继获得天使轮800万元融资、Pre-A轮1000万元、A轮5850万元、A+轮3500万元、Pre-B轮1亿元以及B轮近1亿元的融资,累计融资额已超过4亿元,这也透露出资本市场对市场发展潜力的认可。(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MCU行业“内卷”正细分化 ST、TI、兆易创新等厂商开展技术与市场激烈角逐

MCU行业“内卷”正细分化 ST、TI、兆易创新等厂商开展技术与市场激烈角逐

随着AI技术不断演进,智能终端愈发复杂。而MCU作为连接感知与执行、实现终端智能化的核心元件,也正“卷”的细分化。目前,各家厂商在体积、功耗、存储技术、AI算力、先进工艺以及架构创新(尤其是RISC-V)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内卷”,试图在快速演变的嵌入式市场中抢占先机,这也是厂商对未来技术与市场的战略博弈。

2025年07月22日
我国光掩膜行业:原材料与生产设备亟待国产化 下游半导体和LCD为主要应用

我国光掩膜行业:原材料与生产设备亟待国产化 下游半导体和LCD为主要应用

近年来得益于半导体、显示面板等下游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光掩模市场规模整体呈现增长态势。根据数据显示,2019-2023年我国光掩模行业市场规模从74.12亿元增长到了124.36亿元。

2025年07月18日
我国移动智慧屏(闺蜜机)均价下降 行业零售规模激增 百度龙头地位受到挑战

我国移动智慧屏(闺蜜机)均价下降 行业零售规模激增 百度龙头地位受到挑战

近年来国内移动智慧屏行业参与者持续增多,市场逐渐形成规模效应,推动成本降低、产品品质提升,从而带动消费者对移动智慧屏需求量上升。移动智慧屏从小众产品逐渐发展为市场热点,全渠道零售规模激增。

2025年07月17日
全球智能交互平板行业:会议交互平板增速将超教育交互平板 市场产品大尺寸化

全球智能交互平板行业:会议交互平板增速将超教育交互平板 市场产品大尺寸化

智能交互平板是通过触控技术对显示在显示平板(LCD、LED、PDP)上的内容进行操控和实现人机交互操作的一体化设备。近年来,全球智能交互平板市场需求稳步增长,2024年出货量达303万台,预计2029年全球智能交互平板出货量将达347万台,2024-2029年CAGR为2.7%。

2025年07月16日
梯度培育行动启航 我国智能工厂行业发展快速且成效显著

梯度培育行动启航 我国智能工厂行业发展快速且成效显著

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主战场。我国于2024年开始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2025年07月16日
我国精密滑轨行业应用广、前景大 本土厂商正逐步突破技术瓶颈加速国产化进程

我国精密滑轨行业应用广、前景大 本土厂商正逐步突破技术瓶颈加速国产化进程

近年在算力需求持续旺盛以及“新基建”政策的宏观指引下,一系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尤其是5G网络、数据中心等建设的加速布局,不仅为云服务、人工智能(AI)等前沿创新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促使这些创新应用对传统产品形成了不可避免的替代趋势。在这一进程中,计算力作为“新基建”的核心驱动力,扮演着至关重要

2025年07月15日
MEMS惯性传感器行业:陀螺仪、速度计不断渗透 IMU迎增长空间 国产竞争力待提升

MEMS惯性传感器行业:陀螺仪、速度计不断渗透 IMU迎增长空间 国产竞争力待提升

随着MEMS陀螺仪、MEMS加速度计市场持续渗透,我国MEMS惯性传感器行业空间广阔。2022 年我国 MEMS 惯性传感器市场规模为 77.4 亿元,预计 2027 年我国 MEMS 惯性传感器市场规模达到 125.7亿元。

2025年07月12日
AI算力需求爆发下我国服务器电源行业迎发展机遇 产品向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升级

AI算力需求爆发下我国服务器电源行业迎发展机遇 产品向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升级

近两年来伴随电源功耗范围的迅速扩大,半导体材料成为决定电源产品性能的核心影响因素,其材料成本直接决定电源定价。半导体行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已成为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张。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半导体产业市场规模达到4.69万亿元左右,同比增长1.3%。

2025年07月1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