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分析:汽车智能化助力市场发展 东超科技实现量产

空中成像被誉为虚拟现实领域尖端科技,具有非接触性、防窥等优势显著,应用于家居、汽车、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目前,空气成像技术已被多家汽车厂商认可,华为、一汽、宝马、丰田等车企均有所应用,并且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将助力空中成像行业发展。我国从事空中成像的企业有东超科技、像航科技、衍视科技等。其中,东超科技已量产。

1、空中成像原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空中成像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2031年)》显示,空中成像是通过平板透镜从而形成不需要介质承载的实像。空气成像是一种无需介质的成像技术,目前主流的原理包含“逆反射”悬浮、AI板、光线积分和计算光场。

空中成像原理

<strong>空中成像原理</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空中成像具有三大优势显著,应用于家居、汽车、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

空中成像基于微纳结构光场调控基本原理,通过无源光波导阵列器件—负折射平板透镜,精准控制光线的入射、折射和反射,将发散光线在空中重新汇聚,形成无需任何介质承载的实像。因此,空中成像具有非接触性、可防偷窥、新奇性优势,在汽车、家居、医疗、消费电子中广泛应用。例如,非接触式医疗自助机搭载东超科技国际领先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提供全新的空中成像人机交互方式,让用户在不接触实物的情况下,点击空中屏幕,即可完成挂号、预约、缴费等多功能自助服务的一系列操控。

空中成像优势简介

<strong>空中成像优势简介</strong>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华为乾崑发布,汽车智能化助力空中成像行业发

而在汽车领域,2024年4月24日,华为在北京举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发布会,现场发布了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华为乾崑。针对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多元需求,东超科技结合自身“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优势,创新推出“空中成像·智能车载解决方案”,全面提升传统车企座驾空间科技感。

空中成像在汽车中应用情况

部位

简介

前排中控及副驾系统

可定制空中成像中控系统、车载精灵,实现HUD空中显示、语音及手势交互功能。

座椅靠背交互娱乐系统

可定制非接触式车载娱乐办公系统,满足后排乘员提供影音娱乐需求。

后排乘客娱乐办公系统

可定制车载娱乐办公系统,集成非接触内嵌式箱体结构,实现影音娱乐、空调调节等操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事实上,2021年,宝马、丰田、大众、吉利、长城、上汽、一汽先后采用了空气成像的技术;2023年,江淮汽车、奇瑞汽车搭载了东超科技研发的“空气成像”。由此可见,空气成像技术已被多家汽车厂商认可。未来,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智能座舱规模不断扩大,将助力空中成像行业发展。

我国部分车企采纳空中成像技术的供应商

主机厂

发布时间

供应商

长城

2019亚洲ces

衍视科技

丰田

2020亚洲ces

衍视科技

吉利

2021/4/14

棱镜全息

大众

2021/5/27

棱镜全息

长安

2021/8/24

东超科技

上汽.

2021/10/1

像航科技

华为

2021/12/2

像航科技

江淮瑞风

2023上海车展

东超科技

奇瑞

2024上海车展

东超科技

一汽红旗

2025上海车展

像航科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4、东超科技已经实现空中成像量产

目前,我国从事空中成像的企业有东超科技、像航科技、衍视科技等。其中,东超科技(伟时电子参股4%)最核心技术“光源+DCT-plate(即自主研发的负折射平板透镜)+交互模组”完成攻克,现已量产。

我国空中成像企业主要参与者

公司

平板透镜

是否能自产核心元件

应用领域

东超科技

DCT-plate

家居、展览、车载、医疗、公告设施等

像航科技

MOW-Plate

设施、文旅、医疗、教育、消费电子、政企服务等

衍视科技

\

家居、展览、车载、医疗、公告设施、教育、政企服务等

棱镜全息

\

车载、公共交通、文旅、娱乐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东超科技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及广阔的应用市场前景,在2018-2023年间连续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东超科技相继获得天使轮800万元融资、Pre-A轮1000万元、A轮5850万元、A+轮3500万元、Pre-B轮1亿元以及B轮近1亿元的融资,累计融资额已超过4亿元,这也透露出资本市场对市场发展潜力的认可。(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高壁垒下我国行星滚柱丝杠国产替代提速 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曲线

高壁垒下我国行星滚柱丝杠国产替代提速 人形机器人有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曲线

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行星滚柱丝杠行业注入强劲动能。其中,工业机器人对高性能传动部件需求迫切,行星滚柱丝杠凭借优异综合性能成为重要组件,广泛应用于机械手臂直线运动模块、末端执行器精准驱动等关键环节。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为行星滚柱丝杠带来了持续的需求增量。

2025年11月04日
全球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市场规模回暖 本土企业国产替代加速

全球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市场规模回暖 本土企业国产替代加速

我国作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核心市场,半导体探针卡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数据显示,2018-2022年,我国半导体探针卡市场规模从1.35亿美元跃升至2.9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21.83%,接近全球同期复合增长率(11.9%)的两倍。

2025年11月03日
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固态变压器行业迎爆发前夜

政策、需求与技术三重驱动 我国固态变压器行业迎爆发前夜

固态变压器远非传统变压器的简单升级,而是一场基于先进电力电子技术的革命。它集电能变换、智能控制与多能接入于一体,以其高度可控、体积小巧、功能多元的绝对优势,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智能电力枢纽”。

2025年11月01日
百亿市场迎风而起 我国半导体硅外延片行业产业链日趋完备 高端突破正当时

百亿市场迎风而起 我国半导体硅外延片行业产业链日趋完备 高端突破正当时

半导体硅外延片作为制造高性能芯片的关键基础材料,在新能源汽车、绿色能源和工业自动化等下游市场爆发的强劲拉动下,行业正迎来高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构建起从材料、设备到制造、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但在上游高品质衬底片和核心外延设备领域,仍面临进口依赖的挑战。

2025年11月01日
12英寸成增长核心引擎 半导体硅片行业市场规模下滑 AI算力将驱动高端需求

12英寸成增长核心引擎 半导体硅片行业市场规模下滑 AI算力将驱动高端需求

当前,半导体硅片行业正呈现出“大尺寸化”这一明确的技术主轴:12英寸硅片凭借其显著的成本与效率优势,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绝对主导,并持续驱动出货面积增长。

2025年10月31日
我国光刻胶行业:晶圆产能扩张注入强劲动力 多维度协同加速国产替代

我国光刻胶行业:晶圆产能扩张注入强劲动力 多维度协同加速国产替代

按应用领域划分,光刻胶主要包括PCB光刻胶、LCD光刻胶和半导体光刻胶三大类,其中半导体光刻胶技术壁垒最高。近年来我国光刻胶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3年突破百亿元大关,2024年进一步增长至110亿元以上。但行业国产化水平较低,2024年总体国产化率约25%,技术难度最大的半导体光刻胶自给率仅 8%。不过,在政策、技术

2025年10月31日
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外向型特征显著 锂电类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至主导地位

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外向型特征显著 锂电类产品渗透率快速提升至主导地位

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凭借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已发展成为全球主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市场,产品远销海外并呈现显著的外向型特征。面对全球市场的增长机遇,开创电气、格力博、东成等多家电动工具本土企业积极推动国际化布局,持续拓展海外业务。同时在技术与需求驱动下,行业持续向无绳化、锂电化、智能化等方向转型。值得一提的是,锂电类电动工具渗

2025年10月31日
电动化浪潮下的核心部件增长蓝图: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市场强势扩容

电动化浪潮下的核心部件增长蓝图: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市场强势扩容

随着电动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无可争议的未来,其“核心执行器官”——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的需求正迎来爆发式增长。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模块散热基板,这一决定模块效能与寿命的关键部件,在汽车电动化、800V高压快充平台普及以及碳化硅半导体技术革命的三重驱动下,迎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与技术升级窗口。

2025年10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