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业相关概述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工厂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智能工厂是以数字化工厂为基础,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的先进制造模式。智能工厂的核心特征包括高度自动化、数据驱动决策、柔性生产能力以及资源高效利用,典型应用涵盖汽车制造、能源管理等多个领域。智能工厂作为实现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主战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对于制造业来说,智能工厂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智能工厂对制造业的影响
影响方面 | 相关概述 |
提高生产效率 | 智能工厂通过集成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例如,通过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调度系统,企业可以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行,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速度和产品质量。 |
降低成本 | 智能工厂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减少人工干预,降低了生产成本。例如,通过自动化设备的精确控制,企业可以减少原材料浪费,降低能源消耗。此外,通过智能维护系统,企业可以提前预测设备故障,减少维修成本和停机时间,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
增强市场竞争力 | 智能工厂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提高产品质量,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通过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企业可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二、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启航,全力打造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版”
智能工厂是智能制造的主要载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主战场。我国于2024年开始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
2025年6月19日,为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升级,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开展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按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2025年版)》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4个层级进行培育。其中基础级主要面向的是刚起步的企业,引导它们从“有设备”到“用数据”的基础转变;先进级则要求企业实现系统协同,具备一定的行业影响力;卓越级在此基础上要求企业具备智能化的优化能力,能在全国范围内成为示范引领者;而领航级则进一步聚焦未来制造模式的探索,强调全球竞争力和对人工智能的深度整合应用。据了解,该行动旨在构建层次分明、标准清晰、路径明确的智能工厂发展体系,为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绘制精准路线图,全力打造中国智能制造“升级版”。
《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要素条件(2025年版)》分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和领航级4个层级进行培育
层级 | 要素条件 | 对应的发展阶段 |
基础级 | 允许符合要求的规上企业自评自建,要求聚焦数字化改造、网络化连接开展建设,推动数字化普及; | 主要面向的是刚起步的企业,引导它们从“有设备”到“用数据”的基础转变; |
先进级 | 在自评为基础级智能工厂的前提下,要求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开展建设,打造区域行业领先的发展标杆; | 要求企业实现系统协同,具备一定的行业影响力; |
卓越级 | 要求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升级开展建设,打造全国领先的发展标杆; | 在先进级的基础上要求企业具备智能化的优化能力,能在全国范围内成为示范引领者; |
领航级 | 要求聚焦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变革开展建设,探索未来制造模式,打造全球领先的发展标杆。 | 进一步聚焦未来制造模式的探索,强调全球竞争力和对人工智能的深度整合应用。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与2024年度相比,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重点强调了以下新的方向和要求: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另外,自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和国资委等六部门联合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以来,各省市也陆续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例如,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黑龙江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旨在分层分级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加快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
安徽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安徽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将分层级、系统性、规模化推进全省智能工厂建设,力争通过五到十年持续培育,规模化推广一批具有典型场景的基础级智能工厂,择优打造一批区域行业领先的先进级智能工厂,培育争创一批国内领先的卓越级智能工厂,试点探索具有引领开创性的领航级智能工厂。
部分省市关于智能工厂建设政策
省市 | 政策文件 | 主要内容 |
黑龙江 | 《黑龙江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 | 力争通过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推动基础级智能工厂大面积普及,规模化建设一批区域行业领先的先进级智能工厂,择优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卓越级智能工厂,探索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航级智能工厂,构建形成规范化、长效化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机制,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 |
安徽省 | 《安徽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实施方案》 | 将分层级、系统性、规模化推进全省智能工厂建设,力争通过五到十年持续培育,规模化推广一批具有典型场景的基础级智能工厂,择优打造一批区域行业领先的先进级智能工厂,培育争创一批国内领先的卓越级智能工厂,试点探索具有引领开创性的领航级智能工厂。 |
云南省 | 《云南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实施方案(2025—2027年)》 | 明确到2027年,全省基础级智能工厂普及覆盖率大幅提升,建设认定80个以上先进级智能工厂,打造10个以上国内领先的卓越级智能工厂,鼓励和引导省内优势行业头部企业探索建设领航级智能工厂。 |
河北省 | 《关于开展2025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的通知》 | 组织开展2025年度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申报工作,加快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
北京市 | 《北京市促进高精尖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方案(2025年)》 | 支持外资企业用好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支持外资企业参与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支持外资企业参与建设领航级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鼓励外资企业在京开展智能诊断服务。 |
江苏省 | 《关于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 引导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设智能制造车间;鼓励和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设智能制造工厂,对获批国家卓越级和领航级智能工厂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资金奖励。 |
福建省 | 《关于推进县域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培育一批服务县域重点产业链企业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为推动县域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提供一批先进适用、可大规模复制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对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优秀场景的企业按规定给予奖励。 |
河南省 | 《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 鼓励中小企业结合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需要,采购线上会议软件、工业软件等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智能工厂诊断咨询、人工智能算力等服务。 |
山东省 | 《2025年全省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要点》 | 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要逼近94%,培育约50家省级重点平台,以及推行50个以上的数字化转型项目。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三、行业发展快速,目前我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智能工厂是现代工业、制造业的大势所趋,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一条优化路径。近年来在政策的持续支持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下,我国智能工厂行业得到快速发展。2023年我国智能工厂市场规模增长至1.2万亿元。未来通过集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生产流程的自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智能工厂将推动制造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可持续的方向转型。根据预测分析,2024年我国智能工厂行业市场规模将在1.3万亿元左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
目前我国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根据工信部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已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1200余家先进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这些卓越级智能工厂分布在全国31个省(区、市),覆盖超过80%的制造业行业大类,共建设智能仓储、在线智能检测、产品数字化研发设计、智能排产调度、质量追溯与分析改进等优秀场景近2000个,工厂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4%,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减少20.4%。
地区方面:截至目前,河北省已培育先进级智能工厂132家、卓越级智能工厂9家。天津市累计培育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00个,其中9家入选国家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2025年,天津市还将新培育不少于100家先进级以上智能工厂,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此外,江苏省工信厅公布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全省共有1808家企业上榜。认定的1808家企业中,筑峰强链企业1327家,占73.4%;“1650”产业体系重点集群企业1612家,占89.2%,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覆盖。通过智能工厂贯标建设,1808家企业累计带动建设投资4724.3亿元,平均每家智能工厂建设投资2.8亿元,产品良率平均提升10.5%,运营成本平均下降36.1%,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提升47.6%。
湖南省工信厅发布2025年度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认定三一集团有限公司、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联重科”)、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等174家企业的工厂为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
四、汽车、3C电子是当前智能工厂最主要应用领域,合计占比59%
智能工厂主要应用在汽车、3C电子、金属制造、材料制造等领域。其中汽车、3C电子是当前智能工厂最主要应用领域,合计占比59%。而在这其中又以汽车占比最大,达到了38%。预计随着智能设备对环境要求较低,未来智能工厂的应用范围将会越来越广,从而带动智能工厂扩大布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观研天下整理(WW)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