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水果罐头行业发展空间有望拓宽 企业需提质增效应对消费升级

一、行业相关概述

水果罐头是通过工业化生产流程,以新鲜水果为主要原材料,经过加工处理、装罐、密封、加热杀菌等工序制成的商业无菌罐装食品,具有显著的食用方便特性,密封性良好,耐蚀性能出色,储存期长。根据原材料水果种类,水果罐头可分为菠萝罐头、柑桔属水果罐头、梨罐头、樱桃罐头、桃罐头、荔枝罐头、龙眼罐头、清水马蹄罐头、什锦罐头等。

水果罐头是通过工业化生产流程,以新鲜水果为主要原材料,经过加工处理、装罐、密封、加热杀菌等工序制成的商业无菌罐装食品,具有显著的食用方便特性,密封性良好,耐蚀性能出色,储存期长。根据原材料水果种类,水果罐头可分为菠萝罐头、柑桔属水果罐头、梨罐头、樱桃罐头、桃罐头、荔枝罐头、龙眼罐头、清水马蹄罐头、什锦罐头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产业链情况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水果罐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4-2031年)》显示,我国水果罐头产业链较为完整。其产业链上游为括水果原材料、玻璃瓶等包装物供应、生产设备供应以及糖、添加剂等配料供应;中游为为水果罐头的制造加工;下游游为流通渠道,包括经销商、零售终端和电商渠道。

我国水果罐头产业链较为完整。其产业链上游为括水果原材料、玻璃瓶等包装物供应、生产设备供应以及糖、添加剂等配料供应;中游为为水果罐头的制造加工;下游游为流通渠道,包括经销商、零售终端和电商渠道。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上游情况

水果罐头上游主要包括桔子、黄桃等水果原材料,白糖、维生素C等辅材以及马口铁、塑料杯、纸箱等包装材料。其中水果原材料(主材)成本占比较大,占比约为30-35%;其次为包装材料,其成本占比30%。

水果罐头上游主要包括桔子、黄桃等水果原材料,白糖、维生素C等辅材以及马口铁、塑料杯、纸箱等包装材料。其中水果原材料(主材)成本占比较大,占比约为30-35%;其次为包装材料,其成本占比30%。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从上述图表可见,水果罐头行业主要依赖于各种新鲜水果的供应。因此,水果的产量、品质和季节性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水果罐头行业的生产能力和产品种类。

我国是全球果品总面积和总产量稳居第一的国家。果品的质量和产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果园面积为13193.7公顷;产量为31472万吨。到2023年我国水果产量达32744.28万吨。

我国是全球果品总面积和总产量稳居第一的国家。果品的质量和产业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果园面积为13193.7公顷;产量为31472万吨。到2023年我国水果产量达32744.28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在产地方面中国水果种植业已形成优势产业带,如温带水果苹果、梨、杏、樱桃主要集中在安徽、江苏、山东、陕西、辽宁、河北、浙江等省市;亚热带水果如菠萝、荔枝、龙眼主要分布两广、福建、海南等省市。山东省平邑县有“中国水果罐头之都”之称,其水果种植基地达12万余亩,每年加工生产的水果罐头总量占全国总量的30%。罐头生产企业为保证水果原料的新鲜度、节约运输成本,通常将生产基地设在水果产地周边地区,以方便鲜果的运输与储存。

综上来看,可见目前我国水果罐头的原材料供应是较为充足的。

此外在包装方面,目前我国水果罐头行业内主要存在三种形式,即软包装、马口铁罐以及玻璃罐容器。其中玻璃罐在中国水果罐头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市场份额超过50%。

2、中游情况

水果罐头作为一种能够显著延长水果保鲜时间的食品形态,成为新鲜水果市场的重要补充,有效解决了水果在长时间保存和远距离输送过程中的损耗问题,其较长的保质期和即食的便利性满足了消费者对于方便、快捷食品的需求。预计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水果罐头制造企业在产品开发、工艺改进、新包装应用、食品安全和品牌培养等方面不断创新,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行业发展空间有望拓宽。

近年来,我国水果罐头行业市场规模呈现波动态势。2017-2021年由于冷链物流的发展使得中国居民倾向于选择新鲜水果,使得市场规模从100.8亿元下降至91.8亿元。进入2022年受益于居家围货需求,国内外市场对水果罐头的需求上涨,市场规模逆势增长,达到95亿元。

近年来,我国水果罐头行业市场规模呈现波动态势。2017-2021年由于冷链物流的发展使得中国居民倾向于选择新鲜水果,使得市场规模从100.8亿元下降至91.8亿元。进入2022年受益于居家围货需求,国内外市场对水果罐头的需求上涨,市场规模逆势增长,达到95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观研天下整理

3、下游情况

水果罐头作为一种具有礼品属性的消费品,其终端消费场景多样化,包括礼品赠送、日常消费以及家庭消费等。目前我国水果罐头的传统销售渠道由批发和零售构成,企业普遍采用经销模式进行销售。经销商通过其广泛的分销商网络和零售终端将产品传递给最终消费者。经销模式使得水果罐头企业能够借助经销商丰富的网点资源,建立起覆盖广泛的销售网络,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以欢乐家为例,其经销模式在销售中的贡献显著2023年经销模式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95.6%;截至2023年12月,其有效终端网点数量已达到约70万个,并计划在2024年底前实现100万家网点的目标,以进一步提升销售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效率。此外,丰岛食品的水果罐头产品主要面向境外市场。2021年-2022年,公司境外销售收入占比分别达到73.3%和68%.

三、行业出口情况

我国是罐头出口大国,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供应链受阻等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叠加影响,导致我国水果罐头出口量出现下降态势。2018-2023年,我国水果罐头出口量由57.87万吨下降至57.37万吨,进入2024年,由于出口品种多样化以及部分出口国家及地区的需求增长等因素驱动,出口量实现回升。2024年1-7月,中国水果罐头出口总量35.10万吨,总金额4.5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数量增加12%,金额提高3%。

我国是罐头出口大国,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摩擦、全球供应链受阻等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叠加影响,导致我国水果罐头出口量出现下降态势。2018-2023年,我国水果罐头出口量由57.87万吨下降至57.37万吨,进入2024年,由于出口品种多样化以及部分出口国家及地区的需求增长等因素驱动,出口量实现回升。2024年1-7月,中国水果罐头出口总量35.10万吨,总金额4.5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数量增加12%,金额提高3%。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整理

从出口产品来看,我国水果罐头主要出口品种包括橘子罐头、桃子罐头、梨罐头、荔枝罐头、菠萝罐头、樱桃罐头、龙眼罐头和什锦水果罐头等。其中橘子罐头和桃罐头是水果罐头出口的主要产品。数据显示, 2024年1-7月,我国橘子罐头出口15.15万吨,占水果罐头出口总量的43%;桃罐头出口8.67万吨,占水果罐头出口总量的25%。

从出口产品来看,我国水果罐头主要出口品种包括橘子罐头、桃子罐头、梨罐头、荔枝罐头、菠萝罐头、樱桃罐头、龙眼罐头和什锦水果罐头等。其中橘子罐头和桃罐头是水果罐头出口的主要产品。数据显示, 2024年1-7月,我国橘子罐头出口15.15万吨,占水果罐头出口总量的43%;桃罐头出口8.67万吨,占水果罐头出口总量的25%。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整理

从出口地区来看,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等是我国水果罐头主要出口地区。数据显示,2024年1-7月,我国水果罐头出口的125个国家及地区中,我国水果罐头对美国出口最多,达到11.86万吨,占我国水果罐头出口总量34%,金额1.51亿美元,同比数量增加3%,金额减少10%。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观研天下整理

四、行业发展策略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水果罐头产业不断地发展创新,各种先进的加工设备陆续替代落后的加工设备,产能、产品质量和效率都不同程度得到提升,基本完成了生产线的转型升级。例如作为我国罐头十强企业的浙江丰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将生产过程中的自动选料、分级、剥皮、分瓣、分拣、罐装、封口、贴标、码跺、装箱等原本需要大量人工的工序,用橘子去皮机、柑桔智能分瓣机等行业内先进的自动化装备达到生产机械化水平,能耗不断降低,劳动效率不断提高。

但是目前我国水果罐头行业总体以中小企业居多,生产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导致行业集中度普遍不高。由于加工原材料供应、产品季产年销和人工劳动力的制约,水果罐头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行业整体工业化水平和规模仍处于较低的程度。同时,由于较低的生产水平,产品同质化明显,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仍停留在价格竞争阶段。

对此有相关分析,水果罐头产业要持续提升,须推陈出新,站稳并扩大市场,提高经济效益,从效益中加大企业科技投入,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循环。具体如下:

激发创新活力,加大创新力度,以提升产能、质量和效率,提质增效也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的途径之一。例如丰岛食品与多家农村合作社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鲜果种植过程中,提供技术指导,指导合作社对农药品牌及种类的选用,从而满足产品严格的农残检验标准。开展社员培训,提高合作社基地产能,以带动更多的社员增收致富,推进当地农业产业调整,推进在水果种植、采摘、包装、分运环节联结更多的社员参与其中,以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实施。

食品界的常青树欢乐家在原料采收上采用的是“合作社+公司”的订单农业采收方式,确保果农利益的同时保证了原料采收供应的稳定性。在生产工艺上,欢乐家从原料筛选清洗投料、到自动化挖核切半、去皮、挑选等预处理至成品的全过程均采用自动化设备流水作业,使得从投料到成品仅需2-6小时,最大程度保留水果本身的原汁原味和口感。

发掘新的消费需求、要不断研发新品并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近年消费者对物质追求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产品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消费需求,产品的创新也离不开新质生产力,如在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产品,都想着要杀出重围进入消费者的视线,就需要企业去思考、去发掘、去迎合消费者的心意。例如丰岛食品正是这样不断地调研市场、追求消费者需求,在国内率先开发出 VC 和纤+果肉果汁杯罐头、红西柚片水果杯软罐头,适应更多的消费者和消费场景的需求。

欢乐家通过对行业新趋势的精准把控,快速get“风向标”,及时调整“船舵”,通过不断推出创新产品,释放水果罐头新势能。从工艺上讲,欢乐家通过成熟的密封和杀菌工艺的规模化运用,实现水果罐头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即可实现长期贮存,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从研发思路上,欢乐家除了推出雪梨、杨梅、山楂、椰果等不同风味的水果罐头外,在洞察消费者需求中下功夫,增加了新包装罐头产品,如口味丰富的果汁罐头、200g“半桃铁盒”、“梨想成真”等系列小铁盒产品等,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WW)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佐餐卤制食品行业打开成长新空间 竞争仍以区域扩张为基调 头部企业存较大整合空间

佐餐卤制食品行业打开成长新空间 竞争仍以区域扩张为基调 头部企业存较大整合空间

近年来,佐餐卤味品牌注重满足消费者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需求,通过创新产品、改进服务模式等方式,丰富产品的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多样化的美食体验。

2025年11月05日
我国茶饮料行业稳健增长 有糖茶占据主导地位 全渠道布局加速推进

我国茶饮料行业稳健增长 有糖茶占据主导地位 全渠道布局加速推进

近年随着经济发展,消费者健康意识提升,叠加文化因素助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无糖、少糖的茶饮料,使得无糖茶占比不断上升。有数据显示,2023年4月到2025年3月,在茶饮料市场中,无糖茶占比从24%提升到了33%。

2025年11月04日
减糖控糖趋势推动无糖饮料市场持续增长 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且年轻化明显

减糖控糖趋势推动无糖饮料市场持续增长 消费群体以女性为主且年轻化明显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减糖、控糖已成为一种全民饮食风尚,并构成了无糖饮料市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此背景下,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呈持续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5-2024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规模从22.6亿元上升至570.5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43.2%。而这一消费趋势的推动力来自多个方面:年轻群体为身材管理

2025年11月03日
从暴涨到理性回归 从价格战转向产品竞争 我国无糖茶市场迈入更细分、成熟阶段

从暴涨到理性回归 从价格战转向产品竞争 我国无糖茶市场迈入更细分、成熟阶段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不断追求,无糖茶销售额暴涨,成无糖饮料热门品类之一。根据数据,2024年1-9月我国无糖茶销售额增速维持在20%以上,其中1月、2月分别暴增110%、121%。截至2024年底,我国无糖茶销售额占无糖饮料总销售额的比重已达40%,与无糖碳酸饮料的占比差距快速缩小。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稀奶油行业呈健康、高品质消费趋势 进口依赖度较高 安佳、三花占据领先地位

我国稀奶油行业呈健康、高品质消费趋势 进口依赖度较高 安佳、三花占据领先地位

稀奶油是各类烘焙食品、甜品、饮料的重要原料,能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口感。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观念转变,我国稀奶油需求释放。2019-2023年我国稀奶油需求量由63.19万吨增长至69.89万吨,预计2024、2025年我国稀奶油需求量达73.04万吨、76.67万吨,同比增长4.5%、5.0%。

2025年11月03日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我国特膳食品行业:婴幼儿类产品仍具增长韧性 特医食品领跑黄金赛道

近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我国特膳食品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9-2024年我国特膳食品市场规模从73 亿元左右增长至232亿元,五年间实现了三倍增长。预计2025年这一市场将突破 286 亿元。分析认为,这一增长的背后,是多重社会因素的叠加驱动: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3亿带来的慢性病营养需求

2025年10月29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