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安防雷达行业现状分析 毫米波雷达为主要细分产品 龙头企业尚未显现

安防市场规模

近年来国内外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作为医院、学校、机场、港口、铁路交通、仓库等机构场所的重要保障系统,安防产业景气度迅速上升。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安防市场规模由6016亿元增长至10134亿元。

近年来国内外公共安全事件频发,作为医院、学校、机场、港口、铁路交通、仓库等机构场所的重要保障系统,安防产业景气度迅速上升。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安防市场规模由6016亿元增长至1013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安防雷达需求量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安防雷达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安防雷达是安防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利用雷达原理进行安全监控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探测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判断其是否为可疑目标,进而提供安全保护措施。

与红外监控、视频监控等其他产品相比,安防雷达具有体积小、质量轻、远距离分辨力强、抗干扰性能优、可靠性高等优点。在智慧城市、物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安防雷达应用领域逐渐扩展至数字城市、应急管理、环境安全、信息安全、平安城市、家居安全等场景,安防雷达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数据显示,2015-2021年,我国安防雷达需求量由12.15万套增长至80.52万套2022年我国安防雷达需求量超100万套,为100.65万套,较上年同比增长25.00%。

数据显示,2015-2021年,我国安防雷达需求量由12.15万套增长至80.52万套2022年我国安防雷达需求量超100万套,为100.65万套,较上年同比增长25.0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安防雷达市场规模

安防雷达性能优越,应用场景广泛。随着“物联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成为热点,安防雷达进入高速发展期,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根据数据,2015-2022年我国安防雷达市场规模由2.67亿元增长至11.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5%。

安防雷达性能优越,应用场景广泛。随着“物联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成为热点,安防雷达进入高速发展期,行业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根据数据,2015-2022年我国安防雷达市场规模由2.67亿元增长至11.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0.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安防雷达细分市场

从细分市场来看,根据频段不同,安防雷达可分为微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其中毫米波雷达具有性价比高、硬件性能强、远距离分辨率强、集成程度高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汽车辅助驾驶领域。毫米波雷达在安防雷达领域渗透率不断提升,逐渐成为安防雷达市场主要细分产品。

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安防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约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5%左右,占安防雷达总市场规模的比重达75.89%。激光雷达为安防雷达第二大品类,2022年激光雷达及其他雷达市场规模约为2.8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2%左右,占安防雷达总市场规模的比重为24.11%。

根据数据,2022年我国安防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约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5%左右,占安防雷达总市场规模的比重达75.89%。激光雷达为安防雷达第二大品类,2022年激光雷达及其他雷达市场规模约为2.86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2%左右,占安防雷达总市场规模的比重为24.11%。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安防雷达行业代表企业

近年来我国安防雷达企业不断涌现,但多为中小型企业,尚未有具备技术、规模、资金优势的龙头企业显现,安防雷达市场集中度较低。未来随着需求增长和行业兼并重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安防雷达市场集中度有望不断提高。

我国安防雷达行业相关企业

时间 简介
北京博泰克 意大利IDS公司在中国的总代理,北京博泰克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雷达技术推广、产品销售、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及设备维修的公司。
森思泰克 是一家专业从事毫米波与徼光雷达传感器智能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注册于2015年,现已形成石家庄、北京、西安、芜湖、杭州、韩国等多地区多位一体的发展布局。
星网宇达 致力于惯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的领军企业。坚持以惯性技术产业化为中心,以导航、测量与控制为基本业务点,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和有竞争力的产品,服务于国防军工和国民经济多个领域。安防雷达产品有XW/SR202安防监视雷达、XW/SR215 地面监视雷达等
国睿科技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民生重点领域开展生产经营,雷达及系统产品覆盖军工电子、空中交通、公共气象等多个领域,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全谱系预警探测装备,为气象、空管、应急管理等部门以及新能源电力、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行业,提供从气象探测装备到大数据处理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zlj)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伏组件接线盒行业盈利承压 智能接线盒开辟未来新增长点

我国光伏组件接线盒行业盈利承压 智能接线盒开辟未来新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及《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等政策的实施,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不断攀升,为光伏组件及其上游接线盒行业发展带来广阔市场空间。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从48.2GW激增至277.17GW,累计装机容量从253.6GW跃升至886.6

2025年11月14日
中国通用发动机行业出口量全球领跑 东南亚非洲市场掘金提速 高端竞争短板待突破

中国通用发动机行业出口量全球领跑 东南亚非洲市场掘金提速 高端竞争短板待突破

受益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中国通用发动机市场显著增长。中国农机补贴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从而拉动了通用发动机的配套需求。根据数据,2020-2024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05622.15万千瓦增长至116230.00万千瓦,预计2025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8940.00万千瓦,同比增长2.3%。2

2025年11月13日
周期底部已现 需求驱动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行业蓄力新增长 厂商迎出海新机遇

周期底部已现 需求驱动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行业蓄力新增长 厂商迎出海新机遇

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锂电设备)是支撑电池生产的核心装备。当前,行业在经历短期调整后,正迎来明确的复苏信号。一方面,下游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与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锂电池创造了持续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锂电池供应链的核心,其产能出海加速,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空间。这些因素共同驱动电池厂商开启新一轮扩产,预计将带

2025年11月13日
算力爆发下的关键散热环节 我国AI液冷接头行业迎国产化发展机遇

算力爆发下的关键散热环节 我国AI液冷接头行业迎国产化发展机遇

随着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高功耗芯片的散热问题日益凸显,传统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高效散热需求,液冷技术因此成为AI数据中心的核心解决方案。AI液冷接头作为液冷系统中的关键连接部件,承担着保障冷却液高效循环、确保系统零泄漏的重要职责,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散热系统的可靠性与能效。

2025年11月13日
下游应用市场驱动升级 我国环氧塑封料(EMC)行业迈向高端化与绿色化

下游应用市场驱动升级 我国环氧塑封料(EMC)行业迈向高端化与绿色化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在《中国制造2025》及国家“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中,半导体产业及其关键材料被明确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迫切任务。这一导向为国内EMC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窗口与产品验证机会,使其得以进入此前由国际巨头主

2025年11月11日
千亿规模可期!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为我国磁性元件行业带来可观需求

千亿规模可期!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为我国磁性元件行业带来可观需求

作为保障电子设备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基础元器件,磁性元件兼具多元应用与定制化属性。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及AI服务器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磁性元件行业带来了强劲需求与广阔的应用空间。2020-2024年我国磁性元件市场规模从780亿元增至970亿元,2025年有望破千亿元。此外,人形机器人风口将至,有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

2025年11月11日
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链条完整 竞争结构趋于稳定

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链条完整 竞争结构趋于稳定

近年来,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含银基电接触产品、铜基电接触产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95.6亿元,2015-2023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0.98%。估计2024年,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含银基电接触产品、铜基电接触产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05.16

2025年11月10日
我国钽电容行业分析:小众赛道迸发高端需求 多元驱动引领市场稳健增长

我国钽电容行业分析:小众赛道迸发高端需求 多元驱动引领市场稳健增长

在全球电容器市场中,尽管钽电容仅占据约12%的份额,但其凭借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体积效率等核心优势,在高端电子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当前,在数字化转型、汽车电子化及国防现代化的多重浪潮驱动下,全球钽电容市场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然而,这个规模约25亿美元的市场,呈现出极高的集中度,由国际巨头主导竞争格局,而中国本土企

2025年11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