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商业遥感行业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政策支持、技术进步驱动成本下降

一、概述:商业遥感以市场公司投资为主

遥感是指在物理科学上是指不直接接触物体,从远处通过探测仪器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电磁波信息,并经过对信息的处理,判别出目标物体的属性的过程。我国非军用遥感卫星主要有民用和商用两类用途,其中民用遥感卫星主要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主要服务于国家政府部门、公众业务等的遥感卫星,以国家投资为主;商业遥感卫星主要指以营利为目的,广泛应用于商业市场的遥感卫星,以市场公司投资为主。

遥感卫星分类

<strong>遥感卫星分类</strong>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市场发展概况:政策、技术进步带动成本降低,我国商业遥感行业市场发展空间大

1、国家明确十四五期间加快遥感应用发展,为商业遥感奠定广阔的市场空间

近年来,为紧跟商业遥感卫星行业世界先进水平,拓宽市场化应用渠道,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支持行业发展,例如“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商业遥感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此外,国家在政策原则上统一坚持“能用尽用”原则,鼓励政府各部门和市属国有企业根据业务管理和社会服务需求,优先使用卫星技术,优先采购卫星相关数据及产品,在政府采购、重大工程设计及招标等领域优先向卫星及应用产业倾斜。同时,用户群体也从以政府为主转向政府、企业和大众并重,为商业遥感行业奠定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1-2022年我国商业遥感行业相关政策汇总

发布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重点内容解读
2022年7月 国家减灾委 《“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 应急卫星星座建设。依托国家综合部门、国家航天部门与商业卫星协同,针对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抢险等决策需求,推动形成区域凝视卫星、连续监测卫星、动态普查卫星序列,构建全灾种、全要索、全过程应急卫星立体观测体系。依托应急卫星星座,基于应急管理业务需求,构建综合应用体系。加快推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应急综合应用系统工程建设,开展重大灾害和多灾种、灾害链多要素综合监测,建立健全卫星应急综合应用业务模式、产品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开展“通导遥”一体化应用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工程建设,提升卫星监测预警能力。
2022年5月 科技部 《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 支持“智慧边防”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加强大数据、遥感、北斗导航等技术推广应用。
2022年5月 国务院 《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2022年5月 国务院 《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 持续健全气象卫星和雷达体系,强化遥感综合应用,做好频率使用需求分析和相关论证。加强全球气象监测,提升全球气象资料获取及共享能力。加强农业生产气象服务,强化高光谱遥感等先进技术及相关设备在农情监测中的应用,提升粮食生产全过程气象灾害精细化预报能力和粮食产量预报能力。
2022年4月 国家航天局 《国家民用卫星遥感数据国际合作管理暂行办法》 办法明确,卫星遥感数据国际合作遵循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包容发展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加强多方协同,促进国际应用推广,支持卫星遥感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负责卫星遥感数据国际合作的组织实施。
2022年2月 国务院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 充分利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遥感、视频识别、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技术提高灾害事故监测感知能力,优化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布局,完善应急卫星观测星座,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全域覆盖的灾害事故监测预警网络。
2021年11月 发改委 《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重要湖泊保护和治理的指导意见》 完善卫星遥感监控体系,强化湿地监督检查,依法坚决制止围垦占用、巧立名目侵占湿地行为,对有条件恢复的湿地要加快退养还滩,还湿。
2021年10月 国务院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推进碳排放实测技术发展,加快遥感测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碳排放实测技术领域的应用,提高统计核算水平。
2021年10月 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 加大生态系统和重点生物类群监测设备研制和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卫星遥感和无人机航空遜感技术应用,探索人工智能应用,推动生物多样性监测现代化。
2021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打造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通信、导航、遥感空间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加快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泛在感知、终端联网、智能调度体系建设。
2021年2月 国务院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行业应用,打造全覆盖、可替代、保安全的行业北斗高精度基础服务网,推动行业北斗终端规模化应用。
2021年1月 发改委 《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 鼓励陕西省北斗卫星导航及时空信息产业、遥感、通信、导航等卫星应用服务、雷达、通信、导航专用设备研制生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技术进步驱动卫星制造及发射成本下降,我国商用遥感卫星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一颗完整的卫星制造过程主要包括设计、单机部组件生产、系统测试、总装及环境试验四阶段,涉及成本主要为人工、材料费用、设备折旧等。根据相关资料可知,目前,我国正在研制中的第四代卫星在保证满足用户使用要求的高性能指标前提下,重量可降低至20kg,目标单颗制造成本可降低至400万元,正在逐渐向SpaceX的50万美元(含制造和发射)接近。

同时,在卫星发射成本方面,根据相关资料可知,以长征11号为例测算,能搭载的最大卫星数量从2颗200kg级卫星提升至20颗20kg级卫星,卫星体积越小,越能充分利用火箭的卫星搭载平台,进而降低发射成本。

我国主要火箭发射厂商及成本

性质

公司名称

成立时间

代表产品

单次发射价格(万美元)

LEO运力(kg)

万美元/kg

国营

航天科技集团

-

长征二号丙

2500

2400

1.04

航天科工集团

-

快舟11号

1000

1500

0.67

民营

星际荣耀

2016

双曲线一号

500

300

1.67

蓝箭航天

2015

朱雀一号

暂未实现稳定成功发射

零壹空间

2015

重庆两江之星号

暂未实现稳定成功发射

深蓝航天

2016

星云-M

完成了1公里级垂直起飞及降落(VTVL)飞行试验

星河动力

2018

谷神星一号

3500万RMB(约501.9万美元)

400

1.2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近年来我国遥感卫星技术不断进步,2016年发射首枚自主研制的商业遥感卫星“高景一号”,空间分辨率达到0.5m,能实现精细目标的监测,此后的高分多模系列、内蒙古一号等空间分辨率也可达到0.5m,我国商用遥感卫星已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我国遥感卫星技术发展情况

分辨率(米) 国内代表卫星 国外代表卫星 成图比例尺 主要用途
15-16 高分一号(16m多光谱宽幅)、高分六号(16m多光谱宽幅) landsat5(tm)、landsat(etm)、landsat8、landsat9 优于1:250000 可用于大范围的环境监测和变化监测,如全省生态环境变化评价分析、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矿产资源调查监测
1.5-2 高分一号、高分六号、资源一号、资源三号、中巴资源 spot6、spot7 优于1:25000 可用于耕地保护、地质灾害调查、海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生态保护、疫情防控等。
1 高分二号、高分七号、北京二号、长光卫星 ikonos、kompsat 1:10000 可用于地理国情监测土地变更调查、违法用地常态化监测、卫片执法、省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更新海域海岛开发利用监管、国土空间规划等
0.5 高景一号、高分多模系列、内蒙古一号、安溪铁观音二号 geoeye、worldview1、pleiades、skysat 1:5000 除了用于1:5000比例尺矢量要素更新、大比例尺电子地图制作外还可以用于违法建筑图斑的提取和精细目标的监测等。
<0.5 暂无 worldview2、worldview3、worldview4、PleiadesNeo、geoeye、kompsat-3A 优于1:5000 能呈现道路边界、转向箭头、斑马线等细节,可以清晰的辨别植被种类,完成数量统计等精细工作。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3、遥感卫星数量全球第二,在轨商业遥感卫星数量持续增加

2012-2021年,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及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我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逐渐提升,现阶段已经位居全球第二,占全球遥感卫星的26%,仅次于美国(492颗)。

2012-2021年,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及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我国遥感卫星发射数量逐渐提升,现阶段已经位居全球第二,占全球遥感卫星的26%,仅次于美国(492颗)。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同时,我国在轨商业遥感卫星数量也呈直线增长趋势,截止2022年6月已经达到126颗。并且,近年来,国营、民营单位也相继发布商业遥感卫星星座计划,如宁夏、深圳、北京、四川、陕西等省市已经实现部分遥感卫星发射及商业化运营。由此可见,未来十年内我国可查的商用遥感卫星计划将超过2449颗。

同时,我国在轨商业遥感卫星数量也呈直线增长趋势,截止2022年6月已经达到126颗。并且,近年来,国营、民营单位也相继发布商业遥感卫星星座计划,如宁夏、深圳、北京、四川、陕西等省市已经实现部分遥感卫星发射及商业化运营。由此可见,未来十年内我国可查的商用遥感卫星计划将超过2449颗。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我国部分商业遥感卫星星座计划汇总

星座名称 运营公司 性质 计划发射数量
天仙星座 中国电科 国有 96
微景一号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 国有 80
中国四维新一代商业遥感卫星系统(高景一号等) 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 国有 28
齐鲁星座 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国有 20
海南卫星星座(海南一号、文昌一号、三亚一号、三沙一号) 三亚中科遥感研究所 国有 10
天府号 四川省卫星技术总体研究院 国有 10
深圳一号 深圳中科遥感卫星有限公司 国有 8
中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星座 天仪研究院 民营 480
灵鹊星座 北京零重空间技术有限公司 民营 378
陕西一号 西安翱翔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民营 256
“星时代”AI星座 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 民营 192
亚米级低轨遥感星座 天辅高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民营 150
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星座 天仪研究院 民营 144
高分辨率微波遥感星座 天仪研究院 民营 144
吉林一号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民营 138
丽水一号 浙江利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民营 120
天行者星座 北京和德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民营 48
“女娲星座” 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民营 38
珠海一号 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民营 34
“丝路天图”星座 北京未来宇航空间技术研究院 民营 30
千乘星座(千乘一号、千乘二号) 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 民营 20
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星座计划” 深圳中科星桥空天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民营 20
北京二号、北京三号 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民营 5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光伏组件接线盒行业盈利承压 智能接线盒开辟未来新增长点

我国光伏组件接线盒行业盈利承压 智能接线盒开辟未来新增长点

近年来,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及《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等政策的实施,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不断攀升,为光伏组件及其上游接线盒行业发展带来广阔市场空间。数据显示,2020-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从48.2GW激增至277.17GW,累计装机容量从253.6GW跃升至886.6

2025年11月14日
中国通用发动机行业出口量全球领跑 东南亚非洲市场掘金提速 高端竞争短板待突破

中国通用发动机行业出口量全球领跑 东南亚非洲市场掘金提速 高端竞争短板待突破

受益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中国通用发动机市场显著增长。中国农机补贴推动下,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从而拉动了通用发动机的配套需求。根据数据,2020-2024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05622.15万千瓦增长至116230.00万千瓦,预计2025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18940.00万千瓦,同比增长2.3%。2

2025年11月13日
周期底部已现 需求驱动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行业蓄力新增长 厂商迎出海新机遇

周期底部已现 需求驱动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行业蓄力新增长 厂商迎出海新机遇

锂离子电池制造设备(锂电设备)是支撑电池生产的核心装备。当前,行业在经历短期调整后,正迎来明确的复苏信号。一方面,下游新能源汽车的全球普及与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为锂电池创造了持续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全球锂电池供应链的核心,其产能出海加速,进一步打开了市场空间。这些因素共同驱动电池厂商开启新一轮扩产,预计将带

2025年11月13日
算力爆发下的关键散热环节 我国AI液冷接头行业迎国产化发展机遇

算力爆发下的关键散热环节 我国AI液冷接头行业迎国产化发展机遇

随着AI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高功耗芯片的散热问题日益凸显,传统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高效散热需求,液冷技术因此成为AI数据中心的核心解决方案。AI液冷接头作为液冷系统中的关键连接部件,承担着保障冷却液高效循环、确保系统零泄漏的重要职责,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散热系统的可靠性与能效。

2025年11月13日
下游应用市场驱动升级 我国环氧塑封料(EMC)行业迈向高端化与绿色化

下游应用市场驱动升级 我国环氧塑封料(EMC)行业迈向高端化与绿色化

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在《中国制造2025》及国家“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中,半导体产业及其关键材料被明确列为重点发展方向。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实现供应链的“自主可控”与“国产替代”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迫切任务。这一导向为国内EMC企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窗口与产品验证机会,使其得以进入此前由国际巨头主

2025年11月11日
千亿规模可期!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为我国磁性元件行业带来可观需求

千亿规模可期!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等新兴领域为我国磁性元件行业带来可观需求

作为保障电子设备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基础元器件,磁性元件兼具多元应用与定制化属性。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及AI服务器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磁性元件行业带来了强劲需求与广阔的应用空间。2020-2024年我国磁性元件市场规模从780亿元增至970亿元,2025年有望破千亿元。此外,人形机器人风口将至,有望为行业开辟新增长

2025年11月11日
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链条完整 竞争结构趋于稳定

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链条完整 竞争结构趋于稳定

近年来,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含银基电接触产品、铜基电接触产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95.6亿元,2015-2023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0.98%。估计2024年,我国电接触产品行业(含银基电接触产品、铜基电接触产品)工业总产值将达到205.16

2025年11月10日
我国钽电容行业分析:小众赛道迸发高端需求 多元驱动引领市场稳健增长

我国钽电容行业分析:小众赛道迸发高端需求 多元驱动引领市场稳健增长

在全球电容器市场中,尽管钽电容仅占据约12%的份额,但其凭借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体积效率等核心优势,在高端电子领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当前,在数字化转型、汽车电子化及国防现代化的多重浪潮驱动下,全球钽电容市场正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然而,这个规模约25亿美元的市场,呈现出极高的集中度,由国际巨头主导竞争格局,而中国本土企

2025年11月0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