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钛合金行业发展现状:航空航天、化工领域需求空间持续扩大

一、钛合金概述及产业链图解

钛合金指的是多种用钛与其他金属制成的合金金属。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钛合金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发展航空发动机用的高温钛合金和机体用的结构钛合金。

在产业链方面,钛合金材料上游主要为海绵钛,经过中游加工制成各种钛合金板材、管材、棒材、丝材、环材等,然后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航空航天、海洋能源、交通运输以及各种新兴产业等。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钛合金行业产业链上游分析

海绵钛是钛合金的上游主要原料。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钛合金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显示,近年来,随着高端钛合金应用领域的拓宽,我国海绵钛产量及表观需求量持续增长,但高端产能不足,主要依赖进口的产业瓶颈。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海绵钛产量为12万吨,产能达到17.6万吨,产能利用率为68%,产量占全球的57%;表观需求量为13.3万吨,同比增长16.7%。

海绵钛是钛合金的上游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高端钛合金应用领域的拓宽,我国海绵钛产量及表观需求量持续增长,但高端产能不足,主要依赖进口的产业瓶颈。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海绵钛产量为12万吨,产能达到17.6万吨,产能利用率为68%,产量占全球的57%;表观需求量为13.3万吨,同比增长16.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钛合金行业产业链下游分析

钛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系数低、耐高温低温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等突出特点,最早被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现在其应用领域已向化工、石油、电力、海水淡化、建筑、日常生活用具等领域拓展,被誉为“现代金属”、“战略金属”。

钛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系数低、耐高温低温性能好、耐腐蚀能力强等突出特点,最早被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现在其应用领域已向化工、石油、电力、海水淡化、建筑、日常生活用具等领域拓展,被誉为“现代金属”、“战略金属”。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及钛合金主要用途和相关性质

应用领域

用途

利用性质

航空

飞机框梁、起落架、紧固件等;发动机的风扇、压气机盘件和叶片等转动件

质量轻、比强度高、耐高温低温、耐腐蚀

航天

火箭发动机和人造卫星壳体、燃料箱、压力容器、载人宇宙飞船船舱等

质量轻、比强度高、耐高温低温、耐腐蚀

舰船

潜艇耐压壳体、螺旋桨、喷水推进器、海水换热系统、舰船泵、阀及管路等

耐腐蚀、比强度高

兵器

坦克和装甲车的装甲材料、榴炮弹零部件、反坦克导弹舱机和架体、迫击炮底座和支架等

质量轻、比强度高、耐腐蚀

化工冶金

用于氯碱、纯碱、塑料、石油化工、冶金、制盐等工业的电解槽、反应器、蒸馏塔、浓缩器、分离器、热交换器、管道、电级等

耐腐蚀、耐高温低温

海洋工程

海水淡化用管道、海洋石油钻探用泵、阀、管件等

耐腐蚀、比强度高

生物医疗

人工关节、人工植牙和正牙、心脏起搏器、心血管支架等

生物相容性好、耐腐蚀、无磁性、形状记忆功能

生活用品

眼镜架、手表、拐杖、钓鱼竿、厨具、数码产品壳体、工艺品、装饰品等

质量轻、比强度高、耐腐蚀

体育器材

高尔夫球头、网球拍、羽毛球拍、台球杆、滑雪杖、冰刀等

质量轻、比强度高、耐腐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1、航空航天

钛合金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良好的韧性、耐腐蚀性、耐高低温性、抗辐射等性能,广泛应用于飞机、航空发动机、火箭、导弹、卫星、飞船等航空航天装备。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主要钛材生产企业在航空航天领域合计销量约17228吨,同比增长36.73%,较2010年3603吨的销量复合增长率为16.94%

钛合金具有较高的比强度、良好的韧性、耐腐蚀性、耐高低温性、抗辐射等性能,广泛应用于飞机、航空发动机、火箭、导弹、卫星、飞船等航空航天装备。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主要钛材生产企业在航空航天领域合计销量约17228吨,同比增长36.73%,较2010年3603吨的销量复合增长率为16.9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而飞机钛合金材料的应用部件有起落架部件、框、梁、机身蒙皮、隔热罩等,航空发动机钛合金材料应用部位有压气机盘、叶片、鼓筒、高压压气机转子、压气机机匣等,航天领域弹箭燃料储箱、弹箭发动机壳体、弹箭喷嘴导管、卫星外壳、飞船结构件等方面。

(1)军用飞机

目前,我国军机数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同时国内存量军机也面临演习训练频繁、换发周期缩短的新局面,所以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军用飞机将进入新机列装的加速上升通道。

目前,我国军机数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同时国内存量军机也面临演习训练频繁、换发周期缩短的新局面,所以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军用飞机将进入新机列装的加速上升通道。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钛合金在军民用飞机使用量随着其产品的升级换代呈稳步增长趋势,例如战斗机从F18的15%增至F-35的27%,运输机从C5的6%增至C17的10.3%,军用航空发动机也从F101的20%增至F119的39%,钛合金占比维持30%左右。因此,随着我国军用飞机逐渐升级并且进入换代大周期,且新机钛合金占比提升,均推动航空航天领域钛合金需求量上升。假设“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增军用飞机2850架,钛合金部件按10%成材率测算,由此牵引的钛合金材料需求量为54890吨,年均10978吨。

“十四五”期间军用飞机对钛合金需求空间预测

飞机类型

细分机型

新增军机数量()

单机空重()

钛合金占比

单机钛合金部件重量()

成材率

钛合金材料总需求()

战斗机

重型四代机

500

17

20%

3.40

10%

17000

中型四代机

50

3

25%

3.25

10%

1625

重型三代机

300

8

15%

2.70

10%

8100

轻型三代机

300

9

4%

0.36

10%

1080

舰载战斗机

100

8

15%

2.70

10%

2700

运输机

战略运输机

150

100

10%

10.00

10%

15000

战术运输机

100

35

4%

1.40

10%

1400

轰炸机

战略轰炸机

100

39

4%

1.56

10%

1560

教练机

双发教练机

200

6

8%

0.48

10%

960

单发教练机

100

5

4%

0.20

10%

200

直升机

运输直升机

250

7

5%

0.35

10%

875

通用直升机

500

5

15%

0.75

10%

3750

武装直升机

200

4

8%

0.32

10%

640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十四五”期间中国航天任务

分类

内容

第一类

完成好十年前已经开始实施的国家重大工程的收官和运营工作,包括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工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等。

第二类

按照国家规划,启动一批新的航天重大工程,包括探月工程四期、行星探测工程,论证实施重型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工程等。

第三类

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一体化协同发展,尤其是协同构建空间基础设施、包括三类卫星,形成完善的空间基础设施,推广卫星应用等。

第四类

统筹规划空间科学探索,发射一批科学论证的卫星,同时用好空间站、月球探测和行星探测平台,深入开展科学研究等。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民用飞机

随着民用飞机国产化进程提速,对钛合金需求也不断上升。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以上客机8725架,货机608架。假设以ARJ-21/C919/CR929钛合金部件占比4.8%/9.3%/15.0%、钛合金部件成材率10%进行测算,未来20年钛合金材料总需求达到573020吨,年均28651吨。

未来20年我国民用飞机对钛合金需求空间预测

飞机类型

细分机型

飞机需求数量()

单机空重()

钛合金占比

单机钛合金部件重量()

成材率

钛合金材料总需求()

客机

涡扇支线客机

920

25

4.8%

1.20

10%

11040

单通道喷气客机

5937

42

9.3%

3.91

10%

231899

双通道喷气客机

1868

115

15.0%

17.25

10%

322230

货机

新货机

201

42

9.3%

3.91

10%

7851

客改货机

407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2、化工领域

由于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现阶段已经成为化工工业中不可替代的理想结构金属材料,从最初的纯碱和烧碱工业,发展到化肥、有机合成、染料、制盐工业、海水淡化等,化工领域用钛量占所有钛材用量的50%左右。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32家主要钛材生产企业在化工领域的钛材销售量达47513吨,占钛材销量的50.8%。

由于钛合金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现阶段已经成为化工工业中不可替代的理想结构金属材料,从最初的纯碱和烧碱工业,发展到化肥、有机合成、染料、制盐工业、海水淡化等,化工领域用钛量占所有钛材用量的50%左右。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32家主要钛材生产企业在化工领域的钛材销售量达47513吨,占钛材销量的50.8%。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3、船舶

钛及钛合金在船体结构件、深海调查船及潜艇耐压壳体、管道、阀、船舵、轴托架等船舶部件中广泛应用。舰船上使用钛合金可有效改进舰船的耐受性,提高可靠性和有效性,尤其是在管、泵、阀、热交换器等设备可服役40年以上。

中国船用钛合金及其具体应用

分类

合金牌号

Rp0.2/MPa

具体应用

低强钛合金

TA2

320

冷成形件、非耐压铸件及管路

Ti31

490

热交换器、冷凝器、管路、阀门、泵体

ZTA5

490

船舶推进、电子及辅助系统的泵、阀等

TA5A

590

船舶机械各类部件

中强钛合金

ZTi60

590

各种耐压系统铸件

Ti70

590

透声窗、声纳导流罩

Ti91

600

透声窗、声纳导流罩

Ti75

630

通海系统、低压吹除系统、耐高压管路、压力容器、船舶结构

ZTA7

725

螺旋桨

高强钛合金

ZTC4

800

螺旋桨等高强铸件

TC4

825

船舶部件、蒸汽透平机叶片、水中兵器系统发动机外壳、蓄电器等

TC11

900

高压压气机转子、低压压气机轮盘及叶片

TiB19

1150

船舶机械部件、高压容器、弹射装置

Ti80

785

高压容器、深潜器耐压壳体、结构件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不过,我国之前钛材在专业化工厂生产,受装备能力限制,所以导致船用钛合金由于品种、规格不完善,生产的品种、规格有限。未来,随着我国钛工业持续发展,钛合金在船舶领域的应用有望提升。(WYD)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我国三聚氰胺行业供需失衡、价格下跌,企业如何破局?

自2023年起,我国三聚氰胺行业扩能提速,2024年产能同比增长11.06%,预计2025年将达260万吨(同比增长12.55%)。自2025年以来,行业面临供需失衡加剧的挑战,价格不断承压,从2025年1月初的6322.5元/吨下跌至9月末的5550元/吨,累计跌幅约12.22%;同期出口虽保持增长,却呈现 “量增价

2025年10月22日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我国硝酸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装置大型化趋势显著 熔盐储能或打开新增量空间

近年来,我国硝酸行业产能与产量保持低速增长,2020–2024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约为2.74%和3.4%。与此同时,出口规模快速扩大,同期出口量和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25.16%和22.78%,2025年1–9月延续高增态势,同比分别增长76.07%和61.64%。行业呈现装置大型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并在环保政

2025年10月21日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聚乙烯醇行业:技术路线稳定但成本承压 差异化与高端化成企业破局关键

我国为全球聚乙烯醇(PVA)产业的核心生产国,年产能稳定在百万吨级以上,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如2023年我国聚乙烯醇(PVA)产能达120万吨,占全球总产能48%左右。一方面,国家与地方持续出台有针对性的产业支持措施,为我国聚乙烯醇及其上下游协同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下游医药、光电、高端包装、液晶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我国醋酸甲酯行业:已建立起完备的产业链条 头部企业技术优势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

得益于市场向好,近年我国醋酸甲酯行业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行业产能也在不断扩大。到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醋酸甲酯生产重要基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醋酸甲酯产量达137.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8%以上,稳居全球首位。其中华东地区(江苏、浙江)依托长三角化工园区形成完整产业链配套,贡献全国65%产能。

2025年10月20日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我国碳酸锶:下游消费以磁性材料为主 多重因素扰供给致价格上行

碳酸锶作为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其下游应用高度集中于磁性材料领域,同时电子元器件等新兴市场增长潜力显著。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淘汰落后工艺、龙头辛集化工停产重整、海外墨西哥工厂损毁,再叠加伊朗天青石进口物流受阻,多重供给端冲击相互交织共同推高国内碳酸锶供应压力,进而带动其价格从2024年9月的8000元/吨涨至2025年6月的

2025年10月20日
建筑节能与汽车轻量化驱动聚氨酯密封胶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产主导外资高端格局

建筑节能与汽车轻量化驱动聚氨酯密封胶需求增长 市场呈现国产主导外资高端格局

受建筑节能改造、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下游需求驱动,近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呈现稳健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约58亿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25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市场规模突破60亿元,年增长率达12%-18%。

2025年10月1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