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2020年我国尿液检验行业发展历程、相关专利情况及市场需求分析【图】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尿液检验行业分析报告-行业全景调查与投资战略规划》显示,尿液检验属于体外诊断行业的一个子行业。尿液检验可分为干化学项目、理学项目和形态学(有形成分检验)项目,尿液检验常用于判断泌尿系统相关疾病,各类检验的检验指标均对应着不同的临床意义,是医生做出病例诊断的重要指标。

尿常规是医学检验“三大常规”项目之一,不少肾脏病变早期就可以出现蛋白尿或者尿沉渣中有形成分。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疾患、流行性出血热等的诊断,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尿液的化验检查还可以反映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通过此项检查可以判断相应的病征。

临床尿液检验作为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及分析技术,随着新的分析检测的方法和仪器不断涌现,大大推动了临床尿液检验的发展,使临床尿液检验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以前,尿液检验还局限于简单的尿蛋白、尿糖及显微镜检验,不仅不能提供较多的实验诊断数据,而且操作复杂,不利于临床快速诊断。20世纪50年代,用于尿液干化学检验的试纸条(试带)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1970年后,用于判读尿试带颜色变化的半自动化分析仪器开始使用。随后,日本、美国、德国和韩国等先后制造出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并将先进的光学元件CCD技术应用于尿液干化学分析仪。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使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自动化得到迅猛发展,由原来的半自动分析仪发展为全自动分析仪。这些仪器不仅大大地解放了劳动力,而且有效减少了医务人员污染率。

我国尿液干化学试纸条的研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国内不少厂家引进日本制造尿液干化学试带技术,开始尿液干化学试带的生产。1985年,国内企业引进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MA-4210型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专用试带的生产技术及设备,由此填补国内空白。进入21世纪,国内诸多企业开始生产国产品牌的尿液干化学试带和专用分析仪,推动我国尿液常规分析的快速发展。

由于尿液中的有形成分种类众多、形态各异、易破坏或发生形态改变,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因此一直以来是以人工显微镜检验方式为主,而自动化进程起步较晚。1983年,美国IRIS公司以电视摄像模式获取尿中有形成分图像并进行颗粒计数分析,开启了尿液有形成分自动化分析的时代。1995年,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综合运用流式细胞技术、荧光染色技术和颗粒计数分析技术,开创了尿液有形成分分析自动化技术的新方法。2000年出现的Diasys公司尿液有形成分数字影像拍摄系统则开启了数字图像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的先例。2002年之后,爱威科技开始研制具有自动识别能力的智能化机器视觉技术数字图像尿液有形成分分析系统,并取得了这一技术在尿液有形成分分析领域中的行业领先地位。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国际上在医疗器械的大多数技术领域均实现了自动化,但有形成分形态学检验长期未能实现自动化或未完全遵循人工镜检“金标准”方法和流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数字图像技术为基本原理的仪器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尿液检验行业相关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截止 2020年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为164个,具体如下: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图像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数字图像技术为基本原理的仪器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尿液检验行业相关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加,截止 2020年相关专利申请数量为164个,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佰腾网,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1022922个,其中202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22922个,比上年增加15377个。其中:医院3539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003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4492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104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5646个。

尿液检验作为临床医学的常规检验项目之一,相关检验仪器和试剂等产品是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性需求。目前,国内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包括全自动和半自动产品)已在各级医院普及,并正向基层医疗机构延伸,已形成较大的存量市场,每年对仪器的更新换代需求和试纸条的需求量较大。尿液有形成分分析仪在医院的普及率还较低,尤其是全自动化产品,我国尿液检验市场普及需求较大,更新换代需求同时存在。另外,随着国家进一步推行分级诊疗和对基层医疗的投入加大,我国庞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在未来几年内形成对尿液检验相关产品的强劲需求。

2020年中国尿液检验产品销售额在24.5亿元,其中,尿液检测试剂销售额为13.2亿元,尿液检测仪器销售额为11.3亿元。

2020年中国尿液检验产品销售额在24.5亿元,其中,尿液检测试剂销售额为13.2亿元,尿液检测仪器销售额为11.3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

行业分析报告是决策者了解行业信息、掌握行业现状、判断行业趋势的重要参考依据。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调整,未来我国各行业的发展都将进入新阶段,决策和判断也需要更加谨慎。在信息时代中谁掌握更多的行业信息,谁将在未来竞争和发展中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行业井喷 童颜针、少女针竞争激烈 羟基磷灰石迸发活力

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行业井喷 童颜针、少女针竞争激烈 羟基磷灰石迸发活力

再生材料类型日益丰富,成为注射类医美赛道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我国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市场规模约55亿元,2021-2024年CAGR为109%。预计2030年我国医美注射类再生材料市场规模约151亿元,2024-2030年CAGR达18%。

2025年10月02日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迎来广阔蓝海市场

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迎来广阔蓝海市场

血液透析作为终末期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式,其核心耗材——血液透析管路,直接关乎百万患者的“生命线”。当前,在庞大且持续增长的ESRD患者基数、远未饱和的透析治疗率、以及国家层面对基层血透服务普及的大力推动下,中国血液透析管路行业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30年将超过60亿元。

2025年10月01日
科技创新大爆发、政策战略机遇显现 国内智慧中医行业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科技创新大爆发、政策战略机遇显现 国内智慧中医行业千亿级市场加速成型

中医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医学体系之一。与西医相比,中医副作用小、更注重预防保健和长期健康管理,尤其是慢性病的管理和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慢性病率上升,截至2025年,中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35%-45%,管理人群规模约5-6亿。

2025年09月30日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全球小核酸药物行业爆发 三大海外巨头掌控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如何破局?

小核酸药物主要具备靶标可及性广、靶向性/特异性强、研发效率高、给药间隔长等优势,在精准靶向给药的同时,显著提升慢病患者依从性,打开潜在临床需求。2024年全球小核酸药物市场规模达到52.47亿美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8%。

2025年09月26日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原料产能狂飙的隐忧:我国GLP-1市场价值将重构 行业迈入多靶点、口服新纪元

全球超重与糖尿病人群迅猛增长,催生了GLP-1药物千亿市场,也推动其上游原料药行业进入黄金时代。国内企业利润暴增、产能狂飙的背后,却隐藏着技术代差、专利围城与产能过剩三重险境。当市场红利见顶,一场以多靶点、口服化、长效化为方向的价值重构已然开始。

2025年09月25日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特应性皮炎药物行业:生物制剂可挖掘空间较大 中国企业强势入场

随着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增多,特应性皮炎药物迎来良好增长机遇。2024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约6.59亿人,国内达6740万人;预计2030年全球特应性皮炎患者数量达7.55亿人,国内达8170万人。

2025年09月18日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政策集采降价将刺激种植牙行业需求井喷 国产以高性价比优势跻身市场前列

种植牙行业主要分为韩国、欧美及国产三个企业群体,行业集中度较高。以四级纯钛种植牙产品系统、钛合金种植体产品系统为统计范围, CR2为45.78%,CR5达69.94%。

2025年09月17日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患者数量增长+集中采购推动 我国人工晶体市场需求释放 国产化进程不断推进

人工晶体是白内障手术中的必备耗材。当前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最新数据表明,白内障仍是全球首位致盲眼病,占可避免盲的51.5%。而规范化的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已达98%以上,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有效治疗方案。其中目前常见的白内障手术方式是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或飞

2025年09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