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大赛效应和政策引导下我国冰雪经济市场快速增长 场地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1冰雪经济‌‌‌行业产业链图解

冰雪产业是指以冰雪资源为依托,对其进行开发利用,附带产生社会或经济效益的一系列与冰雪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动。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冰雪资源开发、装备生产,到中游冰雪服务与运营,再到下游的冰雪消费及衍生经济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我国冰雪装备产业已经形成覆盖15大类的冰雪装备器材产品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上游:冰雪资源开发和场地建设,装备制造供应。主要涉及对自然冰雪资源的勘探、评估与开发利用,像在适宜地区开辟滑雪场、滑冰场等场地。这一过程包括选址、规划设计以及土地平整等前期基础工作,例如长白山国际度假区滑雪场等。装备制造主要包括为冰雪装备制造提供各类原材料,如生产滑雪板需木材、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制作滑雪服需要防水透气面料、保暖填充材料等。

中游:冰雪运动运营、运动服务和各类赛事组织。包括滑雪场、滑冰场、冰雪主题乐园等各类冰雪运动场所的日常运营管理。涵盖雪道维护、冰面保养、设备租赁、安全保障等服务内容。同时,组织各类滑雪赛事、活动,吸引更多冰雪运动爱好者参与。

下游:主要聚焦消费终端与衍生经济。除了直接消费,还有衍生的赛事举办、IP经济、文创产品开发等,以及冰雪旅游拉动的地区交通、餐饮、零售百货等产业。

下游:主要聚焦消费终端与衍生经济。除了直接消费,还有衍生的赛事举办、IP经济、文创产品开发等,以及冰雪旅游拉动的地区交通、餐饮、零售百货等产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冰雪运动项目已从小众运动消费逐步迈向大众化消费

受到2022年北京冬奥热后续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升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达到9800亿元,同比增长10.8%,预计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滑冰滑雪等冰雪运动项目已经从小众运动消费逐步迈向大众化消费,同时旅行+滑雪相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和度假方式,成为了冬季旅游生活全新的体验。

受到2022年北京冬奥热后续推动,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升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达到9800亿元,同比增长10.8%,预计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突破1万亿元。滑冰滑雪等冰雪运动项目已经从小众运动消费逐步迈向大众化消费,同时旅行+滑雪相结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和度假方式,成为了冬季旅游生活全新的体验。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我国冰雪运动场地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冰雪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冰雪运动场地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从冰雪场馆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到更多的滑雪场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相继投入运营,室内真冰场也逐渐成为众多商业综合体的标准配置。2015年,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我国对冰雪运动发展的投入大幅增加,冰雪场地数量加速增长。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持续加强冰雪运动的场地设施和服务供给,在“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冰雪场地417个,场地类型日益多样化。当前,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的持续推进,室内滑雪场在南方许多城市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得更多人有机会体验到冰雪运动的独特魅力。

2024年,冰雪运动场地建设提质增效,软硬件设施配套不断完善,无论是北方的室外滑雪场,还是南方的室内雪场和冰雪乐园,都为公众提供了多样化的冰雪运动体验场所。同时,冰雪运动场地建设也进入了发展平稳期。截至2024年底,全国冰雪运动场地达到2678个,其中滑冰场地1764个,占65.87%;滑雪场地914个,占34.13%。相比2023年,2024年全国冰雪运动场地数量略有下降,总计减少了169个,降幅为5.94%。具体来看,滑雪场地减少了21个,降幅为2.25%;滑冰场地减少了148个,降幅为7.74%。

2024年,冰雪运动场地建设提质增效,软硬件设施配套不断完善,无论是北方的室外滑雪场,还是南方的室内雪场和冰雪乐园,都为公众提供了多样化的冰雪运动体验场所。同时,冰雪运动场地建设也进入了发展平稳期。截至2024年底,全国冰雪运动场地达到2678个,其中滑冰场地1764个,占65.87%;滑雪场地914个,占34.13%。相比2023年,2024年全国冰雪运动场地数量略有下降,总计减少了169个,降幅为5.94%。具体来看,滑雪场地减少了21个,降幅为2.25%;滑冰场地减少了148个,降幅为7.74%。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大赛效应和政策引导双向推动下我国冰雪运动群众参与度快速攀升

2023—2024冰雪季是“后冬奥”时期首个完整的冰雪旅游季,单个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实现新突破,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达4.3亿人次,冰雪闲旅游收入为5247亿元。2024—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消费继续热情高涨,人数和收入呈现持续增长,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达5.2亿人次。

2023—2024冰雪季是“后冬奥”时期首个完整的冰雪旅游季,单个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实现新突破,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达4.3亿人次,冰雪闲旅游收入为5247亿元。2024—2025冰雪季,我国冰雪旅游消费继续热情高涨,人数和收入呈现持续增长,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达5.2亿人次。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大赛效应和政策引导的双向推动下,冰雪运动群众参与度快速攀升,以滑雪运动为例,近年间滑雪参与人数快速攀升。2024年,中国滑雪人次达到2,308万人次,创下过去十年间的峰值。与此同时,滑雪者的年人均滑雪次数已上升到1.8次,中国已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滑雪市场之一。

在大赛效应和政策引导的双向推动下,冰雪运动群众参与度快速攀升,以滑雪运动为例,近年间滑雪参与人数快速攀升。2024年,中国滑雪人次达到2,308万人次,创下过去十年间的峰值。与此同时,滑雪者的年人均滑雪次数已上升到1.8次,中国已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滑雪市场之一。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相比滑雪运动,部分项目的普及和发展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冰球为例,作为全球关注度较高的一项冰雪运动,也是职业化潜力最大的冰雪运动。

继中国女子冰球职业联赛于2023年顺利开展后,2024年11月首届中国男子冰球职业联赛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中国搭建赛事平台,完善冰球竞训体系的重要一步。而对比北美的NHL(国家冰球联盟),其已经拥有了成熟的商业开发体系和稳定的经济回报,不仅可以保障联盟和各支球队的运营,也是产业内各载体赖以生存的大树。

目前,冰球运动正在中国由北往南稳步发展。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北方省份是中国冰球的传统主力市场,近年来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也在逐步加强冰球运动普及。中国的冰球运动无论在职业化发展还是大众普及度方面,都尚处于萌芽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共有14,953名冰球注册运动员,排名全球第11名,但每万人口中仅有0.1名注册运动员,排名全球第63位,远低于加拿大、芬兰等传统冰球运动强国的水平。

目前,冰球运动正在中国由北往南稳步发展。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北方省份是中国冰球的传统主力市场,近年来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也在逐步加强冰球运动普及。中国的冰球运动无论在职业化发展还是大众普及度方面,都尚处于萌芽阶段。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国共有14,953名冰球注册运动员,排名全球第11名,但每万人口中仅有0.1名注册运动员,排名全球第63位,远低于加拿大、芬兰等传统冰球运动强国的水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5、影响冰雪经济‌‌‌行业区域市场分布的因素

1自然条件是冰雪经济的“先天基础”

冰雪经济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极强,气候、地形与水资源共同构成其区域分布的底层逻辑。低温与充足降雪是冰雪运动和旅游的前提,东北地区因冬季漫长、降雪充沛成为核心区,而南方则需依赖人工造雪技术突破自然限制。地形方面,低山地区(海拔500~800米)因落差适中、建设成本低,成为滑雪场选址的首选,如长白山、天山等山脉沿线形成密集分布带。此外,水资源是人工造雪的关键,冰雪场馆多沿黄河、长江等水系或湖泊水库布局,以确保运营可持续性。自然条件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冰雪经济的“先天优势区”与“后天补偿区”。

2政府引导与规划支持作用

政策支持是冰雪经济区域发展的核心推力,形成“国家战略引领+地方差异化落地”的格局。国家级政策通过目标设定(如2030年冰雪经济规模达1.5万亿元)和资本引导为行业注入长期动力。地方政府则结合资源禀赋制定特色政策:东北地区通过专项规划(如黑龙江《冰雪经济发展规划》)和产业基金(如吉林10亿元基金)强化资源优势;南方地区则聚焦“冰雪+科技”创新,利用土地政策突破(如允许集体建设用地建场)降低企业成本。政策红利从资源密集区向消费潜力区辐射,推动全国冰雪经济均衡发展。

3基础设施成为产业发展的“硬件支撑”

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冰雪经济的区域承载力。滑雪场数量与类型呈现“北室外、南室内”的分化:北方以室外滑雪场为主,依托自然降雪降低运营成本;南方则以室内滑雪场为特色,通过科技手段实现“四季冰雪”。交通网络(如京津冀高铁)和配套设施(如酒店、餐饮)的升级进一步放大区域优势,例如冬奥场馆群带动内蒙古、山西雪场发展,形成“核心区辐射+周边区联动”的格局。基础设施的“硬件差距”成为区域冰雪经济竞争力的重要分水岭。

4消费需求驱动的“增长引擎”

消费能力与偏好是冰雪经济区域分布的核心驱动力。东部发达地区因人口密集、消费力强,成为冰雪消费的主要力量,南方城市虽资源稀缺,但工薪族“短途高频”消费模式(如室内滑雪场周末客流占比高)催生特色市场。区域消费差异促使企业布局差异化产品线,例如南方市场侧重“科技+便捷”,北方市场强调“资源+赛事”,形成互补型消费生态。

5从“单点突破”到“全域联动”的区域协同作用

区域协同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拓展冰雪经济的发展边界。南北地区形成差异化定位:北方依托资源优势举办国际赛事,打造“冰雪旅游+装备制造”产业链;南方凭借消费市场与科技能力,发展“都市商圈+冰雪体验”新场景。跨区域协作机制进一步放大协同效应,例如西部生态景区与东部资本联合开发低强度冰雪项目,京津冀冬奥场馆群带动内蒙古、山西雪场客流增长。区域协同从“竞争”转向“竞合”,推动全国冰雪经济从“点状爆发”向“网状联动”升级。

6、我国区域市场冰雪经济分析

1东北地区冰雪经济‌‌‌行业市场现状

东北地区冰雪资源丰富,冰雪场地星罗棋布,特别是作为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和滑雪运动的核心地带,哈尔滨市和吉林市的冰雪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哈尔滨,除了拥有数十家真冰场馆,还设有超过110处公益冰场。这些冰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免费或低成本的冰雪运动场所,还成为培养冰雪运动人才的重要基地。位于吉林市的北大湖滑雪场和万科松花湖滑雪场,凭借其优良雪质和完善的设施,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滑雪爱好者,成为冬季冰雪旅游的热门目的地。长春市的莲花山滑雪场、庙香山滑雪场等也各具特色,满足了不同滑雪水平游客的需求。

东北地区冰雪资源丰富,冰雪场地星罗棋布,特别是作为东北地区冰雪旅游和滑雪运动的核心地带,哈尔滨市和吉林市的冰雪产业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哈尔滨,除了拥有数十家真冰场馆,还设有超过110处公益冰场。这些冰场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免费或低成本的冰雪运动场所,还成为培养冰雪运动人才的重要基地。位于吉林市的北大湖滑雪场和万科松花湖滑雪场,凭借其优良雪质和完善的设施,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滑雪爱好者,成为冬季冰雪旅游的热门目的地。长春市的莲花山滑雪场、庙香山滑雪场等也各具特色,满足了不同滑雪水平游客的需求。

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黑龙江省

黑龙江持续打造“百万青少年上冰雪”“赏冰乐雪”等品牌活动,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每年举办1000余项群众冰雪赛事活动。建设城区标志性公益示范滑冰场、社区微型滑冰场和可拆装移动滑冰场等群众性冰上运动场地3000处,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便利。

黑龙江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赛事节会活动

活动 简要介绍
“赏冰乐雪”活动 “赏冰乐雪”系列活动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立足黑龙江省,面向全国,带动和影响上亿人次参与冰雪运动,活动融合冰雪景观、民俗文化和现代科技,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活动网络曝光量超过10亿次,是全国规模最大、覆盖最广、项目最丰富、参与人数最多的冰雪系列活动之一
“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 结合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和旅游部组织的“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推出冰雪赛事,实现赛事经济与旅游联动。在2024—2025冰雪季期间,黑龙江以哈尔滨亚冬会举办为契机,推出文体旅精品线路,串联赛事场馆与冰雪景区,实现“赛事+旅游”深度融合,让游客在观看亚冬会精彩赛事的同时赏冰乐雪,体验雪地摩托、冰雪穿越等北方冬季特有的户外运动,为游客提供更多“边赛边游”的新玩法

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4—2025冰雪季,哈尔滨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冬会,“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持续激发黑龙江全省冰雪旅游热情,实现接待游客1.35亿人次,总花费2117.2亿元。2025年春节假期,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121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91.5亿元。冰雪季期间,哈尔滨举办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广泛参与的赛事活动,设置了“逐梦亚冬”“燃动尔滨”“共享冰雪”“上合体育”四个版块148项赛事活动。2024—2025冰雪季,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9035.7万人次,游客总花费137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16.6%,其中,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增长94.2%。

亚冬会带动哈尔滨城市综合收入增长情况

时间 接待人次/万人次 综合收入/亿元
2025年春节假期 1215.1 191.5
2024—2025冰雪季 9035.7 1372.2
2023—2024冰雪季 8700 1248

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亚冬会带动下,2024—2025冰雪季,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121万人次,同比增长10%,创历史新高。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开园68天累计接待游客356万人次,同比增长31.4%。2025年2月1日单日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创历届单日入园人次新纪录。

亚冬会带动冰雪景区接待人次增长情况

景区 接待人次/万人次 同比增长1%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 121 10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356 31.4

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冰雪消费链条长,除运动场地所在的景区以外,对住宿、交通、餐饮、零售等都起到强劲带动作用。2025年2月7日,哈尔滨亚冬会拉开帷幕,当天,飞往哈尔滨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47%,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了约60%。

吉林省

2024—2025冰雪季,吉林省继续扩大冰雪场地设施,面向消费者发放冰雪消费券,推出冰雪直通车补贴,积极承办冰雪赛事。与上个冰雪季相比,吉林全省雪道总面积、总长度、数量以及架空索道数量分别同比增长5.7%、3.5%、2.8%、9.4%。积极承办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和空中技巧世界杯等国际级赛事6项、国家级赛事10项,省级体育赛事50项,举办超过300场市州级、县区级群众体育活动,为冰雪产业汇入新动能。各类冰雪赛事节会活动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运动员和公众的广泛参与。

吉林省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赛事节会活动

赛事活动 简要介绍
第十一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分会场 现场10项群众冰雪体育赛事、10项群众冰雪体育展示活动、5项冰雪那达慕地方特色群众体育活动同步开展,3000余人参与现场活动
第23届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 辐射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吸引了2000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丰富了吉林省的冬季文化旅游内涵。
吉林省首届群众冰雪运动会 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达到3500余名。通过“看冬捕、赏雪景、强体魄”,在畅享冰雪运动乐趣之际,领略传统运动与冰雪运动、冰雪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
2024—2025年度吉林省冰雪嘉年华趣味运动会 赛事项目丰富多样,涵盖雪地拔河、冰上龙舟、雪地飞盘等趣味项目,近2000名冰雪运动爱好者踊跃参与
吉林省“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系列活动暨“燃冬少年”冰雪体育嘉年华 来自长春市区100余所中小学校5000多名青少年参与了滑雪、滑冰等十余项体验推广活动
2024/2025全国学校冰雪运动系列竞赛——四项中小学生雪上运动赛事 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四川、浙江、重庆以及东北三省等地千余名中小学生运动员参与赛事

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吉林省的冰雪赛事与冰雪文化、冰雪旅游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2025年1月底至2月初,2024—2025赛季国际雪联单板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中国站)在北大湖滑雪度假区举行,赛事带动了吉林市各大雪场滑雪热度持续攀升。赛事期间,度假区累计接待游客、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9.22%、51%;2月2日单日接待量创历史新高;度假区内重点酒店自除夕至初五连续6天爆满。2025年春节期间,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接待游客达9.81万人次,同比增长20.03%,营业收入达5522.8万元,同比增长23.77%。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春节假期接待游客达12.1万人次,同比增长40%。据银联大数据测算,吉林省在2024-2025冰雪季接待国内游客1.7亿人次,游客出游总花费295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21%A。作为吉林省冰雪运动开展代表性城市,吉林市持续以承办冰雪赛事为抓手,以打造精品赛事品牌为目标,承办2024—2025年雪季吉林国际高山/单板滑雪挑战赛、大众高山滑雪挑战赛等冰雪赛事,持续开展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系列活动。同时依托该市北大湖和万科松花湖两个大型滑雪度假区、举办了多类冰雪赛事活动。2025年春节期间,吉林市8家滑雪场总计接待游客26.25万人次,同比增长19.03%。

2)西南地区‌‌冰雪经济‌‌‌行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西南地区冰雪经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19.4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248.94亿元。

近年来西南地区冰雪经济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19.4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248.94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为西南地区的冰雪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为西南地区带来了更多政策红利。四川省利用西岭雪山、四姑娘山等终年积雪的雪山和干热河谷气候,打造了“冬可滑雪、夏可避暑”的四季冰雪旅游场景。重庆市、昆明市等地建设了室内滑雪场和室内真冰场,突破了季节限制,实现了全年运营。云南省腾冲市的启迪冰上运动中心是目前云南省内规模最大的气膜式室内冰上运动场馆,202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冰雪运动推广示范单位”,成为西南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滑冰场馆。这些实例,表明西南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冰雪+”的多元发展模式,成为全国冰雪消费的新增长极。

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为西南地区的冰雪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为西南地区带来了更多政策红利。四川省利用西岭雪山、四姑娘山等终年积雪的雪山和干热河谷气候,打造了“冬可滑雪、夏可避暑”的四季冰雪旅游场景。重庆市、昆明市等地建设了室内滑雪场和室内真冰场,突破了季节限制,实现了全年运营。云南省腾冲市的启迪冰上运动中心是目前云南省内规模最大的气膜式室内冰上运动场馆,2020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冰雪运动推广示范单位”,成为西南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滑冰场馆。这些实例,表明西南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冰雪+”的多元发展模式,成为全国冰雪消费的新增长极。

资料来源:国家体育总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zpp)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正从“小众需求”向“大众刚需”演进 供需发展不平衡将长期存在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正从“小众需求”向“大众刚需”演进 供需发展不平衡将长期存在

近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需求、政策等多维度驱动力协同发力的产物。这些驱动力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行业从 “小众需求” 向 “大众刚需” 演进。

2025年10月24日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农业为最大应用领域 参与主体多元化转型仍需加速推进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农业为最大应用领域 参与主体多元化转型仍需加速推进

现阶段,我国气象服务行业还是以国家投入、服务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公共气象服务的营收占比达到75.4%,商业气象服务即专业气象服务,占比仅为4.6%左右,气象科技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占比分别为10.7%、9.3%。

2025年09月25日
技术红利+政策红利+消费升级三重驱动我国在线旅游市场扩张 携程最早布局

技术红利+政策红利+消费升级三重驱动我国在线旅游市场扩张 携程最早布局

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提升,以及在线旅游逐渐得到认可,在线旅游的订单也持续增加,截止2024年我国在线旅游预订用户规模达到5.15亿人次,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游泳培训行业需求仍然有扩展空间 成人市场潜力大

我国游泳培训行业需求仍然有扩展空间 成人市场潜力大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全国游泳场地3.97万个。2024年全国游泳场地较2023年减少1.24%,这是近六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冰雪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冰雪旅游成为产业增长核心

我国冰雪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冰雪旅游成为产业增长核心

在大赛效应和政策引导的双向推动下,冰雪运动群众参与度快速攀升,以滑雪运动为例,近年间滑雪参与人数快速攀升。2024年,中国滑雪人次达到2,308万人次,创下过去十年间的峰值。与此同时,滑雪者的年人均滑雪次数已上升到1.8次,中国已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滑雪市场之一。

2025年06月19日
后疫情时代旅游产业复苏 在线旅游依靠出境游、创新游等成为增长更快市场

后疫情时代旅游产业复苏 在线旅游依靠出境游、创新游等成为增长更快市场

用户群体的年轻化也让OTA渗透持续提升,追求个性、重视体验消费的Z 世代群体走向主流。这对升级传统文旅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产业朝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推动大众市场的文旅消费需求逐渐从低层次朝着高品质和多样化方向转变。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从整体保险市场来看,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从市场销售额来看,消费者对其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中国团体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478.2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2164.49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近两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均不断缩水,持卡量、刷卡额萎缩,不良率上升,并且有加速恶化势头。在内忧外患业绩萎缩下,我国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如发布联名卡、与京东、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与高铁、飞机、美团等交通、生活场景企业合作,但效果仍然欠佳。

2025年03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