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正从“小众需求”向“大众刚需”演进 供需发展不平衡将长期存在

一、行业相关定义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心理健康服务是指为患者找到心理障碍的全部症状及其原因,以及这些症状所反映的情绪、心理和生理改变,通过咨询的方式解惑疏导,或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有形的治疗方式,来缓解对方负面情绪,治疗患者的身心疾病,使他们恢复身心健康和找到社会角色的完满状态,心理健康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对于我国心理学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心理健康服务对于服务提供者的专业程度要求分类,心理健康服务可以划分为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以及泛心理健康服务三类。

心理服务类型对比

方式 服务提供者 对象 专业程度
心理治疗服务 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包括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及部分数字化平台 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患者
心理咨询服务 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包括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以及有资质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组织等 对有轻度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痛苦等人群
泛心理健康服务 有资质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组织以及各类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心理咨询、泛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普通用户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行业规模现状

1、市场规模

社会压力增大,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高发,如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中国失眠发生率超 38%,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超 40% 的成年人每天受焦虑困扰,这促使大量人群产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已具备相当体量。以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为例,近年来机构数量与从业人数均稳步上扬。线上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亦发展迅猛,大量用户借助这些平台获取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等服务。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1040.1亿元增长至2024.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8.12%。

社会压力增大,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健康问题高发,如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显示,中国失眠发生率超 38%,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超 40% 的成年人每天受焦虑困扰,这促使大量人群产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已具备相当体量。以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为例,近年来机构数量与从业人数均稳步上扬。线上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亦发展迅猛,大量用户借助这些平台获取心理咨询、心理测评等服务。从市场规模来看,近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1040.1亿元增长至2024.8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8.12%。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近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需求、政策等多维度驱动力协同发力的产物。这些驱动力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行业从 “小众需求” 向 “大众刚需” 演进。

需求方面,现代社会的高压环境催生了明确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职场人群因工作竞争、晋升压力等问题,焦虑、职业倦怠发生率居高不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已成为刚需,许多企业将心理咨询服务纳入员工福利,直接拉动 B 端市场消费。青少年群体因学业压力、社交焦虑等问题,心理问题检出率逐年上升,家长对青少年心理咨询的接受度显著提高。此外,老年人因孤独感、慢性病伴随的心理问题,也逐渐成为服务需求新增长点。

随着 “身心健康” 理念的普及,民众对心理健康的认知从 “有病才治” 转向 “预防为主”。过去被视为 “敏感话题” 的心理咨询,如今成为年轻人自我调节的常见方式 —— 冥想 APP、情绪管理课程等预防性服务的用户规模年均增长超 50%。这种观念转变推动市场从 “治疗端” 向 “预防端” 延伸,拓展了市场容量。

政策方面,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将心理健康纳入国家战略,明确要求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健康中国行动(2019 - 2030 年)》进一步提出具体目标,如 “到 2030 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 30%”,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长期政策保障。

2、供应规模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关注。从服务机构数量来看,截至 2022年,全国有精神医院2760个,近年来大幅增长。这些机构类型多样,涵盖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以及各类心理咨询机构等。不过,机构分布存在明显不均衡现象,东部及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省份机构数量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机构相对匮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关注。从服务机构数量来看,截至 2022年,全国有精神医院2760个,近年来大幅增长。这些机构类型多样,涵盖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以及各类心理咨询机构等。不过,机构分布存在明显不均衡现象,东部及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省份机构数量较多,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机构相对匮乏。

数据来源:国家卫计委,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床位方面,目前,国内医院精神床位数/医师数严重紧缺,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缺口。据国家卫计委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医院的精神病床位数为82.35万张。中国每十万人精神病床位数为54张(Nature相关研究认为,每十万人60张精神病床位被认为是最佳情况)。

在床位方面,目前,国内医院精神床位数/医师数严重紧缺,距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缺口。据国家卫计委数据,截至2021年中国医院的精神病床位数为82.35万张。中国每十万人精神病床位数为54张(Nature相关研究认为,每十万人60张精神病床位被认为是最佳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执业医师方面,根据国家卫计委,2022年中国精神病医院执业医师仅为5万人,预计到2025年上半年约为6.03万人,虽然我国精神病医院执业医师数量在不断增长,但中国的心理健康服务处于高速发展期,抑郁症患者门诊量每年增长20%,但目前国内80%的综合医院没有精神科,供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长期存在。

执业医师方面,根据国家卫计委,2022年中国精神病医院执业医师仅为5万人,预计到2025年上半年约为6.03万人,虽然我国精神病医院执业医师数量在不断增长,但中国的心理健康服务处于高速发展期,抑郁症患者门诊量每年增长20%,但目前国内80%的综合医院没有精神科,供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长期存在。

数据来源:国家卫计委,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心理咨询师数量看,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口仅有20人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而美国每百万人口中有1000人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从心理咨询师数量看,目前我国每百万人口仅有20人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而美国每百万人口中有1000人能提供心理健康服务。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源增多,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从宏观数据来看,我国心理健康问题形势严峻,催生出庞大的服务需求。《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显示,73.6%的城镇居民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群占比达10.3%。抑郁症作为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数量超 5400万,泛心理问题人数更是高达9500万。中国睡眠研究会数据指出,国内失眠发生率超 38%,超 3 亿人存在睡眠障碍,40% 以上的成年人每日受焦虑困扰。世卫组织2022年数据表明,全球近10亿人患有精神障碍,焦虑症人群大幅增加,国内作为人口大国,在全球心理健康问题蔓延趋势下,需求规模基数庞大且仍在持续攀升。并且,随着公众心理健康意识逐步提升,对心理健康服务的主动寻求意愿增强,原本被忽视或未被识别的潜在需求正不断转化为实际需求,进一步推动需求规模扩张。

从我国医院精神科门急诊人次数来看,近年来,我国医院精神科门急诊人次数呈现稳定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卫计委数据,2021至2022年,医院精神科门急诊人次数从6011.95万人次增长至7780.14万人次,预计2024年我国医院精神科门急诊人次数达到了8338.31万人次。

从我国医院精神科门急诊人次数来看,近年来,我国医院精神科门急诊人次数呈现稳定上升趋势,根据国家卫计委数据,2021至2022年,医院精神科门急诊人次数从6011.95万人次增长至7780.14万人次,预计2024年我国医院精神科门急诊人次数达到了8338.31万人次。

数据来源:国家卫计委,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泛心理健康服务方面,当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普遍存在,但供给严重不足,泛心理健康服务在专业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服务之外,匹配了当下中国消费者对于社会普遍焦虑情绪解决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缓解精神压力、积极的早期干预等轻量级解决方案。在服务人次方面,近年来,泛心理健康服务人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服务人次从988万人次增长至2068万人次。

泛心理健康服务方面,当前中国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普遍存在,但供给严重不足,泛心理健康服务在专业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服务之外,匹配了当下中国消费者对于社会普遍焦虑情绪解决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了缓解精神压力、积极的早期干预等轻量级解决方案。在服务人次方面,近年来,泛心理健康服务人次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服务人次从988万人次增长至2068万人次。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服务一般是针对有轻度心理障碍如焦虑、抑郁、痛苦等人群的咨询服务,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水平;服务提供者主要有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包括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以及有资质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组织等。

2020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为480.4亿元,2024年增长至1030.8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614.8亿元。具体如下:

2020年我国心理咨询行业市场规模为480.4亿元,2024年增长至1030.8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614.8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服务是治疗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患者的专业诊疗手段,专业程度高;服务提供者主要是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包括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目前随着心理健康数字疗法的发展,一部分的数字化平台也可以提供相应服务。中国心理治疗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527.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06.8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52亿元。

心理治疗服务是治疗患有严重心理或精神疾病患者的专业诊疗手段,专业程度高;服务提供者主要是各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包括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精神科),目前随着心理健康数字疗法的发展,一部分的数字化平台也可以提供相应服务。中国心理治疗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527.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06.8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552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竞争情况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竞争格局主要呈现三大阵营:公立医院、互联网平台以及私立机构。

公立医院优势在于医保覆盖、专家资源集中,承担中重度患者诊疗。代表医院有北京安定医院、上海精卫中心等。

互联网平台通过整合心理测试、在线咨询、药物管理等服务,形成“监测-干预-管理”闭环。同时开发低成本筛查工具(如AI语音情绪识别)覆盖下沉市场,代表企业有壹心理、好心情等。

私立机构优势在于差异化竞争,深耕青少年和企业市场,不足之处在于价格较高,信任度不足。代表企业有安肯心理、思睿明医疗、都市阳光、秋文心理等。

中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主要品牌

名称 品牌 品牌简介
壹心理 壹心理从最初的心理知识科普,发展到包括大众心理服务(咨询、倾诉、测评)、心理职业培训、心理体检、组织(学校)心理服务等在内的多形态、立体化综合性心理服务平台。壹心理以不超过2%的甄选率严选优质咨询师,组建国际化专业咨询师团队,其中70%以上为名校硕博学历,可提供中英法日韩等多语种心理咨询服务。目前,已累计为超过350万+人次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上线付费课程200堂,原创付费心理测评250+个。
壹点灵 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隶属于杭州袋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由一群有梦想、有情怀的心理学专家与互联网精英创立,秉承“知心专业、贴心关怀、诚心服务”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互联网心理服务领域的标杆,为客户提供专业、靠谱的心理服务。目前,壹点灵已拥有5000万注册用户和6万名入驻专业心理咨询师,已累计向900万+用户和家庭提供包括在线心理咨询、即时倾诉、心理课程和测试、资讯电台、心理疏导和陪伴等在内的定制化、多层次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涵盖心理健康、情绪压力、人际关系、亲子教育、职场压力、个人成长、婚姻情感等多个领域的心理服务。
好心情 好心情是好心情健康产业集团旗下品牌,中国最大的心理医疗健康数字服务集团,由好心情互联网医院平台、好心情政企业EAP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好心情全国连锁心理诊所和医院以及好心情数字科技四大板块组成。致力于利用医疗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
安肯心理 安肯心理(ancare)是杭州安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专注于中高端医学心理健康服务的连锁品牌,由知名精神科专家和心理学教授联合创立,获世界500强国药集团旗下国药资本战略投资。自2015年成立以来,安肯心理已发展了300多家心理咨询中心,布局全国20多个城市,拥有600+全职心理咨询师和严选3000+优秀心理咨询师,并在国内率先推出BPS-DPP循程服务模式,始终秉承“帮每位来访者标本兼治的解决心理困扰,拥有幸福人生”的使命,致力推动中国精神心理行业规范发展。
思睿明医疗 思睿明精神心理诊所,是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国内领先的精神/心理一体化诊疗机构。作为中国首批获得精神科医疗牌照的非公医疗机构,思睿明聚焦中国排名前5%的精神/心理领域临床专家,涵盖焦虑、抑郁、强迫、双相、精分、进食障碍、学习障碍、成瘾治疗等成人/儿童精神/心理领域。精湛的医术,优秀的医德,是专家多年修炼的结果,也是思睿明优良服务的基础保证。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是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拥有国家卫健委唯一的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为教育部批准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精神病学/心理学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成为国际高水平学科之一。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渔邮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教授等精神病学专家的引领下,北大六院建立了以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拔尖人才、博士研究生导师等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科研人员为骨干的临床及基础研究队伍,形成了以心身医学、生物精神病学、社会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临床精神病学、精神药理学六个领域为方向的科研团队。历年来我院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国际合作项目,并获多项重大科研奖励。
北京安定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是市属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等任务。医院创建于1908年。截止2024年底,在岗职工108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56人。医院编制床位800张。医院是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出医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中医神志病重点学科、北京市心理卫生中心、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中西医结合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市首批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北京市唯一的精神疾病资源库。同时,医院是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的挂靠单位,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依托单位。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科室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主要诊治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儿童青少年及老年期精神障碍、神经症性障碍等各类精神障碍患者及药物依赖患者。中心设有普通精神科以及老年、康复、临床心理、儿少、传染、自愿戒毒等临床科室。核定床位1878张,目前实际开放床位2141张。

资料来源:企业官网,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0930 定制海报(邮箱右下)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正从“小众需求”向“大众刚需”演进 供需发展不平衡将长期存在

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正从“小众需求”向“大众刚需”演进 供需发展不平衡将长期存在

近年来,我国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需求、政策等多维度驱动力协同发力的产物。这些驱动力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行业从 “小众需求” 向 “大众刚需” 演进。

2025年10月24日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农业为最大应用领域 参与主体多元化转型仍需加速推进

我国气象服务行业:农业为最大应用领域 参与主体多元化转型仍需加速推进

现阶段,我国气象服务行业还是以国家投入、服务为主的公益性事业,公共气象服务的营收占比达到75.4%,商业气象服务即专业气象服务,占比仅为4.6%左右,气象科技服务和决策气象服务占比分别为10.7%、9.3%。

2025年09月25日
技术红利+政策红利+消费升级三重驱动我国在线旅游市场扩张 携程最早布局

技术红利+政策红利+消费升级三重驱动我国在线旅游市场扩张 携程最早布局

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持续提升,以及在线旅游逐渐得到认可,在线旅游的订单也持续增加,截止2024年我国在线旅游预订用户规模达到5.15亿人次,保持持续的增长态势。

2025年08月21日
我国游泳培训行业需求仍然有扩展空间 成人市场潜力大

我国游泳培训行业需求仍然有扩展空间 成人市场潜力大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全国游泳场地3.97万个。2024年全国游泳场地较2023年减少1.24%,这是近六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2025年08月08日
我国冰雪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冰雪旅游成为产业增长核心

我国冰雪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冰雪旅游成为产业增长核心

在大赛效应和政策引导的双向推动下,冰雪运动群众参与度快速攀升,以滑雪运动为例,近年间滑雪参与人数快速攀升。2024年,中国滑雪人次达到2,308万人次,创下过去十年间的峰值。与此同时,滑雪者的年人均滑雪次数已上升到1.8次,中国已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滑雪市场之一。

2025年06月19日
后疫情时代旅游产业复苏 在线旅游依靠出境游、创新游等成为增长更快市场

后疫情时代旅游产业复苏 在线旅游依靠出境游、创新游等成为增长更快市场

用户群体的年轻化也让OTA渗透持续提升,追求个性、重视体验消费的Z 世代群体走向主流。这对升级传统文旅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产业朝向创新驱动转变提出了更高要求,将推动大众市场的文旅消费需求逐渐从低层次朝着高品质和多样化方向转变。

2025年04月27日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我国团体保险整体市场规模较小 但行业需求增长迅速且产品体系逐渐丰富

从整体保险市场来看,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较小,但从市场销售额来看,消费者对其需求增长迅速。我国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逐年扩大态势,中国团体保险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478.26亿元上升到2024年的2164.49亿元。

2025年03月28日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我国信用卡“吃香”时代渐远 行业供给持续过剩 将进入存量经营时代

近两年,我国信用卡行业发卡量及交易规模均不断缩水,持卡量、刷卡额萎缩,不良率上升,并且有加速恶化势头。在内忧外患业绩萎缩下,我国信用卡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纷纷出台多项措施,如发布联名卡、与京东、蚂蚁等互联网企业合作,与高铁、飞机、美团等交通、生活场景企业合作,但效果仍然欠佳。

2025年03月2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