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处方药院外渗透率较低,零售药房发展较为分散,连锁化率有待提升
零售药房在初级卫生保健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具体体现于四大核心领域:健康促进、预防保健、合理治疗以及社区康复,这些领域共同构建了初级卫生保健的全面框架。零售药房不仅是药品供应的重要渠道,也是提供健康教育、疾病管理、药事服务和个性化健康咨询等服务的平台。通过参与健康促进政策的实施,零售药房对提升公众健康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零售药房通过提供健康教育、疾病管理、社区健康服务、个性化咨询、健康生活方式推广以及政策实施等服务,成为了健康促进的重要平台,对提升公众健康水平、促进社区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零售药房不仅是药品的销售点,更是健康知识的传播中心。药师和店员通过与顾客的日常互动,提供疾病预防、健康生活方式、药物合理使用等信息,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药房还可以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手册,利用海报、电子屏幕等媒介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另外,零售药房通过提供慢性病管理服务,如血压、血糖监测,药物依从性管理,帮助患者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药房药师通过专业的药学知识,为顾客提供个性化健康咨询,如依据顾客的健康状况、生活习惯和药物使用情况,提供定制化的健康建议和干预措施,帮助顾客改善健康状况。药房作为社区服务的延伸,可以提供健康筛查等服务,成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前线。同时,零售药房通过销售健康食品、运动器材、健康监测设备等,鼓励顾客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定期运动、定期健康检查等,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执行如控烟、控酒、健康食品推广等政策,对公众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根据消费调研,截止2024年,线下药店是居民日常购药渠道,其渗透率高达85.3%;新零售是居民家庭备药、临时购药、闪购送货到家主要选择,其渗透率高达82.8%,显示居民对线上线下药店提供药品服务的黏性较强。同时,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叠加中老年人群特别是慢病人群,更多依赖医保统筹,在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后,药店有望在承接慢病用药需求上承担重要角色。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药品销售额在公立医院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和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分别为61.2%、29.5%和9.3%,零售药店终端市场份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具体来看,城市公立医院、县公立医院、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城市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市场份额分别为46.07%、15.18%、25.82%、3.51%、4.66%、4.76%。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处方外流是实现“医药分家”的重要环节,以“医药分开”为目标的医改给医药零售业带来新的增量市场。自2023年2月份,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加速处方外流。从近几年处方药院内院外占比情况看,处方药院外市场占比呈缓慢增长趋势,但占比依旧较低,2024年我国院外占比近22%,相比于西方国家仍有较大空间。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监管趋严、价格透明度提高的趋势下,合规运营、精细管理、选品和服务能力更强的大型连锁药店将进一步凸显优势,市场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近年来,国家各级监管逐步升级,药品零售行业的合规性持续提高,医保价格监管趋严,市场价格透明度越来越高,小型连锁药店及单体药店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而全国龙头医药连锁药店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丰富的产品矩阵、数字化赋能的合规管理等经营优势,能在“市场整合期”中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随着医保门诊统筹政策的推进,合规性更强的大型连锁药店获得了更多的门诊统筹资质,客流也进一步向大型连锁药店集中。
商务部2021年10月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5-10家超过500亿的专业化、多元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药品零售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零售市场总额65%以上,药品零售连锁率要接近70%。
我国2023年连锁率仅60%左右,且不同地区的药店连锁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我国医药零售行业集中度相比发达国家市场仍有较大差距。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受益于医疗体系改革,我国零售药房有望迈向平台化发展
作为药品流通产业链的一环,零售药房行业的发展深受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影响,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我国零售药房行业快速发展,实现从单一药房到连锁药房的转型,并呈现多元化、专业化和连锁化的趋势。
但近年来,客流量下滑成为行业痛点,目前零售药房行业面临严峻挑战,整体上处于承压前行的困境。当前社会对零售药房价值的认识尚不全面,相关政策在制定时缺乏对其价值的深入理解和充分考量。为了更好地推动零售药房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从更深层次理解和挖掘零售药房的社会价值。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零售药房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对健康和药学服务的需求增加,药房需从慢病管理延伸至居家养老健康服务,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药房在药物警戒、过期药品回收、真实世界研究和疾病早筛等方面也应发挥更大作用,通过与社区、医疗机构等合作,构建综合健康服务体系。
美国、英国、日本和德国等国家的零售药房不仅承担药品销售功能,更是集药学服务、健康管理、疾病预防于一体的综合性健康服务平台。在医疗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国零售药房正朝着“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的方向发展,通过与社区医疗机构合作,形成互补关系。未来,零售药房将呈现出公益性和市场化的双层发展态势:一类是面向基础医疗需求的公益性药房,另一类是提供专业化、差异化服务的专业药房。这种转变既符合医改方向,也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健康需求。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政策支持、行业创新和专业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努力。
主要发达国家医疗体系特点
国家 | 体系 | 特点 | 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 |
美国 | 公立+私立 | 医院及诊所需预约,排队时间较长,小病以家庭医生为主,仅老年人及弱势群体保障性强 | 18% |
英国 | 公立+私立 | 严格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公立医疗绝大部分项目免费 | 10% |
日本 | 公立+私立 | 分级诊疗体系完善,医疗保险种类多而全面 | 12% |
德国 | 公立+私立+慈善 | 多样化就医选择,低收入人群保障性高 | 12%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主要发达国家药房功能与特点
国家 | 体系 | 药房基本功能 | 特点 |
美国 | 医药分离 | 药品销售、药学咨询、疾病预防、健康筛查、慢病管理、便民服务等、提供综合健康管理服务 | 药师专业性极强,药房是医疗保险的重要终端 |
英国 | 医药分离 | 药品销售、药学咨询、慢病管理、疾病早筛、健康检查、疫苗接种等健康服务 | 分级诊疗体系的一环,政府补贴药房 |
日本 | 医药分离 | 药品销售、药学咨询、慢病管理、健康管理、疾病预防等 | 多元化经营,健康讲座数量多,连锁覆盖率大 |
德国 | 医药分离 | 药品销售、药学咨询、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疫苗接种等健康服务 | 药房可根据处方自行配药,药房不追求利润只注重服务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医药分业虽然谈论了多年,但现实中,医药分业面临重重困难,医疗机构仍然占据超过70%的药品终端市场份额,药品销售与医疗服务之间的利益捆绑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处方外流实际上对绝大部分药店来说都是镜花水月,执业药师的专业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实行严格的医药分离制度,医院不设门诊药房,门诊病人必须到药房购药,药房成为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药师能够更加专注于药品的调剂和用药指导。
药房行业正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身份困境:如何平衡其公益属性与商业本质。作为健康服务的重要提供者,药房承担着保障公众健康的社会责任,这决定了其必须具备公益性特征。但同时,药房又是独立的商业实体,需要通过盈利来维持日常运营和持续发展。这种双重身份造就了药房在经营策略选择上的两难处境。
在中国特色的医疗环境下,人们的购药习惯和思维方式呈现出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深刻影响着社会药房的发展进程。长期以来,中国人更倾向于在医院就医购药,这种习惯源于对医生的高度信任以及就医购药"一站式"服务的便利性。这种购药习惯的形成与我国传统的医药不分开体制密切相关。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医院既是诊疗场所也是药品供应方,这种模式已经深深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现在医药分开的改革正在推进,但人们的观念转变往往需要较长时间,人们习惯于相信公立医疗机构,认为其更具权威性和可靠性。这种思维方式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零售药房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一个以医保改革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医疗体系正在形成。这一改革体系通过协调供给端、支付端和需求端三方关系,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其中,医保改革作为支付端的关键变革,不仅直接影响着医疗费用的支付方式,更通过支付杠杆撬动着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从目前的改革实践来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引导作用,医保部门正在重塑医疗机构的行为模式。
未来,我国医疗体系将呈现出更加清晰的分层趋势。医改和医保改革的目标将趋于“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的方向发展,医疗服务市场将逐步形成公益性和市场化两个层次的供给体系。这种分层不是简单的割裂,而是对不同人群医疗需求的精准响应。
在公益性层面,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网络将继续发挥托底作用。通过医保支付和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等政策工具的配合,这一层次将主要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国产仿制药的广泛使用和医保目录的动态调整,将确保中低收入群体能够获得必要的医疗保障。这种保基本、广覆盖的制度设计,体现了医疗改革的公平性导向。与之相对的,是市场化的医疗服务领域。面向高端需求的特需医疗、私立医疗机构将提供更加个性化、高品质的医疗服务。创新药物、原研药品的使用将更加普遍,商业健康保险也将发挥更大作用。这种差异化的供给模式,既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也为医疗服务的持续创新提供了动力。
随着医疗市场的逐步分化,零售药房行业同样也会经历深刻变革。作为医药供应体系的重要环节,药房将根据市场需求呈现出更加多元的发展态势。一类是面向基础医疗需求的公益性药房,这类药房将主要以医保支付为主,通过低毛利、高销量的模式来维持运营。这种模式能够为大多数人提供便捷、安全有效且相对廉价的药品供应,满足其基本的用药需求。另一类是向专业化、差异化方向发展的专业药房和大健康药房。这类药房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药品销售,而是提供价格相对较高的原研药品,并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此外,专业药房还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方案,满足其对高端药品的需求。从慢性病管理到健康咨询,从营养保健到个性化用药指导,将发展成为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平台。
医疗体系的结构性变革正在重塑医药产业价值链条,药房行业作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的战略支点,其发展范式已超越单一零售场景,转向构建"医疗供给侧改革-健康需求侧管理"的双向价值枢纽。在门诊共济保障、分级诊疗深化的政策语境下,药房业态的进化本质是医疗资源再配置的市场化表达,既承载着基本用药保障的民生功能,又肩负着创新医疗生态的基础设施使命。当行业完成从药品流通终端向健康服务平台的跃迁,其创造的将不仅是商业价值,更是支撑“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YM)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