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中国进口玉米不断减少,国内玉米市场供需格局相对宽松

一、中国玉米产量整体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

玉米作为全球三大主粮作物之一,不仅是人类重要的口粮来源,更是畜禽饲料、工业深加工及生物能源领域的核心原料,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消费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14亿人口的粮食供给安全,更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国际贸易格局及国家战略资源储备紧密相连。

根据子粒的组成成分及特殊用途,可将玉米分为特用玉米和普通玉米两大类。

按用途与子粒组成成分分类

种类 特点
特种玉米 特用玉米一般指高赖氨酸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等。这些玉米类型具有各自的内在遗传组成,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子粒构造、营养成分、加工品质以及食用风味等特征,因而有着各自特殊的用途、加工要求。
普通玉米 特用玉米以外的玉米类型即为普通玉米。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按生育期分类,主要是由于遗传上的差异,不同的玉米类型从播种到成熟。即生育期亦不一样,根据生育期的长短,可分为早、中、晚熟类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划分早、中、晚熟的标准不完全一致,一般认为:

玉米生育期分类

品种 特点
早熟品种 春播80~100天,积温2000~2200℃,夏播70~85天,积温为1800~2100℃早熟品种一般植株矮小,叶片数量少,为14~17片。由于生育期的限制、产量潜力较小。
中熟品种 春播100~120天,需积温2300~2500℃。夏播85~95天,积温2100~2200℃。叶片数较早熟品种多而较晚播品种少。
晚熟品种 春播120~150天,积温2500~2800℃。夏播96天以上,积温2300℃以上。一般植株高大,叶片数多,多为21~25片。由于生育期长,产量潜力较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玉米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由于温度高低和光照时数的差异,玉米品种在南北向引种时,生育期会发生变化。一般规律是:北方品种向南方引种,常因日照短、温度高而缩短生育期;反之,向北引种生育期会有所延长。生育期变化的大小,取决于品种本身对光温的敏感程度,对光温愈敏感,生育期变化愈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71亿亩,比上年增加782.7万亩,增长1.2%;玉米单产439.4公斤/亩,比上年增加4.0公斤,增长0.9%;玉米产量约为2.95亿吨,同比增加607.46万吨,增长2.1%,创历史新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6.71亿亩,比上年增加782.7万亩,增长1.2%;玉米单产439.4公斤/亩,比上年增加4.0公斤,增长0.9%;玉米产量约为2.95亿吨,同比增加607.46万吨,增长2.1%,创历史新高。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近,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4年中国玉米供需格局总体相对宽松,供应量同比上一年增加,需求量同比下降,理论供需差同比增加,导致玉米价格同比2023年略低。2025年上半年,全国玉米价格从年初的2093元/吨,涨至6月底的2300元/吨以上,2025年1-6月国内玉米价格最大振幅高达13.62%。

2024年中国玉米供需格局总体相对宽松,供应量同比上一年增加,需求量同比下降,理论供需差同比增加,导致玉米价格同比2023年略低。2025年上半年,全国玉米价格从年初的2093元/吨,涨至6月底的2300元/吨以上,2025年1-6月国内玉米价格最大振幅高达13.62%。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5年1月,国内期货盘面价格已触及玉米成本价,基层有所挺价,加之月中政策端再次增储提振市场情绪,出货有所放缓,价格小幅上涨;

2025年2月-3月上旬,春节前后,市场购销较为清淡,节日氛围浓厚,价格保持震荡,2月3日及3月4日政策陆续发布玉米增储公告,基层售粮还未完全恢复,价格有所提振;

2025年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前期售粮进度偏快,基层余粮有限,使得当前阶段卖压有限,供需矛盾不大,政策收储也逐步缩量,盘面维持区间震荡;

2025年4月底,玉米基本面变化不大,但小麦产区干旱减产炒作拉动玉米上涨,涨幅较前期快;

2025年5月中下旬,粮权已在贸易商手中,价格涨至一定水平后贸易商获利了结及小麦上市替代预期,挤占玉米需求,但后市供需缺口的存在及余粮有限使得贸易商挺价惜售情绪较强,价格有所回调但幅度受限;

2025年6月初小麦最低收购价启动,提振玉米再次冲高超前高位置,不过麦价仍显弱势及政策玉米拍卖预期使得玉米持续上涨动力不足,当前盘面处于高位震荡中。

二、国内饲料养殖需求稳中回升,工业消费量继续提高

玉米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种子研发与生产、耕地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如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参与者主要包括玉米种子培育、化肥供应商、农药供应商与农业机械提供商等;行业中游为玉米种植;行业下游参与者包括商超零售、农贸批发、食品制造商、饲料厂、制药公司、加油站(对于乙醇等生物燃料)等。

玉米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种子研发与生产、耕地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如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收获等,参与者主要包括玉米种子培育、化肥供应商、农药供应商与农业机械提供商等;行业中游为玉米种植;行业下游参与者包括商超零售、农贸批发、食品制造商、饲料厂、制药公司、加油站(对于乙醇等生物燃料)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4年上半年饲料需求低迷,以消耗库存为主,对内贸玉米消耗有限;深加工方面4-8月陆续停机检修,玉米消费下降。2024年下半年随着饲料企业需求恢复性上涨以及深加工企业开机率上升等因素影响,对玉米消费需求有所增加。2024年国内玉米表观消费量约为30855.01万吨,较2023年减少741万吨,具体如下:

2024年上半年饲料需求低迷,以消耗库存为主,对内贸玉米消耗有限;深加工方面4-8月陆续停机检修,玉米消费下降。2024年下半年随着饲料企业需求恢复性上涨以及深加工企业开机率上升等因素影响,对玉米消费需求有所增加。2024年国内玉米表观消费量约为30855.01万吨,较2023年减少741万吨,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三部门关于印发〈黑龙江省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黑农厅联发﹝2024﹞267号)、《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拨付2024年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资金的通知》(黑财指经﹝2024﹞373号)等有关文件规定,经省政府同意,2024年生产者补贴标准:玉米为每亩20元,大豆为每亩352元,稻谷地下水灌溉为每亩109.03元,地表水灌溉为每亩159.03元。其中玉米补贴去年为每亩14元,同比增加6元,大豆补贴去年为每亩366元,同比减少14元,稻谷补贴同比亦有下降。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玉米种植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比最高,约为46.38%,其次是化肥和机械作用费,分别占玉米种植总成本的21.36%和14.84%,具体如下:

根据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玉米种植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比最高,约为46.38%,其次是化肥和机械作用费,分别占玉米种植总成本的21.36%和14.84%,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农业农村部,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中国玉米进口趋势调整,进口量持续大幅回落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玉米(种用除外)进口量1363.56万吨,同比下降49.73%。2024年玉米进口趋势出现方向性变化,玉米进口量连续创出阶段性新低。进口玉米的不断减少,有利于促进国内玉米价格稳定在合理区间,供求重回紧平衡水平。

2019-2024年中国玉米(种用除外)进出口情况(单位:万吨)

年份 进口量 出口量 贸易逆差
2019年 479.03 2.49 476.54
2020年 1124.03 0.17 1123.86
2021年 2834.79 0.55 2834.24
2022年 2061.81 0.10 2061.71
2023年 2712.73 0.75 2711.97
2024年 1363.56 0.24 1363.32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2年以后,国家开始大力推动“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我国饲料企业、龙头猪企也纷纷响应号召,全力研究减量替代和精准营养,不仅降低了养猪的生产成本,更为全国粮价稳定作出突出贡献。

2024年以来,中国的玉米进口量重回配额管理体系。2025年4月,美国政府将对华商品关税提高至125%,中国随即对等反制。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的贸易,好在我国通过收缩进口规模、分散采购来源(如增加巴西、阿根廷进口占比),有效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自美玉米进口量同比下降95%,而从南美进口占比提升至82%。

2024年以来,中国的玉米进口量重回配额管理体系。2025年4月,美国政府将对华商品关税提高至125%,中国随即对等反制。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的贸易,好在我国通过收缩进口规模、分散采购来源(如增加巴西、阿根廷进口占比),有效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自美玉米进口量同比下降95%,而从南美进口占比提升至82%。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cy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花生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 行业市场化程度高 国内花生增产空间约400万吨

花生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 行业市场化程度高 国内花生增产空间约400万吨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花生生产国,2024年我国花生种植面积4766.80千公顷,总产1961.31万吨,其中53%用于榨油,年产花生油 330万吨。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中明确指出 “挖掘花生扩种潜力”,保障油料作物供应。

2025年10月14日
粮食产量再获丰收!我国粮食仓储需求不断增加 智能化绿色化进程加速

粮食产量再获丰收!我国粮食仓储需求不断增加 智能化绿色化进程加速

我国粮食仓储行业市场近年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53.5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429.4亿元。

2025年10月13日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多样化产品成趋势 汤圆为第一大类别

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多样化产品成趋势 汤圆为第一大类别

近年我国大米深加工行业市场规模稳健增长,截止2024年大米深加工市场规模达到1590.2亿元,2025年上半年市场规模约为855.3亿元。一方面,大米深加工产品的消费群体广泛,涵盖了各个年龄段和消费层次。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营养丰富、方便快捷、功能性米制品、营养强化米等受到消费者青睐;另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

2025年10月05日
全球大豆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稳定 我国国内供给不足需高度依赖进口

全球大豆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稳定 我国国内供给不足需高度依赖进口

近年来全球大豆行业市场需求保持相对稳定,大豆行业市场规模随着大豆价格的波动而波动,2024年市场规模为2931.31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为1521.32亿美元。

2025年10月03日
我国深远海养殖尚处高质量发展初期 “十四五”期间产量保持年均15%以上高增速

我国深远海养殖尚处高质量发展初期 “十四五”期间产量保持年均15%以上高增速

近年来,福建、广东、浙江、海南等南方省份深水网箱养殖面积扩张迅速,而北方山东、辽宁等省份占比呈现萎缩趋势。2024年,全国水产养殖面积7567.88千公顷,同比下降0.74%。其中,海水养殖面积2240.06千公顷,同比增长1.14%,预计2025年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将达到2305.73千公顷

2025年09月25日
中国土豆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进口替代效应明显 进口规模将缩减

中国土豆已形成较完整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 进口替代效应明显 进口规模将缩减

同时,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健康饮食的流行,土豆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2024年国内土豆行业市场规模为414.83亿元,较2023年减少约127亿元,主要原因系2024年国内土豆行业整体销售价格偏低。

2025年09月23日
净菜行业:华东地区贡献全国市场四成份额 产品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待加强

净菜行业:华东地区贡献全国市场四成份额 产品信息追溯体系建设待加强

国内净菜需求偏好来看,净菜消费者购买产品需求偏好主要体现在品质、食品安全、便捷性、价格、口味及产品多样性等方面。其中,蔬菜的品质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占比达到48.65%。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外观新鲜、色彩鲜艳、无损伤、无腐烂的净菜产品。

2025年09月19日
我国菊花行业供应规模全球领先 “种植-加工-出口-文旅”完整产业链已形成

我国菊花行业供应规模全球领先 “种植-加工-出口-文旅”完整产业链已形成

目前,通过检索“菊花”,我国国内菊花行业专利共计55397项,其中发明专利45247项,实用新型专利6661项,外观专利3489项。

2025年09月16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