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无人叉车即将进入爆发奇点 智慧物流政策推动下行业或迎高速发展

1传统叉车行业稳步发展,国内市场集中度较高

叉车即机动工业车辆,是工业车辆中的重要品种。工业车辆是指设计用于搬运、牵引、推顶、起升、堆垛或在货架上分层堆垛各种货物,带有动力或非动力驱动装置的轮式车辆。

叉车下游应用广泛,其中制造业和物流运输业为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叉车行业产业链结构包括:

(1)上游主要包括结构件、钢材、电机、控制器、电池相关材料、发动机等;(2)中游主要为叉车整机制造商;(3)叉车下游应用广泛,包括电气、机械、汽车、食品、化工、金属、物流等。

(1)上游主要包括结构件、钢材、电机、控制器、电池相关材料、发动机等;(2)中游主要为叉车整机制造商;(3)叉车下游应用广泛,包括电气、机械、汽车、食品、化工、金属、物流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叉车的广泛用途使得在全球工业化发展驱动下,行业需求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叉车销量约为230万台,保持持续增长。

叉车的广泛用途使得在全球工业化发展驱动下,行业需求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叉车销量约为230万台,保持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叉车市场集中度较高,2020-2024年 CR3 市占率为保持在60%以上,安徽合力、杭叉集团、中力股份为我国叉车行业领先企业。

我国叉车市场集中度较高,2020-2024年 CR3 市占率为保持在60%以上,安徽合力、杭叉集团、中力股份为我国叉车行业领先企业。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无人叉车即将进入爆发阶段,行业竞争格局分散,智慧物流政策推动无人叉车行业发展

无人叉车融合了叉车技术和 AGV 技术,在重载、特殊搬运场景需求相对刚性。无人叉车(又称叉式移动机器人、叉车 AGV)是指通过机器视觉、激光雷达、编码器等传感器,以及路径规划、控制算法等技术,在仓库、工厂、码头等场合实现无人操作、自主导航、自动搬运等功能的设备。无人叉车融合了叉车技术,能实现多个生产环节对接的物流运输任务,在重载、特殊搬运等场景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解决工业生产和仓储物流作业过程中物流量大、人工搬运劳动强度高等问题。

无人叉车一般用于三个场景:低位库房、库外取货区、生产线装运。其中,低位库房是主要应用场景之一,其特点是仓储空间有限,而货物数量众多,无人叉车可较快实现精确的货物搬运和定位,提高仓储效率。库外取货区通常为开放空间,无人叉车可以在各种条件下连续工作,减少人工风险。生产线装运也是另一个重要应用场景,无人叉车可以预设时间和路径,对生产线上的货物进行有效地搬运,从而保证生产流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从市场规模来看,无人叉车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2018 年至今销售规模保持较快发展。2024年我国无人叉车销量约为2.45万台,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从市场规模来看,无人叉车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2018 年至今销售规模保持较快发展。2024年我国无人叉车销量约为2.45万台,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无人叉车与 AGV 行业迄今已有近 70 年历史。

1、海外市场

无人叉车与 AGV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欧美市场。1953 年,美国 Barret 电子公司通过改造牵引式拖拉机研制世界上第一台 AGV;1962 年,瑞典 NDC 公司(科尔摩根)成立,推动无人叉车与 AGV 商业化进程及激光引导技术快速发展;

2、国内市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无人叉车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5-2032年)》显示,无人叉车与 AGV 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于 90 年代初步产业化。1991 年,中科院与新松机器人为沈阳金杯汽车公司设计自动化装配作业AGV,标志着国内 AGV 的商业化落地;1996 年,昆船智能与韩国三星合作,通过引进 NDC 技术,于玉溪烟厂安装无人叉车,标志着国内无人叉车技术的起步。

我国涌现了较多的AGV生产企业,可大概分为三个类别:AGV专业生产商、传统叉车厂、新势力企业。当前行业仍处于发展中前期,竞争格局未定,入局者众。

(1)专业生产商:包括海康机器、极智嘉、新松机器人等。

(2)传统叉车厂:包括安徽合力、杭叉集团、中力股份、诺力股份。

(3)新势力企业:包括兰剑智能、今天国际、华睿科技、镭神智能等。

AGV竞争格局未定

企业类型

企业名称

布局

专业生产商

海康机器

2016年正式成立,主营AGV 与机器视觉

极智嘉

2015年正式成立,主营AMR产品,2024年营收24亿元,核心下游为仓储物流,2025年在港股上市。

新松机器人

中国最早开发移动机器人的厂商之一,当前主要从事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涵盖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到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机器人本体包括六轴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特种机器人。

传统叉车厂

安徽合力

2023 年发布基于无人驾驶形态的I系列智能叉车,形成8大类、22个品种、超100种型号的

智能物流系列产品矩阵,2024年收购宇锋智能。

杭叉集团

2012年进入叉车AGV赛道,2025拟收购国自机器人,其2024AGV收入规模约3.3亿元。

中力股份

2020年,中力搬马机器人全球首发。2025年,中力创新大会发布具身拣选机器人、数智新仓、智能密集仓储等系列智能化产品。

诺力股份

2015年,诺力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正式成立上海诺力智能,专注开发AGV产品。2025年诺力与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合作,共同研发具身智能搬运机器人。

新势力企业

兰剑智能

2024年成立 AGV/AMR 机器人产品事业部,AGV销售数量突破6000台。

今天国际

截至2024年,公司已有自主研发AGV产品近30种,所有产品都可以搭载 5G 通信方式进行信号传输。

华睿科技

华睿科技专注于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产品,2018年初成立专门的项目团队开发叉式AGV,并于2019年初推出。

镭神智能

2015年成立,2017 年开始研发激光雷达 3D SLAM定位导航技术;2019年,联合客户打造了世界上第一台 3D SLAM无人叉车,2021年正式成立系统事业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叉车企业在无人叉车领域的布局时间普遍在10年以上,叠加本身对叉车产品的丰富认知与深厚积累,传统叉车企业在无人叉车领域的相对优势较强。随着无人叉车突破技术奇点,逐步从室内走向室外,无人叉车的渗透率将加速提升,为叉车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国家政策正体系化推进智慧物流行业发展。政策主要通过引导更新、场景扩容、监管松绑三轨协同,加速智慧物流从单点应用向系统化生态演进:

1)设备智能化更新:工业(2024 年 3 月《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交通(2024 年 5 月《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领域明确要求以仓储物流为重点,更新智能物流装备与无人物流设备。

2)多场景规模化渗透:政策覆盖轻工业智能仓储、农产品冷链信息化、医药多仓协同、跨境海外仓等场景,推动技术应用从生产端向供应链全链条延伸。

3)制度性障碍突破:2022 年 8 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新规对纯无人叉车豁免特种设备管理,降低合规成本,为无人设备商业化铺平道路。

国家政策大力推进智慧仓储的发展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25 年 6 月 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 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引导港航企业延伸上下游业务,提供多式联运、物流分包、仓储配送等“端到端”供应链服务,向全程物流经营人和综合运输服务商转型
2025 年 3 月 商务部等 8 部门 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专项行动计划 加强商品市场数智化改造,完善商品集散、分拨、储运等功能,鼓励重点商品市场“走出去”,发展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储物流设施拓展供应链服务网络
2025年3月 工信部、教育部、市场监督总局 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面向家电、家具、五金等离散型轻工业研发推广智能排产、自动化装配组装、智能仓储等解决方案
2025 年 1 月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支持批发企业有效整合仓储资源和运输资源,构建多仓协同物流管理模式
2024 年 11 月 商务部等 9 部门 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 准动大型商品市场升级,完善商品集散、仓储物流等综合服务,建立集成、开放的平台经济生态
2024 年 10 月 农业农村部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 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智慧化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面向市场、数据驱动、高效协同的智能供应链,推动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分析应用中心加强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信息监测,引导产业有序发展
2024 年 5 月 交通运输部等 13 部门 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 支持高标准仓库、边境口岸铁路换装设施设备及应用自动分拣系统、堆垛机、电动又车等设施设备的智慧立体仓储设施升级改造
2024 年 4 月 商务部 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 (2024-2026年) 推动商贸流通领域物流数字化发展。打造一批数字化服务平台,加强物流全链路信息整合,推广使用智能仓配、无人物流设备,加快标准托盘、周转箱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筐)等使用,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2024 年 3 月 工信部等 7 部门 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装备。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工业控制装备、智能物流装备、传感与检测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
2023 年 12 月 工信部等 8 部门 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推动工业设计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设计优化和提升,创建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和行业性、专业性创意设计园区,推动仓储物流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增强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等领域检验检测服务能力,培育创新生产性金融服务,提升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撑水平
2022 年 8 月 国家市场监督总局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规程 明确纯无人操作叉车(如 AGV、无人叉车)免除特种设备管理,无需办理使用登记、操作人员持证及定期强制检验,但必须满足自动导航/避障等安全技术要求,且仅限封闭场景使用;人机双模车型仍按传统叉车监管,需登记、持证和定期检验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Y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无人叉车即将进入爆发奇点 智慧物流政策推动下行业或迎高速发展

无人叉车即将进入爆发奇点 智慧物流政策推动下行业或迎高速发展

从市场规模来看,无人叉车市场尚处于发展早期,2018 年至今销售规模保持较快发展。2024年我国无人叉车销量约为2.45万台,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2025年08月20日
我国工业母机市场“大而不强” 政策持续发力推动行业升级

我国工业母机市场“大而不强” 政策持续发力推动行业升级

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机床行业保持着较好的需求景气度,数控机床作为更先进更有吸引力的机床类型,市场规模保持持续增长,截止2024年我国数控机床市场规模达到4305亿元。

2025年08月19日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正处商业化前夜,医疗和民用领域成为最主要应用场景

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正处商业化前夜,医疗和民用领域成为最主要应用场景

根据相关数据,截止2024年全球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17.6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305.6亿美元,复合增速超过40%。

2025年08月08日
全球极地装备行业稳定增长 中国市场已达到一定体量、未来增长有限

全球极地装备行业稳定增长 中国市场已达到一定体量、未来增长有限

全球极地装备行业随着极地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而不断发展,各国在极地科学考察、商业航运、资源开发等方面的需求推动了极地装备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随着全球极地装备需求持续增加,行业市场规模保持稳定增长,2024年达到了187.77亿美元。

2025年07月21日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集中度分析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竞争格局与市场集中度分析

从全球ASME持证厂商分布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持证厂商数量大幅提升,由2010年的502家上升至2024年的912家,行业整体竞争随着持证厂商数量大幅增加也日趋加剧。

2025年07月06日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产业链与细分市场规模分析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产业链与细分市场规模分析

压力容器行业按产品类型划分,可分为反应压力容器、换热压力容器、分离压力容器与储存压力容器。其中,反应压力容器主要用于化工、石化行业的化学反应过程,2024年市场规模为692.21亿元。其核心需求来自大型炼化项目(如百万吨级乙烯装置)和精细化工升级。

2025年07月05日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市场规模与供需现状分析

2025年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市场规模与供需现状分析

数据显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压力容器保有量呈持续上升态势,截至2024年末,我国压力容器产量为761.51万吨,销量达到716.93万吨。我国压力容器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585.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07.36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250.97亿元,

2025年07月04日
我国汽轮机制造行业景气度向好 燃气发电带来新机遇 国际竞争压力较大

我国汽轮机制造行业景气度向好 燃气发电带来新机遇 国际竞争压力较大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虽然传统能源结构有所调整,但火电仍需向高效、清洁方向发展,超超临界汽轮机等高效煤电技术将迎来发展空间。同时,政策大力支持核能、气轮机等清洁能源发展,为核电汽轮机的研发和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另外,在工业领域,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景气度向好,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新型煤化工项目不断推进,对工业

2025年07月04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