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供给不足 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 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大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5-2032年)》显示,碳基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织物)或碳化硅等陶瓷纤维(织物)为增强体,以碳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的总称,主要包括碳/碳复合材料产品(碳纤维增强基体碳)、碳/陶复合材料产品(碳纤维增强碳化硅)等,具备优异的综合性能,广泛应用于光伏、风电、半导体、建筑、汽车、船舶、化工、航空航天、体育用品等领域。

一、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拓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126.3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碳基复合材料行业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主要得益于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碳基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高端领域。在航空航天领域,碳基复合材料用于制造火箭发动机喷管、航天飞机的端头帽和机翼前缘的热防护系统等关键部件‌。在汽车工业中,碳基复合材料用于刹车盘、制动盘等部件,以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此外,碳基复合材料还在医学、电子、光伏发电等领域有广泛应用。这些应用普遍都有着较高的增速,是典型的新兴行业,对于碳基复合材料的增长驱动力较强。

2、供应规模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发展迅速,行业供给端也在持续扩大,2024年上半年碳基复合材料产量约为33.95万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规模

随着国家大力支持低碳经济运行及企业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不断加大,中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下游需求持续高涨。特别是在光伏、半导体、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的推动下,碳基复合材料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国碳基复合材料销量约为65.78万吨。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4、行业供需平衡

一直以来,我国碳基复合材料由于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国内不能实现完全的自主供应,需求自给率仅60%左右,不过未来随着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国内产业链的推动,自给率有望持续提升。因此可见,未来我国碳基复合材料国产替代空间大。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碳/碳复合材料

/碳复合材料是由碳纤维及其织物增强碳基体所形成的高性能复合材料。该材料具有比重轻、热膨胀系数低、耐高温、耐腐蚀、摩擦系数稳定、导热导电性能好等优良性能,是制造高温热场部件和摩擦部件的优质候选材料,被认为是 21 世纪最具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之一。

2019年我国碳/碳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为60.94亿元,2023年达到114.19亿元,2024年上半年达到68.16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碳/陶复合材料

/陶复合材料主要用在飞机、高铁及汽车等交通领域的制动系统,主要产品为碳陶制动盘。碳陶制动盘是在碳/碳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引入了适量SiC 陶瓷硬质材料作基体,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摩擦性能稳定、摩擦量小、制动比大、耐高温、使用寿命长等优点,被公认为轻量化、高制动效能和全环境适用的新一代刹车材料。

在物理性能方面,碳陶刹车具有轻量化、安全性高和寿命长等优势,相较传统铁盘可减重 60%以上。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趋势下,应用碳陶制动盘的刹车系统可显著提高车辆响应速度、缩短制动距离,保证制动安全,有望成为线控制动的优质执行器件,是电动车未来关键减重零部件。

2019年我国碳/陶复合材料市场规模为18.98亿元,2023年达到78.13亿元,2024年上半年,碳/陶复合材料市场规模约为58.14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竞争格局

碳基复合材料行业的市场竞争参与者众多,包括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国内的主要参与者有楚江新材、中材科技、国恩股份、光威复材等,这些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

我国碳基复合材料主要企业营收

企业

2023

2024年三季度

楚江新材

463.1

390.1

中材科技

258.9

105.4

国恩股份

174.1

141.6

方大炭素

51.2

31.51

中科电气

49.1

38.84

宝泰隆

37.3

11.28

翔丰华

33.7

7.07

力合股份

25.2

15.94

光威复材

25.1

11.6

德尔未来

19.31

7.1

沃特股份

15.4

8.1

金博股份

10.7

4.4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得到了较大的进步,行业规模、产品种类及性能均有较大的提升,但行业内仍存在集中度较低、企业素质参差不齐、创新能力不足等现象。总体来看,行业是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集中度较低,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2023年中国碳基复合材料行业市场集中度情况

集中度类型

市场集中度指标值(%

CR4

16.72

CR8

21.93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超导材料行业:高温超导有望后来居上 可控核聚变装置将成重要应用方向

高温超导受限于技术,整体市场应用占比仍较小。截至2022年,全球低温超导材料占比超9成,随着超导线缆、可控核聚变等持续发展应用,预计高温超导材料的市场份额将会逐步扩大,高温超导材料整体的占比有望稳定提升。

2025年08月11日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项目落地、建设提速 我国煤化工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煤炭是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的黑色固体矿物,其大分子结构核心是芳香环,环数随变质程度提高而增加,芳香环之间通过桥键相连。我国资源禀赋呈现“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截止2023年底,我国煤炭储量为2185.7亿吨,而石油、天然气剩余技术开采储量分别为38.51亿吨和6.74万亿立方米,煤炭资源的可靠性与可持续性显著

2025年08月09日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BC电池有望成为光伏技术升级主要方向 多家企业开始布局相关生产线

自 2023 年起,以 TOPCon 为代表的 N 型电池技术逐步成为市场主流。与此同时,XBC 电池凭借其更高的转换效率、更优的弱光性能以及与其他技术路线良好的兼容性,增长势头强劲。预计未来五年,其出货占比将从 2024 年的近 5%提升至 25%以上。

2025年08月07日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全球铟市场持续扩大 中国为最大铟生产国、但尚未形成核心竞争优势

2020年全球铟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到2024年全球铟市场规模达到了4.91亿美元,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35.42%,与全球稀散金属产业市场同步增长。

2025年07月23日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我国动力电池行业市场持续增加 电池技术发展向磷酸铁锂倾斜

目前主流应用的动力电池成组率在60%-70%,磷酸铁锂电池系统能量密度一般在100Wh/kg-160Wh/kg,三元锂离子电池系统在150Wh/kg-200Wh/kg。头部电池企业研发的更高能量密度、更大容量的电芯,及更高成组率的系统,使得在相同体积/重量下的电池包电量不断提高,可以满足市场新需求。

2025年06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