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热泵行业市场现状与下游应用分析:市场恢复增长态势 下游需求将长期向好

一、热泵行业相关概述

热泵是一种充分利用低品位热能的高效节能装置。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中去,但不能自发地沿相反方向进行。热泵的工作原理就是以逆循环方式迫使热量从低温物体流向高温物体的机械装置,它仅消耗少量的逆循环净功,就可以得到较大的供热量,可以有效地把难以应用的低品位热能利用起来达到节能目的。按照低位热源种类,热泵通常可分为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等。

热泵种类较多, 其中空气源热泵的普适性最强。根据低位热源种类区分,热泵可分为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和水源热泵等。上述三种热泵系统使用不同的热源,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整体来看,空气源热泵虽然运行效率不及土壤源热泵和水源热泵,并存在冬季除霜的需求,但其在安装和使用操作方面具备明显优势,应用更为普遍。空气源热泵有效利用了空气热能这一可再生能源,节能效果显著,运行中可以做到零污染。

热泵分类及特点

类别 热源 主要特征
空气源热泵 以室外空气为热源,最具有普适性。 (1)低位热源最为普遍。空气在空间、时间、数量上限制较少,因此空气源热泵机组的安装和使用都较为简单和方便,应用最为普遍。(2)室外侧换热器冬季易结霜,空气源热泵机组一般都具有必要的除霜系统或防霜措施。(3)机组运行有一定噪声。
土壤源热泵 以地下常温土壤或增温岩土为热源。 (1) 相对于地表水和空气,土壤温度全年波动较小,热泵机组运行更加高效、稳定、可靠。(2)热泵机组一般布置在室内,不存在除霜问题,有较好的隔音效果和降噪措施。(3)土壤传热性能欠佳,通常需要较大的传热面积,导致埋管占地面积较大或埋深较深,需考虑埋管对未来土地开发的影响。(4)设计时要进行热平衡计算,采用辅助冷却和加热的方法控制土壤长期温度波动在允许范围内。
水源热泵 以地表或地下水源为热源。 (1) 水体温度相对稳定,波动范围小于空气,热泵机组运行稳定可靠,不存在冬季除霜问题。(2)取水构筑物复杂,较适用于中大规模工程。(3)需要先了解当地水源情况,再确定用水方案。(4)若利用地下水,需结合当地地质情况考虑回灌方式。回灌困难是目前大多数工程遇到的问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类主流热泵优劣势比较

/ 空气源热泵 土壤源热泵 水源热泵
优势 源普遍,随时可得、随需而取,安装和使用简单方便。 热源温度稳定,机组运行高效、稳定和可靠 水体温度稳定,机组运行稳定可靠,不存在冬季除霜问题。
劣势 冬季室外侧换热器易结霜,运行过程有一定噪音。 埋管占地面积较大或深度较深,成本较高,维护难度大;长期使用会造成地温变化,进而导致热泵换热效果下降。 取水构筑物复杂,如果利用地下水则需考虑回灌问题。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行业市及产量规模

随着热泵外销度过爆发期,外销增速或有所放缓,各热泵生产企业将向着内外销并重的方向发展。随着消费者对热泵的接受度持续提升,热泵内销渠道的进一步完善,观研天下认为进入后煤改电新时期的热泵内销市场,即将进入自发增长的新阶段。

近年来我国热泵行业在经历了2020年短暂的低迷后,重新恢复增长态势,2021年市场规模为248.2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为285.43亿元,2023年热泵市场规模达到331.58亿元。具体如下:

近年来我国热泵行业在经历了2020年短暂的低迷后,重新恢复增长态势,2021年市场规模为248.2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为285.43亿元,2023年热泵市场规模达到331.58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下游需求的恢复,以及出口需求的增长,我国热泵产量也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热泵产量达到321.78万台,2022年产量超过400万台,达到422.35万台。

随着下游需求的恢复,以及出口需求的增长,我国热泵产量也保持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热泵产量达到321.78万台,2022年产量超过400万台,达到422.35万台。

资料来源:中国节能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热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国内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中,十分明确提出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规划的出台极大地鼓舞了自主品牌汽车新能源产业的上下游,产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671.6万辆和654.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7.77%和94.26%;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4.2万辆和3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84%和78.89%。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创历史新高。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

数据来源:中汽协,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建筑供暖

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密集度高、用热面积大,集中供热更适合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居民用热。集中供热具备节约燃料、减轻大气污染、节省用地、提高供热质量、低噪音、少扰民、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故障率低等多种优势。

受益于国家政策和财政补贴支持、基建投资力度加大、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城镇化加速、社会消费升级和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等,全国用热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我国集中供暖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供热面积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达约137.8亿平方米,较2021年增长约6.9亿平方米,增长率约5.2%;其中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为111.25亿平方米,县城集中供热面积为20.86亿平方米,建制镇、乡、镇乡级特殊区域共约5.69亿平方米。

受益于国家政策和财政补贴支持、基建投资力度加大、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城镇化加速、社会消费升级和节能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等,全国用热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我国集中供暖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供热面积持续增长。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达约137.8亿平方米,较2021年增长约6.9亿平方米,增长率约5.2%;其中城市集中供热面积为111.25亿平方米,县城集中供热面积为20.86亿平方米,建制镇、乡、镇乡级特殊区域共约5.69亿平方米。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随着供热面积面积不断增长,我国供热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6-2021年我国集中供热总量由35.95亿吉焦增长至42.59亿吉焦。

随着供热面积面积不断增长,我国供热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6-2021年我国集中供热总量由35.95亿吉焦增长至42.59亿吉焦。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由于集中供暖行业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众多供暖企业的业务布局主要集中在部分省市,而占全国供暖市场份额的比重偏低。因此,全国集中供暖行业整体市场格局分散,行业集中度低,尚未存在行业龙头。根据供热面积口径测算,2021年国内部分重点企业如惠天热电、华通热力、京能电力、哈投股份、中原环保、大连热电占据全国集中供暖行业市场分额分别为0.76%、0.34%、1.71%、0.41%、0.06%、0.17%。

3、农业温室

温室大棚粮食种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技术不断发展和延伸,简易的温室大棚现在已经转变成了一个精准控制环境的种植空间,农民可以依靠它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利润,随着温室大棚种植趋势的持续增长,这样的温室大棚技术很快会被各地的新农人复制。

建造好温室温室后,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在里面装满农作物,然后等待它们生长。现在,通过专门建造的热电联产 (CHP) 系统,现场产生的热量可以转化为能量,用于出售、储存或用于为温室内的技术提供动力。这不仅可以节省大量能源,还可以帮助改善生长环境并提供一致的作物。

4、光伏+热泵

2022年,我国光伏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产业智能制造和现代化水平,全年整体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势头,有力支撑“碳达峰碳中和”顺利推进。根据行业规范公告企业信息和行业协会测算,2022年全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GW、318GW、288.7GW,同比增长均超过55%。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

2022年国内主流企业P型PERC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2%;N型TOPCon电池初具量产规模,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5%;HJT电池量产速度加快,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创造26.81%的世界新纪录,钙钛矿及叠层电池研发及中试取得新突破。

整体来看,随着热泵技术不断成熟,其节能优势在各领域得到验证,应用领域持续拓宽。光伏热泵、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烘干等领域行业空间广阔、前景较好,伴随热泵在相关场景渗透率持续提升、需求长期向好。

(1)“光伏+热泵”产品类型多样化,助力热泵市场快速打开。光伏热泵即能够实现光伏电站、空气能热泵适配组合,光伏电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补充空气能热泵所需的电力,空气能热泵消耗电能进行供暖,光伏发电量基本覆盖热泵耗电量,从而实现清洁取暖和能源投资的双重目标。同时欧洲如丹麦等国家热泵租赁业务兴起,热泵租赁与融资租赁业务类型较为相似,热泵使用者可以根据合同在相应的时间内支付供暖和产品费用,能够实现减少用户安装问题及节约热泵前期开发成本,从而快速打开热泵销售市场。

(2)热泵应用于新能源车热管理系统,大幅提升新能源车整体续航水平。据新浪汽车发起的续航比赛,模拟正常冬季用车环境下搭载热泵技术的电动车每 100km 实测耗电量较之其他电动汽车降低 10%以上,节电效果显著。随着消费者对经济性及续航里程需求的提高,热泵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的升级趋势之一,比亚迪海豚、大众 ID.3、特斯拉 Model Y 等新能源车已经配备热泵空调。

(3)热泵节能优势显著,有望在烘干领域进一步发展。2020 年工业干燥能耗占我国国民经济总能耗 12%左右,涵盖农业、食品、化工、制陶业、医药、矿产加工、制浆造纸、木材加工等众多行业。热泵烘干机热效率高达 400%,较传统干燥方式热效率 40%,节能效率达 90%,此前受限于成本较高、发展较慢、热泵烘干市场较小,长期来看受益于节能优势,热泵有望在烘干市场获得长足发展。热泵家用干燥场景亦逐步拓宽,热泵干衣机因烘干温度较低(60-70℃)减少对衣物的损伤、且用电量仅为普通冷凝干衣机的50%,成为南方潮湿多雨气候下的新宠。(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我国燃气轮机行业:重要性与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企业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受益于制造技术突破、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以及进口替代加速,近年来我国燃气轮机产量快速增长,由2020 年的2455台套上升至 2024 年的 3613台套。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生产能力。部分龙头企业如东方电气、上海电气等,在重型燃气轮机制造领域持续投入,新建或扩建生产线

2025年10月23日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绿色化、智能化成核心方向

我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受船舶工业复苏、新能源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需求释放等因素驱动,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2024年中国船用电缆行业市场规模40.65亿元人民币,2025年上半年达到了18.4亿元。

2025年10月04日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AI数据中心产业飞速发展,全球燃气轮机景气度上行 燃气轮机调峰优势明显,装机规模不断增长

我国燃气轮机需求较为旺盛,近年来在运营的燃气轮机较多,例如天津华电军粮 城电厂项目、四川能投广元燃机工程项目等,供应商主要来自西门子、GE、上海电气、 哈尔滨电气、东方汽轮机等等。未来随着国产化持续推进,有望支撑中国气电占比提升。

2025年10月01日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我国政策高度重视深海战略资源,高端装备成深海科技发展基石

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

2025年09月29日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产量稳增 出口市场已打开 国际认同度提升下出口前景广阔

其中由于非公路宽体自卸车是主要根据矿山、水利水电工程等特定工况条件设计专门用于该等工况的产品,市场总量增长中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增长速度将明显高于其他自卸类产品增长速度。根据数据,2024年我国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达到125.65亿元,同比下降3.37%,2025年上半年国内非公路宽体自卸车市场规模约为63.27亿

2025年09月17日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我国矿山开发装备行业正处于成长扩张期 资源向龙头聚拢 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随着中小矿山整合的趋势不断推进,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大量围绕小微型矿山展开竞争、同质化严重的低端内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挤压,通过技术积累竞争胜出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等方面优势越来越突出,资源进一步向龙头聚拢,强者恒强效应凸显。

2025年09月16日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燃气轮机行业:国内微、轻型燃气轮机已实现自主化 重型领域国产替代空间大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清洁能源的崛起,燃气轮机以其高效、环保、灵活的特点,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电力行业,燃气轮机作为发电、调峰和备用电源的重要设备,其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2025年09月15日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半导体核心设备——光刻机,行业国产替代势在必行

根据SEMI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为1090亿美元,从细分产品来看,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为半导体设备主要核心设备,市场占比均在20%以上。其中,光刻机为市场占比最高品类,光刻机的占比达24%,并且随芯片制程迭代,这一占比还在持续提高。

2025年09月08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