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煤炭流通市场规模将持续变大 且行业也将面临转型升级

一、行业相关定义

煤炭流通是处于煤炭开采与煤炭消费(主要是发电、建材、造纸、冶金、化 工等工业领域)之间的服务业务。煤炭流通企业采购上游煤炭生产企业或贸易商 的煤炭,经过配煤、仓储、运输等多个环节将货物销售给下游电厂、建材、造纸、 冶金、化工等终端企业或其他煤炭贸易商等客户。

二、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消费能源,约占我国能源消耗的 50%。经济发展是我国煤炭需求的主要驱动力,煤炭也是我国 GDP 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撑。煤炭流通行业服务于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因此煤炭流通管理行业与煤炭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2022 年,国际能源局势错综复杂,受俄乌冲突、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市场出现明显能源供应短缺,煤炭品类作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需求显著增加,煤炭流通行业市场规模也随之增长。

近年来我国煤炭流通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先降后升的形势,2018-2020年由于去产能和疫情因素导致煤炭流通市场规模下降,2021年开始煤炭流通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反弹回升,2022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31万亿元。

近年来我国煤炭流通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先降后升的形势,2018-2020年由于去产能和疫情因素导致煤炭流通市场规模下降,2021年开始煤炭流通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反弹回升,2022年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31万亿元。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供应情况

我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产能结构持续优化,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战略整合的优势将不断显现,晋陕蒙原煤产量保持高位的同时,新疆地区原煤产量也将延续增长态势。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由于俄乌战争导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我国加大了煤炭开采,2022年我国原煤产量已经达到45.59亿吨,同比增长10.5%。

我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产能结构持续优化,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战略整合的优势将不断显现,晋陕蒙原煤产量保持高位的同时,新疆地区原煤产量也将延续增长态势。近年来我国煤炭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由于俄乌战争导致全球能源供应紧张,我国加大了煤炭开采,2022年我国原煤产量已经达到45.59亿吨,同比增长10.5%。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需求情况

2021年开始我国煤炭消费量开始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已经达到44.81亿吨。具体如下:

2021年开始我国煤炭消费量开始快速增长,2022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已经达到44.81亿吨。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行业细分市场分析

1、平仓交易模式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煤炭流通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研究报告(2024-2031年)》显示,平仓交易模式是指煤炭流通企业向上游企业采购煤炭后,上游供应商将煤炭运输至北方港口或其他指定港口,货权转移至煤炭流通企业公司。煤炭流通企业获得货权后,客户一般前往相应港口对该批煤炭进行自提,完成货物交割。

2022年我国煤炭流通行业平仓交易模式市场规模为3.21万亿元。具体如下:

2022年我国煤炭流通行业平仓交易模式市场规模为3.21万亿元。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终端配送模式

终端配送模式是指煤炭流通企业向上游企业采购煤炭后,上游供应商将煤炭运输至北方港口或其他指定港口,货权转移至公司。公司获得货权后,利用自身物流管理机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配送。公司相关业务单元告知物流管理部门安排物流运输,将煤炭从相关港口运输至客户指定港口、客户厂区等其他客户指定的区域,与客户完成货物交割。

终端配送模式是指煤炭流通企业向上游企业采购煤炭后,上游供应商将煤炭运输至北方港口或其他指定港口,货权转移至公司。公司获得货权后,利用自身物流管理机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配送。公司相关业务单元告知物流管理部门安排物流运输,将煤炭从相关港口运输至客户指定港口、客户厂区等其他客户指定的区域,与客户完成货物交割。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行业市场机会分析

(一)煤炭仍是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立足能源资源禀赋,稳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必须遵循“富煤、贫油、少气”的客观规律,必须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能源国情,坚持先立后破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在较长时期内仍是我国的主体能源,煤炭仍是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十四五”能源规划首要强调“增强能源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并着重提及“加强煤炭安全托底保障”。

(二)煤炭在能源供应体系的支柱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在“双碳”及能源安全双重背景下,防止“运动式减碳”“退煤和煤电”“冲高峰”成为各项政策落实的重点。对于煤炭保供稳价,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成熟的政策机制,电煤中长协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煤炭行业优质产能体系加快构建、煤炭供应结构全面调整、长协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调峰消纳能力稳步提升,实现了能源供应体系中支柱产业的重要保障作用。

(三)2022 年,国际能源局势错综复杂,受俄乌冲突、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全球市场出现明显能源供应短缺,煤炭品类作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的“压舱石”,受国际能源形势变化影响,需求显著增加。国际能源署预计 2022 年全球煤炭消费量首次超 80 亿吨,较上年增长 1.2%,全球煤炭产量 83.2 亿吨,较上年增长 5.4%,其中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等主要产煤国产量实现增长。

随着我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关系,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和消费国,现代供应链企业在整合全球大宗商品资源、提升供应链效率、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性已日益凸显,优质供应链服务的价值显著提升,未来现代供应链企业将持续改革升级,服务全球化已成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市场规模将持续变大

一方面是国内煤炭需求进一步提升,拉动煤炭流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由于政策引导,煤炭开采呈现逐渐西移的局面,煤炭的分布以及运输距离的变化,流通市场的规模会越来越大。

2行业面临转型升级

传统的煤炭流通服务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大多从事单一业务,缺乏综合服务能力。随着流通市场规模逐渐变大,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必须实现转型升级,从单一运输、仓储等业务转型成多元化供应链综合服务,并向信息平台、投融资支持等增值服务方向发展延伸。

3煤炭运输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

在国内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时期,为降低流通成本、保护环境,政策指导运输方式由公路为主转向以铁路、水运运输为主,公转铁、公转水的运输方式逐渐普及。按照国家煤炭流通发展规划,将加快铁路、水运通道及集疏运系统建设,完善铁路直达和铁水联运流通通道网络,增强煤炭运输能力,减少煤炭公路长距离调运。

4保供稳价政策显实效

随着政策组合拳的强力出击,全国上下全力贯彻执行。国家能源主管部门优化调整煤矿产能置换政策,加快实施“十四五”煤炭规划,全力以赴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产煤大省持续推进省内煤炭产能释放,同时各省不断加强煤炭价格核查工作。在政策的持续发力作用下,煤炭保供稳价政策逐步发挥实效。

六、行业规模发展预测

1、市场规模

从目前煤炭产业市场来看,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煤炭流通这个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给煤炭物流企业带了更大的机会和挑战。随着国民经济和工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未来的煤炭物流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运输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同时为更好服务于现代化工业企业需求,煤炭物流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预计2023-2030年我国煤炭流通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44亿元。

从目前煤炭产业市场来看,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煤炭流通这个市场规模越来越大,给煤炭物流企业带了更大的机会和挑战。随着国民经济和工业发展进一步提升,未来的煤炭物流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运输结构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同时为更好服务于现代化工业企业需求,煤炭物流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预计2023-2030年我国煤炭流通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44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产量预测

长期以来,我国以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为首要任务,煤炭作为基础能源行业之一,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型行业。近年来。为保证能源供应稳定,我国进一步增加了煤炭产能,释放煤炭产量,煤炭供应保持稳定增长。预计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未来煤炭产量将顺应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增长态势,具体如下:

长期以来,我国以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为首要任务,煤炭作为基础能源行业之一,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型行业。近年来。为保证能源供应稳定,我国进一步增加了煤炭产能,释放煤炭产量,煤炭供应保持稳定增长。预计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未来煤炭产量将顺应我国经济发展,保持增长态势,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3、消费量预测

煤炭消费量和国际宏观经济波动以及相关下游行业发展息息相关。预计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煤炭消费量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消费量有望达到60.61亿吨。具体如下:

煤炭消费量和国际宏观经济波动以及相关下游行业发展息息相关。预计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煤炭消费量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30年消费量有望达到60.61亿吨。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WWTQ)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球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浪潮下 中国锂电池行业需求市场空间广阔

全球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浪潮下 中国锂电池行业需求市场空间广阔

2024年全球锂电池产能突破4.5TWh,其中中国产能占比高达62%,总产量达到1170GWh,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其中,消费型、储能型和动力型锂电池产量分别为84GWh、260GWh、826GWh。

2025年10月28日
生物燃料减排特性突出,助力国内废弃食用油回收

生物燃料减排特性突出,助力国内废弃食用油回收

在全球各地区生物柴油消费量的市场份额中,欧盟以39.4%的份额位居首位,美国紧随其后,占比20.6%。印尼和巴西分别占据13.8%和12.5%的市场份额,中国的生物柴油消费量相对较低,仅占1.5%,其他地区的市场份额则为12.2%。

2025年10月21日
固态电池负极材料技术迭代,锂金属负极为长期技术演进方向

固态电池负极材料技术迭代,锂金属负极为长期技术演进方向

固态电池解决液态电池痛点,成为最有前景的电池新技术。根据《固态电池研究及发展现状》(洪月琼等,2023),固态电池因有望解决目前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低和安全隐患两大痛点,成为最有前景的电池系统。固态电池具备能量密度高、安全、循环寿命长和应用温度范围宽等优势。

2025年10月01日
我国天然气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行业盈利受宏观经济政环境影响较大

我国天然气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行业盈利受宏观经济政环境影响较大

根据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1月23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进口煤炭5.4亿吨,同比增长14.4%;进口原油5.5亿吨,同比下降1.9%,但对外依存度仍高达70%以上;进口天然气1.3亿吨,同比增长9.9%,对外依存度高达40%以上且有进一步上升态势。

2025年09月22日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电化学储能逐渐成为储能主要形式,AI数据中心亦将驱动储能行业进一步发展

考虑配储功率为 1:1 及配储时长在 3-4 小时之间,预计每 100MW 的数据中心建设有望带动 450-800MWh 的储能需求。未来数据中心储能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 2027 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需求将突破 69GWh,到 2030 年储能需求将增长至 300GWh。

2025年09月04日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领域碳酸锂市场需求前景向好

锂云母端受高成本压力及环保问题的影响,叠加江西地区高品位锂云母供应偏紧,产量增速放缓,同比增加17%;盐湖端凭借其成本优势持续放量,同比增加37%;回收端因当前废旧电池地区资源错配所造成的原料结构性短缺,导致产能无法高效利用,叠加利润亏损压力下,24年产量同比下滑19%,仅占比10%。

2025年08月18日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我国正大力发展新型储能 产业已进入高速增长期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全年新增新型储能装机4237万千瓦/1.01亿千瓦时。全国新型储能平均储能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十四五”以来储能时长呈上升趋势。

2025年08月15日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全球钾资源区域供需错配,中国进口依赖显著

氯化钾是复合肥及多种钾盐的直接原料,其中用于复合肥生产占比最高,达47.5%,用于生产硫酸钾、硝酸钾、氢氧化钾等占比39.5%,直接施用占比较低,仅8%。

2025年08月15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