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大数据技术时代对数据治理服务需求快速增长

一、数据开放时代为数据治理行业提供了充分的市场空间

大数据与各产业广泛融合,工业大数据、金融大数据、医疗大数据、农业大数据等日渐成熟,支撑各产业优化升级;大数据企业快速成长,培育和发展了一批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政府数据大量开放共享,有效提升政府服务能力,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十三五”时期,我国大数据产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2015-2020年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超过25%。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工信部

“十四五”期间,国内数字价值将不断得到释放,数据共享和流通将更加规范、数据安全会进一步得到保障,核心技术竞争力逐步形成。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仍将保持25%左右。

国内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数据要素等不断驱动数据治理市场的增长。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不仅仅是数据量的爆发式增长,更重要是如何管理好、治理好、利用好这些数据。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大数据驱动的数据应用建设逐渐涌现,基于大数据增强数据管理诉求日益强烈。国内数据资源规模快速增长,2022年中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 22.7%,全球占比达 10.5%,位居世界第二。

资料来源:通信院,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各地积极探索数据治理,地方数字生态发展存在一定差距

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天津、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10名。这些地区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整体部署和统筹推进,制定实施本地区数字化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持续巩固数字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培育引进创新力量,积极运用数字思维、数字技术推进政府体制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优化变革,不断丰富数字社会惠民为民服务,深入推进区域数字化转型发展,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数据治理地区政策热力图(截止20238月)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城市群数字经济实力稳步增长,三个城市群是我们国家三大科技创新高地,集聚众多科技创新中心,但三大城市群的创新侧重点又存在不同。

我国数据治理重点省份相关政策分析

时间 地区 政策 具体内容
2023.7 北京市 《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 形成一批先行先试的数据制度、政策和标准。推动建立供需高效匹配的多层次数据交易市场,充分挖掘数据资产价值,打造数据要素配置枢纽高地。促进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发展和国际交流合作,形成一批数据赋能的创新应用场景,培育一批数据要素型领军企业。力争到2030年,北京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基本完成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工作,形成数据服务产业集聚区。实施意见重点围绕数据产权制度、数据收益分配、数据资产登记评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流通设施建设、数据要素产业创新等方面探索加快发展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数字经济。
2021.6 天津市 《天津市加快数字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提出,培育数据要素市场,释放数据要素潜在新价值。完善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健全数据要素生产、确权、流通、应用、收益分配机制,构建具有活力的数据运营服务生态,制定数据交易管理办法,完善数据资源确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健全数据要素市场监管体系,推进数据依法有序流动。构建社会数据市场化运营机制:建立“部门间”数据共享、“政企间”数据开放、“企企间”数据融通的数据要素流通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成立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探索多种形式的数据交易模式,扶持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型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据企业集群,形成立足天津、面向京津冀的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市场。
2023.8 上海市 《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 到2025年,上海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地位基本确立;数据要素产业动能全面释放,数据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引育1000家数商企业;建成数链融合应用超级节点,形成1000个高质量数据集,打造1000个品牌数据产品,选树20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标杆;数据要素发展生态整体跃升,网络和数据安全体系不断健全,国际交流合作全面深化。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提出了七方面23条具体举措,拟进一步释放数字红利,提升数字经济质量。其中,提升上海数据交易所能级位居“23条”之首,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2021.8 江苏省 《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加速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突出数据的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地位,加大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深化数据应用创新,探索数据资源流通交易,加强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加速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进程,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2022.11 浙江省 《浙江省推进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试点方案》 提出,到2022年底,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协同推进机制基本建立;省级产业数据仓、11个市级产业数据仓、16个行业数据仓基本建成;产业大脑能力中心上线试运行,累计上架500个以上数据产品和3000个以上能力组件。到2023年底,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加快推进,初步建立产业数据流通运营机制和标准规范,产业数据仓体系架构更加完善。产业大脑能力中心累计上架1000个以上数据产品和10000个以上能力组件。到2025年底,形成数字基础设施领先、数据基础制度健全、数据资源体系完善、数据产品供给丰富、能力输出高效、生态体系良好的产业数据价值化改革浙江范式,助力打造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区。
2021.12 福建省 《福建省“十四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 推动数据资源交易流通。建立统一有序的数据交易机制,围绕数据权属、定价和交易,探索建立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数据流通交易规则,营造数据要素流通良好生态。适时设立东南大数据交易中心,推进数据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健全数据要素交易信息披露制度,鼓励数据资源合规交易、有序流通、高效利用。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探索建立更具弹性的数据要素发展监管制度,构建多元共治的数据要素市场治理体系。完善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行业管理、安全管理等数据要素市场监管体系,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行为。
2021.7 广东省 《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 明确了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五大类主要任务:一是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创新公共数据运营模式,健全公共数据管理机制,完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探索公共数据资产化管理,强化政府内部数据共享,扩大公共数据有序开放,深化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二是激发社会数据资源活力。加快数字经济领域立法,推进产业领域数字化发展,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数据产业创新生态。三是加强数据资源汇聚融合与创新应用。统筹构建先进算力和数据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政务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粤治慧”平台建设,推进重点领域数据创新应用,健全数据融合应用管理制度和标准。四是促进数据交易流通。加快数据交易场所及配套机构建设,完善数据流通制度,强化数据交易监管,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据有序流通,推动深圳先行示范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五是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和隐私保护制度,健全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完善数据安全技术体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三、政务领域数字治理服务效能显著增强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数据治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2023-2030年)》显示,近年来,数据开放浪潮席卷而来,金融、电信、政务等重点行业用户加快数据共享、提升数据开放应用的需求快速凸显,为国内厂商在数据治理、数据共享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国产品牌份额增长趋势明显。

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是数字中国建设的“两大基础”,大数据平台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关键能力,支撑政务服务、东西部算力协同,一直保持较高的年复合增长率;同时,通过数据治理加快数据的汇聚融合,形成的高质量、高价值数据是数据资源体系的核心。2022年中国政务数据治理市场规模达47.5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19.65%,处于稳步增长阶段。

资料来源:IDC,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2年从政府子行业投资比例上来看,省、市、区县级数字政府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投资最大,占数字政府大数据管理平台投资的68%,其中省级平台占25%,市级平台占25%,区县级平台占18%,部委和直属机构中公共安全的投资最大,占9%,其次是交通、司法、水利等。

资料来源:IDC,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从中国数字政府数据治理的市场空间来看,当前的数据治理主要集中在省、市和区县的数据资源管理局(大数据局),是由于数据汇聚产生的治理需求,被称为中心治理,占2022年中国数字政府数据治理市场项目投入的86%;部委及直属机构的数据治理称之为源头治理,占2022年中国数字政府数据治理投资的14%。

资料来源:IDC,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四、数据治理与AI应用融合,厂商参与更加丰富多元

数据规模的指数级增长给数据治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传统人工方式做数据的清洗、分辨与调优使治理工作耗时冗长,带来高昂的人力成本,且愈发难以满足智能应用对数据在规模量与质量的高要求,传统的人工数据治理工作已变得捉襟见肘。如今,人工智能和RPA等技术手段已被逐渐应用于数据治理的模型管理、质量管理、资产管理、元数据管理等模块,最终实现数据系统的“自治与自我进化”。

受数据平台服务、数据治理服务和AI应用建设的需求推动影响,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2022年国内AI数字治理市场规模达到60亿元,2020-2022年CAGR= 34.84%。从发展曲线来看,中国数据治理与面向人工智能的数据治理市场规模增长均处于良性区间,共同巩固相关治理产业生态圈的向好形势。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cyy)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电竞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产业链发展逐渐繁荣和完善

我国电竞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产业链发展逐渐繁荣和完善

2023年以来,游戏产业规模企稳回升,内容质量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提速,海外市场持续开拓,为优化文化供给、促进科技创新应用、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2024 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 3246亿元。

2025年08月25日
中国AI智能体行业元年来临 行业正从“技术验证”向“场景深耕”转型

中国AI智能体行业元年来临 行业正从“技术验证”向“场景深耕”转型

根据Research and Market预测,全球智能体市场规模将从 2024 年的 51 亿美元飙升至 2030 年的 471 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4.8%,中国是核心增长引擎之一。

2025年08月21日
算力需求与双碳目标共举 液冷技术方案有望加速渗透

算力需求与双碳目标共举 液冷技术方案有望加速渗透

冷板式液冷技术占据当前国内主要市场,具有较高兼容性、可靠性。冷板式液冷技术较早引入中国市场,具有10年以上的技术积累,目前在三种主流液冷技术中成熟度最高、应用范围最广。当前我国冷板式液冷市场占比高达65%,而浸没式液冷和喷淋式液冷市场占比分别为34%和1%。

2025年08月07日
稳定币市场快速发展 跨境结算潜力替代空间巨大

稳定币市场快速发展 跨境结算潜力替代空间巨大

截至北京时间2025年7月4日10:00,全球稳定币总市值达到2644亿美元,其中美元稳定币市占率超过97%。目前最主要的美元稳定币是Tether公司发行的USDT(泰达币)和Circle公司发行的USDC,两者背后依托的是美元信用,历年来基本占据稳定币市场90%以上的份额。

2025年08月06日
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  AI+游戏趋势明朗 应用空间广阔

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 AI+游戏趋势明朗 应用空间广阔

我国游戏产业生态持续优化,国内游戏市场规模稳中有增。一方面,政策扶持力度加大,游戏版号稳定发放,进口版号发放频率提升。另一方面,多款长青产品运营平稳,数款新游凭借精良制作与玩法创新收获高热度与好口碑,游戏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助力文化传播、激发科技创新等方面凸显出积极的社会价值。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出版工作委员

2025年07月02日
我国eCall即将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车联网安全需求亦将驱动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

我国eCall即将进入全面普及阶段 车联网安全需求亦将驱动行业渗透率快速提升

伴随我国 eCall 强制性国家标准逐步落地,“车与 X+eCall”将持续为自动驾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自动驾驶是实现无人驾驶终极形态的必经阶段,按照技术发展程度可以分为 L0(应急辅助)、L1(部分驾驶辅助)、L2(组合驾驶辅助)、L3(有条件自动驾驶)、L4(高度自动驾驶)、L5(完全自动驾驶)五级。

2025年06月17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