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青少年近视防控政策频出,民营眼科医院有望填补眼科医疗资源不均衡难题

我国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持续扩大,青少年近视防控被重视

眼科医疗服务指针对眼部及眼科疾病而进行的预防或诊治用途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的提供者是医生等医务人员,场所为医院,提供的服务包含诊断、处方开具、手术以及验光配镜等。

按照临床常见眼科疾病分类,目前常见的眼科疾病及治疗方式为,1)屈光不正:常见治疗手段包括屈光手术(角膜、眼内屈光手术等)和医学视光(框架镜、角膜接触镜等);2)白内障:常见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和药物治疗(部分滴眼液等);3)其他眼科疾病:包括青光眼、眼底病及干眼。

眼科疾病主要治疗方式

眼科疾病

常用治疗手段

治疗目标

屈光不正

屈光手术(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屈光手术矫正老视等)

治愈

医学视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等)

控制

白内障

手术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等)

治愈

药物治疗(部分滴眼液等)

延缓

青光眼

药物治疗(缩瞳剂、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α-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前列腺素衍生物、碳酸酐酶抑制剂、高渗剂等)

控制

激光治疗(Nd:YAG 激光虹膜切开术、氩激光或半导体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等)

控制

手术治疗(周边虹膜切除术、小梁切除术、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睫状体冷凝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等)

控制

眼底病

药物治疗(玻璃体内注射抗 VEGF 药物等)

改善或挽救视力

激光治疗(激光光凝、经瞳温热疗法、光动力疗法等)

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等)

干眼

非药物治疗(眼睑清洁、热敷及睑板腺按摩等物理疗法、湿房镜及硅胶眼罩、软性角膜接触镜、泪小点栓塞等)

改善

药物治疗(人工泪液替代、口服药物局部抗炎与免疫抑制治疗)

手术治疗(自体颌下腺移植等)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比于公立医院眼科,民营眼科医院的针对性强,且往往拥有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良好的就医环境,让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民营眼科医院就诊。加之民营眼科医院运营模式可复制性强,在过去的几年间,中国民营眼科医院发展更为迅猛。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民营眼科医院在人才培养、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上的优势,中国民营眼科医院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资料来源: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十三五”时期,各地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2021年4月,教育部等15个单位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为积极应对疫情影响,持续加强近视防控。2022年1月,国家卫健委印发《“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再次提出提升近视防控和矫治水平。

青少年近视防控相关政策

日期 政策名称 部门 相关内容
2018.8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 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 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以上;到2030年,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
2020.11 《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系列手册》 卫健委 针对幼儿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等不同学龄阶段近视防控提出专业建议。
2021.6 《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 教育部 明确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要点,着力提高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改进率和近视防控知识知晓率
2021.6 《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规范(试行)》 卫健委 0~6岁儿童眼保健及视力检查服务主要由具备相应服务能力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及其他具备条件的县级医疗机构提供,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眼病筛查及视力评估、健康指导、转诊服务和登记儿童眼健康档案信息等。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具备条件的县级医疗机构接收转诊儿童,开展专项检查、视力复筛和复查、眼病诊疗、转诊服务和登记儿童眼健康档案信息等。
2021.10 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2021—2025年) 卫健委 扎实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服务,人群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022.1 《“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 卫健委 到202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1、0-6岁儿童每年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达到90%以上,儿童青少年眼健康整体水平不断提升;2、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不断提高,高度近视导致的视觉损伤人数逐步减少3、全国CSR达到3500以上,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不断提高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眼科医疗资源不均衡,民营眼科扩张更为容易

中国眼科资源分布显著不均,眼科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东部地区的眼科病床密度显著高于中西部省份。由于经济发达省份整体财政收入较高,因此在医院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医保结算额度两方面都有充足的财政支持,使得沿海经济发达省市医院的眼科硬件设施更为先进,患者得到的诊疗服务水平也更高。另一方面,各大医学高校也主要集中于东南发达省市,因此在眼科人才培养角度东南沿海省市也更具优势。按照单位面积(每平方千米)眼科病床数量比较,上海市、北京市以及天津市的眼科病床数量处于全国前列,眼科诊疗资源较为丰富。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民营眼科医院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从竞争格局来看,公立医院当中,知名度较高的有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1)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是中国排名第一的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其最早可追溯至1835年的眼科医局,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于2001年正式更为现名。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其中,角膜病专科、青光眼专科、白内障专科是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人才方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现有200多名专业眼科医生,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83名。其中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二级教授5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名,中组部引进人才6名。1978年以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共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项、863计划课题5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等多个奖项,是中国综合实力最为突出的综合性眼科中心。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始建于1886年,是一家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其眼科是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专科、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人才方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拥有现拥有专业技术人员47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35人。中心成立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1项,组建成立了“国家眼科创新药物研究与评估中心”以及“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设备工程研究中心”,是国内领先的以临床眼科以及工程技术研究相结合的研究中心。

(3)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创办于1952年,创办时名为上海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2000年更为现名,是一家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眼耳鼻喉专科医院。其眼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重点学科。眼科在职医师总人数175人,博士生导师16名,硕士生导师25名,其中包括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候任主任委员1名,上海领军人才4名。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科医院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卫生部及上海市等各级科研项目数十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医学科技等十余奖项,是中国重要的疑难眼病诊治中心。

在民营医院阵营,眼科专科医院竞争激烈,其中爱尔眼科是全国知名连锁眼科医院集团。

1)爱尔眼科

根据爱尔眼科官网及公开信息,截至2022年6月30日,爱尔眼科已在中国建立700余家眼科医疗机构,并在欧美及东南亚拥有医疗服务机构网点。2021年,爱尔眼科(包括上市公司持有的境内174家医院及118家门诊部)旗下医院共完成了约1,019.61万余人次的诊疗,共进行了81.73万余台手术,创造了150.01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同时,爱尔眼科拥有上万名医疗人员,专家和医生团队包括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博士后、留学欧美的学者以及临床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

(2)普瑞眼科

普瑞眼科成立于2005年,截至2022年6月30日,在全国建立了约23家大型眼科医院及3家眼科门诊部。凭借大量的专业化人才,普瑞眼科医院旗下医院已具备眼科全科诊疗的能力,曾被国家卫计委授予“消除白内障防盲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被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等机构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授予银奖,被所在省评为“省诚信民营医院”,被当地市政府连续多年评为“先进民营医院”、“十佳民营医院”,或“质量、维权诚信企业”、“市卫生先进单位”等,并被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的“百万白内障复明工程”定为指定医院。

眼科是依赖影像学检查和眼科设备进行手术和治疗的学科,常见的眼科设备包括眼科检查设备、验光设备、激光治疗设备、准分子激光手术系统等,单一设备的采购价格在几十万元至百万元之间,蔡司全飞秒设备价格上千万,整体单家眼科医院固定投资总价可能在1000万-3000万。由于设备相对昂贵,医生脱离民营眼科医院自主开店的可能性较小;同时相对其他科室亿元级别的单院投入,千万级别的单院投入,不会对民营眼科医院形成太大的资金压力,易于连锁扩张。

资料来源: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Y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国产替代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国产企业正积极布局与突破

基因测序仪行业作为基因检测行业增长速度较快的细分领域,是精准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基因测序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因测序临床应用的推广和个性化医疗的需求增加,基因测序仪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前景广阔。2024年我国基因测序仪行业市场规模为48.28亿元

2025年06月27日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我国互联网+艾灸制品市场不断扩容 社交媒体和直播已成行业重要网销渠道

常见的艾灸制品种类较多,有艾绒、艾条、艾叶护垫、肩颈宝、艾叶坐垫、驱蚊香囊、艾叶精油等等。但产业“散、小、乱”特征依然明显,由于艾灸制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从业门槛较低,管理方面集中度不高。2024年中国互联网+艾条产量约为7.40万吨

2025年06月25日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我国白癜风药物行业:多样化治疗需求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国内企业处于研发阶段

从市场规模来看,截至2024年,生物制剂市场规模为6.88亿元。随着研发进展和审批加速,生物制剂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其凭借高度特异性和强大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尤其是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

2025年06月18日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大众养生意识觉醒 我国艾灸行业需求规模持续增长 消费者偏好100元内产品与服务

艾灸主要应用于医疗、美容、养生保健行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艾灸在健康医疗和美容领域消费成为热点。近年来,我国艾灸行业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495.70亿元增长至914.20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6.53%。

2025年06月16日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上海市首发政策支持新型康复辅具 未来我国新型康复辅具市场规模有望扩大十倍

2025年5月27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培育市场主体。其中提到“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集成应用研究,鼓励我市研发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康复训练设备等重点

2025年05月30日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我国安宫牛黄丸行业处于量价提升状态 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占据大部分市场

随着安宫牛黄丸的产品放量,以及中药材涨价带来的产品提价,近年来安宫牛黄丸的市场处于量价提升的状态,市场增长迅速,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7.1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59.69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21.75%。在未来,随着产品需求的打开,以及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形下,安宫牛黄丸市场规模有望保持增长。

2025年05月28日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我国艾草行业拥有广阔成长空间 但目前整体呈现 “小而散、管理乱” 局面

近年来我国艾草产量不断增长,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鲜艾草产量已经达到25.9万吨;干艾草产量则达到15.25万吨。

2025年05月28日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疾病治疗领域潜力渐显 国内干细胞创新药迎来政策重大利好

在国家和各地方鼓励干细胞产业发展的同时,CDE从2020年开始到目前,出台了大量的配套干细胞药物的技术指南,从干细胞药物临床前药学研究指南、临床研究指南、甚至聚焦干细胞具体适应症临床研究指南,给药企指明了干细胞药物申报途径及标准。

2025年05月23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