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新能源汽车、储能、人形机器人将带来碳酸锂需求的星辰大海 行业长期空间打开

一、碳酸锂行业概述及产业链介绍

碳酸锂是锂产业链的中游产品,也是锂产业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纯度与化学指标分类,碳酸锂可分为工业级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和高纯级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的含量是99.5%,工业级碳酸锂的含量是99%。在全球碳酸锂的细分市场中,2021年电池级碳酸锂的市场产量占比最高,约为52.1%;其次是工业级碳酸锂占比约为42.4%,其他细分市场占比相对较低。

碳酸锂上游端主要是使用原料制造碳酸锂,生产碳酸锂的主要原料有锂辉石、锂云母及卤水,主要辅料有硫酸、碳酸钙、纯碱等,除了主产品碳酸锂外,其他主要复产物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钡、石灰石渣等。

碳酸锂下游主要用于各类锂电池正极材料制备及电解液生产,终端产品主要是新能源汽车、两轮车、3C电子及储能等。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二、新能源汽车、储能、人形机器人高速发展提供广阔碳酸锂市场

碳酸锂下游需求主要来自锂电池正极材料,以碳酸锂为主要原料的电池具有能量比较高、使用寿命长、额定电压高、具备高功率承受力、自放电率很低、重量轻、高低温适应性强、绿色环保的优势,是目前锂电池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性价比最高、综合性能最优的电池,相比其他种类的电池优势明显,是未来5年增长最快的正极材料。碳酸锂电池最优越的特点之一在于其自放电率非常低,每月往往不到百分之一,这使得碳酸锂电池的能量损耗非常的少。其次碳酸锂电池能够储备非常高的能量,同时它的能量密度也非常的高,这使得它的续航能力很强大。另外碳酸锂电池原料比较广泛,相较于其他电池,更加环保。

由于碳酸锂电池优秀的性能,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储能系统、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中。其中,新能源汽车、储能、3C及数码需求合计占比80%,占碳酸锂下游的绝对大头。未来随着智能化的发展,人形机器人也将成为新的应用增长点。

由于碳酸锂电池优秀的性能,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储能系统、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中。其中,新能源汽车、储能、3C及数码需求合计占比80%,占碳酸锂下游的绝对大头。未来随着智能化的发展,人形机器人也将成为新的应用增长点。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以动力电池、3C 消费电池、储能电池以及传统工业应用为主的四大领域合计下游需求未来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另外清洁能源、原子能、国防军事工程、人形机器人都将持续拉动碳酸锂需求的增长。

随着新能源产销量的高速增长,未来对碳酸锂的需求势必大增,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增量需求,即每年新增的锂电池需求,当前我国每年的新能源汽车增量都在50万左右,所以按照每年平均50万的增长速度计算,每辆新能源汽车预计需要0.08吨左右的碳酸锂,即每年碳酸锂需求约新增4万吨;二是存量需求,即把旧电池替换为新电池,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在5-8年左右。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如果按照60kWh一台车来算,10万台车6GWh,100万台60GWh,对应的碳酸锂的需求分别为3万吨。那么5-8年后这1310万辆新能源汽车需要的碳酸锂总量约为39.3万吨,再加上新增的汽车数量,动力电池对碳酸锂的需求将大幅上涨。总体估算来看,到2025年、2030年、2035年,由新能源汽车需求带动产生的碳酸锂需求将由目前的7万吨增长至87万吨、230万吨、400万吨。

储能需求方面,当前储能行业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近年来相关鼓励政策的加速出台为储能产业大发展铺路,储能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近年来,在各国碳减排目标引领下,以光伏、风电等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陆续高速增长,预计2023年国内光伏装机将达到120GW,同比增长37.1%,由于多地规定光伏装机需要配备储能,而新增电化学储能越来越多地采用锂离子电池,逐步替代存量铅酸电池,因此也将带动碳酸锂消费。预计2025年储能电池碳酸锂需求量为18.34万吨LCE,2021-2025储能电池碳酸锂需求量CAGR为77%。

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将带来碳酸锂需求的星辰大海。当前,锂电池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主要电源之一,如果人形机器人和人的比例是2比1左右,那么人们对机器人的需求量可能是100亿乃至200亿个,远超电动车的数量,人形机器人领域将成为未来碳酸锂需求新的增长极。

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将带来碳酸锂需求的星辰大海。当前,锂电池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主要电源之一,如果人形机器人和人的比例是2比1左右,那么人们对机器人的需求量可能是100亿乃至200亿个,远超电动车的数量,人形机器人领域将成为未来碳酸锂需求新的增长极。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三、碳酸锂的生产工艺主要有矿石提锂和盐湖提锂

仅考虑新能源产业、储能产业和人形机器人产业等的需求,我国对碳酸锂供需缺口到2025年将达到15万吨,2030年将达到35万吨。这充分体现出我国碳酸锂的缺乏,但这个缺乏并不是体现在资源上,而是体现在产能上。从原料端来看,当前全球碳酸锂及其衍生产品供应量约70%来自盐湖提锂,约30%来自矿石提锂。

1、受环境、技术限制,我国锂矿开采产业化进程缓慢

矿石提锂,来源主要是锂辉石和锂云母。锂辉石端,从全球分布来看,澳洲锂辉石储量较多,我国锂辉石则主要分布在四川地区。根据《2021年全国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表》,全国氧化锂储量为404.68万吨,四川氧化锂储量为117.8万吨,占比29.11%。四川锂辉石主要集中在甘孜州的甲基卡和阿坝州的可尔因两大矿田,但这两处多分布于因高强度农林牧业开发导致山地植被覆盖条件差与水土严重流失的高海拔地区,受自然条件恶劣与矿山基建薄弱影响,前期基础建设投入大且时间长,开采难度较大,因此目前整体开发程度不高,规模远不及澳洲锂矿。锂云母端,根据相关地质调查局公布数据,世界锂云母资源主要分布在津巴布韦、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和中国等地。我国的锂云母资源主要分布在江西宜春、湖南正冲和尖峰岭、广西栗木等地。其中宜春锂云母占中国锂储量7-8%,虽然资源储量较大,但开采能力并不足够,因此我国锂矿石主要还是依赖进口。2022年,进口量达13.61万吨,同比增长68%,主要进口国为智利和阿根廷。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由于国内锂矿有限,企业出海寻矿已经成了一种趋势,但目前当务之急还是在确保生态安全前提下加快推进国内锂资源开发步伐,优化产业链布局,这才是解决碳酸锂产能问题的关键。

2、盐湖提锂重点项目启动,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考虑到我国锂资源以盐湖为主,且盐湖提锂具备成本低、技术体系成熟的优势,因此当前盐湖提锂是生产碳酸锂的主要工艺。

考虑到我国锂资源以盐湖为主,且盐湖提锂具备成本低、技术体系成熟的优势,因此当前盐湖提锂是生产碳酸锂的主要工艺。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具体来看,资源端,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19 年中国矿产资源报告》显示,我国锂矿资源中盐湖卤水的潜在资源量约占全国锂资源总量的90%以上。其中,青海和西藏两地盐湖锂资源储量均较为丰富。西藏盐湖锂资源品质更高,具有潜力,而青海盐湖提锂开发较早,产能释放大。

青海和西藏两地盐湖介绍

盐湖 介绍
青海锂盐湖 类型为盐湖卤水矿床,主要产于青海,如青海台吉乃尔盐湖,是我国最大的以锂为主的盐湖卤水矿床。青海卤水矿床含锂品位较低,但储量巨大。目前开发以察尔汗、东台吉乃尔、西台吉乃尔、一里坪盐湖为主。
西藏锂盐湖 储量巨大(如扎布耶盐湖),受限于自然条件开发难度较大,产能增长缓慢。但含锂品位高,杂质比较少,属于优质锂矿资源。其中扎布耶盐湖锂矿堪称中国最优质的锂资源宝藏。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成本端,早期盐湖提锂技术不成熟,导致成本高至6-8万元/吨,超过部分矿山提锂的成本,随着技术不断成熟,目前盐湖提锂行业的平均成本逐步降至3万元至6万元/吨,而矿石提锂法由于锂矿价格不断上涨,成本也与日俱增,已经接近6万元/吨,因此盐湖提锂产能正在快速壮大。近年来盐湖股份、藏格控股、五矿盐湖、中信国安和青海本地企业纷纷扩产,加上吉乃尔、大柴旦盐湖等,青海盐湖碳酸锂产能达到年产9万吨以上。

成本端,早期盐湖提锂技术不成熟,导致成本高至6-8万元/吨,超过部分矿山提锂的成本,随着技术不断成熟,目前盐湖提锂行业的平均成本逐步降至3万元至6万元/吨,而矿石提锂法由于锂矿价格不断上涨,成本也与日俱增,已经接近6万元/吨,因此盐湖提锂产能正在快速壮大。近年来盐湖股份、藏格控股、五矿盐湖、中信国安和青海本地企业纷纷扩产,加上吉乃尔、大柴旦盐湖等,青海盐湖碳酸锂产能达到年产9万吨以上。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碳酸锂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由于发展盐湖提锂不仅可以满足锂资源需求,且对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我国政策逐步开始朝着盐湖提锂的方向发展。2023年国家启动盐湖提锂重点研发计划,带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进军盐湖提锂产业。截至目前,A股市场共45家公司涉足盐湖提锂相关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1月20日,我国通过盐湖膜法提锂的投产产能超10万吨,长期来看,我国已经处在规划和建设中的年产量约35万吨,盐湖提锂产能具有潜力。随着我国盐湖锂资源开发进程逐步加快,我国盐湖提锂的产量或将稳定提升。

由于发展盐湖提锂不仅可以满足锂资源需求,且对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我国政策逐步开始朝着盐湖提锂的方向发展。2023年国家启动盐湖提锂重点研发计划,带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进军盐湖提锂产业。截至目前,A股市场共45家公司涉足盐湖提锂相关产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1月20日,我国通过盐湖膜法提锂的投产产能超10万吨,长期来看,我国已经处在规划和建设中的年产量约35万吨,盐湖提锂产能具有潜力。随着我国盐湖锂资源开发进程逐步加快,我国盐湖提锂的产量或将稳定提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在碳酸锂的两种生产工艺中,以盐湖锂开采污染最大。随着碳酸锂价格不断回落,环境成本在盐湖的开发成本中占比将持续提高,因此未来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ESG评级等指标。在参与锂资源项目开发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企业社会责任,将ESG纳入企业考核标准,通过当地锂矿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长期来看,碳酸锂价格将回归理性

1、2022年碳酸锂持续走高,年末止涨回调

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储能的崛起,国内电池级碳酸锂需求大于供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路狂飙,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突破60万元/吨,据统计,2022年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全年累计涨幅超80%。但自2022年11月下旬以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从最高点59.5万元/吨一度跌至17.5万元/吨,最大跌幅超70%。分析其原因,2022年10月至11月期间,碳酸锂价格涨到60万元/吨,很大程度上与下游企业抢装有关,当国家补贴退出后,下游企业恢复正常。之后便到了元旦,叠加春节假期较早,导致企业备货量需求下降,从而使碳酸锂的价格也出现了下滑。其次,电池级材料碳酸锂价格过高催生了钠离子等替代材料,从而抑制了需求增长,引发碳酸锂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在高压成本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动力电池成本上升明显,不少车企甚至开始布局电池产能,还涉及到锂矿资源。

2、2023年碳酸锂价格企稳,未来将回归理性

进入2023年,国补退场、油价下跌、消费热点从安全出行转移至出境游等复杂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速放缓,加上盐湖提锂与云母提锂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又使得我国锂资源供给增长,碳酸锂价格整体走势以下跌为主,价格在4月底探至18万元/吨后,5月突然出现一波小反转趋势。随着近期碳酸锂价格回暖,行业企业又在积极备战新项目,如亿纬锂能表示,其孙公司亿纬锂能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拟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投资圆柱锂电池制造项目;赣锋锂业也表示,为提升锂电池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份额和研发能力,推动公司锂产业链结构的优化升级,拟投资25亿元在襄阳市投资建设新能源锂电池生产研发项目。

总的来看,碳酸锂价格的理性回归已成必然,预计2023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将回归到35万-40万元/吨,较为合理的平衡价格区间为30万元-40万元/吨。纵观新能源汽车行业,制造新能源汽车成本占比最大的是电池,整个电池成本约为整车成本的40-60%之间。碳酸锂又是电池的核心材料,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对碳酸锂的需求较大,因此碳酸锂价格的涨跌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影响十分明显。预计锂价回归将带来利润的重新分配,对于材料加工、电池生产、整车制造乃至消费者来说都是重大利好,新能源的普及率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总的来看,碳酸锂价格的理性回归已成必然,预计2023年下半年碳酸锂价格将回归到35万-40万元/吨,较为合理的平衡价格区间为30万元-40万元/吨。纵观新能源汽车行业,制造新能源汽车成本占比最大的是电池,整个电池成本约为整车成本的40-60%之间。碳酸锂又是电池的核心材料,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都对碳酸锂的需求较大,因此碳酸锂价格的涨跌对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影响十分明显。预计锂价回归将带来利润的重新分配,对于材料加工、电池生产、整车制造乃至消费者来说都是重大利好,新能源的普及率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整理

观研天下分析师观点:5月份以来,碳酸锂价格出现较大反弹,主要原因是二季度汽车销售进入旺季,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带动了对上游碳酸锂的需求,未来随着国内锂矿逐步放量以及国补退场后,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碳酸锂价格预计不会再出现2021-2022的强势上涨。(LZC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全国各地加速启动居民用气顺价机制 城市燃气行业盈利有望实现修复

全国各地加速启动居民用气顺价机制 城市燃气行业盈利有望实现修复

近年来城市燃气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大,主营业务盈利增长空间正在收窄,由原有单一天然气供能服务向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能源生产和消费需求的一体化综合能源服务转变,将是未来城市燃气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023年08月17日
起于青萍,工商业储能发展正当时

起于青萍,工商业储能发展正当时

2023年7月执行的分时电价,24个区域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其中,峰谷价差超过1元/kWh的区域有8个,分别是广东(珠三角五市)、广东(江门市)、广东(惠州)、湖南、广东(东西两翼地区)、海南、重庆、上海。若按照日内“两充两放”策略计算,浙江省/广东珠三角五市日内度电累计价差可以达到到11.8742、12.8

2023年08月11日
高温超导大规模商用浪潮即将开启 “室温超导”仍将面临漫长的探索进程

高温超导大规模商用浪潮即将开启 “室温超导”仍将面临漫长的探索进程

尽管常温超导材料的突破给科学界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实验结果从实验室走到商业化应用放量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未来如果能够成功商业化,将对计算机和消费电子领域的产品设计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2023年08月09日
各国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双面组件渗透率提升带动光伏玻璃高速发展

各国推进光伏产业发展,双面组件渗透率提升带动光伏玻璃高速发展

根据工信部统计,截至 2022 年底,我国光伏玻璃总产能 8.4 万吨/天。其中根据福莱特与信义光能的年报,两家公司截至 2022 年底产能分别达到 1.94 万吨/天和 1.98 万吨/天,占据行业总产能的 23%和 24%,两家公司约占据行业产能的 47%。

2023年08月01日
再生铅仍处产能投放周期 受铅蓄电池需求旺盛影响“十四五”潜在市场依然庞大

再生铅仍处产能投放周期 受铅蓄电池需求旺盛影响“十四五”潜在市场依然庞大

目前废铅酸蓄电池回收总量的80%以上为个体废旧物资收购者,中小型再生铅厂处置了近40%的废铅资源,而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具有完备的拆解预处理设备和环境保护措施的再生铅企业反而原料收集难度大,因此健全废铅酸蓄电池回收体系迫在眉睫。

2023年07月18日
氢能产业周期开启, 交通领域增速可期

氢能产业周期开启, 交通领域增速可期

预计到2060年,中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20%。其中工业和交通领域将分别消耗58%和33%的氢气,电力和建筑领域消耗5%和4%的氢气。目前氢能应用主要集中于工业和交通领域,未来有望助力建筑、发电和供热等多领域深度脱碳。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多领域、多场景的推广应用将为氢能产业链

2023年07月14日
能源革命时代稀土永磁产业景气上升

能源革命时代稀土永磁产业景气上升

2022年全球稀土矿产量30万吨,相比于2021年实际值增加1万吨,增幅3.4%,小于2021年的16.7%,增速放缓,主要国家稀土矿产量见下表。

2023年06月20日
转换效率高+降本增效路线明晰 我国HJT电池行业产能将持续扩张

转换效率高+降本增效路线明晰 我国HJT电池行业产能将持续扩张

2022年,HJT平均转换效率达24.6%,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较TOPCon电池和XBC电池均高1个百分点。并且,2022年隆基绿能研发的HJT电池转换效率已能达到26.81%,创下世界新高。

2023年06月12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