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我国清洁能源、绿氢行业市场发展前景浅析

1氢能成为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的优势能源

由于氢气在燃烧时不会排放温室气体,只会产生对环境无害的水,因此,在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减排的背景和趋势下,氢能也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在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气体减排的背景下,氢能源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氢的燃烧热值非常高,1千克氢完全燃烧后能产生1.43×108J热量,这一数值仅次于核燃料,是所有化石燃料和生物燃料中最高的。除此之外,氢还是一种真正的清洁能源,其燃烧后仅产生水,而无任何其他有害物质。在绿色低碳发展趋势下,氢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必将在未来脱颖而出。

除作为清洁能源外,氢还在许多其他工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在电子产业、金属冶炼行业、食品工业、医学领域等等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氢的化学性质活泼,它主要以化合物形态存在于水等多种物质中。因此,氢能只能作为二次能源,从其他能源中制取,而无法像石油、天然气、煤炭那样被直接开采利用。这一特性在客观上限制了氢能的生产和使用。

氢能的优缺点

优点

存在的问题

供应量充足

氢是宇宙中分布最广泛的物质,它构成了宇宙质量的75%,是二次能源

生产难度大

氢在地球上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出现,将其与其他物质分离的难度较大

零碳排放

氢燃烧的产物是水,且能够重复利用,能够实现真正的零碳排放

储存难度大

氢在恒定温度的状态下为气态,且密度仅为空气的四分之一,极其容易挥发

燃烧热值高

氢的燃烧热值是汽油的3倍,酒精的3.9倍以及焦炭的4.5

易燃易爆

氢气的燃点较低,爆炸极限宽,当氢气浓度为4.1%-74.2%时,遇火即爆

无地域和时间限制

与风、光等能源相比,氢的制取无需受限于地域和时间

运输成本高

受氢气属性影响,氢气的运输难度大且成本高

储运形式多样

具有气、液、固三种储运形式

扩散系数大

氢气的扩散系数约为6.11*10-5平米/秒,远高于天然气、汽油蒸汽等能源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氢能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显示,目前,人类已经探索出了五条氢气制备技术路线,分别是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炭)、热化学制氢、电解水制氢、工业副产品制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生物制氢。其中,生物制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目前还处于实验和开发阶段,尚未进入大规模工业生产,前三种制氢技术已较为成熟,有了广泛的工业生产实践。

主要制氢技术路线对比

制氢方式

氢气类型

优点

缺点

氢气价格(/kgH2

氢气成本(/Nm2

碳排放(kgc02/kgH2

化石能源制氢

天然气制氢

灰氢

产量高且成本低商业化技术成熟。产量高且成本低

资源储备有限,制取过程产生碳排放,且产品纯度较低,需进步提纯

13-20

0.6-1.2

10

煤制氢

10-15

1-1.2

20-25

工业副产物制氢

焦炉气制氢

灰氢

成本较低产品纯度高,原材料丰富

焦炉气具有污染性,且制取地点受限于原料供应,不能作为大规模集中化的氢能供应源

6-11

1.2

<5

氯碱制氢

10-17

1.3-1.5

<5

电解水制氢

绿氢

产品纯度高,且制取过程不产生碳排放

耗电量大,成本较高,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

13-46

3-5

/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目前,天然气制氢占全球氢能源总规模的48%,烃、醇类制氢占比30%,煤炭制氢占比18%,全球电解水制氢规模较小,约占4%。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22年中国氢气产量3,781万吨,同比增长14.58%,是世界第一大产氢国。从制氢原料来看,全球人工制氢原料主要为天然气和醇类,而我国由于资源禀赋差异,制氢原料以煤炭为主,该技术方式下制氢时的碳排放相对最高。此外,电解水在全球和中国的制氢原料中占比均不到5%,未来提升空间广阔。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我国国家层面日益重视和认可氢能的战略重要性,加强对氢能的布局。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并提出了氢能产业一系列发展目标。政策的重视和认可将推动氢能产业开启新篇。

我国国家层面发展氢能相关政策

年份 政策 主要内容
2023年1月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 提及了氢燃料电池车、氢储能等应用环节的推广;长期实现电能与氢能等二次能源深度融合利用
2022年3月 《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系列阶段性目标。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吨至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吨至200万吨/年。
2021年12月 2022年能源工作七大重点任务 任务3“加快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提出推动氢能技术装备攻关、产业创新等
2021年12月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指出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利用
2021年11月 《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 引导企业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推动电能、氢能、生物质能替代化石燃料;加快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
2021年10月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从应用领域、化工原料、交通、人才建设等多个方面支持氢能发展
2021年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在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
2021年2月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
2020年10月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 提出2030-2035年实现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大规模的应用,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100万辆左右。
2020年9月 《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奖励,示范期为4年
2020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 首次从法律上将氢能列入能源范畴
2019年3月 《政府工作报告》 首次将氢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019年以来,国内至少有18个省级行政区公布了氢能发展规划目标。从已公布的规划目标来看,到2025年,我国将累计至少建成加氢站762座,燃料电池车保有量8.8万辆,氢能产业规模接近7000亿元。

地方政府氢能发展规划目标

地区 政策名称 发布时间 燃料电池车推广规划 加氢站建设规划 氢能产业规模
江苏 江苏省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规划 2019.8 2025年10000辆2030年20000辆 2025年50座2030年100座 2021年500亿元
重庆 重庆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2020.3 2022年800辆2025年1500辆 2022年10座2025年15座 -
山东 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 2020.7 2022年3000辆2025年10000辆2030年50000辆 2022年30座2025年100座2030年200座 2022年200亿元2025年1000亿元
河南 河南省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2020.8 2023年3000辆2025年5000柄 2023年50座2025年80座 2025年1000亿元
四川 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2020.9 2025年6000辆 2025年60座 -
河北 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7 2022年1000辆2025年10000辆 2022年25座2025年100座 2022年150亿元2025年500亿元
北京 北京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 2021.8 2023年3000辆2025年10000辆 2023年37座2025年新增37座 2023年京津冀合计500亿元2025年合计1000亿元
吉林 “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 2022.1 2030年2035年 70座400座 2025年100亿元2030年300亿元2035年1000亿元
内蒙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氢能发展规划 2022.2 2025年5000辆 2025年60座 2025年1000亿元
浙江 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2.5 2025年5000辆 2025年50座 -
上海 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 2022.6 2025年10000辆 2025年70座 2025年1000亿元
山西 山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 2022.8 2025年10000辆2030年50000辆 - -
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2022.11 2025年500辆(重卡) 2025年10座 -
湖南 湖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 2022.11 2025年500辆 2025年10座 -
安徽 安徽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2022.11 2025年产能5000辆2030年产能20000辆 2025年30座2030年120座 2025年500亿元2030年1200亿元
福建 福建省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 2022.12 2025年4000辆 2025年40座 2025年500亿元
青海 青海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2022-2035年) 2023.12023.1 2025年250辆2030年1000辆 2025年3-4座2030年15座 2035年500亿元
江西 江西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3-2035年) 2023.2 2025年500辆 2025年10座 2025年300亿元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2发展低碳经济,促进绿氢产业繁荣

可以看出,氢虽然是一种零碳能源,但在其制备过程中仍然要消耗化石燃料(电解水所用电也主要来自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因此这类氢仍然是“高碳”氢,一般也称为“灰氢”“黑氢”。要实现氢气的全生命周期低碳化甚至零碳化,目前看主要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在化石燃料制氢系统中增加碳捕捉、收集和封存装置,这是未来中短期实现低碳“蓝氢”的有效过渡方式。二是采用非化石燃料发电,通过电解水制氢进而逐步实现低碳、零碳制氢,这是未来实现零碳“绿氢”的重要方式。

现阶段电解水制氢的成本较化石燃料制氢更高,导致其大范围应用受到限制。以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碱性电解水制氢(ALK)为例,其成本中电费占比近70%。考虑到电费等于度电价格乘以电耗,因此通过降低可再生能源度电成本以及降低电耗,将能够显著降低制氢成本。

电解水制氢成本估算

碱性电解 PEM电解
电价(元/kWh) 0.35 0.35
单位电耗(kWh/Nm3) 4.8 4.5
单位体积电耗成本(元/Nm3) 1.68 1.58
单位质量电耗成本(元/kg) 18.81 17.64
设备单价(元/kW) 2000 9000
设备功率(kW) 4800 2250
设备购置价格(万元) 960 2025
设备折旧年限(年) 25 25
设备年折旧额(万元) 38.40 81.00
单槽制氢量(Nm3/h) 1000 500
年运行小时数(h) 3000 3000
年制氢量(Nm3) 3000000 1500000
单位体积折旧成本(元/Nm3) 0.13 0.54
单位质量折旧成本(元/kg) 1.43 6.05
单位制氢耗水量(kg/Nm3) 2 2
用水单价(元/吨) 5 5
单位体积用水成本(元/Nm3) 0.01 0.01
单位质量用水成本(元/kg) 0.11 0.11
年运维成本(万元) 40 20
单位体积运维成本(元/Nm3) 0.13 0.13
单位质量运维成本(元/kg) 1.49 1.49
单位体积制氢成本(元/Nm3) 1.95 2.26
单位质量制氢成本(元/kg) 21.85 25.29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氢能市场发展初期,工业副产制氢由于具备成本优势和技术成熟优势,是我国氢气制取最为主流的方式;随着氢能制取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氢能供需量的增长,煤制氢配合CCS技术以及电解水制氢的占比将有所提高。预计2050年我国氢气供给结构中,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占比将达到70%,成为最有效的供氢主体之一。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氢能能够实现能源体系从骨干到终端应用的脱碳,其在能源转型中发挥的作用包括实现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集成和发电、允许跨地域和跨季节能源分配、为能源系统的弹性提供缓冲以及助力工业、交通、建筑、电力系统等多个行业实现脱碳,是我国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电解水制氢是利用水的电解反应制备氢气的技术,可再生电力制氢称为“绿氢”,是零碳排、可持续的“终极路线”,但目前成本仍是制约其普及的瓶颈因素,其规模化应用需要产业链各环节推动降本。近年来,我国各地相继开展绿色氢能产业计划,未来随着产业深入推进,绿氢将成为氢能源产业有力的推动者。

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电解槽招标情况

省份地区 项目 招标规模/MW 技术路线
吉林白城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 195 碱性
内蒙古鄂尔多斯 深能北方光伏制氢项目 45 碱性
宁夏宁东 国能宁东可再生氢碳减排示范区项目 105 碱性
山东潍坊 华电潍坊氢储能示范项目 25 碱性
吉林白城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 50 PEM
四川德阳 东方锅炉集装箱式电解槽制氢项目 1 碱性
新疆库尔勒 库尔勒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示范项目 5 碱性
甘肃张掖 华能清能院碱性电解槽采购项目 6.5 碱性
陕西榆林―― 北元化工制氢设备采购项目 1 PEM
浙江杭州 西湖大学500NL/hAEM电解槽采购项目 0 AEM
黑龙江七台河 黑龙江200MW风电制氢联合运行项目 7.5 碱性
河北保定 来源县300MW光伏制氢项目 6 碱性
新疆哈密 广汇绿电制氢及氢能一体化示范项目 5 碱性

数据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新能源汽车、储能、人形机器人将带来碳酸锂需求的星辰大海 行业长期空间打开

新能源汽车、储能、人形机器人将带来碳酸锂需求的星辰大海 行业长期空间打开

当前,锂电池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行业的主要电源之一,如果人形机器人和人的比例是2比1左右,那么人们对机器人的需求量可能是100亿乃至200亿个,远超电动车的数量,人形机器人领域将成为未来碳酸锂需求新的增长极。

2023年05月31日
我国OLED材料行业分析:中间体和前端材料实现国产化 终端材料将迎来发展良机

我国OLED材料行业分析:中间体和前端材料实现国产化 终端材料将迎来发展良机

在政策支持下,我国OLED技术不断成熟,国内京东方、维信诺、天马等厂商积极布局OLED面板市场,新产线不断增加。目前,京东方计划2022年将OLED面板产量扩大70%,三条柔性6代OLED线已建设完毕,其中,成都、绵阳产线均已实现量产,重庆产线正在产能爬坡阶段。

2023年05月16日
下游需求旺盛+上游成本降低助推加氢站市场规模扩张 油氢合建站或成未来趋势

下游需求旺盛+上游成本降低助推加氢站市场规模扩张 油氢合建站或成未来趋势

在“双碳”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向绿色低碳转型,汽车行业更是备受关注。目前,燃油汽车带来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排放标准升级只是权宜之计,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成为迫切需要。与燃油汽车、纯电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因具有无污染、零排放、行驶里程长等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2022年产量与销量分别为3626辆、

2023年05月12日
我国清洁能源、绿氢行业市场发展前景浅析

我国清洁能源、绿氢行业市场发展前景浅析

目前,天然气制氢占全球氢能源总规模的48%,烃、醇类制氢占比30%,煤炭制氢占比18%,全球电解水制氢规模较小,约占4%。

2023年05月12日
复合铜箔行业开启商业化元年,良好兼容性优势使得未来将高速增长

复合铜箔行业开启商业化元年,良好兼容性优势使得未来将高速增长

复合铜箔是指以高分子材料为中间层,两边分别以金属铜为镀层的薄膜材料。目前复合铜箔中间层的主要路线包括 PET、PP、PI 三种,不同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具有不同的各项性能,因此其下游应用场景也具有差异。

2023年05月11日
政策助力氢能重卡步入初级商业化阶段 技术突破成未来降本关键

政策助力氢能重卡步入初级商业化阶段 技术突破成未来降本关键

随着行业步入初级商业化阶段,部分企业已经实现氢能重卡量产,交付数量逐渐增多,氢能重卡销量也随之迅速增长。2019年以前,国内市场上还没有氢能重卡销售,在国内氢能示范区支持政策的推动下,2020年氢能重卡开始小批量落地示范,2021年国内氢能重卡销量为779辆,同比增长42倍,占新能源重卡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0.7%

2023年05月05日
原材料和高端装备国产化迫在眉睫 政策助力下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原材料和高端装备国产化迫在眉睫 政策助力下特种光纤行业自主研发脚步加快

2022年24个省市发布超12万亿元年度重大项目投资计划,并下发3.65万亿元专项债用于新基建投资,预计2022年新基建投资规模在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2023年新基建投资规模会达到3.19万亿元,同比增长6.3%。

2023年04月18日
我国光伏电池片行业分析:N型未来有望超P型成主流技术 TOPCon备受厂商青睐

我国光伏电池片行业分析:N型未来有望超P型成主流技术 TOPCon备受厂商青睐

受益于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光伏发电的核心部件电池片近些年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22年,全国电池片产量约为318GW,同比增长60.7%。全国电池片产量已经从2012年的21GW迅速增长到了2022年的318GW,近十年复合增长率达31.23%,预计2023年全国电池片产量将超过447GW。

2023年03月3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