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酒店行业发展亟待复苏,连锁化促使行业集中度提升

一、酒店行业周期性较强,新冠疫情促使行业进入衰退期

酒店一般地说来就是给宾客提供歇宿和饮食的场所。具体地说饭店是以它的建筑物为凭证,通过出售客房、餐饮及综合服务设施向客人提供服务,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组织。酒店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亦生活的服务及设施(寝前服务)、餐饮、游戏、娱乐、购物、商务中心、宴会及会议等设施。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酒店市场运营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22-2029年)》显示,现代酒店产业始于20世纪40年代,直到现在。此时的酒店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如酒店连锁经营用高科技(在客房装上互联网、使用新型的装饰材料等);同时宾客要求酒店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酒店的市场定位更为专业化、各类型酒店充分。

酒店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酒店行业需求端主要来自商旅需求和旅游需求,当宏观经济环境向好,经济发展带动人员流动加大,对酒店需求上升,酒店供不应求带来投资回报率的提高,社会资本更多投向酒店行业。但酒店从投资到开业至少需要 6-12 个月时间,并且新店开业后通常会有 6 个月爬坡期,因此在一段时间内供不应求的现象还将持续;反之,经济增速下行,对酒店的需求减少,行业供过于求,部分经营效率低的酒店逐渐出现亏损,投资回报率下降导致社会资本流出。这种酒店行业供给滞后于需求变化的现象是酒店行业呈现周期性的根本原因。

偶发性危机跨越阶段直接步入“衰退期”。2012 年三公禁令的出台以及 2020 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得入住需求骤降,市场供过于求,酒店行业直接步入衰退期,酒店经营困难,市场不断出清。

酒店行业具备典型周期性特征

<strong>酒店行业具备典型周期性特征</strong>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对酒店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自2020年起中国酒店数量逐年减少,2021年中国酒店数量为25.2万家,较2020年减少了2.7万家,同比减少9.6%,随着酒店数量的减少客房数量也随之减少,2021年中国酒店共拥有客房1346.9万间,较2020年减少了185.74万间,同比减少12.12%。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对酒店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自2020年起中国酒店数量逐年减少,2021年中国酒店数量为25.2万家,较2020年减少了2.7万家,同比减少9.6%,随着酒店数量的减少客房数量也随之减少,2021年中国酒店共拥有客房1346.9万间,较2020年减少了185.74万间,同比减少12.12%。

资料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连锁化带来集中度提升,高壁垒保证行业强者恒强

对连锁酒店而言,加盟式扩张的收入主要来自首次加盟费和持续加盟费,成本主要是管理费用,利润主要依赖于门店扩张速度。而扩张速度主要取决于酒店的品牌影响力、产品丰富度、单店模型竞争力、运营管理能力和扩张策略等,受经济周期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弱,在一定程度上抵抗周期,具有成长性。

自 2019 年末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居民旅游出行与商务差旅受限,酒店业因此受挫。疫情的出现,面对骤降的需求与高昂的成本,众多中小单体酒店抗风险能力低而退出市场,而连锁酒店因其在资金、获客渠道、集中采购等方面获得集团支持,能够在疫情中相对更加坚挺。未来行业大概率将呈现出几个集团垄断性的格局,锦江、华住和首旅将是未来行业的TOP3玩家。

自 2019 年末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居民旅游出行与商务差旅受限,酒店业因此受挫。疫情的出现,面对骤降的需求与高昂的成本,众多中小单体酒店抗风险能力低而退出市场,而连锁酒店因其在资金、获客渠道、集中采购等方面获得集团支持,能够在疫情中相对更加坚挺。未来行业大概率将呈现出几个集团垄断性的格局,锦江、华住和首旅将是未来行业的TOP3玩家。

资料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资料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酒店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也源于行业较高的竞争壁垒:品牌、运营、技术和资金方面都有着较高的壁垒。

酒店行业竞争壁垒

<strong>酒店行业竞争壁垒</strong>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目前经济型酒店和中档酒店为主流,下沉市场成为主力军

按照酒店档次划分,可以分为经济型、中档、中高档和高档等细分市场,截至2022年1月1日,国内经济型酒店数量占比达80.76%,客房数量占比达59.15%,经济型酒店数量占比较高,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经济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提升,中档酒店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按照酒店档次划分,可以分为经济型、中档、中高档和高档等细分市场,截至2022年1月1日,国内经济型酒店数量占比达80.76%,客房数量占比达59.15%,经济型酒店数量占比较高,长期来看,随着国内经济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提升,中档酒店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资料来源:中国饭店协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中,由于居民消费水平难以与一二线城市媲美,经济型和中端酒店成为住宿市场主流产品。下沉市场消费者类别多样,消费需求存在巨大差异,仅靠单一化的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这时能够细分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的酒店具有巨大优势。此外,由于下沉市场酒店溢价能力相对较低,对企业成本和费用管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供应链管理能力愈发受各大品牌重视。汉庭注重供应链的优化,在酒店改造中主张由施工商转向安装商的定位转变,台盆、书桌等模块化构建由工业定制,现场只进行乐高式安装。依托强大供应链能力,借助规模生产降本提效。(YM)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式快餐迎来“现炒时代”,打造更符合当代人的“正餐”体验

中式快餐迎来“现炒时代”,打造更符合当代人的“正餐”体验

虽然中式快餐的群众基础如此深厚,但从市场占有率来看,这么多年始终没有一个所谓的领导品牌,即使是已经处于头部位置的老乡鸡、乡村基,也分别才1000多家门店。这一方面体现出国内品牌在供应链、标准化、管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也表明这个市场还蕴藏着巨大潜力。

2023年10月23日
2023年连锁面馆行业再次升温 精细化运营及高效的供应链能力是行业发展关键

2023年连锁面馆行业再次升温 精细化运营及高效的供应链能力是行业发展关键

近年来,不管是在规模、数量还是体量上来看,行业升级趋势明显,比如近两年成立的拉面四小龙将门店开在了商场中,通过提升门店环境、产品口感和服务质量,打造“轻奢”版的兰州拉面。未来连锁面馆往多元化、差异化、特色化方向发展或将成为一大发展趋势。

2023年08月22日
我国茶馆/茶空间行业分析:由粗放增长转向规范化经营 新中式茶馆和共享茶馆大有可为

我国茶馆/茶空间行业分析:由粗放增长转向规范化经营 新中式茶馆和共享茶馆大有可为

2021-2022年受国内疫情反复影响,部分地区的茶馆如上海、北京等地的茶馆营业时间仅达到了全年的三分之二,加之由于消费者习惯发生变化,叠加新式茶饮风行、“预制茶饮”线上销售火爆等因素影响,传统茶馆经营状况仍在下降,而新式茶馆跳脱出以往“商务洽谈”“以茶会友”的消费动机,迅速走红。

2023年03月17日
我国民宿行业分析:“追风热”催生“民宿潮” 新风口上“民宿+”业态迸发新活力

我国民宿行业分析:“追风热”催生“民宿潮” 新风口上“民宿+”业态迸发新活力

途家民宿数据显示,截至1月17日,2023年春节大理、三亚、西双版纳、丽江、北海、上海、重庆、厦门、北京、成都为十大热门民宿预订城市。

2023年03月16日
酒店行业发展亟待复苏,连锁化促使行业集中度提升

酒店行业发展亟待复苏,连锁化促使行业集中度提升

酒店一般地说来就是给宾客提供歇宿和饮食的场所。具体地说饭店是以它的建筑物为凭证,通过出售客房、餐饮及综合服务设施向客人提供服务,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组织。酒店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亦生活的服务及设施(寝前服务)、餐饮、游戏、娱乐、购物、商务中心、宴会及会议等设施。

2022年12月13日
预制菜行业:供需两端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已超3000亿元

预制菜行业:供需两端快速发展,市场规模已超3000亿元

预制菜是以农产、畜禽、水产品等为主要原料,经过洗、切及配制加工等处理后可直接进行烹饪的预制菜品。预制菜具备便捷、新鲜、健康等特点,丰富的菜品选择能够符合全国不同地区人群的口味,逐渐成为家庭及餐饮业所喜爱的产品。

2022年12月13日
差异化竞争将解决烤鱼行业产品同质化问题

差异化竞争将解决烤鱼行业产品同质化问题

经历了爆火到冷静,烤鱼行业开始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中国烤鱼行业共经历了起步期、快速发展期、巅峰期、洗牌期、成熟期五个发展阶段,诸多烤鱼企业也进入连锁加盟经营时期。

2022年05月12日
我国餐饮品牌营销现状及模式:企业品牌意识增强  模式仍需不断革新

我国餐饮品牌营销现状及模式:企业品牌意识增强 模式仍需不断革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民也早已摆脱七八十年代的“吃饭难”和九十年代的“吃饱”问题,逐渐进入了追求吃的美味、吃的健康、吃的有营养、有文化等这一新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国餐饮行业也伴随着发展了起来,逐步成为我国扩内需、促销费、稳增长、惠民生的支柱产业。

2022年03月10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