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智能仓储设备—智能仓储上游的千亿大市场

一、智能仓储的定义与产业链情况

(一)智能仓储

相关行业分析报告参考《中国智能仓储设备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智能仓储是在传统仓储基础上发展出的升级版仓储模式。智能仓储的要求是使用大数据、物联网、AI等互联网新技术,重视仓储过程核心数据的积累和运用,降低仓储环节中“人”的参与度;目标是促进仓储各个环节以及仓储和供应链其他环节产品流和信息流的流畅运转,从而提高仓储效率、降低仓储成本。特点体现为技术密集、以机器替代人力、土地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等。

传统仓储与智能仓储的相关对比

对比项目 传统仓储 智能仓储
空间利用率 需占用大面积土地,空间利用率低 充分利用仓库的垂直空间
储存量 单层仓库,储存量一般 远远大于普通的单层仓库,节约70%以上的土地
储存形态 静态储存:只是货物储存的场所,保存货物是唯一功能 动态储存:货物在仓库内能够按需自动存取
作业效率 主要依靠人力,货物存取速度慢 主要依靠机器,作业效率高
人工成本 劳动力成本高 可以节约80%左右的劳动力成本
环境要求 受黑暗、低温、有毒等特殊环境影响很大 能适应黑暗、低温、有毒等特殊环境的要求

资料来源: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智能仓储产业链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智能仓储的上游是智能存储设备、智能分拣设备、智能搬运设备等核心硬件及WMS、WCS、MES等核心软件;下游则可以运用在商业、工业、农业等几乎所有具有实物交割需求的领域。

2021年中国智能仓储行业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智能仓储设备—智能仓储的上游行业

(一)行业概况

从上文的智能仓储产业链中可以看到智能仓储设备是智能仓储行业的上游,智能仓储设备制造为智能仓储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主要包括智能存储设备、智能分拣拣选设备、智能搬运输送设备。

智能仓储设备制造分类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1)智能存储设备

①立体货架

立体货架一般由立柱、横梁(牛腿)、斜拉杆三大部分组成。不同于平库货架,立体仓库高度一般在7-30米,对货架立柱、横梁的刚度和强度要求较高。高层货架的高精度是自动化仓库的主要保证之一,因此对货架制造和安装精度有较高的要求。

立体货架示意图

资料来源:互联网

②码垛机器人

码垛机器人是一种用来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使用中它可接受人的指挥,又可正确的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能根据用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将已装入容器的物体,按一定排列码放在托盘、栈板(木质、塑胶)上,进行自动堆码,可堆码多层,然后推出,便于叉车运至仓库储存。其目的是协助或取代人类的重复工作,如:生产业、建筑业都可应用。

码垛机器人示意图

资料来源:互联网

(2)智能分拣设备

基于快递物流客户高效、准确的分拣需求,分拣机器人系统应运而生。通过分拣机器人系统与工业相机的快速读码及智能分拣系统相结合,可实现包裹称重、读码后的快速分拣及信息记录交互等工作。

智能分拣设备与智能拣选设备示意图

资料来源:互联网

(3)智能搬运设备

智能搬运设备是智能仓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可以进行自动化搬运作业的搬运机器人与各类输送线。

智能搬运机器人示意图

资料来源:互联网

(二)企业概况

1、国外企业

(1)日本大福

大福株式会社,成立于1937年,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物流系统综合制造厂商之一,行业经验丰富,先后服务过海力士、三星、英特尔等国际头部客户,主要为客户提供自动化物料搬送系统及物料运输设备线。突出为客户提供从咨询、方案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售后服务的全方位服务,并且在系统集成中将仓储、搬运、分拣、拣选和控制系统等多种技术综合为最佳、最理想的物料搬运系统。

(2)瑞仕格公司

瑞仕格公司主要为医院、仓库和配送中心实施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贯穿整个使用周期的解决方案集成服务。瑞仕格正在塑造自动化物流的未来,并改造仓库和配送中心,以实现最高的效率、灵活性和敏捷性。

(3)德马泰克

德马泰克是一家美国物流公司,通过高度整合自动技术、软件和服务来优化供应链,满足客户物料搬运需求。其产品有自动导引车辆、托盘式堆垛机、分拣机等存储分拣设备,和包括自动存储检索系统的整合软件平台。德马泰克拥有分布全球的工程中心和制造基地,在全球22个国家建有100多个据点。在美国、欧洲及全球其他地区具有领先地位,已为全球多行业的大中型企业,包括增长最快的电商行业,提供超过4500个整合系统。2016年被中国企业潍柴集团通过凯傲收购。

2、国内企业

(1)潍柴集团

潍柴集团创建于1946年,全球员工10万人,2021年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77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23位,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第1位。

2016年潍柴集团通过子公司凯傲集团花费21亿美元将世界智能仓储行业内第一梯队公司—德马泰克收购,完善了公司在智能仓储领域的布局。

(2)诺力股份

诺力股份目前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分布于中国、德国、美国、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员工总数达1000余人。主要业务涵盖物料搬运、物流系统集成、高空作业平台三大板块,其中物料搬运和物流系统集成业务的协同整合,使诺力成为中国内部物流领域具有强大实力的领导品牌。诺力的装备制造能力居行业翘楚,产品线丰富齐全,覆盖从手动搬运车到全电动各类型工业车辆。

诺力股份于2016年并购国内优秀的物流系统集成商—无锡中鼎集成技术有限公司,以近700例各行业项目积累的丰富经验,为客户提供从规划设计、项目管理、直至实施运行的各类自动化立体仓库及物流中心的定制化解决方案。

2018年,诺力股份完成了对法国SAVOYE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极大地强化了诺力在物流系统集成技术和软件服务方面的能力,使其物流系统集成服务能够阔步进军国际市场。

(3)兰剑智能

兰剑智能是国内较早一批涉足物流领域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客户提供咨询、规划设计、软件开发、设备制造、项目监理、系统集成为一体的解决方案服务。兰剑在国内物流集成领域综合实力排名前列,高端物流软件和自动化分拣设备装机量排名领先。

目前全国有几百家客户使用兰剑的物流规划设计、高端物流软件和物流分拣设备,形成了面向不同行业的成熟有效的物流系统解决方案。

三、智能仓储设备行业的市场分析

(一)智能仓储设备行业市场现状

从智能物流仓储设备的渗透率来看,目前AGV、物流输送线、机械手或机器人的渗透率表现较好,智能存储、分拣、装卸设备也有一定的渗透。但与此同时,目前未使用物流自动化设备的企业占比仍达到49.17%,整体的物流自动化设备普及程度有待提高。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自动化设备的更新迭代较快而投资额较高,部分企业在无法确定其能为自身带来长期优势的情况下,不愿意负担较高的资本开支;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往往忽视智能物流对于工厂运营的重要性,仅在局部及某些节点使用智能物流设施,无法带来工厂运营系统的优化。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自动化设备的更新迭代较快而投资额较高,部分企业在无法确定其能为自身带来长期优势的情况下,不愿意负担较高的资本开支;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往往忽视智能物流对于工厂运营的重要性,仅在局部及某些节点使用智能物流设施,无法带来工厂运营系统的优化。

资料来源:京东物流研究院,观研天下

根据部分上市公司发布的数据进行测算,目前智能仓储设备制造行业的市场空间由2017年的306.8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22.23亿元,复合年化增长率达到19.33%,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具体如下:

根据部分上市公司发布的数据进行测算,目前智能仓储设备制造行业的市场空间由2017年的306.8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22.23亿元,复合年化增长率达到19.33%,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具体如下: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二)智能仓储设备行业市场未来趋势

1、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智能物流装备系统将会日渐成为主流

一方面,我国的物流装备渗透率较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未来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发达国家的物流系统发展来看,智能物流装备的渗透率高达80%,而我国虽然近年渗透加速,但仍只是刚刚超过50%的水平。目前,国内智能物流仓储系统主要集中在烟草、医药和汽车等对自动化要求较高的行业,三个行业约占总需求的1/3。汽车、医药和烟草行业的仓储自动化普及率分别为38%、42%和46%。另外,近年来电商发展迅速,未来其带来的智能仓储需求将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

另一方面,由于成套的物流系统对生产效率的优化、成本的节约效果更好,未来智能物流装备系统将会日渐成为主流。智能制造是以智能物流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将生产或产线嵌入到智能物流系统中,从而实现“制造工厂物流中心化”“零断点、快交付”;智能物流设施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构成,其是否合理、有效配置决定了智能制造能否有效运营。由于工厂的生产具备连续性,需要各个环节的紧密配合、通力合作,因此全套的智能物流设备有望在人工成本提升、效率要求居高不下的大环境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2、国产智能仓储设备制造商崛起,行业国产替代潮流出现

由于我国智能仓储行业起步较晚,行业公司较国外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但随着近年来我国工程师红利以及科学创新的进步,我国的智能仓储设备制造公司迅速崛起,通过收购、自研等多途径强化自身实力,涌现出一批以潍柴集团、诺力股份、机器人、兰剑智能为代表的优质国产智能仓储设备制造品牌。

(三)智能仓储设备行业市场空间预测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仓储的行业渗透率不断提高,进而催生出更多的智能仓储设备需求,推动智能仓促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因此,预计未来中国智能仓储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622.23亿元增长至2029年1405.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72%,行业总体增速较快:(wqf)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仓储的行业渗透率不断提高,进而催生出更多的智能仓储设备需求,推动智能仓促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因此,预计未来中国智能仓储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由2021年622.23亿元增长至2029年1405.2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0.72%,行业总体增速较快:(wqf)

资料来源: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

更多好文每日分享,欢迎关注公众号

【版权提示】观研报告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提供版权疑问、身份证明、版权证明、联系方式等发邮件至kf@chinabaogao.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国摩托车出口已占全球销量一半以上 国内市场“三足鼎立”

中国摩托车出口已占全球销量一半以上 国内市场“三足鼎立”

中国摩托车行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历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竞争格局。近年来,国内摩托车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与品牌影响力,其中春风动力、钱江摩托、隆鑫通用(被宗申收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025年09月02日
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市场持续扩大 竞争格局呈现两极化发展

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下市场持续扩大 竞争格局呈现两极化发展

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企业对生产效率和环保的要求提升,气力输送作为高效、封闭的输送方式,替代传统机械输送(如皮带机、螺旋输送机)的趋势明显,我国气力输送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升级与政策驱动是核心增长动力。2024年中国气力输送行业市场规模136.76亿元

2025年08月19日
我国网络货运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我国网络货运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未来行业将从价格竞争转向生态竞争

近年来我国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数量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企业数量为817家,2021年增长至1968家,2024年达到3490家。

2025年07月08日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展 物流无人车即将迎来爆发

智能驾驶产业持续发展 物流无人车即将迎来爆发

2024 年全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约为 2074 亿美元,同比增长 31%。目前,我国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进一步推动业内企业进入市场、加大投入研发技术,自动驾驶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4 年我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达 3993 亿元。

2025年06月21日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供需规模不断扩张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我国电动船舶行业:供需规模不断扩张 市场处于竞争型格局

电动船舶一方面具有绿色环保,可以实现零排放,同时兼具安全便利、推进效率高、使用成本低等优势,且不会出现柴油泄露等问题,因此是内河航运绿色转型的有效选择。从市场规模来看,据统计,2023年中国电动船舶市场规模达到127.0亿元,同比增长20.4%。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48.4亿元,同比增长16.9%。

2025年06月19日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数字铁路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现代化铁路基设体系加快构建

我国铁路行业:发展数字铁路体系已成必然趋势 现代化铁路基设体系加快构建

2024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26%,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构建,铁路网整体功能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2025年06月18日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下游领域应用持续渗透下我国无人船行业正进入快速发展期

无人船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得到了率先发展,近年来,我国的无人船技术及应用逐步受到重视并不断加速发展。综合来看,无人船的发展经历了从遥控到自主航行、从单体到集群协同作业、从军用到军民两用的过程,平台技术与应用推广正在逐渐走向成熟,未来将在更多领域发挥出较大效能。

2025年02月14日
我国造船行业高端装备建造已取得突破 强大海运需求下绿色转型发展迎机遇

我国造船行业高端装备建造已取得突破 强大海运需求下绿色转型发展迎机遇

近年来我国造船行业市场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2年由于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低增长时期,经济增速比上年放缓近一半,消费需求和海运贸易发展均受到冲击。2022年我国造船工业行业市场规模为3444亿元,2023年我国造船行业大幅回暖,市场规模增长至3801亿元。

2025年01月21日
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二维码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QQ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007-6266
010-86223221
返回顶部